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
1055500000027

第27章 中古汉语三类判断句式的比较 (2)

例(17)~(19)是"不为"句,例(20)~(22)是"未为"句,例(23)~(25)是"非为"句,三组例句每组"F为"后成分分别是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F为"后偶尔出现主谓短语。如:

(26)刘向父德治淮南王狱中所得此书,非为师授也。(《抱朴子·内篇·论仙》)

总起来看"F为"后谓词性成分居多,体词性成分较少。

"F为"在中古使用频率仍然不高,我们对中古10部文献做了调查统计这10部专书分别为《论衡》《太平经》《修&中》《六度集经》《抱朴子·内篇》《世说新语》《贤愚经》《南齐书》《洛阳伽蓝记》《佛本行集经》,中古"F为"的出现次数与上古相比并没有明显改观,看不出有大的发展。从"F为"的构成上来看,有了较大变化。"不为"已经丧失了主要地位,在三种否定词中反而成了出现次数最少的。"未为"出现频率激增,一跃而成为出现次数最高的,但是我们注意到"未为"在《论衡》中出现9次,导致总体数量较大,它在其他专书中并无明显优势,但是至少"未为"的使用完全不逊色于"不为"和"非为"了。"非为"的使用有了极大的改观,已经不再是上古只有个别用例的状况了,在10部专书中总计出现了15次。总之,"F为"的使用由上古的"不为"一枝独秀,发展到了中古的"不为"、"未为"、"非为"三足鼎立。

"为"字判断句从产生之初就处于配角地位,到了中古时期一方面无系词句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是"字判断句蓬勃发展,"为"字句受到挤压仍然没有发展的空间。与上古时期相比,在使用频率上,中古"为"字句不仅肯定式没有明显发展,否定式也无太大改观。

(三)"......非是/不是/未是......"式否定判断句

中古时期,随着系词"是"字逐渐发展成熟,表达否定判断还可以采用"......非是/不是/未是......"式。"非是"、"不是"、"未是"的出现时代与使用频率有差别,"非是"出现时代最早,"不是"其次,"未是"再次;"非是"使用频率最高,"不是"、"未是"出现频率都比较低。"F是"的这种内部差异与"F为"正好相反,这主要是因为"是"与"为"作为系词来源不同。系词"为"来源于动词,因此它产生之初比较容易与叙述否定词"不"、"未"结合,导致"不为"、"未为"产生早、出现频率高。而系词"是"来自代词,代词"是"主要是体词性的,因此它比较容易与判断否定词"非"结合,这样"非是"早于"不是"、"未是"而产生,在产生之初"非是"的出现频率也比较高。下面分别论述"非是"、"不是"、"未是"的产生及使用情况。

就我们所见,"非是"最早出现于东汉《论衡》中,有两例:

(27)孟子所去之王,岂前所不朝之王哉?而是,何其前轻之疾而后重之甚也?如非是前王,则不去,而后去之,是后王不肖甚于前。(《刺孟》)

(28)及见他鬼,非是所素知者,他家若草野之中物为之也。(《订鬼》)

其后,东汉译经中有了多处用例,汉代以后译经和中土文献中都较为常见了,第四章给出了详细用例,再补充几例。

(29)诸经一味故,是灭皆等如虚空,是灭适无所莫,亦无是我所,亦非是我所。(东汉支娄迦谶译《佛说遗日摩尼宝经》,12/192b)

(30)此二小儿,非是鬼魅,福德之子。(西晋法炬共法立译《法句譬喻经》卷二,4/588a)

(31)诸善之法皆是贤人所习,非是愚者所学。(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卷十五,4/688c)

(32)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萧齐求那毗地译《百喻经》卷一,4/544a)

(33)非是求仙侣,幸勿相传说。(《高僧传》卷九)

(34)如是胜相,非是转轮圣王之相。(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九,3/695c)

"不是"稍晚于"非是"产生,汪维辉举出了东汉佛经中的3处用例(第四章已经转引),汉代以后,佛经中的用例更为多见。如:

(35)不是独我家耗,世悉亦尔。(吴支谦译《佛说义足经》卷上,4/174c)

(36)天中天,不是舍利弗所问,亦不是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优为迦叶、迦翼迦叶、那翼迦叶、施罗比利迦私所问。(西晋法炬译《前世三转经》,3/448a)

(37)我不求请,亦非彼奴,亦非庸作,不是彼民。(姚秦鸠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卷十二,4/325c)

(38)我实不是负累汝等,请自改厉,更不敢尔。(《贤愚经》卷十一,4/427b)

但中古时期中土文献中的用例仍然很少,刘世儒(1960)曾揭举《宋书》中1条用例:

(39)彼常愿欲共我一过交战,我亦不痴,复不是苻坚。(《宋书·索虏传》)

汪维辉(1998)又补充了3条用例:

(40)臣违离宫省二十余载,戎务,役勤思苦,若得解带逍遥,鸣玉阙廷,参赞无为之契,豫闻曲成之化,虽实不敏,岂不是愿!(《晋书·桓温传》载温上疏)

(41)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全晋文》卷二十六)

(42)忌按剑至笼曰:"昨杀鸠者,当低头伏罪;不是者可奋翼。"有一鹞俯伏不动。(《古小说钩沉·列异传》)

不过例(40)把"是"看做代词,理解成宾语前置,即"岂不愿是"为好,汪自己也指出可作两解。例(41)柳士镇曾指出《题后》不排除六朝人伪作的可能。大概直到唐代以后世俗作品中"不是"的用例才多起来。

"未是"产生于中古后期,晚于"非是"、"不是",并且出现频率较低,第四章列举了6例,再补充3例:

(43)逮省此章盛陈列代,文博体周颇善师法,歌诵圣世足为繁声,讨求道义未是要说耳。(《弘明集》卷四)

(44)桓再拜白顿首:八日垂至旧诸沙门皆不敬王者,何庾虽已论之而并率所见,未是以理屈也。(《弘明集》卷十二)

(45)况乃官历士流,当训章之运,而以庶叔之嫌,替其嫡重之位,未是成人之善也。(《魏书·礼志四》)

为了更好地说明"F是"在中古时期的使用情况,我们还是借助定量统计的方法,依然考察为检索"F为"时圈定的10部专书。"F是"在隋代以前出现频率极低,可以说在文献中只有零星用例,还没有"F为"使用多。"非是"、"不是"、"未是"三者比较,"非是"出现次数多于"不是"和"未是",特别是到了《佛本行集经》中,"非是"用例大增。可以说中古"F是"否定判断句中"非是"句是主力,"不是"要替代"非是"成为主角应该是唐代以后的事了据唐钰明《中古"是"字判断句述要》统计,唐代"不是"在"F是"中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另据张美兰《〈祖堂集〉语法研究》统计,《祖堂集》中有"不是"188例,"非是"7例,"未是"11例,"不是"占有了绝对的优势。

"非"字句出现数量最多,在否定判断句中占了近百分之九十。其次是"F为"句,最少的是"F是"句,两者用例都不多。显然,"非"字句在否定判断句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处于主导地位,"F为"句和"F是"句望尘莫及。不过,从历时的角度看,由中古前期到中古后期,"非"字句所占比重有所下降,"F为"句和"F是"句所占比重略有上升。

总之,中古时期,由于无系词句在整体数量上占优,其否定形式,即使用否定副词"非"的否定句也在否定判断句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为"字否定句和"是"字否定句在数量上远远不能与之抗衡。"为"字句的否定式在上古前期已经出现,历经千年却没有太大发展,在使用频率上没有明显提高,中古时期只是在其内部"不为"、"未为"、"非为"的使用比例上作了一点调整。"是"字句的否定式最早见于汉代,中古时期虽然"非是"、"不是"、"未是"的形式都已出现,但总的使用频率并不高,直到中古后期的汉译佛经中才有了较大数量的用例,显示出它在竞争中的优势与活力,不过"F是"句要彻底击败"非"字句恐怕要到唐宋以后了据董守志《"不是"的产生及其发展》,"F是"句在宋代《朱子语类》中超过半数,在元明《老乞大》《朴通事》中完全排挤了"非"字句。

三、疑问判断形式的比较

判断句、叙述句、描写句这是根据句子谓语的性质和功能作出的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这是根据句子的语气作出的分类,这两种分类体系不会冲突,而可能会有交叉,比如一个句子既可以是判断句,同时也是疑问句,即形成疑问判断句。本节考察三类判断句式进入疑问句,构成疑问判断句能力方面的差异。

疑问句一般又分为特指问、是非问、反复问、选择问四个小类,中古疑问判断句相应地有特指问判断句、是非问判断句、反复问判断句、选择问判断句四种形式,我们以此为纲展开讨论。

(一)特指问判断句

特指问判断句是句中出现疑问代词或疑问代词短语标志疑问点的判断句,它是出现数量最多的一类疑问判断句。在疑问句中,特指问是疑惑程度最强的,判断句采用这种形式表达,说明说话人对判断对象一无所知,但是迫切希望听话人给以解答,从而获得判断答案。无系词判断句和有系词判断句都可以以特指问的形式出现,构成特指问判断句。如:

(1)蚀者谁也?(《论衡·说日》)

(2)实"黄帝"者,何等也?(《论衡·道虚》)

(3)今天师不以其无道罪之,何也?(《太平经》卷108/176)

(4)此复何室?(《中本起经》卷上,4/150b)

(5)明帝问周伯仁:"真长何如人?"(《世说新语·排调》)

(6)佛者何人?(《贤愚经》卷十三,4/441a)

以上是无系词特指问判断句。其中例(1)~(3)是疑问代词充当判断句谓语,例(4)~(6)是疑问代词短语作谓语。

(7)此为何等哉?(《太平经》卷110/179)

(8)此人为谁,何一悲楚?(《太平经》卷111/182)

(9)此为何人?(《修行本起经》卷上,3/465b)

(10)孰为良吏?(《论衡·自纪》)

(11)何等为老?(《修行本起经》卷下,3/466b)

(12)谁为胜者?(《贤愚经》卷一,4/354c)

以上是"为"字特指问判断句。其中例(7)~(9)是疑问代词及其短语作谓语,例(10)~(12)疑问代词及其短语作主语。

(13)卿是何人?(《中本起经》卷上,4/148c)

(14)韩侯是谁?(《周氏冥通记》卷三)

(15)此是何肉?(《贤愚经》卷十一,4/425c)

(16)此是谁迹?(《贤愚经》卷十二,4/433a)

(17)问儿:"谁是汝父?"(《搜神记》卷十六)

(18)魔言:"何等是言要?"(姚秦鸠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卷九,4/30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