书城艺术听傅雷讲艺术
1004500000004

第4章 我听傅雷讲美术 (3)

在意大利,风景如画的佛罗伦萨地处南北交通中心,是从欧洲各国陆路到罗马的必经之地,在中世纪它就有了比较繁荣的工商业,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成为意大利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发展的中心。

当时佛罗伦萨的统治者是梅迪契祖孙。傅雷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提到:“洛伦佐·梅迪契统治下的翡冷翠(即今译佛罗伦萨),已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这位君主承继了他祖父科西莫·梅迪契的遗业,抱着祈求和平的志愿,与威尼斯、米兰诸邦交睦,极力奖励美术,保护艺人。”

接着傅雷列举了八个画家及其生卒年月,“以上所举的八个画家,自安琪里谷起直至米开朗琪罗,可说都是生在科西莫与洛伦佐的时代,他们艺术上的成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当地君主的提倡赞助,也就可想而知了。至于其他第二三流的作家受过梅迪契一家的保护与优遇者当不知凡几”。

傅雷并且指出,“不独政治背景给予艺术家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即在其他的各种学术空气,思想酝酿,也都到了百花怒放的时期:三世纪以来暗滋潜长的各种思想,至此已完全瓜熟蒂落”。

在傅雷眼里,那个时期是最值得怀念的,“整个社会正度着最幸福的岁月。宴会、节庆、跳舞、狂欢,到处是美妙的歌曲”。

生活如此丰富的社会,给予艺术一种新鲜的材料,人文主义者用古代的目光去观察自然,而画家们则用人文主义者的目光去观照一切。

由于佛罗伦萨的政治、经济地位,当时在这个城市里云集了意大利最著名的美术家,他们以自己的艺术影响社会,被人们称之为“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美术的创始人为乔托,主要代表画家有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从乔托到波提切利为佛罗伦萨画派的早期;被称之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所活动的十五世纪为其极盛时期;此后因经济的衰落和政治地位的削弱,十六世纪后开始败落下去。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的作品中,充分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崇高的人性和人的情感,否定被神权支配的基督教神秘主义世界观,致力于人和自然的描绘。傅雷说:“艺术家一方面追求理想的美,一方面又要忠于现实:理想的美,因为他们用人文主义的目光观照自然,他们的心目中从未忘掉古代;忠于现实,因为自乔托以来,一直努力于形式的完美。”

其艺术特色便在于鲜明而彻底的现实主义倾向与当时先进的科学成就紧密结合。具体的做法有:对宗教题材的内容加以改革,注入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以一定的故事情节来代替中世纪传统的说明图;从现实生活中吸取生动的人物形象,来取代宗教画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形象;在作品中注人自己先进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思想倾向、人性和时代精神,也蕴含着画家强烈的思想感情。

种族:两个画家的比较

以下将通过荷兰画家伦勃朗与意大利艺术家不同的比较,以及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的作品在法国的遭遇,来说明“种族”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重要性。

荷兰画家伦勃朗“在绘画史——不独是荷兰的,而是全欧的绘画史上所占的地位,是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巨匠不相上下的”。

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虽然为欧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其一生却历经坎坷。他生前过着贫苦的生活,死后他的作品才成为人们崇拜与喜爱的对象。

在伦勃朗的艺术生涯中,他创造了独特的肖像画风格,他所描绘的肖像,神情集中、严肃,往往用深远的目光注视着观众,似乎要向人们倾诉什么。在这些肖像画中,他的数幅自画像尤其有着重要的价值,向人们展示了画家一生的欢乐、辛酸、幸福和痛苦。在这一点上,他和后来荷兰另一位伟大的画家——梵高是有相似之处的。

伦勃朗在艺术上的独特成就还表现在他善于用聚光的效果,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来突出主题、刻画形象,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并使后人对光的明暗对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伦勃朗的另一特点是他笔下的人物皆取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象,即使描绘宗教故事,也会体现宗教题材的生活化,他所描绘的圣母便是以尼德兰的妇女为原型的。

虽然历尽贫苦,但伦勃朗在他的一生中以惊人的才智与勤奋创作了大量作品,为人类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艺术遗产。

1606年,伦勃朗出生于莱登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他十四岁就进入了著名的莱登大学学习法律,因为对所学的不感兴趣,便改行学习绘画。

他从十五岁起在故乡一个画家斯瓦宁堡的画室学习,三年后又到阿姆斯特丹从师于著名的历史画家拉斯特曼,他们两位对伦勃朗影响很大。

十九岁的时候,伦勃朗从首都又返回故乡莱登,自己独立地开设了画室,招收学生,教授素描、版画和油画,同时他自己也一直在辛勤地作画,不断探索并积累艺术经验。

二十五岁那年,这位画家从故乡再次来到了首都阿姆斯特丹。在这里,他第二年就创作了《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在这幅画中年轻的画家显示了他的才能,并且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赞誉,大量的绘画订单源源不断。

二十八岁那年,伦勃朗与一位名叫萨斯基亚的富家小姐结了婚。这个时候,他几乎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1635年所画的《画家和他的妻子萨斯基亚》这幅画中,画家伦勃朗一身古代骑士的打扮,把年轻的妻子抱坐在膝上,高举酒杯,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喜悦之情。可惜的是,他的这种幸福生活只持续了八年左右。到1642年,他的妻子在儿子出生后不久就病逝了,画家陷入了悲伤与哀痛之中。

真是祸不单行,也就在这个时候,伦勃朗作为画家的声誉受到了贬损。就在1642年,伦勃朗创作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即后来举世闻名的《夜巡》一画。但是这些由市民组织起来的射击手连队中的成员多数为富裕的资产者,他们的艺术趣味极其平庸,他们订画时要求画家把所有的人都画得同样大小、同样重要,因为他们付了同样多的定金。但伦勃朗创作了一幅主题性绘画,他既没有像普通的肖像画那样把每个人都画得很完整,也没有将每个人物都放在同样明亮的光线下。他选择了队长下令出发的那一瞬间,描绘了众人仓促的动作和骚动的场面。画面中央是队长和副官,他们是画面的主要人物,十分醒目。

而跟着他们出发的十五名警卫队员则姿态各异,显得十分忙乱。他们大多处于阴暗之中。而在靠近画面中间的位置,画家用明亮的色彩描绘了一个小女孩,她正活泼地从人丛中穿越而过。他还在副官背后画了一条跳起来的小狗,这些形象给画面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这幅画大大超出了一般肖像画的要求,而成为一幅颇具戏剧色彩的风俗画。整个作品光影对比强烈,用笔奔放,显示了画家高超的艺术才能,被后人认为是艺术史上的杰作。但就是这样一幅杰作,当时的订画人却对之大为不满,他们认为画中没有把他们每个人都画得同样显著,而且画中有过多的阴影。所以他们拒绝接受画件,并且对伦勃朗的艺术加以诽谤,使伦勃朗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伤,此后不再有人向他订画了,他的生活也随之陷入了贫困。

1649年,伦勃朗与他的女仆翰德里克·斯塔费尔斯结婚,由于这次婚姻不合法,他受到了教会的审问和处罚,虽然如此,但婚姻仍在精神上给了他很大的慰藉。

可是他的经济状况却始终没有好转,在七年后的1656年,他宣告破产。从此以后,这位画家只以他妻子和儿子经营的美术公司的雇员身份度日,这对他这样伟大的艺术家来说,未免太尴尬了。可是还不止如此,几年之内,他第二个妻子和心爱的儿子也相继去世,只有他孤零零一个人面对世人的冷眼,忍耐生活的煎熬。但他仍在孤独地探索着绘画艺术的道路。

1669年,这位孤独的老人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世间,据说他死时身边只留下一件外套和一个画具箱,是靠了教会资助的微薄的安葬费他才得以归入大地。

社会对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虽然不公,但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遗产。被保存下来的油画有五百多幅,版画二百五十幅,素描有一千五百幅,这些作品闪耀着不朽的艺术光辉。

《木匠家庭》是伦勃朗的一幅杰作,其特点在构图上。伦勃朗与意大利画家不同,意大利画家“定会把这四个人物填满了整个画面”,他们所注意的是“美丽的姿态,安插得极妥帖的衣褶”,即一切都是为了装饰趣味,为了形成富丽的风格。

而伦勃朗与他们不同,在这幅画中,他的人物只占着极小的地位,而在背景中,他把房间全部画了出来,凸显了木匠家庭所处的环境。傅雷先生对此的解释是,“他如小说家一般,在未曾提起他书中的英雄之前,先行描写这些英雄所处的环境,因为一个人的灵魂,当它沉浸于日常生活的亲切的景象中时,更易受人了解。”

鲁本斯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也是继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为欧洲近代绘画开辟道路的巨匠之一。

佛兰德斯是现在的比利时及法国北部的一小部分,在十六、十七世纪时属西班牙统治,这个地区发展起来的美术称为佛兰德斯艺术,并且在当时成为“巴洛克艺术”最有影响的中心之一。

如果说意大利的贝尔尼尼是巴洛克艺术中雕刻方面的代表人物,那么佛兰德斯的鲁本斯则可称为绘画方面的巴洛克大师。

鲁本斯像贝尔尼尼一样天资聪颖,精力充沛,也像贝尔尼尼一样深得权贵们赏识。他精通多种语言,还以外交大使的身份出访过荷兰、英国和西班牙。

鲁本斯的作品数量惊人,其中尤以人体绘画引人注目,有人甚至认为他是西方艺术史上最杰出的人体绘画大师。他这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有《抢夺吕西普的女儿》、《美惠三女神》。他即使画宗教题材的作品时,也会非常注意人体的描绘,如《抬起十字架》、《基督下十字架》、《怪母悼子》等等。

他的绘画十分注意明暗对比和色彩的运用,他的作品色彩绚丽,富于运动感,创造出一种富丽堂皇、装饰性和戏剧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并为后世所尊崇。

1577年,鲁本斯出生于德国的茨根。十四岁的时候,他母亲将他送到一个贵族宫廷去做侍从,在此期间,他学会了上流社会的社交礼仪,并精通七门外语。

由于对侍从生活不感兴趣,他决心转学绘画。从学画之初他便注意从佛兰德斯民族艺术和意大利艺术两方面吸取营养。到二十一岁时,由于卓越的绘画才能,他被吸收加入安特卫普的艺术家协会,成为一位独立的职业画家。

但鲁本斯不满足于艺术上的成就,从1600年起,他前往文艺复兴的圣地意大利去学习。他在这里学习了八年,用大部分时间奔走于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等地,研究和临摹先辈大师的作品。意大利的艺术,特别是威尼斯画派大师的作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因为母亲病危,鲁本斯急忙赶回安特卫普,他也同时带回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精神。

在安特卫普,他成为宫廷画家,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画家。他的《抢夺吕西普的女儿》就绘于这一时期。这时向他订画者日益增多,他接受的订单非常多,以至于难以完成,因而他成立了一个类似于手工工场的绘画工作室,招收学生,还请了其他画家合作。

在这个时候,鲁本斯还从事过政治与外交活动。他出使英国就在这一时期。据说他在出使英国期间,有人看到他在作画,便问他道:“大使先生,您是业余画家吧?”

没想到鲁本斯回答他:“不,我是职业画家,大使是业余的。”

而他杰出的绘画才能有时也在谈判桌上帮了他的忙。有一次,在英国谈判时,他就画了一幅《战争与和平》的寓意画,送给了英王查理一世,打破了外交谈判的僵局。

1628年,鲁本斯作为外交官出访西班牙,遇见了一位三十多岁的西班牙画家,觉得他颇有潜力,对他颇有好感,便建议他去意大利游学,这人便是委拉斯开兹。他听从了鲁本斯的建议,曾两次前往意大利学习,画艺大进。

1635年,鲁本斯结束了外交官、政治家的生涯,以一位画家的身份隐居庄园,不用助手,亲笔作画。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风俗画与风景画,画的风格较之前期自然、纯朴了不少。

1640年,鲁本斯因病逝世。在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据说其油画和素描大约有三千幅之多,其数量是惊人的。

鲁本斯在艺术上贡献卓著,却是一个受人佩服而不受人爱戴的画家。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在于在绘画史上曾经发生过所谓鲁本斯派与普桑派的争执,即重色彩与重素描两派的争论,现在虽然大家都已承认色彩与素描同样重要,也承认他比别人更善于运用色彩,但当时的公意对鲁本斯是不利的,流风至今,所以有人甚至会说:“人们在他作品前面走过时向他致敬,但并不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