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1055700000010

第10章 兔病的防治 (2)

1.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引进兔种。必要时,对新引进的兔隔离观察30天,确系无病者方可入场合群饲养。

2.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严防畜禽进入兔舍。

3.对兔必须经常检查,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严重的病兔应及时淘汰,被污染的场舍、用具,可用10%石灰乳或3%来苏尔液或5%漂白粉液等进行彻底消毒。

4.对患有此病的兔场,可应用兔巴氏杆菌氢氧化铝菌苗或禽巴氏杆菌苗或兔瘟巴氏杆菌二联苗预防注射。

5.早期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效果较佳。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3万单位、链霉素1万~2万单位或土霉素2.5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3次,连用5天。也可用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长效磺胺等。磺胺嘧啶片每千克体重0.1~0.2克,配合等量小苏打片服用,每日2次,连用5天。对有慢性呼吸道症状的病兔,可用青霉素、链霉素(每毫升各含2万单位)滴鼻,每日2次,连用5天。

6.对急性病兔,皮下注射抗出败多价血清有显著疗效,每千克体重6毫升,8~10小时后再注射一次即愈。

7.服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如黄连解毒汤等也有一定的效果。可用黄连、黄芩各3克,黄柏6克,水煎服。也可用蒲公英16克,菊花6克,赤芍6克,再加水煎服。用金银花10克,菊花6克,加水煎服,有一定疗效。用穿心莲3克,加水煎服,每日2~3次。

兔下痢病

兔下痢病是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下痢又称为"腹泻"。下痢为水样或胶冻样,故又称为兔黏液性肠炎或兔痢疾。

兔下痢病的病原很复杂,如沙门氏菌、肠道球虫和毛样芽孢杆菌等都能引起兔以下痢为主征的独立疾病。但很多兔场流行的下痢,有时很难归因于特定的病原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饲养管理因素(特别是饲料改变),影响了肠道正常的微生物群,使非肠道致病的大肠杆菌大量繁殖,是下痢的主要原因。同时,还有魏氏梭菌、轮状病毒、弯杆菌、衣原体和点滴厚膜孢酵母参与引起的兔下痢病。各种病原因子在兔下痢病中的实际地位尚待进一步研究。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1)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各种年龄和性别的兔都易感染,但以4~9周龄的仔兔发病严重。死亡率高。

(3)本病的发生常与饲养管理条件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变化有关。

(4)高产毛用兔对本病特别易感,而皮肉兔似有一定的抵抗力。

(5)本病的传染性不很明显,但兔场一旦发生后,即可不断发生,有时造成仔兔大批死亡。

2.症状特征

主要以下痢和流诞为特征。

(1)急性型未见任何腹泻症状即突然死亡,病程很短,一般1~2天内死亡,很少康复。

(2)亚急性型一般经7~8天死亡。发生下痢前无明显变化,下痢后则精神沉郁,被毛粗乱,体重减轻、消瘦,腹部膨胀,剧烈腹泻,呈水样或带有明胶样黏液,常玷污肛门周围、臀部和后肢,闻有特殊腥臭味。

(3)病兔有时磨牙、流涎、四肢发冷。

3.剖检变化

主要表现在消化道。有人将下痢的病变分为三种类型:

(1)病兔排出冻胶样黏液,或充满大肠。称之为黏液性肠病或黏液性肠炎。

(2)病兔水样下痢或肠道有液状内容物。肠壁有针尖状出血,肠壁变薄,肠内容物稀松。胃肠道内常积有气体。胃浆膜上有出血点,肠道呈弥漫性卡他性炎症。

(3)在小肠和肓肠的肠腔内有游离血液。盲肠病变很明显,盲肠炎是泰泽氏病的特征,盲肠上皮坏死脱落,隐窝扩张。结肠变化较盲肠为轻。

【防治要点】

1.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地引进病兔和带菌兔。

2.加强饲养管理,对断奶前后的仔兔要喂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饲料,不能骤然改变饲料。

3.搞好环境卫生,兔场、兔笼要保持清洁干燥,勤换垫草。

4.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治疗,被污染的场地、用具要用3%来苏水、20%石灰乳彻底消毒。

5.目前无特效药物,可针对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1)沙门氏杆菌病,可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痢特灵,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天一次,连用3天,有预防效果;或用氯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60~100毫克或每次05~1毫升,每日2次,连续3~5天;或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万单位,每天2次,连续4~5天;或用痢菌净05%溶液肌注,每千克体重2~3毫升,每日2次,连续5天。还可用四环素1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4~5日。或用土霉素内服,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每日2次,连用4~5日。或用磺胺二甲基嘧啶内服,每千克体重02~05克,每日一次,连用3~4日。或用大蒜汁(将大蒜捣烂,1份大蒜加5份清水,制成20%的大蒜汁)灌服,每次一匙,每日3次,连用7日。

(2)大肠杆菌病,可用土霉素口服,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日服2次,连服3~5天;链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1万~3万单位,每天2次,连续3~5天;痢特灵口服,每千克体重15毫克,每天2次,连服2~3天;促菌生制剂口服,每千克体重50毫克,每天一次,连服3天。

(3)魏氏梭菌病,可用兔A型魏梭菌疫苗,对1~3月龄健康兔进行预防注射,每只皮下注射疫苗2毫升,免疫期可达半年以上。

兔魏氏梭菌病

本病又称兔魏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性传染病,有的又叫急性肠道传染病、肠毒血症。以剧烈腹泻,排出黑色水样、腥臭或带血胶冻样粪便,盲肠浆膜出血斑和胃黏膜出血、溃疡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病原为魏氏梭菌或称产气荚膜杆菌,为两端稍钝圆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无鞭毛,能产生荚膜和芽孢,能产生多种强烈毒素。现已发现魏氏梭菌可分A、B、C、D、E、F六个型,兔魏氏梭菌性肠炎主要由A型和E型及其所产生的a毒素所致。本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以及人和动物的肠道中,能产生外毒素,引起高度致死性中毒症。本菌的芽孢抵抗力较强,可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一般消毒药不易杀灭。A、E型魏氏梭菌除引起兔发病外,还可使人和其他动物感染,须注意防护。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1)除哺乳仔兔外,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家兔对本病均有易感性。毛用兔和獭兔最易发病,1~3月龄幼兔发病率最高。

(2)主要经消化道或伤口传染,病兔和带菌兔及其排泄物,以及含有本菌的土壤和水源为传染源。

(3)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冬、春两季常见。饲养管理不良及各种应激因素可诱发本病暴发。

2.症状特征

病兔精神沉郁,不食、排水样粪便,有特殊腥臭味,体温不升高,在水泻的当天或次日即死亡,绝大多数为最急性。少数病例病程约1周或更久,最终还是死亡。

3.剖检变化

胃底黏膜脱落,有大小不一的溃疡。肠黏膜弥漫性出血,小肠充满气体,肠壁薄而透明。盲肠和结肠内充满气体和黑绿色稀薄内容物,有腐败气味。肝脏质地变脆。脾呈深褐色。心脏表面血管怒张,呈树枝状。

4.实验室检查

采取空肠或回肠内容物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菌端稍钝圆的大杆菌。同时用病料以生理盐水制成悬液,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用蔡氏滤过器滤出细菌,将滤液注入健康小鼠腹腔,如小鼠在24小时内死亡,则证明肠内有毒素存在,即可确诊。

【防治要点】

1.本病在预防上,主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不喂霉变饲料,不饮不洁之水。注意气候变化,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通风降温。此外,做好预防注射。

2.本病无特效疗法,在治疗上,病初可用高免血清治疗,每千克体重2~3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2~3日。药物可选用金霉素,每千克体重20~4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日;红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日;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日。这些药物均有一定疗效。同时,配合对症疗法,如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补液,内服食母生(5~8克/只)和蛋白酶(1~2克/只)等,可提高疗效。

兔波氏杆菌病

本病是家兔常见、多发、广泛传播的一种呼吸道慢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鼻炎、支气管肺炎和脓疱性肺炎为特征。病原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卵圆形至多形态的小杆菌,常呈两极染色。此菌抵抗力不强,对常用消毒药均有效。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1)本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各种应激因素如气候骤变,感冒、寄生虫及强烈刺激性气体的刺激等,使上呼吸道黏膜脆弱,易引发本病。

(2)鼻炎型常呈地方性流行。支气管肺炎型多散发。

(3)仔兔、幼兔多呈急性型,成年兔呈慢性型。

(4)本病常与兔巴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和大肠杆菌病并发。

2.症状特征

本病以鼻炎型和支气管肺炎型为特征。

(1)鼻炎型:多数病例鼻腔黏膜充血、流出多量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通常不变为脓性。病程较短,容易康复。

(2)支气管肺炎型:其特征是鼻炎长期不愈,鼻腔流出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打喷嚏,呼吸加快,食欲不振,逐渐消瘦,病程可延续数月,有的可达2月。

3.剖检变化

主见于支气管肺炎型。

(1)可见鼻腔黏膜、支气管黏膜充血,并有多量浆液、黏液或脓性液体。

(2)肺部有大如鸽蛋,小如芝麻的脓疱。脓疱的数量不等,多者可占肺体积的90%以上。

(3)肝脏表面有黄豆至蚕豆大的脓疱。

(4)有的还引起心包炎、胸膜炎、胸腔积脓和肌肉脓肿。脓疱内积满黏稠、乳油样的乳白色或灰白色脓液。

【防治要点】

1.坚持自繁自养,严禁引进兔源,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疫工作,保持兔舍和环境卫生。有病史的兔场可用兔波氏杆菌灭活菌苗或波氏杆菌、巴氏杆菌二联菌苗进行注射。

2.治疗可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等均有疗效,卡那霉素每只每次02~04克,肌肉注射,1日2次。庆大霉素每只每次1万~2万单位,肌肉注射,1日2次。四环素每千克体重40毫克,肌肉注射,1日2次。氯霉素每千克体重每次20~4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磺胺药物,如肽酰磺胺噻唑每千克体重01~015克,内服,每日2次。

3.肺脓肿病例一般疗效不良,故应及时淘汰处理,不宜久养。

兔土拉杆菌病(野兔热)

野兔热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土拉伦斯杆菌病。以体温升高,淋巴结肿大,脾和其他内脏坏死为特征。病原为土拉伦斯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多形态的细菌。本菌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颇强,在土壤、水、肉及皮毛中可存活数十天,但对热和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弱。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1)啮齿动物、野生动物、毛皮兽、家畜、家禽及人均能感染本病。野生啮齿动物是本菌的自然贮存宿主,是家畜和人的主要传染来源。

(2)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经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通过被细菌污染的水源、饲料和用具以及吸血昆虫等传播媒介而传播。

(3)一般多发生于春末夏初季节,这与啮齿动物及吸血昆虫的繁殖孳生有关。

2.症状特征

(1)急性病例常不表现明显症状而呈败血症死亡,死前食欲废绝,运动失调。

(2)多数病例病程较长,呈高度消瘦和衰竭。体表淋巴结(颌下、颈下、腋下和腹股沟等)肿大发硬,鼻腔发炎,流鼻涕。

(3)体温升高,比正常升高1~15℃。白细胞增多。

3.剖检变化

(1)急性死亡病例,常不见明显病变病。病程较长者,可见淋巴结显著肿大,呈深红色,有灰色、针头大的坏死结节。淋巴结周边组织充血、水肿。

(2)脾脏肿大,呈深红色,表面和切面有灰白色或乳白色的粟粒至豌豆大的出血点。

(3)肝脏肿大,有多发性灶性坏死或粟粒状坏死结节。肾肿大,并有与肝脏相似的变化。肺充血并有块状的实变区。

【防治要点】

1.预防主要注意灭鼠杀虫和驱除体外寄生虫,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经常进行兔舍、兔笼及用具的消毒。严禁野兔进入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