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
1055500000008

第8章 中古汉语无系词判断句 (4)

有时,数词或数量短语可以充当无系词句主语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一般认为序数词是体词性的,基数词是谓词性的,在数词表示计数时一般这样处理。但是,数词出现在判断句中经常表示称代,这又要作具体分析:如果数词称代的是体词性成分,则将其看做体词性的;如果称代的是谓词性成分,则将其看做谓词性的。数量短语的处理仿此。如:

(12)此诸真人,君当不尽识,今将相告。上者嵩高真人冯先生,第二即萧闲仙卿张君,第三即中岳仙人洪先生,第四乃保命府丞乐道士,第五则我,华阳之天司农玉童。(《周氏冥通记》卷二)

(13)乙未年七月三日夜,有九女人来......其一女则刘玄微,一则陶智安,余者皆不识,亦不见与语。(《周氏冥通记》卷三)

(14)"凡动土入地,不过三尺,提其上。"、"何止以三尺为法?"、"然,一尺者,阳所照,气属天;二尺者,物所生,气属中和;三尺者,属及地身,气为阴。过此而下者,伤地形,皆为凶。"(《太平经》卷45/61)

例(12)是序数词作主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同前面的"上者"性质一样,应该是体词性的。序数词作主语一般是列举,在语义上隐含了一个名词中心语,本例就可以看做序数词后隐含了一个"人"字。例(13)是基数词作主语,此处也是列举,基数词"一"具有称代作用,可以看做承前省略了名词中心语"女",那么作为修饰语的"一"替代了整个偏正结构。例(14)是数量短语作主语,数量短语"一尺"、"二尺"、"三尺"在这儿也具有称代作用,它本来是偏正结构的修饰成分,其实际语义所指是"X尺之地"。总起来看,数词或数量短语作主语一般不表计数,而是表示称代。

体词性主语中,"者"字短语、"所"字短语也是常见成分,各举2例:

(15)乱天下者,必此子也!(《世说新语·识鉴》)

(16)卿今食者,绿葵菜耳。(《颜氏家训·勉学》)

(17)今湛水所伤,物也。(《论衡·顺鼓》)

(18)我等所知,皆大师恩也。(《中本起经》卷上,4/151c)

"者"、"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将谓词性成分名词化,造成转指,表示指称,"者"字短语、"所"字短语是体词性短语。

"之"字短语("主·之·谓"结构)也可以充当无系词句主语。如:

(19)禹之治水,洪水之良医也。(《论衡·顺鼓》)

(20)吾之为道,纯天意也。(《太平经》卷109/177)

"之"字短语是将谓词性的事件指称化,处于判断句主语位置时,实际上是将一个事件话题化作为判断对象,既然它具有指称性,那么将其作为体词性成分看待,不过是一种不典型的体词性成分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称"之"字短语为事件化自指,认为其从语法功能上看是体词性的,从语义上看带有一定的陈述性,接近主谓短语。李终究还是把"之"字短语处理成体词性短语。

2.谓词性主语

谓词主语在中古汉语无系词判断句中也较为多见,谓词性成分主要包括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等,依次各举2例:

(21)对案不食,至优之验也。(《论衡·自然》)

(22)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颜氏家训·慕贤》)

(23)大善者,太阳纯行也。(《太平经》卷42/58)

(24)贫者,士之常。(《世说新语·德行》)

(25)黄石授书,亦汉且兴之象也。(《论衡·自然》)

(26)饮酒已讫,儿已命终,非臣所乐。(《贤愚经》卷十一,4/429a)

谓词性成分充当判断句主语,在语义上不是表示具体的动作行为,而是指称动作行为反映的事件。

我们对中古六部专书无系词判断句主语的构成成分作了穷尽调查统计,可以看出:第一,中古汉语无系词句主语的构成上,体词性成分占有绝对的优势,在中古前、后期各类文献中所占比重都达百分之六十以上,个别专书所占百分比甚至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谓词性成分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例,特别是中古前期出现频率还比较高。第二,从中古前期到中古后期,各类文献中体词性主语所占比重上升,谓词性主语所占比重下降,这是前、后期主语构成成分发生的最明显变化。

(二)谓语的构成

1.体词性谓语

无系词判断句的谓语多由体词性成分充当,体词谓语句在无系词句中占大多数,因而有人把判断句等同或隶属于体词谓语句。体词性谓语中,名词及名词短语是最为常见的构成成分。如:

(27)阳,火也。(《论衡·订鬼》)

(28)罗汉者,真人也。(《修行本起经》卷下,3/467b)

(29)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世说新语·德行》)

代词作无系词句谓语也较为常见,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都可以作判断句谓语,依次各举2例:

(30)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非汝也?(《前汉纪·高祖皇帝纪》)

(31)第七吾也。(《周氏冥通记》卷三)

(32)或以丑面恶色,称媚于上,嫫母、无盐是也。(《论衡·逢遇》)

(33)其好善尚乃或好于男子,而反卑贱者,此也。(《太平经》卷93/138)

(34)今或有起土反吉无害者,何也?(《太平经》卷45/61)

(35)器中何等?(《中本起经》卷上,4/150b)

数词或数量短语有时也可以充当无系词句谓语。如:

(36)夫天下之达道者三,谓德、爵、齿也。懿本以高明中正,处上司之位,名足镇众,义足率下,一也。包怀大略,允文允武,仍立征伐之勋,遐迩归功,二也。万里旋旆,亲受遗诏,翼亮皇家,内外所向,三也。(《三国志·魏志·曹真传》注引《魏书》)

(37)言日反三舍,乃三十度也。(《论衡·感虚》)

例(36)是序数词充当判断句谓语,表示列举。例(37)是数量短语作谓语,表示解释说明。

"者"字短语、"所"字短语、"之"字短语也可以充当无系词句谓语,依次各举2例:

(38)白屋之士,闾巷之微贱者也。(《论衡·语增》)

(39)心者,最藏之神尊者也。(《太平经》卷96/153)

(40)法深义妙,非世所闻。(《中本起经》卷下,4/157b)

(41)天命修短,故非所计。(《世说新语·言语》)

(42)孔子之死,五帝、三王之死也。(《论衡·书虚》)

(43)若披罩紫盖,游适偃房者,神仙之渐也。(《周氏冥通记》卷二)

2.谓词性谓语

中古汉语无系词判断句中,动词及动词短语、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等谓词性成分可以充当判断句谓语,各举2例:

(44)无为者,无不为也。(《太平经》卷103/168)

(45)堂上养老,送兄赋桓山之悲,皆大失也。(《颜氏家训·文章》)

(46)万物于地,卑也。(《论衡·顺鼓》)

(47)任、沈之是非,乃邢、魏之优劣也。(《颜氏家训·文章》)

(48)无常之行者,天地中和君臣人民万物失其道路也。(《太平经》卷42/58)

(49)此亦劳度差作。(《贤愚经》卷十,4/420c)

另外,谓词性的数词或数量短语有时也可以充当无系词句谓语。如:

(50)得礼无非,当雩一也。......推祭社言之,当雩二也。......冀复灾变之亏,获酆穰之报,三也。......精诚在内,无以效外,故雩祀尽己惶惧,关纳精心于雩祀之前,玉帛钟鼓之义,四也。......惶惧之义,五也。(《论衡·明雩》)

本例是用于列举的判断复句,后面三句中作谓语的"三"、"四"、"五"与前面的"当雩一"、"当雩二"是相承的,可以看做是省略了"当雩"。"当雩一/二"中"当雩"是谓词性的中心语,"一/二"是后置的数词修饰语,整个结构是偏正关系的谓词性短语。"三"、"四"、"五"虽然是序数词,但是它们承上省略了谓词性中心语,实际上具有称代作用,因此我们将其看做谓词性的判断谓语。

基数词虽然一般被看做是谓词性的,但它一般不单独充当无系词判断句的谓语,基数词作句子的谓语表示记数时往往是说明描写,它如果作判断句谓语,一般要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短语,进行称代,作出判断。

谓词性成分能否充当判断句谓语,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判断句谓语必须是体词性的,谓词性成分绝对不可以充当判断句谓语,比如刘忠华、朱明来都把名词性谓语作为判定一个句子是否是判断句的充分条件之一。另外一种看法则认为谓词性成分可以充当判断句谓语,一些古汉语教材,比如王力虽然声称判断句是名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句子,但是认可"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这样的句子,这实际上是承认了谓词谓语判断句。另外一些学者如杨伯峻、何乐士、李佐丰等甚至直接论述谓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判断句。目前大多数学者还是承认谓词性谓语的判断句,对于这类句子的理解我们同意张双棣等的观点,即谓词性成分之所以能够充任判断句谓语是因为其在谓语的位置上指称化了,比如前面《庄子》中的例子,"割"、"折"虽然是以动词的身份分别作"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的谓语,但是它们所指不是具体的"割"、"折"动作,而是"割"、"折"这两种抽象行为。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看,相对于体词谓语句这种典型的判断句,谓词谓语句是一种非典型的判断句。

中古六部专书无系词句谓语构成情况,可以看出:第一,体词性谓语在中古汉语无系词判断句中占绝对优势,都超过了百分之七十,谓词性谓语所占比重最高也没有达到百分之三十。第二,由前期到后期,世俗文献和道教文献都是体词性谓语所占比重二十个百分点的上升,谓词性谓语二十个百分点的下降。而佛教文献变化不明显,中古前期《修&中》体词性谓语和谓词性谓语的比例,与同期其他两部专书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与中古后期三部专书相一致,这可能是汉译佛经更先反映语言的变化。

第三,自先秦以来,无系词句谓语的构成上体词性成分所占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左传》体词性成分所占百分比是63%,到了《史记》中占到了77.1%据笔者《〈左传〉〈史记〉判断句比较研究》的统计。,东汉时代基本稳定在百分之七十几,而到了中古后期已经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这种情况说明先秦两汉时代无系词句使用较多,运用比较灵活,除了体词性成分充当谓语主力军,还有相当一部分非体词性成分作配角。而到了中古后期,无系词句在口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了,人们在使用时一般要模仿前代的典型形式,因此体词性谓语所占百分比呈压倒性的优势。第四,由前期到后期,无系词句谓语变化趋势与主语变化趋势相一致,都是"体升谓降"。

(三)判断谓语的修饰语

1.副词作谓语修饰语

副词是中古汉语无系词句中最主要的谓语修饰成分,副词出现在谓语前或是加强语气,或是限定范围,或是表示程度,或是指明时间要素等等,总之起帮助判断的作用。中古无系词句谓语前的副词主要是单音节的,也有部分双音节的。我们对中古六部专书作了穷尽考察,出现在无系词句谓语前的副词有:

否定副词:非、不。

语气副词:乃、即、亦、必、则、果、固、盖、唯、竟、殆、宁、真、实、诚、正、审、未必、将非、真正。

范围副词:皆、俱、并、共、同、尽、才、毕、但、尚、悉、独、专、非徒、非独、俱共、尚但。

程度副词:最、极、纯。

时间副词:故、又、自、复、本、既、素、或时。

这些副词计有50个。下面列举部分用例:

(51)所谓不苛政者,非功曹也。(《论衡·遭虎》)

(52)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论衡·骨相》)

(53)巨人博戏,亦画墁之类也。(《论衡·非韩》)

(54)然则长庚与景星同,皆五星也。(《论衡·是应》)

(55)此又孔子之所罪,孟轲之所愆也。(《论衡·累害》)

(56)夏雷不谓阳气盛,谓之天怒,竟虚言也。(《论衡·雷虚》)

(57)其中时时得寿者,极天下之寿人也。(《太平经》卷47/63)

(58)此亭长,尚但吏之最小者也。(《太平经》卷86/127)

(59)人者,最物之尊者,天之所子也。(《太平经》卷116/206)

(60)子为天地问疑,吾主为天谈,非子之私也,俱共公事,何须谢哉?(《太平经》卷118/209)

(61)瓶沙问言:"将非悉达乎?"(《修行本起经》卷下,3/468b)

(62)佛告瓶沙:"若国善人,谨顺忠孝,廉贞敬让,才博智远,不犯王法,本非贵族,王何异待?"(《中本起经》卷上,4/15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