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礼西话锋一转激情满怀地说道:国家把重庆定为国家级的,甚至是世界级的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城乡经济发展的试验区。我认为,这一战略中,关键还是在农村、在三农和农业产业化问题上。重庆要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必须高度重视大农村发展这一关键。重庆的大农村发展潜力在哪里?我认为我们涪陵做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涪陵榨菜是一块,芒麻也是很有潜力的一块,而我们太极集团从事的中药生产是促进重庆三峡库区农业发展更大的一块。我们都知道,三峡库区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产出的药材品种占全国药材总量的五分之三。我们太极集团只不过是利用三峡库区移民政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家移民搬迁企业而已。太极发展到今天,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生产企业,年加工销售中药材10万吨,中成药年产值18亿元,其中从库区采购的药材每年约5万吨,药农的直接收入达2亿元。随着医药市场的竞争,中药这块蛋糕将会越做越大。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所作的重要讲话的第一点,就是关于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总书记所说,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为重点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努力做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要做好重庆的这篇大文章,发展特色农业是文章中的精彩篇章,而三峡见重庆日报2007年3月9日相关报道。
库区的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就是这篇大文章中的精彩篇章。做好它,等于做好了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这篇文章。
真可作此比喻?
当然。白礼西肯定地告诉我仅就我们太极一家企业而言,未来的太极集团需要在三峡库区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而现在仅为5万亩。未来的百万亩中药材可产生的产值将超过50亿元,至少可以给库区农民增长收入20亿元。我们再设想一下,如果三峡库区再发展像我们太极这样的中药材加工企业三五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0万亩的话,给三峡库区的农民可增长多少收入?
100亿元左右。
对。1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如果按人均年收人每人增长000元,这项目标就可以惠及1000万农民!如果使重庆的1000万农民能够人均年增长1000元,重庆的城乡统筹发展等于迈出了一大步。这难道不是一篇很精彩的文章吗?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白礼西在今年的两会上听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格外激动地针对西部发展和三峡库区建设向政府提出了著名的两点太极建议。原来这位重庆涪陵人心中所描述的这个蓝图确实令人激动和振奋。据我所知,白礼西的这份太极建议绝非纸上谈兵,比如在重庆石柱县有个种植急支糖浆所用的原料一金荞麦基地,叫黄水镇。那个镇的农民们因为种植金荞麦而富了起来,农民们几乎家家户户买了桑塔纳轿车,幸福的日子格外红火。
三峡库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是种植中药材不可替代的绝佳地区,而种植中草药材对改善库区土壤、植被及生态环境,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发展这一产业,既是党的政策给予我们重庆农民的恩惠,也是上帝给予三峡库区百姓的恩赐,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这样的好事而感到激动和兴奋!在商界历练多年的白礼西,已经是个不易被任何事件激动的渝商了,但谈到这一点时,他仍然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冲动和感情。这冲动和感情,既有他自己太极的事业,又更多的是有对家乡、对重庆大直辖市的一片深情。
谁说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直辖市不能成为世界级城市?谁说重庆飞速发展的大城市与广阔的农村不能统一协调地齐步前进?仅从涪陵二杰的周斌全和白礼西两位年轻企业家已经走过的和正在走的发展之路,我们便能高兴地看到未来的重庆农民,只要抓住了发展机遇、抓住了产业特色,就一定会在自己的土地上实现富裕,建设美好的家园……
而我知道,像涪陵这样具有地区产业优势的还有万州、忠县、丰都、云阳等等;更不用说盛产柑橘、茶叶、蚕丝的合川、梁平、永川、赛江、荣昌和夏橙之乡的长寿等地。至于像东边的巫山、巫溪和西边的大足及南部的武隆、秀山、黔江、彭水、酉阳这些到处皆是好山好水和旅游名胜的地方,只要把相应的产业发展起来,还怕农民富裕不起来?还怕暂时落后的乡村赶不上现代、时尚的渝中主城区?重庆的广大乡村,与众不同。上帝賜予这里的好山好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历史和文化,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农业自然社会所没有的。而且重庆的广大乡村的这种自然资源和优势,随着全世界的现代化程度和城市化程度的越发提高,其优势将越发显现。我们只是需要用时间来证明这一点。当然,在这时间里有一样东西不可少,那就是重庆人应当紧紧抓住机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科学、合理和十分巧妙地将自己的资源优势,同外界经济的、文化的发展趋势衔接好、配合好、利用好。
黄葛树,美好家园的象征
我们已经说过重庆是个美丽的城市。它的美,来自于山和江的组合,天和地的交融,月和云的相伴,人与自然的共荣;
我们已经说过重庆直辖市是个大城市与大农村的组合,这组合既张扬着一种开放、时尚和显耀,又蕴涵着一种质朴、平凡和坚实;
我们已经说过重庆的女人热辣、美艳、真情,男人雄健、刚毅、豪气,就像丰韵秀色的嘉陵江与磅礴澎湃的长江一般;
重庆是历史和现实印刻在同一块山岩上的闪亮晶体,从不被风雨冲刷而淡然失色。
重庆是今天和未来辐射在同一屏幕上的影像,你可触摸和感受生活的本质与色味。
重庆人告诉我,他们最喜欢的还是一种叫黄葛树的树木,并且自喻黄葛树就是他们的形象。只要你稍稍留神,你便可看到无论在主城的大街小巷的巨崖与青石阶上,那些郁郁葱葱的黄葛树,总是伸张着健美的肢体和茂盛的叶瓣,在向行人点头致意。还有在高山远江的沟壑与河岸头,那成片或单独柄息的黄葛树,也总是在仰望或等待着归子与风帆……
黄葛树是重庆的市树,据说是因为它具有重庆一样久远的历史,并且同时具有重庆人一样的品质与性格。它从不畏风霜雨雪,也不畏断壁绝崖,只要给一点点儿土壤,它就能生根发芽,用长出的根死死抓住每个缝隙,迎风昂首,不断演绎茁壮生命;它从不在乎富贵贫贱,只要有一丝雨露和养分,它就枝繁叶茂,满心欢喜地成长与繁衍,即使百岁老朽,或被雷劈火焚后,照常在不死的老根处重长新叶,重现新嫩;它不在乎别人是否精心呵护,也不用旁人髙歌赞美,只要你承认它的存在,它便甘心情愿为辛苦劳作的你遮风挡雨。
我爱黄葛树,不仅因为它是重庆的市树,更因为它那种坚韧、顽强的精神常唤起我一股向上的力量,催我上进。
每当我乘船进城,走上我巍的朝天门码头,看到那石壁上长得枝叶茂盛的黄葛树丛,总是暗暗赞叹:多么顽强、多么旺盛的生命!
它们多是从石壁的缝隙里钻出来的。为了生存,它们的枝叶向着阳光,靠着早就在石缝中扎得非常坚实的根基向崖壁搜寻水分,顽强生长。远远望去,那峭壁上顽强生长的黄葛树,粗壮发达的根紧紧抓住石壁,像一个个巨人在那儿艰难而又顽强地登攀,向着阳光,向着希望不断地登攀!这种不屈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每当我看到这壮观的景象,我都在心里大声叫好多么伟大的力量!
黄葛树是常新的树:春天,它那饱经风霜的树枝上长出一片片嫩绿的笔锋似的柱形叶芽儿,那样的娇嫩,淡淡的嫩绿中微泛着红光,这多像一支支清秀的小毛笔蘸着生命的绿色,在暖融融的阳光中描绘着未来;夏天,它那墨绿如盖的枝叶,为人们挡住炎炎烈日,奉献给人们一片爽心的绿荫;秋冬,它在金风中成熟,一片片金黄的叶儿在微风中奴零,也许令人伤怀、哀叹,可这正是黄葛树在向大自然奉献着自己的作业,也正是黄葛树在更新,在代谢,在牺牲,在为新的一年积蓄
外地人到重庆,总爱这么说:重庆人特别偏爱黄葛树!您看那房前屋后,道边路旁,无不有黄葛树壮实的身影。重庆人对黄葛树实在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甚至不少地名也用黄葛树命名,比如,黄桷坪、黄桷垭、黄桷堡。
有人说,一个城市的市树、市花,就象征着这个城市,象征着这个城市的人民。是的,黄葛树就象征着山城,象征着重庆人。朋友,当您看到那峭壁上顽强生长的黄葛树时,难道您不为之振奋?难道您不感到它和新时代的重庆人多么相似吗?
重庆人写下了无数赞美黄葛树的美文,而独爱这篇由一位初中生写的我爱黄葛树。正是这篇出自重庆少年之笔的美文,我才认识到黄葛树,其实是一种生命之树,因而这才显得特别神圣。
黄葛树是有灵性的树,它联结着重庆的历史,巴人的烽火在残酷的秦楚铁骑重庆人将货桷均读为9,因时混用黄树和黄桷树,
下熄灭后,其不屈刚强的风骨是靠黄葛树传承至今的;黄葛树与长江和嘉陵江、乌江等所有大小川江溪流有情有义,船公与风帆遇险时,它总挺身而出,甘愿让纤绳紧绑在自己身上,以挡住吃人吞舱的江浪;黄葛树与髙山日月更是相依为命,孤独的山峦不见虎狼为伍时,只有黄葛树依然每天认认真真地在倾听大山诉说自己与风雨搏斗的所有伤心故事,而日月之间的无情比赛也只有黄葛树是最公正与守职的裁判员。
当然,黄葛树最想把自己的生命品质和期待留给人类,于是重庆才有了昨天和今天。黄葛树在今天的重庆土地上,更加根深叶茂,是因为它亿万年来积聚的生命之气被当代重庆人民真正地吸纳并扩大了一这便是一个繁荣、和谐的新重庆、新巴国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个城市的美好与繁荣,有时不仅仅在于马路是否更多、更宽了,而是要看这马路匕的车与人流是否畅通与平安了;
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程度高不高,有时并不能只看立交桥和轻轨线上的车子开得多么疯狂,恰恰桥底下的绿茵草地是否繁茂和轻轨线旁的咖啡店的音乐是否幽婉动听,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城市的时尚和文明如何,常常不是少女的裙子短了又短,和熟读英语的朗朗读书声越来越多,而是老城边的那块刻着古人的碑文是否还看得清内容,和邻居与另一间写字楼的房门没有关时是否能平安无事。
固然很能说明问题,别墅小洋房再欧式华丽,大桥髙速路再四通八达,自然空气和人际氧分的充足与清畅,则有时比政治、金钱、职业等所有指数,甚至更高贵和更重要。于是,我在抒写总结重庆直辖10年这个内容浩如烟海的命题作文的最后时刻,突然想到了黄葛树的意义。因为黄葛树在重庆这个大城市大农村组成的大直辖市的每一寸土地上如此繁茂众多,其原因只有一个:这里的气候与自然环境太适宜它成长和繁衍了。
如果你想观察和考证一个城市,其实用不着去政府官员那儿听介绍,你只要到市民中感受一下就足够了。城市的质量和希望,全在他们的言语和表情里--龙湖地产紫都城售楼处
受访者:赵男男、杨虎
赵男男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我是重庆人,过去我们住在渝中半岛之外的人,把进渝中称为进城,现在进城的概念已经没有了,因为进城的概念完全变了,变得连我们这些每年都要在江北江南销售房子的人都常常迷了回家的路。重庆城日新月异、一天换个样、3个月换地图是真实的现实。比如说我们的龙湖地产,老板吴亚军10多年前也还是个市容报的女记者,直辖市成就了她的龙湖地产事业。今天的重庆市民,把能够置上一套龙湖地产的房子,看做是一种生活高质量的象征。2006年,我们龙湖地产仅在重庆就实现29亿元销售额,因为重庆的房价便宜,所以我们的销售额实际等于上海、北京的3倍销售房屋面积量。龙湖地产所有的项目,大约是3年的开发周期,而我们的销售周期几乎是同样的3年周期,即你盖多少房,就有多少购房者,而且通常供不应求。另一种比照,何作家你可能更感兴趣:我们龙湖地产每年都要到北京等著名大学去招聘毕业生。从2003年至今,每年都招聘有40~50人,除了个别因公司主动辞退外,没有一个自动想离开公司的。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觉得在重庆工作比在其他的地方更有前途和希望。宝洁公司等世界著名企业,曾经多次想从我们这儿挖人才,可从来就没有成功过。我们龙湖地产的项目北京、上海、重庆都有,应聘的大学毕业生在填写志愿时完全可以选择在北京、上海这样的龙湖地产分公司工作,但我们发现一个新奇的现象:多数应聘者竟然选择了到重庆工作。问他们的理由时,回答只有一句话:我们更看好重庆。
杨虎龙湖地产紫都城销售人员:我是1997年大学毕业的,是湖北恩施人,学的是城建专业。毕业后去过广西北海和海南,1998年底正式到重庆工作,现在我是重庆的女婿了。老实说,我是个心不太安分的人,哪儿都不容易留住我。但重庆把我留住了。你问为什么?因为我感觉重庆包容性很强。我在这儿生活一年后,就觉得自己已经属于重庆了,而在其他地方几乎不会有这种可能。就说讲普通话吧。你在上海、武汉、广东等地讲普通话,人家就会把你当外地人,即便你已经在那儿生活工作了十年二十年恐怕人家还是这样认为你。重庆不一样,你在这儿讲普通话,人家反而更加尊重你,当你是自己人。还有一种比照:我到香港、上海后,开始一两天,觉得那里比重庆似乎好一点,可回到重庆过上两三天后,马上感觉重庆仍然是最好的。因为在香港和上海很多不好的东西可能根本改不掉,而重庆虽然也有不足,但重庆的问题却会很快地改变,并且迎头赶上。重庆,就像家里酿的老酒,怎么也舍不掉,所有的感清都在面,时间越长,品出的味道越浓烈甘香。
重庆街头
受访者:李建华棒棒军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