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鸡汤精粹版5
1011400000004

第4章 梦想照进现实 (3)

罗丝记得非常清楚,自己也经历过这种情况。那时候,她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没有人在真正注意你的所作所为。许多年来,她都试图使自己和别人一样,总是担心人们心里会把自己想成什么样的人。现在,罗丝知道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她。

罗丝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跳舞时悲伤的心情。舞会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总是意味着一个美妙而光彩夺目的场合,起码那些不值得一读的杂志里是这么说的。那时假钻石耳环非常时髦,当时她为准备那个盛大的舞会练跳舞的时候总是戴着它,以致她疼痛难忍而不得不在耳朵上贴了膏药。也许是由于这膏药,舞会上没有人和罗丝跳舞,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罗丝在那里坐了整整3小时45分钟。当她回到家里,罗丝告诉父母亲,自己玩得非常痛快,跳舞跳得脚都疼了。他们听到罗丝舞会上的成功都很高兴,欢欢喜喜地去睡觉了。罗丝走进自己的卧室,撕下了贴在耳朵上的膏药,伤心地哭了一整夜。夜里她总是想象着,在一百个家庭里,孩子们正在告诉他们的家长:没有一个人和罗丝跳舞。

有一天,罗丝独自坐在公园里,心里担忧如果自己的朋友从这儿走过,在他们眼里她一个人坐在这儿是不是有些愚蠢。当她开始读一段法国散文时,书中写到一个总是忘了现在而幻想未来的女人,她不禁想:“我不也像她一样吗?”显然,这个女人把她绝大部分时间花在试图给别人留下印象上了,而很少时候她是在过自己的生活。在这一瞬间,罗丝意识到自己整整二十年的光阴就像花在了一个无意义的赛跑上。她所做的一点儿都没有起作用,因为没有人在注意她。

祈祷一块面包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间的想法。

--歌德

4岁的小克莱门斯上学了。教书的霍尔太太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每次上课之前,她都要领着孩子们进行祈祷。有一天,霍尔太太给孩子们讲解《圣经》,当讲到“祈祷,就会获得一切”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忍不住站了起来,他问道:“如果我祈祷上帝呢?他会给我想要的东西吗?” “是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虔诚地祈祷,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小克莱门斯特别想得到一块很大很大的面包,因为他从来没有吃过那样诱人的面包。而他的同桌,一个金发的小姑娘每天都会带着一块诱人的面包来到学校。她常常问小克莱门斯要不要尝一口,小克莱门斯每次都坚定地摇头,但他的心是痛苦的。

放学的时候,小克莱门斯对小姑娘说:“明天我也会有一块大面包。”回到家后,小克莱门斯关起门,无比虔诚地进行祈祷,他相信上帝已经看见了自己的表情,上帝一定会被自己的诚心感动的!然而,第二天起床后,当他把手伸进书包的时候,除了一本破旧的课本外,什么也没有发现。他决定每天晚上坚持祈祷,一定要等到面包降临。

一个月后,金发的小姑娘笑着问小克莱门斯:“你的面包呢?”

小克莱门斯已经无法继续自己的祈祷了。他告诉小姑娘,上帝也许根本就没有看见自己在进行多么虔诚的祈祷,因为,每天肯定有无数的孩子都进行着这样的祈祷,而上帝只有一个,他怎么会忙得过来?小姑娘笑着说:“原来祈祷的人都是为了一块面包,但一块面包用几美分就可以买到了,人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去祈祷,而不是去赚钱买面包呢?”

小克莱门斯决定不再祈祷。他相信小姑娘所说的正是自己想要知道的--只有通过实际的工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祈祷,永远只能让你停留在等待中。小克莱门斯对自己说:“我不要再为一件卑微的小东西祈祷了。”他带着对生活的坚定信心走向了新的道路。

多年以后,小克莱门斯长大成人,当他用笔名马克·吐温发表作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为了理想勇敢战斗的作家了。他再也没有祈祷上帝,因为在无数个艰难的日子中,他都记着:不要为卑微的东西祈祷!

火把的启示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我们离成功最近的时候,只要有耐心,你就一定会成功。

--恺撒

杰佛现在是一个大财团的总裁,他坐在摇椅里,对他的孙子讲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在外经商一年的杰佛正往家里赶,他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一个拦路抢劫的强盗。杰佛立即逃跑,但强盗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他钻进了一个山洞,强盗也追进了山洞里。

在洞的深处,杰佛未能逃过强盗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强盗逮住了,遭到了一顿毒打,身上所有的钱财,包括一把准备为夜间照明的火把,都被强盗抢去了。

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杰佛和强盗置身洞里,像置身于一个地下迷宫。

强盗庆幸自己从商人那里抢来了火把,于是他将火把点燃,借着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的光明为他的行走带来了方便,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他力竭而死。

杰佛失去了火把,没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着行走,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面对最坏的情况

了解面对逆境,远比如何接受顺境重要得多。

--马丁·赛力格曼

吉米是纽约的一个油商,他向朋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我被敲诈了!”他说,“我不相信会有这种事。简直是电影里的镜头。我主管的石油公司里有些运油司机把应该给顾客的定量油偷偷克扣下来卖掉。一天,一个自称是政府调查员的人来找我,向我要红包。他说他掌握了我们运货员舞弊的证据。他威胁说,如果我不答应的话,他就把证据转交给地方检察官。这时我才知道公司存在这种非法的买卖。当然这与我个人没有什么关系,但我知道法律有规定,公司必须为自己员工的行为负责。而且,万一案子打到法院,上了报,这种坏名声就会毁了我的生意。我为自己的生意骄傲--那是父亲在24年前打下的基础。

“当时我急得生了病,整整三天三夜吃不下睡不着。我一直在这件事里打转转。我是该付那笔钱--五千美金,还是该对那个人说‘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呢?我一直拿不定主意,每天都在做噩梦。”

“星期天晚上,我随手拿起一本书:《怎样不再忧虑》。当我读到威利·卡瑞尔的故事时,看到这样一句话:面对最坏的情况。于是我向自己提问:‘如果我不给钱,那些勒索者把证据交给地检处的话,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呢?’答案是:‘毁了我的生意--仅此而已。’我不会被抓起来,仅仅是我被这件事毁了。于是,我对自己说:‘好了,生意即使毁了,但我在心理上可以承受这一点,接下去又会怎么样呢?也许我得另找一份工作。’这也不难,我对石油行业很熟悉--几家大公司也许会雇用我。我开始感觉好过多了。三天三夜来的那种忧虑也开始逐渐消散。我的情绪基本稳定下来,当然也能开始思考了。我清醒地看到了下一步--改善不利的处境。我思考解决办法的时候,一个崭新的局画展现在我的面前。如果我把整个情况告诉我的律师,他也许能找到一条我没有想到的新路。我过去一直没有想到这一点,这完全是因为我只是一直在担心而没有好好地思考。我立即打定主意--第二天一早就去见我的律师--接着我上了床,睡得安安稳稳。”

“第二天早上,我的律师让我去见地方检察官,把整个情况全部告诉他。我照他的话做了。当我说出原委后,出乎意料地听到地方检察官说,这种勒索已经连续几个月了,那个自称是‘政府官员’的人,其实是警方的通缉犯。在我为无法决定是否该把5000美元交给那个职业罪犯而担心了三天三夜之后,听到他这番话,真是长长地松了口气。”

“这次经历给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现在,每当我面临会使我忧虑的难题时,都会首先想想: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痛苦的自由

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

--奥古斯狄尼斯

有一个青年名叫萨丹,他很小就染上了麻风病。幸运的是他无意中结识了一位来家乡马德拉斯传教行医的传教士医生保罗·布兰迪,两人成了忘年交。从此好心的布兰迪医生便把萨丹带在身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几年后的一个夏天,萨丹想回家过个周末,一是探望家人,二是想看看自己有没有独立生活的可能性。

由于麻风病的原因,萨丹的神经末梢对外界的刺激没有感觉,无法感觉到疼痛。临行前,布兰迪医生告诫他对陌生环境中的危险要格外小心。一切准备就绪,萨丹登上了开往马德拉斯的火车。

星期六晚上,和亲戚朋友尽兴而散的萨丹,回到自己曾住过的房间,一头倒在草铺上,沉沉地睡着了。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萨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检查全身。因为永远无法感知痛苦,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是他惟一可以判断危险、保护自己的办法,多年来萨丹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检查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萨丹发现自己左手的食指血肉模糊。原来这个房间年久失修,他熟睡时,有只老鼠从墙洞里钻进来,竟然把萨丹的手指当成夜宵。但由于感觉不到疼痛,萨丹连一只小老鼠都抵御不了。

周日晚上,萨丹不敢掉以轻心。他整夜盘腿坐在草铺上,背靠着墙,借着油灯的光看书。破晓时分,他的眼皮越来越沉重。终于再也抵挡不住疲倦,萨丹头一歪睡着了。几小时后,萨丹被家人的叫声惊醒,原来萨丹的右手滑到了盛灯油的碗里,手背上的皮肉都被烧焦了,幸亏油灯的油所剩不多,又被家人及时发现,否则连他本人也会葬身火海。看到这一切,萨丹失意地告别了亲人,双手缠着绷带离开了马德拉斯。

布兰迪医生在回忆录中写道:“萨丹回来后,我为他清理伤口,我们都忍不住失声痛哭。因为没有感知痛苦的能力,萨丹最渴望的自由被剥夺了。”

布兰迪医生在文章最后说:“当你在痛苦中挣扎,抱怨上苍不公时,我希望你会想起萨丹的故事。没有痛苦,就无法知道危险的存在,没有进退的尺度,就无法判断做的是对还是错,无法保护自己,就永远担惊受怕,没有自由。萨丹的故事教给我们一个人生真谛:没有痛苦哪来的自由!”

下一个轮到你

我们对自己抱有的信心,将使别人对我们萌生信心的绿芽。

--拉劳士福古

法兰克·贝格是美国保险推销大王,可他起初投身此业时却一败涂地。他回忆说:“在我最初失败的时候,一位朋友推荐我参加一个最适合我的课程。我们坐在教室后面,这位朋友低声告诉我:‘现在上的是大众演说课程。’就在这时,轮到一位学员演讲,他非常害怕,他的这种害怕反倒启示了我。我告诉自己:‘他就像我一样,紧张、害怕又胆小,我可能比他还糟糕!’”

刚才那位站起来给学员点评的人很快走来,我那位朋友介绍我与他相识,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我很想加入。”我说。

卡耐基回答:“我们的课程已上了一半,你最好等一段时间,新课程将在一月内开始。”

“不!我希望现在就加入。”

“好!”卡耐基先生微笑回答。他握着我的手说:“下一个轮到你讲了!”

我当时紧张极了,不停地颤抖,事实上,我简直要被吓倒。然而,我毕竟说了出来,对我而言,这是一项空前的成就。在这之前,我甚至不敢在一群人面前开口说:“大家好!”

这已是30年前的事了,那次演说的情景永远留在法兰克·贝格的脑海中,它是他生命的转折点,卡耐基所说的“下一个轮到你讲了”的声音常在他耳边响起,他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恩师--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