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1005600000006

第6章 不争为上和为贵

【原典】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爻辞新解】《讼卦》象征打官司:这是因为诚实守信的德行被阻塞,心中畏惧有所戒备引起,坚守正道居中不偏会有吉祥;坚持把官司打到底则有凶险,如有德高望重的大人物出现则会有利,但出外远行、要渡过宽阔的大河则不会顺利。

【原典】《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爻辞新解】《象辞》说:《讼卦》的卦象是坎(水)下乾(天)上,为天在水上之表象。天从东向西转动,江河百川之水从西向东流,天与水是逆向相背而行的,象征着人们由于意见不合而打官司。所以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

【原典】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爻辞新解】初六,不久将陷于争端之中;虽然会受到一些非难和指责,但终久将获得吉祥。

【原典】《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不久陷于争端之中”,说明与人争端决不可长久,决不可互不让步,相持不下;虽然“受到一些非难指责”,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可以明辨事非。

【原典】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爻辞新解】九二,打官司失利,走为上策,赶快逃回来,跑到只有三百户人家的小国中,在此居住可以避开灾祸。

【原典】《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打官司失利,迅速逃回来”,因为自己处于下位,与上面有权有势的人打官司,必然要失败而且有灾祸降临,但逃走避开,灾祸就没有了。

【原典】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爻辞新解】六三,安享着原有的家业,吃喝不愁,坚守正道,处处小心防备危险,终究会获得吉祥;如果辅佐君王建功立业,成功后不归功于自己。

【原典】《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安享着祖上遗留下来的家业”,说明只要顺从上级,则可以获得吉祥的结果。

【原典】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爻辞新解】九四,打官司失利,经过反思改变了主意,决定不打官司了,安分守己,必然会得到吉利的结果。

【原典】《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打官司失利后,回过头仔细反思,觉得‘和为贵’,还是息事宁人为好,于是改变了主意,撤回诉状,退出争端不打官司了,说明坚守正道,安分守己就没有什么损失了。”

【原典】九五,讼,元吉。

【爻辞新解】九五,官司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

【原典】《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官司得到公正的判决,开始获得吉祥”,表明此时居于正中地位,得到了大人物的公正判处。

【原典】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爻辞新解】上九,因打官司获胜,君王偶然赏赐给饰有皮束衣带的华贵衣服,但在一天之内却几次被剥下身来。

【原典】《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因为打官司获胜而得到赏赐,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尊敬的。

【读解】

纷争是不可避免的,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理顺各种关系,“做事谋始”告诉人们做事之初就要想到结果,理顺各种关系,在事情的开端时以“中吉”的心态,进行全面的反思和理性的衡量,把握事物发展方向,防患于未然。君子观此卦应该以和为贵,遵循不争为上的原则。在出现纠纷和错误时,不能把责任推卸于客观,而是从主观的决策上寻找原因。

在争端之初,口舌之争是无益的,应在争端没有发展成为争讼时,断然结束,主动退出争讼,获得吉利。慎思明辨,进行沟通,相互谅解,最终言归于好。

处于弱势争讼必然会失利,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争讼无理,立即回头改正错误,虽然不能胜讼,但是退步回归正理,改变态度安守正道,可获吉祥,阳刚之性虽然好争,但是能有退步之像,是吉祥的征兆。

君子认为既中且正才是尽善尽美的,纠纷的双方都要使自己的行为趋向这个标准,尤其是处于权力结构顶端的君主更该如此,权力合理与否并不取决于权力的本身,而是取决于运作的效果,若刚愎自用则会带来灾难。

君子为人处世,应力持中庸平和的原则,能让则让,能退则退,能止则止。处于坎险之中,避其锋芒,退出纷争,急流勇退,即使采取逃避的做法,从而保全自己也是明智的做法。

采用中正之道决讼最为公正合理,只有这样才能明断曲直,使讼者心平气和,这才能尽善尽美。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中正”为标准衡量是非曲直,即使不能做到绝对公正,但是趋向于这个标准,才能平息事端,获得他人的认可。

【事典】

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廉颇之间将相不和,但二人不是斗气到底,而是中途和解,使赵国得保平安,可说明此爻爻义。

在中国古代,有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来,这块宝玉落到了战国赵国赵惠王的手中。

秦国的国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想把这块宝玉占为己有。于是,他给赵王去信,假意用十五座城市来交换和氏璧。

赵王害怕秦王的威势,明知秦王的用意,也不敢不从。为了保住和氏璧,他挑选出蔺相如前往秦国。

蔺相如不负使命,“完璧归赵”,从此,受到赵国的重用。后来,还当上了赵国的相国。

赵国有一位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名叫廉颇。他见蔺相如没有一点战功,竟当上了相国,比自己的官还要大,于是,心中很不服气。

廉颇手下的人也七嘴八舌,为廉颇鸣不平,使廉颇的气更大了。

两人一见面,廉颇总是不给蔺相如的面子,经常与蔺相如斗气。

蔺相如见廉颇处处与自己过不去,心里老大不舒服。蔺相如是文人,心计多,廉颇是粗人,文化少,蔺相如利用这个弱点,也让廉颇吃了几次亏,弄得廉颇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样一来,两人的矛盾更深了。

但蔺相如毕竟是有学问的人,深知将相不和,于国家利益有损,于是,决心以高姿态对待廉颇,来化解二人的矛盾。

此后,廉颇与蔺相如在一起时,蔺相如都对廉颇彬彬有礼,十分客气。对廉颇的故意为难,蔺相如都一笑置之。

廉颇和他的手下都认为,蔺相如是怕廉大将军,于是,变本加厉起来了。

一次,蔺相如与廉颇的轿子在闹市正中碰头了,按礼节,蔺相如是相国,官比廉颇高,应该廉颇让道才是正理。

但廉颇根本不理睬,蔺相如见了,马上命手下让开道路,并令人传话:请廉大将军先行。

廉颇走后,蔺相如手下的人都埋怨他太软弱。蔺相如却说:“我不是软弱,更不是怕廉颇,连秦王我都不怕,还怕他吗?我这样做,是为国家考虑,将相不和,国家如何安宁呢?”

这番话传到廉颇耳中,他细细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廉颇虽是个粗人,却很正直,懂得自己不对后,决定向蔺相如请罪。

他命手下采来荆条,光着身子,背负荆条,徒步走向蔺相如的府邸。

大将军这一举动,立刻成为轰动,人们都纷纷走上街头,围观廉大将军一行人。一霎时,人山人海。

来到蔺相如的府邸前,廉颇跪了下来,高声说:“廉颇前来请相国治罪。”

蔺相如听到后,来不及穿上鞋,就急忙跑出来,扶起廉将军。这就是成语“负荆请罪”的出处。

从此,二人将相相和,使赵国朝政稳定,社会安宁,带给赵国上下以吉利。

【感悟】

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这是难免的。矛盾发生后,是尽快消解矛盾,还是继续斗争到底呢?最好的办法是尽快消解矛盾,达到和解,使斗争结束于“小有言”的状态,而不宜将斗争扩大和继续下去。当然,这必须是在“讼”的两人都是正派的人的条件下才能这样做,若“讼”的一方无可救药,不得和解,唯一的办法毫不留情地斗下去,直到消灭异己。

【事典】

功不自居

东汉开国大将军冯异,跟随汉光武帝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而不以功自居,可说明此爻爻义。

刘秀打天下开初,颖川的冯异就投奔到他的部下,被封为主簿。

冯异自投奔刘秀,就认定刘秀是位贤明的开国之君,因此,忠心耿耿,誓死效力。

刘秀初起,兵力并不强大,草粮供应也十分窘迫,经常连饭都吃不饱。

一次,刘秀率兵奇袭饶阳,遇上三九严寒,又两天未吃饭,饥寒交迫。可是,四周空空荡荡的。但冯异硬是想方设法,为刘秀准备了一碗热汤饭。类似琐事还很多,不能一一表述。这些事情,给刘秀以深深的感激和印象。

跟随刘秀二年后,刘秀见冯异有大将之才,就将部队分出一部分,让他带领。不久,因他征战有功,被封为应侯。

在刘秀麾下的将军之中,冯异治军有方,爱护士卒,深得部属拥戴,因此,士兵都愿意在他的部下作战。每次大战之后,刘秀都要为将军们评功进赏。这时,各位将军都为争功得赏,大呼小叫,以至拔剑击树,吵得不可开交。冯异却从不争功争赏,每次都独自静坐在大树下,任凭汉光武帝评定。这样,大家就给他取了个雅号,叫“大树将军”。军中无人不知。

刘秀称帝后,各地仍战乱不已,但大局已定。刘秀定下策略,以平定天下、安抚百姓为主。左思右想,选定冯异率兵从洛阳西进,以平定关中三辅地区。

冯异率领大军,一路安抚百姓,宣扬刘秀的威德,所到之处,纷纷归顺,没有几个月,就完全占领平定了关中、三辅地区,替刘秀又一次立下了汗马功劳。冯异被拜为征西大将军。

接着,冯异又连续平定数地,威势益震。这时,有奸人在刘秀面前挑拨离间说:“冯异现在在外面,名声大得很。他到处收买人心,排除异己。咸阳地区的老百姓,都称呼他为‘咸阳王’。皇上,你可得提防着点啊!”

刘秀听了,让人把话传给冯异。冯异知道后,十分紧张,马上向刘秀上书自白,请刘秀不要听信谗言。

汉光武帝真不愧一代贤君,收到冯异的信后,马上回信说:“将军你对国家和朕说来,从道义讲是君臣关系,从恩情讲如同父子关系,你根本不用介意奸人的语言。”

为了表示诚意,刘秀把冯异的妻儿都送到咸阳,还给他更多的封赏与权力。

而冯异一直到去世,都尽忠王事,而且从来不自居其功。

【感悟】

古语讲“功高盖主”,“狡兔死,走狗烹”。冯异战功赫赫,兵权在握,若非刘秀是一代贤君,恐怕早已身首异处。另一方面,冯异从不以功自居,坚守旧有的正道,也是终保荣华平安的一个原因。所以,在下者对在上者,切忌以功自居,无成才能有成,这就是人生的辩证法。

离宫 天水讼

天水违行成险地

与人争讼莫逞强

知足退让英雄事

争胜虽成终祸殃

得遇贵人能化解

不宜冒险勿轻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