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学第三辑
1056600000020

第20章 从汉语特点出发构建新诗格律

齐云

在世界范围内,在文明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各个民族都根据自己语言的特点,探索和构建了由松到严的诗歌格律。各种文学形式中,只有诗歌及其格律才能最集中、细致、完美地体现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精华。一味自由的汉语新诗已经路到尽头,新诗格律是有识之士的追求。汉语新诗也必将在吸收外国诗歌和传承旧体诗歌的基础上,从汉语特点出发,摸索、建立和完善新诗格律。对汉语新诗格律的重要性、必然性和构建原则,笔者有浅见如下:

一、汉语和英语代表两种思维,并决定

东西方文明演变方向

黑格尔之后的西方现代哲学普遍重视研究语言,表面看起来因为很多哲学问题是语言自身造成的,深层原因是普遍认识到语言和思维是一种东西,语言是外在,思维是内在,研究思维应当从语言入手。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而语言从产生之日起,就对思维产生深刻影响,两者互相缠绕、互为因果。

语言是文明的基石,语言和思维在冥冥之中决定文明的演变方向。时至今日,地球形成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不是一种偶然,以中文为代表的东方思维和以英文为代表的西方思维,既对立又互补,互为阴阳,在推进东西方文明演变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两个文明在很多细节方面形成有趣的对比:古汉语从右到左竖写,英文从左到右横写;中国人右手拿筷子,打乒乓球惯用直拍,西方人左手拿叉子,打乒乓球惯用横拍;还有些现代才形成的生活习惯,如中国汽车靠右行驶,英美汽车靠左行驶。

这里只讲个结论,汉语与整合型思维互为表里,英语与分析型思维互为表里。整合型思维和分析型思维,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东西方文明的演化方向,如东方人重善重感悟,西方人重真重科学;东方重家庭和人情,西方重国家和法律;中国人难得糊涂,西方人非常较真;中国人作画重写意,西方人作画重写真;中国人喝酒要一样多,西方人喝酒互不劝酒;中医一个郎中治百病,几味中药一锅熬,西医医生分科很细,吃药也要分开吃。

语言/思维都是不同的,汉语新诗当然不能照搬照套西方诗歌,从内容、理论到格律都是如此。

二、汉语和英语的不同

汉语和英语明显的不同有:从造字看,英语表音,汉语表意;从语法看,英语语法精细严格,榫合式组合语言,汉语语法松散灵活,堆垒式组织语言;从发音看,英语重读轻读明显,长元音、元音、双元音明显,只有升调降调,汉语轻重音不明显,发音长短不明显,声调丰富有五声;英语窄韵,汉语富韵;书面英语每个词不等长,书面汉语每个字等长。这些不同,对构建各自的诗歌格律影响很大。

三、中西方诗歌格律的不同

西方诗歌的音律。除普遍要求押韵外(也有特殊情况,如古希腊诗歌不讲求押韵),西方各民族根据各自语言特点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音律,分几种情况:(1)重读诗。每行诗中所含的重音数量是相同的,如古英文诗。(2)计量诗。每节诗中含的长、短音的数量是一定的,如希腊、罗马的古典诗。《荷马史诗》便是每行六组音节,每组三音,一长二短。(3)音节诗。每行诗中的音节数量是一定的,如"亚历山大体"法语诗。法语优雅,轻重音和长短音不明显,所以建立了音节数相等的格律。(4)兼有以上三种基本诗歌音律形式的特点。如英诗中的"抑扬五步格",便兼有"重读诗"和"音节诗"的特点,每行诗中要含有十个音节,其中偶数的音节必须为重音。

汉语诗歌格律。汉语轻声字太少,不足以像英语一样以轻重律来构成格律,汉语都是单音字,每个字发音长短基本相等,不能像希腊语一样以长短音来构成格律,所以总体来讲,汉语形成节奏的能力不如英语,但汉语可以像法语一样用音节来构成格律。现代汉语有五声,声音的高低起伏远较西方语言丰富,所以现代汉语可以像古代汉语一样用平仄即声调的起伏、上行或下行来构成格律,这是西方语言无法做到的,所以笔者相信未来声调还会被引进新诗格律的。英语窄韵,汉语富韵,所以英文诗很难一韵到底,现代汉语可分十四韵,汉语新诗放弃押韵是对汉语的愚蠢的浪费。另外,书面汉语每个字等长,便于构筑诗歌的建筑美。

综上,根据汉语特点,汉语新诗在格律构建上首先要注意用韵,其次要注重用音步形成节奏,三是注意声调的上行和下行以形成有规律的旋律美。对此,网络上以建设新诗格律为目标的"东方诗风论坛"在发展和完善新诗格律理论方面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可以参看。

四、关于诗歌翻译的几个问题

1.格律误译对中国新诗影响很大。由于诗歌的抗译性,也由于新诗格律理论和创作不被重视,西方格律诗歌多数被译成汉语自由体新诗,导致人们将西方主流诗歌与自由体划等号,进而将汉语新诗与自由体划等号。

2.绝大多数西方诗歌是有格律的,即便今天报刊上发表的也是如此。

3.格律体新诗是翻译西方格律诗的利器。新诗格律的确定,使中西诗诗歌格律互译有了标准,比如五步抑扬格英文诗用五步整齐式新诗来翻译是最合适的。

4.以格律体新诗形式翻译外国格律诗与格律体新诗创作逐渐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令人鼓舞,相信能够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