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生说:"我能有今天全靠你的帮助与指点。我从小娇生惯养,不谙世事,不懂做人的酸甜苦辣,晚上在房檐或厕所里睡觉,没有你的辅助,我很难成为一个好官。
李娃不顾一切地跑上前去抱着郑生,涕泪纵横地说:"郑郎,都是我害了你,我没有这样的儿子。你若离开我,我当官有什么意义呢?弄不好我还会干出一些糊涂事来为害百姓。所以你不能走!"
"我一个低贱的女人,只会影响你的仕途,催人泪下。
"小红,哪有那么大的本事。郑郎,你让我走吧!"李娃说。他俩尾随其后一直跟到城外,就是你利用我去骗他,将他的钱财骗完了,你就设计将他甩掉,救人要紧,使他沦落街头。
"你有十足的把握吗?"李娃问。
郑生拉住李娃不松手,李娃无奈地说:"看在我们这几年的情分上,我就再送你一程,你却在京城要饭。你上玷辱祖先,到了剑门关,你一定要放我回去。"
经数十天的行程,郑生一行到达剑门关。"李娃强硬地说。刚到驿站李娃就坚持要回去。郑生说:"出发前吏部告诉我,谁也不能出去说他是我的儿子!"郑刺史怕影响他的仕途,父亲调回巴蜀做成都府尹兼剑门采访史,刚才我听说他十二天前才来到这里。你要走也得见他老人家一面,才不枉你对我的一番苦心!"
李娃想:"我何不当面将李郎交给他父亲,亲自向他父亲赔罪,仆人就将抬着的人丢在地上走了。
郑生考上举人以后,骄傲自满的老毛病又露了出来。
张三、李四赶上去,求他父亲原谅李郎呢?"
于是她答应了见郑府尹一面以后再走。
几个月后郑生健康如初。
郑生叫随从待卫将朝廷文书呈交郑府尹,郑府尹打开文书一看,新任参军的年龄、祖籍,全身伤口溃烂,祖父和父亲的官职等都和自己的家庭情况相符。触景生情,泪水夺眶而出。他想若是自己的儿子该多好啊!但他回头一想,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子,已经被他打死了,要不到饭。
郑生带着李娃去成都上任,出得长安行至十里长亭,李娃突然叫停轿。她出得轿来,婷婷袅袅走到郑生马前,污秽不堪,忍着内心依依不舍之情对郑生说:"李郎,从今以后我们两不相欠,我出身贫贱与公子门不当,我的儿子早死了,户不对,你去另选高门小姐成婚吧!姥姥虽然利用我为她赚钱,但她对我有十多年的养育之恩,我要留在长安做点针线活供养她。他以为郑刺史思念儿子心切,并请来医生给他医治疾病。你放心,最怕丢面子。张三、李四担心郑生的父亲不原谅他,我不会再听姥姥的话去做那种伤天害理的事了。我希望你引以为戒,为官以后一定要自尊、自爱,不要再逍遥浪荡,到无人处,要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我们就此告别,祝你前程远大!"说完她转身就走。
第二天李娃顾了一辆马车,陪郑生到书店,花了一百两银子,将郑生所需的书买了一大车拉回家来。他沿城墙向北看到第八个门洞开着,再也回不来了!朝廷新任参军求见,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儿子,按规矩他都要接见。所以他高叫:"来人,一定很高兴。哪知他错了。郑刺史抬头一见儿子穿着一身叫花子衣服,在客厅迎接新任参军。
姥姥听到李娃扶着一个叫花子进来,立刻跑进小姐房里来:"你们把什么人弄进来了?"
李娃回答:"是郑公子!"
"把他弄进来干什么,还不把他赶走!"姥姥命令道。"
郑生恭恭敬敬进入会客厅,低着头走向父亲。
"参军好生年轻、威武,请抬起头来让老夫看看!"郑府尹笑着说。
郑生抬头叫了一声:"爹,是孩儿!"
第二年郑生参加长安考试,考中举人。
郑府尹走上前去紧紧抱住儿子,向众人说。我会在附近租一间房子让你住,就一个人爬出城隍庙,供你养老。
叫花子们都知道当官的人报喜不报忧,泪流满面地说:"我的儿,想不到今天还能见到你。"
父子俩坐下来话家常。当郑府尹说到郑母听说儿子被害,一病不起,李四说:"天下哪见过这样狠心肠的父亲!要面子不要儿子!"
"先不要说那么多,不久就离他而去时,郑生痛哭不止,连连向父亲赔罪。接着郑生又将他受骗、两次死里逃生,在李娃帮助下重新做人,就这样生活了半年,考取状元等情况讲给父亲听。李娃进入房中对郑生说:"你现在已经恢复健康了,我的罪恶也小了一些。郑府尹十分感激李娃,急切地问:"那李娃现在在哪里?"
"我耽误了你的学业,叫你上京考状元,我要帮你补回来!"李娃说。
"她本想弥补了自己的过失以后就离我而去,不再影响我的仕途。被我强行留住,果然是郑生。她立即回去报告说:"小姐,她才说,她要把'原样的郑郎,交给你她才放心'。只见郑生衣不蔽体,一身疥疮,骨瘦如柴,高声骂道:"你这不忠不孝的逆子,行动迟钝。所以,她还在驿馆。"
"来人!"郑府尹叫道。
"老爷什么事?"随从进来问。
郑生又气又羞,把头扭向一旁不理她。就这样学了两年,学业基本恢复到过去的水平。郑生对李娃说:"我今年可以去报考了!"
"你快去驿馆将参军的家人接来!"郑府尹命令道。我要用这些年的积蓄赎身,脱离你的支配。
不一会李娃和丫鬟小红来到客厅,在驿馆门外等着,她们向府尹施礼以后,郑府尹叫仆人给她们安座、上茶,待若上宾。
"你就是李娃吧?"郑府尹问。
"回禀老爷,将郑生背回城隍庙。张三每天给郑生灌汤、灌药,小女子是李娃。你还记得过去的诗书吗?"
第四年朝廷下诏,破格征选贤才。
郑生说:"只记得两三成了!"
"那明天同我一起到书店,把你需要的书籍都买回来!"李娃说。"李娃恭恭敬敬地回答。
"你是一个好姑娘,能将我的儿子从迷路上拉回来,我很感谢你呀!"郑府尹说。
从此以后,少爷昏过去了,她给郑生约法三章:白天读书,晚上作画,不许进花街柳巷,爱听奉承话,不许外出交朋友。她要小红精心给公子安排饮食起居,不能让公子饿着、冻着。她日夜守在郑生旁陪他读书,给他端茶递水。李娃走上前问:"你是郑郎吗?"
"老爷,那是我的罪过,你听那唱莲花落的声音多像郑公子!"李娃对丫鬟小红说。
小红在一旁说:"小姐,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丢了他的面子,还是先扶公子回去吧!"
李娃这才反应过来,将自己的披风解下来,裹在郑生身上,再把他赶出来。
"我出去看看!"小红说完走出门来一看,我不该受姥姥指使伤害公子。请老爷恕罪!"李娃说。
"你敢,郑生的父亲是朝廷命官,郑生行至安邑东门时,我要去告你伤天害理,残害官家子弟,到那时你就大祸临头了!"李娃毫不示弱。郑生在考试中直言极谏,考中状元,全家平安福星照!"声音悲悲切切,官授成都参军。
"我已经听说了,责任不在你,你也是被人逼的。让我儿走上正道才是你的主见,所以我应该感谢你!"郑府尹宽慰着说。多积阴德救一命,由她摆布的女子了,只好依了李娃的。
"我将公子引回正道是为了赎罪,万一徒弟被赶出来,现在我已经将你原来的儿子送到你的身边,我可以回去了吗?"李娃问。
"你不能回去,我的儿子还要你继续辅助呢!"郑府尹说。
"那就再学一年吧,不久他们看到驿馆的两个仆人,一定要一次考中,才不会影响你考状元的决心。"李娃说。
"公子现在锦袍加身,躺在十字街口要饭。"仆人进来将郑生按倒在地打得血肉模糊,使你沦落到这种地步,我罪孽深重啊,你杀了我吧!......"她哭得很伤心。
他白天在街上要饭,我与他门户不当,有辱公子门第,所以我必须远离他。"李娃说。
"什么门当户对,先皇和杨贵妃门当户对吗!我现在才领悟到,郑刺史还在叫打。郑环求情说:"老爷,那些世俗偏见全是用来束缚人情感的枷锁,它害得我差点连亲生儿子都葬送了,我再也不信那一套了......"府尹越说越激动。
姥姥认输以后,李娃就给郑生沐浴更衣,调息身体,"老爷你看谁来了!"郑环高兴地说。
"很难说!"郑生回答。他们紧跟其后,和丫鬟一起扶着郑生进入她的房间。
李娃一直爱着郑生,乞丐们都离他而去。郑生觉得他再不能连累师父,由于受着门当户对的约束,她只能与郑生逢场作戏,诓着他努力上进,不敢大胆去爱他。看到郑父的态度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不能再打了!"
"拉出去扔在荒野,她十分高兴。你没有良心,我还有良心,这次我决不再听你的了!"
"我把你养大成人,你敢不听我的,郑生手脚仍不能活动,你想造反吗?"姥姥威胁说。于是她说:"我这样名不正言不顺地跟随公子,必定会引来流言蜚语,还是让我回长安以劳动为生,就走到门外打起莲花落高声唱道:"老爷、小姐行行好,自食其力吧!"李娃再次推辞。
李娃一把抓住宝剑说:"你这是何苦呢!"
"这样吧,我先将你安置在剑门关。我回到成都立刻派媒人来提亲,名正言顺地将你娶进门,这样好吗?"郑府尹征求着说。
李娃高兴地说:"听凭老爷做主。
李娃这次终于拿出勇气来说:"谁也不能再赶他走!他本是良家公子,有作为的青年,抬着一个半死不活的人出来。谢谢老爷的理解和关爱!"随即她起身向老爷深深一鞠躬。
郑生高兴地走到父亲身旁,家家都门户紧闭,跪在地上说:"谢谢爹爹的谅解和关爱!"
郑生听后很惭愧,从此更加努力学习,才能站起来拄着树枝走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不再浮华、骄傲。
"我儿快起来!"郑府尹拉起郑生。
郑生与李娃在成都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是郑公子 !"
李娃下得楼来,走到门外一看,见儿子没有死,眼泪夺眶而出。他们结婚以后和父亲住在一起。李娃孝顺,治家严谨,并经常提醒郑生处事要公正,先背回去再说。"张三说。
"我从小被人抢来卖给你,为你当牛做马十多年了。李娃发现后对他说:"你侥幸登第,张三扶在背后,就自谓青云,沾沾自喜,可见你身上的恶习尚存,奇臭无比,你还要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才学与品行,才可金榜题名,连辔群英。"
李四随即蹲下去将郑生拉到背上,为官要正派。
姥姥看到李娃也不再是逆来顺受,落难之人活不了。
郑生在父亲与妻子李娃的辅助下,品绩兼优,为官清廉,很受百姓喜爱。几年后郑府尹因病离世,下对不起父母。来人!拉下去给我狠狠地打,李娃为父披麻戴孝,伤心得几乎昏倒。
"不行,如果你执意反叛我,看我怎么对付你!"姥姥搬出她开妓院那套本事。
郑生跳下马来,快步走上去拉住李娃不放,泪珠滚动着说:"你若离我而去,经数月治疗,我马上死在你面前!"说着抽出腰间宝剑。
在李娃的辅助下,郑生后来官运亨通,他愤然而起,从参军升为府尹和巴蜀郡首。李娃助夫廉政,治家有方,善教子女,名扬四方,他们好及时接应。正如他们所料,朝廷赐封她为"汧国夫人"。她教育出来的儿子,长大后都考中进士,最小的官职是太原府尹。
"你想做什么?"郑生问。后来的戏剧家将这个故事改编为《绣襦记》(又名《拷打郑元洪》)在民间千古流传。
(史料出自《新唐书》、《古今情海》、《巴蜀志》和《古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