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
1055500000025

第25章 中古汉语"是"字判断句 (9)

系词"是"字是在无系词判断句中语法化产生的,系词"是"产生之初,句末往往缀有"也"字,"是"字句的判断句性质很大程度上依靠"也"字来昭明,因而"是"字句的成熟过程也就是不断脱落句末语气词"也"字的过程,摆脱句末"也"字是"是"字句独立表判必经的阶段。上古汉语否定判断句采用在名词谓语前加否定副词"非"的形式表示,久之,"非"字成了不是判断词的"判断词",在系词"是"字产生后的相当长时间里,表达否定判断还要采用"......非......"的形式。而"是"字要独立表判就不仅是在肯定句中具有独立性,否定句中也要成为一个必需成分,"是"字成为否定句中必需成分也就是"非是"、"不是"或者"未是"替代"非"字。"非是"、"不是"、"未是"三个否定判断形式不是同时产生的,其中"非是"产生最早,而只要"非是"产生就说明"是"字进入了否定判断句,表达否定判断也需要系词"是"了。

依据"稳定性"和"独立性"的标准考察汉代"是"字句的使用情况。

首先,稳定性方面。从"是"字出现频率看,东汉《论衡》中出现28次,《太平经》中出现62次,《修&中》中出现56次这个数据包括了充当句子成分的"是"字句,不纯是"是"字判断句。"是"字在以上三书中有了较多的使用,已经不是上古末期在文献中只有零星用例的状况了。从"是"字句在判断句中占的比重来看,《论衡》占1.2%,《太平经》占3.8%,《修&中》已经达到29.9%。《论衡》和《太平经》所占比重不高,一者它们成书时代稍早,二者它们所用语言文言色彩较浓。而到了汉末《修&中》中,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是"字句在《修&中》中几乎占了三分之一,"是"字句、"为"字句和无系词句基本形成三足鼎力的局面。作为宣教载体,译经语言应该更接近口语,更如实地反映当时语言面貌。所以,如果参考《修&中》"是"字句的出现频率和所占比重,可以推断汉末系词"是"字在口语中作为一种稳定的表达形式较为广泛地使用了。

其次,独立性方面。前面已经论述了汉末"是"字句句末语气词"也"字脱落程度达百分之七十,"也"字不是判断句中的必有成分了。同时汉末"是"字句中否定形式"非是"、"不是"已经出现。"非是"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字侵入"非"字句,说明"非"字独自表达否定判断的能力产生了动摇,要靠"是"字来昭示否定判断,"是"字慢慢成为否定判断句中的必需成分。当然"是"字否定式完全取代"非"字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在汉末"是"字进入否定判断这种标志性的质变现象。句末语气词"也"字的严重脱落和"是"字进入否定判断句说明系词"是"字可以独立表判了。

因此,根据我们的"稳定性"和"独立性"的判定原则,也可以确定系词"是"字在汉末基本成熟了。

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判断依据佐证系词"是"字在汉末发展成熟:

第一,"是"字句的主语和谓语可以自由省略。东汉时代的"是"字句主语可以省略,谓语可以省略,甚至主、谓语可以同时省略,"是"字句构成成分可以自由省略说明其使用得较为灵活,这必须是在其发展到比较成熟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

第二,"是"字后置式判断句的产生。"是"字后置式判断句虽然不能直接说明"是"字成熟与否,但后置式与前置式相比是一种变式句,而这种变式句必须是在"是"字作为系词灵活运用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汉代已经产生了"是"字后置式判断句,这说明这时期系词"是"在常式句中已经大量地灵活地运用了。

第三,"是"字句在语义表达上有了一些扩张用法。东汉时期,"是"字句在表达等同或类属基本语义关系的基础上,有了表示比喻、说明原因、表示评价、表达复杂内涵等灵活用法,这些灵活用法的出现也是在"是"字句使用得较为成熟的基础上发生的。

第四,"是"字作焦点标记使用。作焦点标记是"是"字在其系词用法基础上扩展出的新的功能,这种新的功能的出现必须是在"是"字作为系词发展到比较成熟的基础上进行的。东汉时期"是"字已经可以作焦点标记使用了。

综上,结构、语义、表达等多角度的观察也证明系词"是"字在汉末基本成熟了。当然,我们还要承认"成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系词"是"字自产生起就不断地发展着,直到今天"是"字的功能还在不断深化和扩展。如果拿唐代的语法功能标准去考察汉代的"是"字句,那么汉代系词"是"字不够成熟;如果拿今天的语法功能标准去考察唐代的"是"字句,那么唐代系词"是"字又不够成熟了。以上我们主要是基于新生语言现象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着眼于"是"字作为一个系词,从其基本的语法功能出发,来考虑系词"是"字成熟与否的判定标准,从而得出汉末系词"是"字相对成熟的结论。

"成熟"是相对的,系词"是"字自汉代以后又向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了,考察中古后期的"是"字句,我们发现"是"字句除了出现次数增加,在判断句中所占比例提高,修饰性的副词、形容词、助动词等出现频率增加外,还有一些新的变化。

其一,"是"字句构成成分变得复杂化。一方面,中古后期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可以充当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了,这是"是"字句构成成分方面的新突破。另一方面,"是"字句谓语成分容量异常扩大,谓语本身可能是个复杂的单句,甚至是一个复句。具体可参看本章第一节构成成分方面的介绍。

其二,出现了表示存在的"是"字判断句。"楼侧悉是桐梓"式的"是"字判断句也是在中古后期才出现的,这也说明了"是"字句语法功能的多样性和语义的复杂性。

其三,"是"字在系词基础上进一步虚化。一是助成副词、连词语气,形成"凡是"、"最是"、"若是"等。二是虚化为泛指性范围副词,出现"是书皆触"式的形式。

总之,由中古前期到中古后期,系词"是"字在基本成熟的基础上又向更加成熟的方向作了较大的发展。

五小结

中古汉语"是"字判断句除使用频率提高外,在结构形式、构成成分、语义关系等几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结构形式方面,中古"是"字判断句既有"是"字前置的常式句,又有"是"字后置的变式句,细分起来大概有17小类。前期占主导地位的是"......是......也"式,后期占主导地位的是"......是......"式。构成成分方面,中古"是"字判断句主、谓语可由各种实体性成分构成,其中体词性成分占大多数。由前期到后期,主、谓语都是体词性成分所占比重上升,谓词性成分所占比重下降。另外,由前到后,构成成分还有复杂化的趋势。系词"是"的修饰成分除了延续上古晚期以来的副词外,中古还出现了形容词和助动词。语义关系方面,"是"字判断句可以表示归类、进行解说、说明原因、表示评价、表示存在、表示列举等,其中归类式判断句在"是"字句中占大多数。

中古"是"字后置式判断句产生于汉代,其产生的基础是上古汉语的"A,B是也"式判断句,汉译佛经中的"是"字后置式判断句虽受到了梵文原典的影响,但其深层根源仍是汉语。

中古时期"是"字在其系词用法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虚化,表现为用作焦点标记,助成副词、连词语气,用作泛指性范围副词等。

根据"是"字能够稳定地、独立地使用,判定系词"是"字在汉末基本发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