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国色重庆
1057700000040

第40章 赤子情怀(15)

自接受安置三峡移民任务后,这个侨乡的政府和人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挑最好的地方给移民们盖新村。可在这毗邻深圳,与香港隔岸相望的寸土寸金之地,好几年前所有沿城沿路的好地全都有主了。怎么办?

三峡移民是我们的尊贵新村民,就是不惜代价,也要找最好的地方给他们!惠阳市政府作出这一决定后,受到了全体人民的赞同。

于是,一个由市长亲自挂帅的由20人组成的移民新村选点组全面开始工作,他们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按照五靠要求即靠城镇,靠公路,靠学校,靠医院和靠基础设施好的你准为重庆巫山的900位移民找到了新的家园。地处惠州市郊的水口镇,是当地工业相当发达的名镇,在此工作的外地劳务人口超过本地常住居民,用地相当紧张。为了给移民找块好地,镇政府几次三番跟有关土地使用单位协商,最后从一个单位要过的一块移民新村安置地,竟让政府倒贴了几十万元。5月,巫山县的移民代表来到水口镇进行对接,见了当地为他们安置的新家时,兴奋得当晚就要求签约。镇政府安排移民代表住在镇政府招待所,有一人躺下后习惯地抽起烟来,立即被同行的几位移民齐声斥责道:你一点也不文明,在床上抽烟燃着了,不把我们政府的房子给烧了?

稀罕,你们咋还没搬过来,这儿就是你们的政府了?那抽烟的移民惊叹不已。我们的政府?哈哈哈……可不,我们户口未到,心已到惠阳了啊!

可不,老子恨不得马上把家从三峡搬过来。这地方,真是个天堂啊!

移民们做梦也不会想到外迁使他们吃到了天上掉下的馅饼。

那阵子,我正在惠阳采访,便问他们的领导,为啥惠阳人如此大方地为了安置三峡移民而不惜代价一我知道仅为移民置地盖房一项,惠阳这一县级市就从财政上拿出了五六百万元!

移民办的同志说得非常明臼:我们惠阳是**将军的故乡,全市几乎每一户都有亲人侨居在海外,寄人篱下的移民生活比谁都感受深切。改革开放使我们这儿先富了起来,作为侨乡人民,当听说三峡移民要到这儿安家落户,我们惠阳的上上下下,就像迎接从海外归来的亲人一样,生怕哪一点不周到会伤害了他们。

再说,我们也有这个能力、有这个义务让每一位到惠阳的新居民能尽快过上与我们一样的富裕生活嘛!

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只有亲人般的真情,这就是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这就是三峡移民们的幸运。

昔住长江头,今住长江尾,江头江尾皆故乡,同饮一江水……

中秋佳节那晚,现居上海崇明县新河镇卫东村的胡明祥将一家人叫到新房门前,然后抬头举目望天上明月,无限深情地吟咏着这首新创的诗词。

娃儿,把这刻在石狮上的诗再给爸背一遍。胡明样对儿子说。

儿子从木凳上站起,身子笔直地站在家门前一对石狮中央,便朗朗有声起百万移民内外迁,两头雄獅念故土。

乡土酸甜三十栽,骨肉分离故乡情。

宇宙奇观展宏图,秦王醛来惊三峡。

婴儿降临崇明岛,成龙成蚊父母养。

头顶压力怀希望,赶上时光舍小家。

心埋理想和失敗,眼看路曲男子汉

知道爸为啥子千里迢迢从老家带来这对石狮子吗?

知道。让娃儿记住昨天我们是三峡移民,现在我们要当好上海市民。

胡明祥对儿子的回答是满意的,然而即使如此仍掩饰不了自己内心那滚滚翻腾的激情。作为一个有6年工龄且也算农村文化人的胡明祥,自移民到崇明一年来,他有太多的感触。

2001年初,当他的家被确定为外迁户时,他便毅然辞去铁饭碗,带着全家报名外迁上海崇明。胡明祥是个高中毕业生,也是位喜欢触景生情的农民诗人。当邻居的乡亲们忙着搬迁前甩旧物置新物时,他胡明祥从后山开来两块巨石,然后一锤一锤地琢起来,硬是没日没夜地干了70天。后来人们才发现原来他,花那么大工夫雕琢出的竟是一对石狮子。

那是我对故乡的全部思恋,也是对新家园的全部寄托。胡明祥告诉乡邻,也告诉自己的孩儿。

在胡明祥全家迁移崇明岛后一年多的2002年末,我在他的新家看到了这一对石狮。它就傲踞在两层小楼房子的门口,特别醒目,又特别能感受到主人那片刻骨铭心的故土恋情,以及响应政府号召当好三峡移民而海枯石烂不动摇的坚定倍念。

石狮雕琢算不上精致,然而又是任何有价的工艺品无法换取的。孩儿背诵的那首诗句显然同样粗糙,可就因为它出自一位三峡移民之手并嵌刻在这对石狮身上,因而叫人感到格外沉甸与崇高。

38岁的胡明样虽说是个农民,但他的气质却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一位喜欢把自己理想编织成美丽现实的有与众不同品格追求的诗人。

在他的小楼前后,我惊喜地看到两个巨型规模的塑料棚,里面养着几千只幼鸭。主人告诉我,这是他和另外三家一起搬迁到此的移民们合作建起的养鸭棚。

这一圈鸭已经是第5茬了。我们从三峡搬迁到这儿不到两年,但经我们之手巳出棚了上万只肉鸭……胡明祥颇为得意。

可不,我从陪同采访的当地镇领导那儿得知,胡明祥等几位新落户的三峡移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经营如此规模的养鸭场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即便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也很少能与之相比?

这就是我和所有到上海市落户的移民们感到的特别幸运之处。胡明祥听说我是从北京来专门采写三峡移民的作家时,仿佛见到了可以倾诉真情的知己,一把将我拉到他的里屋,然后认认真真地说了句掏心窝的话作家同志:我到了上海这个地方才真切体会到,上海为啥发展得比别的地方快,根本的原因就是上海人干什么事都能从长远着想,从细微入手,别人没有想到的事他们想到了,别人想不周全的事他们想周全了。就说为我们这些三峡移民操办安置的事吧,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设身处地地从我们移民的利益考虑,再把事情往深里想,往细里做,你说能把事情做到这个份上,世上还有啥子成不了办不好的事?

移民胡明祥的一番朴实而动情的话,引出的却是个在世界移民史上尚需大

力倡导,而在中国三峡移民过程中被上海人运用得极其精湛的深刻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

陆鸣,上海崇明县主抓移民工作的副县长。一位受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表彰的三峡移民工作先进个人。

1999年第一次到重庆参加安置三峡移民工作会议时,什么都不懂。当听领导讲完三峡移民的重要性和有关安置外迁移民的责任后,我心理压力特别大,怕工作做不好而影响三峡工程建设,怕影响国家政治大局,怕影响移民们的生活与生存和他们的子孙后代。所以当时我暗暗发誓:先把移民工作到底是咋回事弄清楚再开始干自己的具体工作。回到上海后,听了市领导的动员,又一遍一遍地研读了相关的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等政策性材料和知识性书籍,心里才开始明朗起来:原来国家在进行三峡百万移民工作时,特别是近几年进行大规模外迁移民过程中,政府和各地始终不渝地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移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十分明确地提出把维护移民的合法权益放在了重要位置,把妥善安置移民,使其生产与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的水平作为一个基本点,将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作为所有移民工作的根本原则加以贯彻始终。而这其中我们所能感受和体会到的一个最突出的中心理念,就是我们的党和政府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用在了做好三峡移民工作中。正是有了这个明确的理念,从此我们在安置移民时的一切工作做起来也顺手了……陆鸣现在不仅是个安置移民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且又是个移民理论工作研究者,他能在大学讲台上不用稿子便滔滔不绝说上三四个小时做专题学术报告。

陆鸣所在的崇明,是上海全市安置5000余名三峡移民的试点县,也是安置移民人数最多的一个县。正是他和同事们一丝不苟地坚定执行国家有关的三峡移民政策,一开始就充分注意从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出发去指导移民的安置和管理工作,高度关注移民的需求与愿望,既从长远和大局考虑问题,又从眼前和细微处入手,才使得搬迁到崇明的每一位三峡移民在走进新的家园时,处处感受到惊喜和意外。

就说关于多少户移民放在一起的问题,匕海的思路颇见用心良苦。

曾经有人说,反正是移民,为了便于管理,就把他们安置在一起算了,反正第一批试点都在崇明岛,那儿有的是农场。一个农场放工三五十户,百八十人不成问题。

有的说,移民初来乍到一个新地方,内心有惧怕感,不能让他们聚团,那样以后工作就难做了,不如一个村组放一户,这样有什么事也能管得住。

总之,主张从速完成移民安置任务的人说,把移民放在一起安置省下许多事;而惧怕以后扯不断事的人主张把移民分散安置才好。

这两种形式都不可取。上海的同志权衡利弊时认为:三峡移民的任务虽重,但他们是为了国家才舍小家,告别故土,来到新的地方。我们不能用简单的方法安置。如果集中安置,现在看起来工作要简单方便些,可从长远看这样做对移民日后融人当地社会便会带来极大的不利素。移民从整体而言,在一个新地方后应该说相对是个弱势群体,无论从生产和生活能力,还是其他社会能力方面。过于把他们集中在一个地方,容易使他们走不出融人当地社会的阴影,而结果反会造成移民群体的独立与封闭,也就无法保证他们能与当地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相适应。不同文化和不同心理及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会越拉越大,其结果容易造成与当地社会的分化,既不利于移民本身,也不利于当地社会的整体发展与稳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