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五辑)
1055400000054

第54章 试论地方文化资源保护的内涵价值及路径 (1)

试论地方文化资源保护的内涵、价值及路径

黄进

内容提要:丰厚的地方文化资源是可以随处触摸到的我们民族的灵魂。地方文化资源具有动态性、非独占性和可再生性。对于历史时空里留下来的地方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有利于文化资源在经济发展领域的创新利用,并能够成为社会和谐和新文化建设的潜在动力。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内涵;价值;保护和开发

中国地域广袤,族群众多,在长达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中国人一方面创造了丰富而有效的为各社会层面所共享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因风土的不同,又形成了形态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这些地方文化资源既是对文化大传统的丰富与补充,也使地方社会生活新鲜而生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一百年来持续的社会政治变革中,许多地方文化资源遭到重大损毁,文化同质化又造成了地方文化资源的大面积消失。近年来,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已经在社会上形成共识,虽然不同的人对它的具体理解与把握有一定的差异,开展的动机也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保护地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那就是,在历史上曾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有着充分的自我意识。他们的生存不仅仅是被政治、经济所定义的生存,而且是被文化所定义的生存。正如诺贝特·埃利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所说:"文明以及文化均被用来表现自我,表现那种对自身特点及成就所感到的骄傲。"

一、地方文化资源的主要内涵

文化是人创造的,地方文化就是人为了适应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创造的,是特定地方特定群体共享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全部。它是人的生物需要和社会需要协调的统一体,也是人与自然及社会协调的统一体。长久的特定的地域生活,人与地方易于形成有机的互动关系,并逐渐养成特有的地方趣味与地方感觉,这种趣味与感觉构成了地方文化深层内涵,并明显地体现在地方生活方式、地方历史记忆、地方风物传说中,其精粹部分,更多地指向这些现象所隐含的规则、理念和所包容的信仰,成为维系地方文化生态的重要力量,是地方社会良性运行的精神保障。

一般说来,地方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含有文化意味的文明成果及其承载着一定文化意义的活动、物件、事件乃至一些名人、名城等等,都是某种形式的地方文化资源。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认识,必须基于对文化的认识。与文化认识多样性相对应,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认识同样千差万别,但总的认识趋势是由物质形态的文化延伸至非物质形态的精神文化层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大都集中在物质文化层面。随着人们认识的逐步深化,这种认识由最初的表层文化资源向深层的精神文化资源延伸扩展,逐步从纯物质形态的认识上升到对深层次的精神文化特征的汇集整理,既包括对不同地方的语言、科技、教育、宗教、民俗风情、人文地理等因素,又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等在内的种种因素,还包括整个社会文化网络,以及作用于现实生活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因素。

从形式上,可以把地方文化资源划分为有形文化资源(如历史遗存遗址、特色民居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特色服饰、民族民间工艺品等等)和无形文化资源(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绘画美术、音乐舞蹈、神话传说、风俗习惯、民族节庆等等);从内容上,可以把地方文化资源划分为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等;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可以把地方文化资源划分为可开发资源和不可开发资源等等。不过,划分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要弄清地方文化资源所承载的内容以及地方文化资源在当代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文化资源保护。

地方文化资源最显著的特征有以下三个:

1.地方文化资源的动态性。任何一种文化,无论它是以哪一种形式或符号出现,均承载着一定的无形观念、知识、信息等人文内涵,而这个内涵既有其相对稳定的特征,也有发展变化的一面。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人类的进步,不断得以衍生和发展,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之上,某些特定事物不断被赋予人文内涵,使这些事物逐渐成为地方文化资源中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地方文化资源永不停止地扩充着内涵。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一个文化系统自我禁锢,封闭自处,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就必然会因为生命力的丧失而逐渐弱化,直至消亡。

2.地方文化资源的非独占性。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互联网的不断完善,整个地球的地理空间已被大大压缩,国与国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沟通和交流几乎变得易如反掌。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地方文化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虽说也有较强的地方性,但它一旦被创造出来,便成了一种可供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成为他人进行文化再创造的资料。这就意味着,许多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可能不需要特定的成本,谁的借鉴、创新能力强,谁就能占有更多的文化资源。利用异地文化资源开发自己的文化产品的例子,在当前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比比皆是。

3.地方文化资源的可再生性。地方文化资源从整体上讲是非稀缺资源,与多数自然资源相比,文化资源最大的特征在于其可再生性,而且往往是使用价值越高,使用的次数越多,就越珍贵。即便是那些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存遗址,人们也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复制,使其传播更加广泛,价值不断扩张。这一特性促使文化资源迅速向各行业渗透,成为共享资源。

二、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应坚持的原则

毫无疑问,人们都明白保护地方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不仅要使它不受或少受损害,还要能继续彰显传承下去。各地广泛采取了实物收藏、文字音像记录、保护和培养地方特色文化创造者和传承者等多种形式,保护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对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进行地毯式普查,对濒危文化实施抢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文化资源开发相配套,博物馆、民俗馆以及各种形式的主题场馆大量兴建,一方面为保护、展示地方文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成为进行爱祖国教育,培育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的有效载体。同时,各地也看到了地方文化资源不仅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而且通过与地方经济的相互融合,还能形成文化经济,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基础因素。由此应当对当前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给予积极的评价,但也应该在此过程中加深相应的思考,以保证地方文化资源在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达到良性状态。

1.要把握地方文化资源的动态性特点,坚持保护和开发的创新原则

当前一些地方把拥有的文化资源视为单纯的静止的存在,把"保护"理解为对这种存在的具体保存和维护。这种认识,引出就地修补、异地转迁、圈隔固守、采集保存等常见措施。实际上,任何地方文化资源,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创造,都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因此应将对象视为有生命的活态存在,"保护"的本质要义,在于维护和强化其内在生命,增进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无疑,这才是地方文化资源保护有效的固本求生之道。

文化资源的动态性特点,决定了我们在进行保护时不能故步自封,而要把握住其发展变化规律,以发展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既然地方文化资源是一种生命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在与自然、社会、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发生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