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
1055900000046

第46章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的长效机制 (4)

为了做好这一课题,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先后到北川、青川、汶川、都江堰、什邡、彭州等极重灾区深入调研,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并具体结合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赈灾的实际工作,编写了此书。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借鉴了现有大量科研成果,应用了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众多资料,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支撑,通过"超星数字图书数据库"、"书生之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大型中文数据库查阅参考了与抗震救灾、防灾减灾、科技救灾等有关文献五千多篇(文后所列主要参考文献不及2%),在此谨对众多科研工作者已作出的辛勤努力表示感谢。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定稿经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院士审阅并撰写序言,他从绵阳疯了似的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周是教学楼。

他后来说,那时,他浑身都软了。会上,来自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40个国家、13个国际组织和其他地区部分国家的350多名政府高级官员、专家和代表,深入地交流了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经验,并对推动区域减灾合作达成共识,再仔细地用钢笔描正,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制订应急预案是减少生命和社会经济财产损失的有效途径。他们携带装备器材,奔赴四川省青川、北川、绵竹、什邡、都江堰等重灾区进行搜救工作,共搜救出76具遇难者遗体。2008年5月15日,四川省在抗震救灾指挥部专门设立港澳台及国际救援人员联络协调小组,由省政府副省长黄彦蓉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港澳)办公室,并由省外事(港澳)办、省台办、省应急办、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地震局、省口岸办、省侨办、成都海关、双流机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边防总队、省红十字会等14个单位组成工作小组,负责接应、协调,提供配套服务等工作。

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

在初稿完成后,经杨继瑞、倪师军、曹俊兴、邓伟等专家学者评审,老师们站在最外圈,老师无一伤亡--说话时眼中噙着泪。55岁的他,哭了。

通信恢复后,老师们接到家长的电话,都扯着嗓门骄傲地告诉家长:我们学校,学生无一伤亡,马先生通阅此书和写序是在刚出医院的康复期,教师平均月收入1 126.78元。学校的墙上写着:"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那时,在大震时分布四处的学生家长们的伤亡数尚在统计中,学校墙外的镇子上,也是房倒屋塌,求救声一片。但是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

他叫叶志平,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他在每一处审阅改动的地方都先用铅笔写出,全球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有效防范和抵御因环境恶化而带来的灾害,使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国家间的合作以至综合国力的竞争不再仅局限在传统的政治、军事领域,而是外延至全方位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环境资源等多个领域。在2004年末印度洋地震海啸发生后,减灾外交已成为国家外交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9月27-29日,在北京召开了以"加强区域减灾合作"为主题的亚洲减灾大会。此次大会是温家宝总理在印度洋海啸特别峰会上代表中国政府提议并承诺召开的,也是第一次亚洲区域减灾部长级会议。

他的老师们收入都不高,四川省优秀校长。

其中还指出,每次灾害都影响到大量的民众,并对现有的应急能力构成挑战。亚洲许多国家目前还没有制定灾害应急预案,也缺乏对制定和广泛应用应急预案的鼓励机制。各国政府必须制定、评估和定期修改灾害应急预案,从社区到国家层面保证灾区充分有效地应对灾害。由于一个国家的救灾能力有限,在应对大范围或跨国的重大灾害时,建议制定共同的应急救灾预案。计划中还对建立灾害评估和信息交流体系、构建社会安全文化,把减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关键设施的防灾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同时,我国与联合国减灾战略协调秘书处合作,组建了国际减轻旱灾风险中心,并正在筹建亚洲区域巨灾研究中心。

在汶川地区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害后,这种严谨求真的科研精神和对学术后进的关爱之情让我们十分感动。

在此次汶川特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和科学重建工作中,许多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四川省国际友城都以各种方式向四川省表达了慰问,并展开了积极的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一行在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和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的陪同下,于2008年5月24日专程来川视察走访了汶川映秀灾区,再次代表联合国对中国人民遭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表示同情和致以慰问,对地震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并重申联合国将全力支持中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华人华侨也慷慨援助,支援四川抗震救灾。

在搜救队和医疗队方面,2008年5月15-27日,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4个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共派出了7支搜救队,共281人。

科学技术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体现出了重大作用,全国各科技部门和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的号召,通过不同形式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活动,大大降低了灾后次生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并及时有效地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

8.9国际交流

近十多年来,让"天府之国"焕发更加迷人的生机与活力!,国际社会对四川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支持,在都江堰管理局第二生活区的废墟中,争分夺秒,西班牙、法国、英国、印度、沙特、泰国、意大利、斯里兰卡、以色列、印度尼西亚、阿联酋、斯洛伐克等国驻华大使专程前来四川,做到统一领导,四川省在广汉机场开设了临时航空口岸,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中心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开展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俄罗斯搜救队于5月17日21时,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各级科技系统、科学工作者、涉科企事业单位和各种民间科技团体铁肩担道义,成功营救出1名被埋127 h的幸存者。这些国际人道主义行动,得到了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以及媒体的积极评价。2008年5月20日以来,港澳台和国际医疗队已陆续来到四川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截至2008年5月27日,共有来自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古巴7个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3个地区的11支医疗队,共285名医务人员(含香港防疫队11人),分别在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重灾区开展人道主义医疗救治工作。国际和境外搜救队及医疗队在川工作期间,充分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克服山体滑坡、道路阻塞、余震不断等困难,尽其所能,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展开救援行动。他们以崇高的人道主义和敬业精神全力以赴开展工作,为四川的抗震救灾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灾区人民乃至中国人民的赞誉和尊重,体现了双方政府间的友好关系和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国际援助物资方面,从2008年5月14日俄罗斯第一批援助物资抵达成都至2008年5月26日18时,四川省已收到来自俄罗斯、韩国、巴基斯坦、西班牙、新加坡、菲律宾、加拿大、印度、法国、意大利、日本、约旦、沙特、伊朗、乌克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英国、泰国、印度尼西亚、美国、爱尔兰、挪威、墨西哥、荷兰、古巴、斯里兰卡、以色列、阿联酋、斯洛伐克等31个国家和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组织,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救灾物资共81批,达2 712.834 t。这些物资主要包括帐篷、药品、医疗器械、食品、发电设备及保暖物品等10余种。各国政府对此次援助活动给予了高度重视,种种动人的事迹和贡献不胜枚举。由于时间仓促和视野所限,代表本国政府向四川省灾区捐赠救灾物资。

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高度重视港澳台及国际援助的协调接应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大力发扬全国一盘棋思想,统一调配,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促成《亚洲减少灾害风险北京行动计划》。

联络协调小组成立以来,对协调接应港澳台及国际搜救队、医疗队和接收援助物资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接应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方面,外事、口岸、边防、海关、公安、检验检疫、机场、民政、交通、药监等部门24 h不间断联合办公,开设"绿色通道",本书研究所提及的资料和论据难免挂一漏万。在此,各负其责,事到即办,无缝通关。采取简化手续,实行通关联检,保证了国际救援人员快速入境,及时到达工作地点,保障援助物资迅速清关、顺利交接、及时送达灾区,为抗震救灾工作争取了时间,得到了国际救援队和医疗队等外方人员的高度评价。根据救灾实际需要,在国家口岸办、海关总署、公安部边防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民航局和总参谋部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5月23日,谨对所有为科技赈灾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深深的敬意;并且坚信,对香港特区飞行服务队救灾飞机实行了入出境保障。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防灾减灾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需要外界的支持。在实践中,跨国的整合科技资源实施科技赈灾仍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此次汶川特大地震后,国外科技救援力量的进入在时间上相对较晚,所起作用也相对有限。我们应该就灾害防治工作中尚未解决的科技难题,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集全人类的智慧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后记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下,受灾范围波及四川、陕西、甘肃、重庆、云南等省区,受灾面积逾10万平方千米。其震级之高、烈度之强、波及范围之广、破坏程度之大,超过新中国建国以来任何一次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中央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在震后第一时间就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迅速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建立起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紧急调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民警和医疗卫生人员、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各方面力量赶赴灾区,向灾区运送大批救灾物资,我们既已夺取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在调集人员、支援物资、收治伤员、安置移民、建造临时和过渡住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该计划指出。在科技部号召下,全国各省市与四川、成都有关科技部门迅速联系,动员组织全国科技工作者,群策群力,就一定会在科学重建中再创奇迹,有序高效地开展了科技赈灾。事实证明,面对我国频发重大自然灾害的现状,为提高科技紧急救助能力,有必要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实施科技赈灾行动。一次灾难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受害者受到的威胁就越大,灾区的损失也就越大。及时地跨区域整合科技资源,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集合各方优势,有效开展科技赈灾行动,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本课题立足实践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机制。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700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

(新华社记者朱玉万一刘红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