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1005500000002

第2章 绪论 (2)

在中世纪,基督教会是严禁放债收取利息的,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罪恶的行为,然而犹太教却不这样规定。《塔木德》说:“无论谁研习《塔木德》,只要你用心去研习,均值得受到褒奖,而且整个世界都将受惠于他,他会被称为一个朋友,一个可以尊敬的人,一个崇敬上帝的人,他将变得谦恭、公正、虔诚、正直、富有信仰,他将能远离罪恶,接近美德。通过他整个世界就有了聪慧、忠告、智性和力量。赚钱吧,吃面包吧,喝酒吧,和心爱的女人共浴爱河吧,你的行为已经得到上帝的恩准。”

作为宗教经典的《塔木德》,它更像是犹太民族的智慧基因库——犹太商业智慧的基因库。整部著作通俗易懂、睿智隽永,成了犹太人的行为指南,同时也对处于流散状态的犹太人维护民族统一性,加强凝聚力起到了无比重大的作用。

《塔木德》凝聚了10个世纪中2000多位学者对自己民族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向的航图,是培育世世代代犹太人的土壤,也是其他民族了解犹太文化、接触犹太智慧的必读之书。《圣经》已为基督教吸收,而《塔木德》也成了犹太人真正的经典。到处流浪的犹太人随身携带着这本书,去寻求自己的梦想。直到今天,犹太人仍孜孜不倦地研读着《塔木德》。犹太人从小就受《塔木德》的熏陶,他们小时候便会去舔被滴上蜂蜜的《塔木德》书页,他们的父母希望蜂蜜的甜蜜可以使孩子对这本书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长大后,犹太人更是每天都要抽一段时间来研读,他们会在安息日特意安排几小时来潜心学习《塔木德》,态度甚笃,有时几小时才学十几句,他们会高兴地说:“只要理解了这十几句,能把握其要义,就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而丰富。”凡客人来访或聚会,犹太人总会相互交流一下学习的心得,而学完一整部《塔木德》则被视为一件大事,定要好好庆祝一番。

在犹太人的社会中,《塔木德》已经成为犹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为了犹太人的灵魂和头脑。

这种生存状态的产生与持续存在,本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该民族历史遭遇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犹太人确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才会以这样一种“成文法”的形式早早划定了民族的“边界”,使得一个本是弱小而四散而居的民族摆脱地域与种族的限制,个性鲜明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样的一本书作为一个民族的藩篱,其内容就必须是闭合的,因为藩篱必须是闭合的,神圣的经典也必须是闭合的。但生活本身是不闭合的,犹太人的生活更是不闭合的,历史遭遇强加给犹太人的巨变也许远远多于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一个存在过的或存在着的民族。他们被一再强行驱入大流散的洪流,去面对迥然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

所以,在这个民族身上,几乎同时存在着对闭合性和开放性的极端强烈的需要。没有闭合性,纯粹开放的犹太民族必将走上一条由局部同化到完全同化的自行消亡之路;没有开放性,纯粹闭合的犹太民族也只能走上一条自甘萎缩而被历史淘汰的道路。回溯历史,有多少民族已经分别消失在这两条文明进化的歧路之上。

因此,《圣经》必须闭合,但《圣经》又必须开放,这种闭合与开放同存的要求,只能以补充一本“准圣经”——《塔木德》来满足。

《塔木德》虽被称为犹太教仅次于《圣经》的法典,但绝对不具有一般法典那种“一家独言”的特征。种种大相径庭的观点并列共存而没有一个权威性结论,这种情况在《塔木德》中比比皆是。就像每本《塔木德》或者探讨《塔木德》的书都必须从第二页起才印上页码,以便让读者在那张空白的第一页上记下自己的观感一样,《塔木德》的作者们更愿意让种种争论留下一个继续争论的余地。因为在拉比看来,《圣经》一旦闭合,上帝也就闭口了;即使上帝不闭口,人类也无须理会于他,完全可以“不顾一切”地坚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著名的犹太先知以赛亚说过:“假若《塔木德》是一些固定不变的公式的话,它就不能存在下来。所以,摩西曾向上帝恳求说:‘宇宙之主,请将关于教义和律法中每个问题的终极真理赐予我们。’上帝的回答是:‘教义和律法中没有先期存在的终极真理,真理是每一代权威注释者中大多数人经过思考得出的判断……’”

“真理是每一代权威注释者中大多数人经思考得出的判断”,上帝才是真正的“百家争鸣”的倡导者!神的存在本已使得人们在意见分歧之时达成共识:一个人的意见不可能天然地凌驾于其他人的意见之上。何况上帝还自愿将自己的最终裁决权悬置,任由人们去“少数服从多数”而不搞“一家做主”的理论垄断。何等明智的上帝,何等明智的拉比,何等明智的《塔木德》!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明智,《塔木德》才能兼收并蓄地容纳了对《圣经》的各种解释,才能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保存各种原有观点,保存各种流派,保存它们所代表的各种发展可能性和它们所蕴涵的各种智慧基因。

一个屡屡被人称为顽固守旧的民族,却屡屡为人类做出各种开创性的贡献,甚至贡献出与其人数不成比例的世界级大师,其秘诀就在于犹太民族特别善于保存其智慧基因以适应新的环境、迎接新的挑战。

由于犹太民族较早、较多地从事商业性活动,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致力于使商业活动规范化的工作。《塔木德》中提出的一些观念,对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商业运作提供了思想基础与法律规范,被公认为是现代商业法规的思想源泉。

《塔木德》非常注意公平交易,为此作了种种规定。比如,用来丈量手段的绳尺冬天和夏天应当有所区别,因为绳尺自身的长度会因热胀冷缩而有变化;作为量器的瓶子,底部不能有隐藏空间;砝码的底部必须经常进行清洁,以保持分量的准足;在卖方计量不准的情况下,买方有权要求正确计量。

在有关广告性质的事项上,有种种禁止弄虚作假的规定。比如禁止卖牛时涂上不同的颜色;禁止用各类工具给牛涂上颜色以旧充新;把新鲜的水果放在陈旧水果上一起出售也属被禁之列。

在价格问题上《塔木德》也有明确规定。当时虽然没有客观的统一价格,成交价一般都是在讨价还价中达成的,但要是成交价高于一般价格的16%的话,则这一买卖行为自动被视为无效,买方可以退货。而且,如果买方买下的是自己不了解的物品,则有权利在一天或一星期内(视所买物品而定),向别人征求意见,最后决定是留下还是退货。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商品经济必备的契约意识和法律意识在犹太民族那里的萌生,犹太商人能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商人”也就成了一种历史和逻辑的必然。

《塔木德》反对不合理竞争,规定在出售特定商品的店铺隔壁不能开同样的商店,卖完全相同的东西。对于降价竞争,大部分情况下以是否有利于消费者为标准的评判来决定是否合理。另外还规定,不能买别人早已表示要购买的东西,《塔木德》中有这样一则案例。

有两个拉比都想买某一块地。第一个拉比先就这块地谈好了价格,可第二个拉比跑来,二话不说就买了下来。

有一天,有人来见第二个拉比,对他说:“有人想买糖果,来到糖果店,看见已经有人在验看糖果的质量,但后到的人却抢先把糖果买了下来,这样的人,你认为如何称呼为好?”

第二个拉比回答说:“当然第二个人是坏人了。”

于是,那人就告诉他说:“你新近买下的土地,就相当于后到者买下的糖果。事先已经有人报出了价格,正在交涉之中,你怎么可以先买下来呢?”

事情最后是怎样解决的呢?

第二个拉比认为把新买下的东西立刻卖出去,有些不吉利;送给第一个拉比,他又不舍得,于是,就把它捐给了一所学校。

很明显,从《塔木德》的这些具体规定中,很容易发掘出现代公平价格、正当利润、公平竞争、如实说明等商业法规的基本思想和原始做法。犹太民族的先哲们在其他民族还从事农耕时,就预测到将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并作出种种规定,真可谓极具先见之明。而且这些法规在现代生活中已被证明为合理和有效的规定,对商业史和法律史都具有重大意义。

这种基本思路和具体规范,对犹太商人形成其独特的经营风格,对现代商业世界建立价值标准以及对犹太商人能够在今日商业世界取得成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可以传授的财富秘诀

“伤害人们的东西有三样:烦恼、争吵、空钱包,

其中空钱包害人最甚。”

——《塔木德》

一个人想学习《塔木德》,但是他觉得《塔木德》特别的艰涩难懂,便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于是他找到拉比诉说了自己的痛苦。

拉比把他请到了一个房间,房间上面悬挂着一个装有水果的篮子。拉比对他说:“你想吃水果吗?如果想吃的话,把这个篮子摘下来就可以了。”可是屋子里没有梯子,他根本够不到这么高的水果篮子。他惶惑地看着拉比。拉比问他:“如果这个篮子真的够不到,那么是谁把它挂上去的呢?”他还是不解,拉比只好说:“《塔木德》并不是要人们不理解它,而是希望人们明白它,既然有人能写出来,那么为什么你不能理解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