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的人生才幸福
1047000000026

第26章 淡定地处世,才是大智慧 (1)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家长或老师教导:“要助人为乐,帮人就是帮己。”生活中也的确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的帮助,帮助是人际的互动,通过这种互动我们建立了一个社会关系网,而这个网将联系我们生活的全部。所以我们会说要互相帮助,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寻求别人的帮助而不回报别人,这样的人,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朋友,也会失去帮助。而一个经常给予别人帮助的人也就会经常地得到别人的帮助。 你帮助了别人,使别人渡过难关,别人开心了,自己也会开心,并且,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会帮助你,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经常为他人着想,别人也会挂念你。学会合作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加速剂。如果一味地自顾自,不管别人,那你迟早会失去别人对你的帮助。有个娇生惯养的小孩,不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都只想到自己,在家从不帮助父母做家务,因为他觉得这是应该的;在学校也不会帮助同学,因为他觉得别人的事和他无关。可是在一个回家的夜晚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态度。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他心里害怕得要命,也只得硬着头皮向前走。

走着走着,突然,他发现前面有一处光亮,似乎是一个人提着一盏灯在走,小孩疾步赶了上去,发现那是一个盲人,一手拿着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着一只灯笼。小孩纳闷儿了,忍不住问:“老爷爷,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赶路?” 盲人缓缓地说道:“这个问题不止一个人问我了,其实道理很简单,我提灯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了。我的灯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引领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沟坎,使我免受许多危险。你看,我这不是既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吗?”小男孩感到很羞愧,他没有说话,只是小心翼翼地扶着老爷爷继续往前走。

在这个世界上,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一个人无力去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而且,要一个人走完这漫漫人生之路,是多么孤寂,又多么危险。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常言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正是由于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关怀,这世界才会这般温暖,这般美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样,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帮助我,我就会帮助你。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一个人只有大方而热情地帮助和关怀他人,他人才会给你以帮助。所以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必须首先帮助别人。

很久以前有个人终身行善,他在临死前的愿望是想看一看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上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他首先来到地狱,看到一群瘦骨嶙峋的人围坐在圆桌前,个个愁眉苦脸,不言不语,每人手上拿着一个长把勺子,正在用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可无论他们使多大的劲,用那长长的勺子,能吃到嘴里的东西都实在少得可怜。而后,他又来到了天堂,同样一桌丰盛的饭菜,同样长把的勺子,所不同的是围坐在桌前的人个个白白胖胖,有说有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同样的一桌菜为什么会吃出不同的结果呢?”这人很好奇,上帝说:“别着急,往下看,你就明白了。”哦,原来他们用勺子盛好饭菜,不是往自己嘴里喂,而是喂给自己对面的人,互相帮助让他们不但融洽相处,还克服了长勺子的困难,帮助别人也帮助了自己,所以这样每个人都吃得很快乐。

是呀,这是天堂该有的景象,让我们在凡间的人好不羡慕呀,但羡慕的同时也提醒我们,只有真心地帮助别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真心帮助。当你在遭遇困境的时候,在你陷于无助的时候,往往就会意外地得到别人的帮助,帮助你的人不一定是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或许只是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如果只是敷衍别人,或者是怀着等价交换的心理来帮助别人,这样换来的只是帮助,而不是人心。人心是最难得的,所谓心心相印,将心比心,以你的真心换取别人的真心,相信人间即是天堂。

有一位美国的商人,把一枚一元的硬币丢进了一个卖铅笔人的杯子里,便匆忙地乘车离去了。过后他想了一下,自己也是生意人,他能理解那个卖铅笔人的心态,他需要的不仅是钱而是鼓励和认可。于是他坐车返回原地,走到卖铅笔人那里,从杯中取走几支铅笔。他抱歉地解释说:“我刚才太匆忙,忘记取走铅笔,希望不要介意,你跟我一样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也有标价。所以我得取走商品。”然后他赶下一班车走了。

几个月后,在一个隆重的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员走到这个商人身边,并自我介绍说:“你可能已经忘记我了,而我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就是那个真心帮助我的人。别人一直都认为我是一个销售铅笔的乞丐,都随手扔给我几枚硬币,直到你跑来找我,并告诉我,我是一位商人为止,这是我最需要的。”后来正是这位昔日的乞丐,成了有名的推销员,帮助这位商人把积压了很久的商品都推销了出去。商人因此赚了一大笔钱。这就告诉我们:帮助他人,结果自己得利。如果你帮助他人获得他们需要的东西,你也能因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许多时候都大于你的付出。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作为一个淡定豁达的人,应该时时伸出热情的手,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因为我们的帮助,不仅能助人一臂之力,而且能给对方带来力量和信心,使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去战胜困难。特别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于逆境之中时,如果我们能热情相助,那将犹如雪中送炭,别人也定会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激。

生活就这样神奇,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当我们帮助了别人,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无比的喜悦,极度的愉快。生活中的乐趣有许多,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受人帮助亦是一种快乐。 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的真挚的爱,爱是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帮助别人,成就自己;成就他人,辉煌自己;乐于助人,快乐自己。在现实的生活中,我希望人们都能怀有这样的一颗爱心,那这个世界、这个人间一定充满了爱与温暖,我们一定可以活得更加幸福与快乐!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中国古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君子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就是在教人们一种处世的方法。待人律己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智慧,也是决定这个人能否与他人和善相处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广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意思是说,以严格要求别人的态度要求自己,以宽容自己的态度宽容别人。所谓“宽以待人”就是善意地对待别人的不足和缺点。因为无论在看起来多么完美的人身上,都有至少一两个缺点,有的缺点甚至在别人看来难以接受。中国还有一句谚语:“人和万事兴,大度聚群朋”,意思是说,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齐心协力,事业就兴旺发达,心胸开阔、豁达的人,才能广交朋友。

宽以待人和严于律己是紧密相关的。宽以待人就不该抱怨别人对自己怎么不好,抱怨世界对自己怎么不公,其实这些都没有意义。如果总是把眼睛放在别人身上,却从来没有反思自己,到头来吃亏的恐怕还是自己。人往往都是挑剔别人的不足,当自己身在此情此景时未必就比别人做得好,宽容胜于挑剔。一个宽容而温和的朋友,要胜于一个优秀而挑剔的朋友。所以当你想要开口教训别人时,先要“严于律己”。

一位自以为是的牧师走到海边,正好目睹一艘船在海上遇见了风浪,一个万恶的逃犯就在这艘船上,他首先掉进了海里,但不幸的是这时整个船都翻了,船上的所有人都掉进了海里,无一生还。牧师开始对上帝感到怀疑,忍不住责怪道:“上帝也太不讲理了!为什么只因为在这艘船上有一个罪犯,就要让这么多人一同受害。”正当牧师喋喋不休地埋怨上帝时,他发觉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了!原来他正站在一个蚂蚁窝旁边。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且咬了他一口,牧师非常生气,立刻用脚踩死了所有的蚂蚁。没想到,此时上帝忽然出现,对牧师说道:“既然你能用与我相同的方式,去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那你还有什么资格来批评我呢?”所以一个有大智慧的人,看见别人的不足时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自己是否也有缺点。如果你也如此,请先反省自己。如果你没有,也要提醒自己,然后再考虑指责别人。人们总是习惯把镜子照向别人,从没有想过用镜子好好看看自己的灵魂。一个时刻注意剖析自己灵魂的人,并非只是简单地一日三省,因为只靠自己是无法用闭门思过的方法来找自己的缺点的,而是需要有别人的帮助,通过他们的帮助来找到自己的不足,毕竟“当局者迷”。

明朝有位学者说过这样的话:“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也就是说,看到别人的缺点、不如自己的地方,不能因为自己这一点比别人强,就自视过人甚至看不起对方。如果总能从自身寻找原因,对自己严格要求,凡事身体力行的话,我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也就没有烦心的事。 宽以待人,应做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常能在独处的时候,想到自己在做事或待人方面有疏忽的地方,自然就减少了对别人抱怨或嫉恨的心情,同时由于明白了自己的过失而得到一些醒悟,以后将不会再犯同样的过错。“闲谈莫论人非”则更是宽以待人的具体行动。宽以待人,是很好的为人处世之道,可令人豁达无忧,潇洒从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一言治学修身,一言善处人际,人生三味尽在其中,可谓金玉良言。闲时反复思量,定能从中受益良多。

丙吉是汉宣帝时的丞相,他有一个车夫很喜欢喝酒。一天,车夫驾车载着丙吉外出,因为喝了太多的酒,就将秽物吐在了车上。丞相的管家痛骂车夫,并打算辞退他。丙吉说:“因为喝醉酒的缘故而辞退他,那将来谁还敢收留他,你别生气,先忍耐一下,他只不过是把车子上的垫褥弄脏了而已。况且你我都是喝酒之人,只不过我们不需要赶车罢了,车夫正好提醒了我们别因喝酒误了正事。我们也回去反省一下吧。” 车夫没有被辞退,他非常感动,决心报答丙吉。那个车夫来自边疆地区,经常目睹边疆发生的紧急军务的情况。

一次外出的时候,正好看见驿站的兵士手持着红白相间、装有紧急公文的布囊匆匆跑过。车夫就跟在他身后,悄悄打探,终于探听到了敌人已经攻入了边郡。于是,他马上来见丙吉,把所见情况报告给他:“恐怕敌军入侵到边郡那里,有些驻防官员年老体衰,难以担当抵御入侵的大任了。您最好先查看一下。”丙吉认为他说的有理,于是召集相关官吏,逐个审查边郡官员。还没有审查完毕,宣帝就召见丞相和御史大夫,询问边疆战事。丙吉对答如流,而御史大夫却因仓促之间无法详知情况,被降职。忠于职守的丙吉受到了皇上的称赞,得到了重用。他非常感谢车夫,给了他很多赏赐。车夫说:“我做这些都是为了报答丞相的宽宏大量。”丙吉也因其“宰相肚里能撑船”而受到人们的尊重。

一个个历史事实,都证明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一传统美德的必要性。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事事宽容,那么,他一定是个很有修养的人,一定是位有大智慧的人。因为,宽容是道德上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高尚的境界。人们对人要宽,对己要严;不计较他人过失, 这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可以减少生活中许多不必要的摩擦和纷争。如果不是这样,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也不顺眼,那也不合适,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闹得不可收拾,甚至会带来终生遗憾。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过:“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