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1055400000028

第28章 彭端淑的《雪夜诗谈》及其诗歌发展观 (1)

彭端淑的《雪夜诗谈》及其诗歌发展观

郑家治

内容提要:彭端淑为清代四川三大才子之一,工诗善文。其《雪夜诗谈》三卷体例明晰,宗旨清楚,独抒己见,以具体鉴赏为主,以综合论述为辅,评述得当。其论诗持诗以代变、诗以代进的诗歌发展观,且在具体论述中以时代为序评价了260多个诗人与诸多的诗派,其主导思想的明确性、具体评价的系统性与准确性都是突出的,可称一部简明的诗歌发展史。

关键词:彭端淑;《雪夜诗谈》;体例;宗旨;发展观;发展史

彭端淑(1699-1779),字仪一,号乐斋,清代四川丹棱县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清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授吏部主事,后曾任吏部郎中、顺天乡试同考官等职。清乾隆十九年(1754)任广东肇罗道员,为官以"清慎"自矢,清积案,救灾荒,倡教育,政绩突出。乾隆二十六年(1761)因看透官场的黑暗和倾轧,辞官归蜀,随即主讲锦江书院,李调元等即出其门。他与其弟彭肇殊、彭遵泗以文知名当时,时有"丹棱三彭"之称,又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清代四川三大才子"。彭端淑工诗善文,张维屏《听松庐诗话》称:"二百年来蜀中诗人以船山为最,乐斋五七言律不及船山,至五言古诗,苍健沉郁,大有杜意,似非船山所及。"彭端淑一生著述很多,但大多已经散失,有《白鹤堂文稿》、《白鹤堂晚年自定诗稿》、《白鹤堂时文稿》、《粤西杂草》、《曹植以下八家诗选》、《国朝蜀名家诗选》等行世。其诗论主要保留在《雪夜诗谈》中,今存乾隆四十二年刻本,计有上中下三卷,另附有《明人诗话补》一卷,《国朝诗话补》一卷,后者署名彭氏著。因为篇幅关系,本文拟先评述其《雪夜诗谈》,再探讨其诗歌发展观。

一、《雪夜诗谈》的成书经历

关于《雪夜诗谈》的成书经历,彭端淑的自序说:"京师仲冬大雪三日,风寒凛冽,不能出户。因与友人易之燻炉煮酒,促膝谈诗。上下千古,纵横百家,兼采古人名评及所摘佳句。言之既长,不觉甚多。爰是闲谈,未暇修饰,不忍弃也,作《雪夜诗谈》。"这篇短序对成书的经历说得很清楚:时间是乾隆十六年仲冬,地点是彭端淑的京师寓所,当时连续"大雪三日,风寒凛冽,不能出户","因与友人易之燻炉煮酒,促膝谈诗",最后编辑成这部《雪夜诗谈》,后来又由彭端淑自己补充了作为附录的《明人诗话补》一卷与《国朝诗话补》一卷,二十六年后刻印成书。当时彭端淑与蔡长耕二人谈诗,其对象十分广泛,所谓"上下千古,纵横百家",除了直接评论诗歌之外,还"兼采古人名评及所摘佳句"。

蔡长耕的《〈雪夜诗谈〉弁言》说得更清楚。《弁言》称:"余在京师与乐斋先生游。先生以古文时艺名震一时,而于诗晚好,乃才高意远,着笔便工,尤精持论。是年冬,大雪三日,余于先生拥炉煮酒,取汉魏迄近诗,穷流溯源,弃瑕录瑜,披沙拣金,处处见宝。竟数日夜,娓娓不倦。余领其论,心旷神怡,谓此足以大启性灵,宏益后进。于是手录成编,釐为三卷。昔自唐逮明,著诗话者毋虑百余家,各持私见,争取舍于浓淡间,若冰炭不相入。先生非之,谓人心不同如其面焉。(各家)著作各不相侔,奈何轻易轩轾?又云:必别千家乃能订一家。余尝以为至论。今阅斯编,兼收并蓄,勿令遗珠。盖亦谈诗家之集大成云。时乾隆十六年仲冬之望也。"

这篇弁言首先赞扬彭氏先精通古文与时艺,后来又善于诗歌,还"尤精持论",即既长于诗文、时艺的写作,又长于诗歌的创作与评论,这与彭氏传世的著作是大致相符的。其次叙述当时谈诗的对象范围与方法,即所谓"取汉魏迄近诗,穷流溯源,弃瑕录瑜,披沙拣金"。再次是他对彭氏论诗的感觉与总体评价,即"领其论"而感觉到"心旷神怡",认为彭氏之论"足以大启性灵,宏益后进",即能启发人们诗歌创作的性灵,有益于诗坛后进。再次是简述彭氏论诗的总体宗旨,即认为"自唐逮明,著诗话者毋虑百余家,各持私见,争取舍于浓淡间,若冰炭不相入。先生非之,谓人心不同如其面焉。(各家)著作各不相侔,奈何轻易轩轾?又云:必别千家乃能订一家。余尝以为至论。今阅斯编,兼收并蓄,勿令遗珠"。即彭氏论诗的宗旨有三条:一是不持私见,不卷入派别之争;二是认为古今诗歌各有所长,不能轻易轩轾;三是在广泛阅读欣赏比较的基础上评论,即所谓"必别千家乃能订一家",义近乎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应该说彭氏的这种评诗宗旨与方法是较为持中而高明的,与整部诗话是大致相符的。最后他总体评价彭氏的《雪夜诗谈》,认为这部诗话是"谈诗家之集大成"。

二、《雪夜诗谈》的体例与宗旨

《雪夜诗谈》的体例与宗旨,一是纵向评论从汉魏至今的诗歌,即"上下千古,纵横百家"。

《雪夜诗谈》正文三卷之第一卷从传为李陵、苏武的诗歌开始至盛唐杜甫结束,第二卷从中唐刘长卿开始到晚唐结束,末尾五则评论北宋的梅尧臣、苏舜钦、杨大年、钱文僖、王安石、黄庭坚等人,这五则应该属于下卷,大约是为了平衡篇幅,所以编入了中卷。下卷从宋初诗歌开始一直到彭氏自己的诗歌止,评论了宋、明及清代彭氏之前的诗人与诗歌。后面从"诗被管弦"一则到"晚唐七律"止是对诗歌的总论,主要论述诗歌审美与创作。最后附录了《论文数则》,这八则既适合于文,也适合于诗,应该是彭氏的诗文创作论。因此《雪夜诗谈》三卷的体例是先历时性地纵向评论汉代至清中叶的诗人及诗歌,后面则是专门的总体的诗文审美论与创作论。

《雪夜诗谈》附录了《明人诗话补》一卷,《国朝诗话补》一卷。《国朝诗话补》署名为"丹棱彭端淑乐斋氏著",当是他后来补充的有关清代诗人及诗歌的论述,是对《雪夜诗谈》正文下卷有关清代诗歌评论的补充。《雪夜谈诗》附《明人诗话补》注明:"此从沈尚书别裁选本中采出。"即从沈德潜的《明诗别裁》中选取一些诗歌进行评价,是对《雪夜诗谈》正文明代诗人及诗歌评价的补充。因此《雪夜诗谈》正文三卷与附录二卷实际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先以主要篇幅纵向评价汉至清乾隆时期的诗人及诗歌,后面总体论述诗歌的审美与诗文的创作。根据正文及附录,彭氏共评论了汉魏六朝诗人29人(包括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涉及2人;唐代诗人86人,涉及元稹、白居易,但没有提到初唐四杰与张若虚、刘希夷;宋代诗人11人,人数最少;正文评论了明诗人15人,还有若干僧人,附录《明人诗话补》又评论35人,共约50人;正文评论清代诗人19人,其中有亲友7人,附录《国朝诗话补》又评论了清代诗人约75人,共约94人:整部诗话共评论涉及了诗人约260人,可称一部简要的中国诗歌史。

二是以己见与具体鉴赏为主,以综合论述为辅。既为"诗谈",当然该以自己的评论为主,因此《雪夜诗谈》不仅卷下的总论部分全是彭氏自己的评论,前面对各个时期诗人及诗歌的评论也多为自己较为独到的见解。创新离不开继承,所以彭氏在评论诗人时"兼采古人名评"作为自己观点,当然也在古人确评的基础上生发新的观点。彭氏对古人的诗论进行择取,选用最多的是最为权威的钟嵘的《诗品》、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对于其他人如皎然、高仲武、杜牧、司空图、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蔡宽夫、杨万里、刘辰翁、许彦周、袁中郎、杨慎、王士禛、沈德潜等人的诗话也间有采摘。《雪夜诗谈》是典型的欣赏型诗话,所以便多"摘佳句"作为评论的对象,或者先摘佳句而后评论,或者先揭橥宗旨而后列举佳句,使评论有具体的对象,也有简洁的评论,力求做到有的放矢与一针见血。

《雪夜诗谈》与附录以四卷半的篇幅来鉴赏具体的诗歌,画龙点睛地评赞诗人的风格美与写作艺术。其中有少量是总体评论的条目,或评论一个诗人的总体风格及成就,或评论一个时期的诗歌发展趋势,或评论一个诗人对后世的影响;更多的是以评鉴一首、一联诗歌来评价该诗人的主体风格及成就。但彭氏的批评也有综合评论,少量出现在前面对具体诗人及诗歌的评价中,往往是通过"穷流溯源",前后比较来表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