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得大全集
1047400000047

第47章 在舍得中丰富自己,提高事业能力 (5)

皮埃尔以为他在异想天开,在大家的印象中,伊雷内从小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书呆子。皮埃尔对伊雷内的计划不感兴趣,让他自己解决资金、厂址和其他相关问题,一切由他自己张罗。随后,伊雷内以出色的实干精神证明自己不是个空想家。他干得井井有条。

他手头的钱不够,一流的设备都在法国,厂址不知道安在哪儿合适,一切都没有着落。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用试管和药匙把火药生产出来,但他一件一件地落实。首先选厂址,为了争取政府的订货,他想在华盛顿附近找地方。但是,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后,他发现这里没有火药厂需要的激流、森林和花岗岩。在美国转了一大圈,他终于看中了特拉华州的白兰地河畔,这里水流湍急,蕴涵着动力,河边的大片森林是未来的燃料,山上的花岗岩可用于提炼硝石。伊雷内站在白兰地河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喊道:“我找到了!找到了!”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时那样叫喊。

这里还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无数的法国难民聚居在这里,要求的报酬比美国人低得多。他还认识了刚刚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的富翁彼德?波提,并说服此人入股。法国政府也得知了伊雷内的活动,为了增加火药来源以便与英国开战,法国政府火药局向伊雷内提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还督促银行家投资……总之,伊雷内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渐渐把各个环节的设想变成了现实。1802年4月,生产火药的杜邦公司成立了。

企盼“万事俱备”后再行动,你的工作也许永远没有“开始”。人们往往在事情到来之时,总是先有积极的想法,然后头脑中就会冒出“我应该先……”这样一来,你的一条腿就陷入了“万事俱备”的泥潭,你将顾虑重重,不知所措,无法定夺何时开始行动,将时间一分一秒地浪费,然后陷入失望的情绪中,最终只能以懊悔面对仍悬而未决的工作。

马上去做、亲自去做是现代成功人士的做事理念。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而是在行动中一步一步经过不断调整和实践干出来的。任何规划和蓝图都不能保证你可以成功,关键还是要据目标马上行动,不然再好的计划也是白日梦。

也许,在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做到“立即行动”很不容易,因为这样难免会发生失误。但你最终会发现,“立即行动”的工作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当你养成“立即行动”的工作习惯时,你就掌握了进取的秘诀;当你下定决心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做事时,你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32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一个年轻人从某大学毕业,获得了社会科学的硕士学位。关于自己未来的生活,他没有得到任何的指导,也没有什么想法。他的困境总结起来只有一条,那就是:那个年头的工作很难找。年轻人开始等待,希望有什么好运降临到自己头上。同时,为了挣钱养活自己,他整个夏天都在一家当地的游泳池干救生员的工作。

一位经常带孩子来游泳的父亲对年轻人十分友好,并对他的未来产生了兴趣。他鼓励年轻人仔细分析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究竟最想做点什么。年轻人听从了他的建议,开始检视自己。最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最想成为一名电台播音员。

年轻人告诉这位长者他的志向,这位长者鼓励他采取必要的行动。随后,他走遍了伊利诺伊州和爱达荷州,努力使自己进入广播行业。终于,他在爱达荷州的达文波特市停住了流浪的脚步,当伊雷内把开火药厂的想法告诉父亲皮埃尔时,成为了WKOC公司的一名体育播音员。

“终于找到了工作,这多美好呀,”后来这个年轻人坦率地说道,“不过,更有意义的是,我知道了应该用行动去实践这个道理。”

这个年轻人,正是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

如果我们认准了一项工作,那么我们就要立即行动,因为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而一事无成,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决断,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废品,一百次的胡思乱想抵不上一次行动。

14.自己创造的机会最实在

“不应该等待机会,而应该去创造机会”,是当代流行的一句成功智语。为什么呢?一个人不应该受制于他的命运。世界上有许多贫穷的孩子,他们虽然出身卑微,却能做出伟大的事业来。

在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最新评出的东南亚富豪排行榜上,新加坡“水王国”凯发集团华裔总裁林爱莲,以2.4亿美元的身价,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杀入该排行榜前40名的女性,同时,45岁的她还是该排行榜历史上最年轻的富豪。

林爱莲出生在马来西亚一个并不富裕的小镇,一出生,便被父母亲遗弃在当地的一家医院,成了孤儿。后来,一位63岁的婆婆领养了她,可这位婆婆不但极度贫困,还嗜赌成性,曾经为抵赌债,把房子也卖了。林爱莲和另外4个被她领养的孩子,只能挤在一间摇摇欲坠的小木屋里,每逢下雨天,家中就会“水漫金山”。

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挫败她对未来的期望。林爱莲从小就显示出了非凡的经商天赋。4岁时,她就懂得把大人送给她的玩具卖给邻居小伙伴,把赚来的钱存进储蓄罐,存满一罐后,拿给婆婆补贴家用。为了生计,她还曾帮婆婆沿街叫卖自家制造的冰棒。读小学后,她又学会了卖三明治和制造藤器,给自己赚得不少学费。

贫穷也没有让小爱莲失去学习的热情。16岁那年,她以全优成绩考入新加坡初级学院,5年后,考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求学期间,她靠帮人补习功课、推销保险和代写书信赚取学费。虽然半工半读,但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秀。

大学毕业后,林爱莲获得了化学学士学位,并在新加坡的一间荷兰药剂公司找了份药剂师的工作,年薪4万美元。3年后的1989年,眼光敏锐的她发现废水再生市场具有庞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毅然辞掉稳定的工作,卖掉了车和房子,筹集了1.2万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因为小时候环境不好,我自小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做大事。那时虽然不知道什么才算大事,但这样的信念一直埋在心中。”

公司成立之初,她只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和两名雇员,3人每天不停地奔波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推销废水治理设备。身为公司老板的她,也常常骑着摩托车,顶着炎炎烈日,挨家挨户地去推销。

那时的林爱莲甚至穷到没钱请焊接工,无奈她只能自己报名参加了一个焊接工培训班,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一个人完成了焊接工作。“如果你去看看早期工程的话,你会发现,那些焊接活都是我的作品。”林爱莲对此感到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