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庄周今读
1044400000037

第37章

肃侯决定亲自登惠施家门,由惠施请廉颇出山。惠施成了赵国宰辅,肃侯在邯郸都城给他安排了宽阔的官邸,比在魏国的时候好得多了,俸禄也丰厚得多。惠施见肃侯亲自登门,慌忙出门迎接,跪拜,肃侯扶起,说:"爱卿不必多礼,寡人还有紧要事说。"

惠施请肃侯至书房,命佣人看茶,惠施说:"君侯有何事垂询?"

肃侯说:"实不相瞒,寡人命人请过廉颇,都没有结果,不知爱卿有何妙计?"

惠施说:"微臣和廉颇是朋友,微臣前去,至少不会断然拒绝。"

肃侯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请廉颇出山,只好劳爱卿了。"

肃侯话说到这份上,惠施只能亲自出面了。惠施和廉颇相交不深,远远达不到无话不说,有求必应的地步。更要紧的是不知道廉颇对赵肃侯有何看法,对自己有何看法。廉颇为人刚直,讲义气。只要对肃侯和对自己内中一人看法不错,事情就成了一半。如果廉颇对肃侯和他看法都不好,事情就难办了。但肃侯如此厚待他,第一件事就办不下来,也太没面子了,只好硬着头皮说:"君侯放心,惠施受君侯厚恩,一定尽力办成此事。"

惠施送别肃侯,返回官邸,愁得脸都黑了,郑氏说:"没来由发什么愁呀?"

惠施说:"都是为夫思虑不周,匆匆举荐廉颇,刚才还答应君侯一定能请廉颇出山,倘若请不来,为夫如何在赵国待下去?"

郑氏说:"夫君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惠施说:"为夫才不糊涂哩,肃侯派人请廉颇出山,廉颇面也不见。"

郑氏说:"廉颇是大将才,不愿意出山,是不做他不愿意做的事。魏国已经打下宋国,下一个要打的一定是赵国。现在请廉颇出山,不是要他干不仁不义的事,而是要他来解救国家危难。廉颇是赵国人,明大义之士,能不答应?再说,廉颇是大孝子,若赵国答应赡养他母亲,他一定感恩不尽,为赵国效命。"

惠施眼前一亮,抓住妻子的手说:"爱妻所言极是,为夫以前如何不知道爱妻这般能耐?"

郑氏说:"你求教庄周,庄周说什么,为妻认真听了,你却没有。老自以为是,争个不休,所以,要紧处没学到。"

惠施听着有些糊涂,郑氏说:"胆子大些,不要患得患失,办法就出来了。"

郑氏的一席话,使惠施开窍不少,他想出两条请廉颇出山的主意。

廉颇家在涿州乡野,幼年亡父,除了辛苦耕耘,孝敬母亲,就是练拳脚棍棒。廉颇生得高大、结实,特别能吃,他吃一餐,别人要吃一天。母子二人,辛辛苦苦,也只够糊口。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能让我儿吃饱饭就好了。"

廉颇说:"儿宁可饥肠辘辘,也不吃来路不明的食物。"

一年以前,廉颇在道上与赵国派来的官差相遇,官差拦住他,说:"呃,你知道这一带有个叫廉颇的人吗?"

廉颇听着话不入耳,扫官差一眼,问:"你们找他干什么?"

官差说:"这话是你该问的吗,你就说这一带有没有这个人吧。"

廉颇看官差一眼,说:"有你这般问话的吗?"

官差在老百姓跟前作威作福惯了,没想碰上颗硬钉子,瞪圆眼睛,说:"不这样问咋样问哪?"

廉颇听官差越说越不像话,干脆说:"不知道......知道也不告诉你们。"

后面这句话,官差听进去了,扬起马鞭,照廉颇背脊狠狠抽下。廉颇有功夫在身,而且力大得吓人。身子一闪,让过呼啸而来的鞭子,眨眼间,官差举鞭子的手腕已被铁钳似的手钳住,轻轻一拽,拽下马来。几个军士不知道廉颇厉害,挥舞着兵器,要教训廉颇。廉颇哪受得了这样的欺负,抓住一个军士的胳膊,提起来,摔出去十几步远,重重地砸在地上,半天没爬起来;跟着,另一个军士挨了狠狠的一脚,倒在地上,哼哼不止。其余军士,不敢近前。廉颇抓住官差,问:"你知道为什么挨揍吗?"

官差翻翻白眼,求饶说:"爷爷,小人有眼无珠,饶了小人吧。"

廉颇说:"听着,老百姓是不能欺负的!"

官差怕再挨揍,赶忙说:"是是是,再不敢了。"

官差回到宫廷,不敢如实禀报,只说找了几天,没找到,是不是真有廉颇其人都难说。惠施向肃侯提起廉颇,肃侯才想起一年前曾派人找廉颇这件事来。至于官差和军士无理挨揍,官差不说,军士不说,廉颇自然不会说。廉颇不说,是怕母亲担心。局外人谁也不知道,惠施当然也不知道这件事。

惠施第一次认识廉颇,还是他做魏下大夫的时候。有一天,惠施带随从在鹤壁小城里察访民情,在一条小街上见十几个光背流民围着个汉子,汉子肩上搭着几张兽皮。几个流民假装要买,讨价还价,一个拿一张,说着说着就有人抱着兽皮跑了,跟着又有人要跑。汉子追一个,放跑了一个。惠施命随从军士说:"把兽皮追回来!"

流民哪是军士的对手,没跑多远就全被抓了回来,惠施厉声问:"朗朗乾坤,为何光天化日之下抢人!"

几个抢了兽皮的流民跪下求饶,惠施下令说:"一人赏五十鞭,打!"

卖兽皮的汉子倒替流民央求说:"小人卖兽皮,是为给娘治病,想来他们也都有爹有娘,大人,就饶了他们吧。"

惠施说:"既然汉子求情,就见人抽三鞭吧,也长长记性,别让狗吃了良心!"

抢兽皮流民一人挨了三鞭,抱头鼠窜。惠施觉得汉子很仁义,问他姓甚名谁,才知道他叫廉颇,家在涿州乡下。

惠施命人准备谷物、马匹、钱币,辞过肃侯,望涿州赶来。廉颇武艺高强,恶人不敢惹;又孝顺母亲,肯帮人,在涿州颇有名气,惠施没费多大力气,找到了廉颇家。惠施记住郑氏的提醒,庄周教他的那些高招,胆大心细。他吩咐随从把马拴在外面,只身一人走进屋里。廉颇正端大瓦钵吃黑乎乎的粗粮,惠施单刀直入,说:"国家危难,你还有闲心躲在乡野,坐在家中?"

廉颇看一眼来人,面熟,说:"你莫不是替草民讨回兽皮的大人?"

惠施说:"在下不是什么大人,是惠施。而今受赵君侯之托,请好汉出山,挽救赵国。"

廉颇放下瓦钵,说:"廉颇虽然驽钝,可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家园在赵国。草民刚从邯郸回来,没有听说有敌人入侵的事,大人如何说赵国危急?"

惠施说:"魏王无道,已经逼降宋国,下一个要进攻的必定是赵国。"

廉颇说:"大人不是魏国大臣吗?"

惠施说:"魏惠王派庞涓攻打宋国,杀戮无数;魏、赵早有结怨,攻赵是迟早的事。惠施不愿意助纣为虐,离开魏国,投到赵君门下。故特地来请好汉,一同救困扶危。如果廉颇不允,惠施也不回赵了,任凭魏贼毁了赵国。"

廉颇瞪圆了眼,"霍"地站起来,说:"好,草民跟惠大人走,只是老母在家,无人照顾。"

惠施说:"你母亲如果愿意跟随好汉去邯郸,当妥为安置,不必挂心;如家园难舍,惠施已带足够的谷物、钱币相送,老人可安度晚年。"

廉颇跟母亲说明此事,母亲说:"既然国家有难,我儿就放心去吧,娘还是在乡下好。"

惠施将带去的钱物留下,廉颇辞别老母,和惠施一起,离开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