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秘密档案
1058000000025

第25章 大庆油田发现真相(4)

地质两字在那时可不像现在那么不值钱,那么叫人听来陌生。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许多立志科学报国的知识靑年都瑪择了可以为国找得矿产资源的地质专业。你或许不能相信,中国近代的第一部地质科学专著中国地质略论竞出自大文学家鲁迅先生之手。可想而知地质两宇在二十世纪初的科学启蒙力量。

美国当代知名历史学家肖艾尔佛雷德!埃克斯曾这样断言:构成二十世纪国际关系之基础者,乃是全球性的矿物资源争夺。这位学者的话虽没有成为人们口头传扬的经典式真理,但却真实反映了二十世纪世界发展的--条重要脉络。

当二十世纪即将来临时,在我们的地球上,到处呈现着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那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人了帝国主义阶段,各个发达国家的经济空前离涨,因而对原有的地盘皆嫌不够,于是都急于扩展市场,多占原料产地,开辟新的投资场所,寻找向外殖民地。像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又十分落后的国家,自然成了列强们垂涎三尺的大蛋糕。这个大蛋糕上的奶油,便是我们丰窗的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必须依靠地质科学工作。因此在当时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许多有识之士无不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大力发展地质科学,再通过地质科学革命,促进全面的矿产资源开采,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生产,达到拯救和振兴中华民族之目的。这一道理在旧中国视为真理,到新中国刚刚成立时还是这样,要不毛泽东为什么称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只是在现代化迅猛进程的今天,我们的社会竞差不多把地质与矿业工作抛在远远的一边,这实在是一种可悲和危害无比的现象。

有一个例子还可以说明当时社会对地质工作的重视。在黄汲清进入北大地质系的第二年,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不幸在北京去世,巨星陨落,万民悲绝。按照国民政府的决定,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将转移到南京埋葬。1923年3月的一天,国父的水晶棺要抬出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的中山堂。当时抬棺的六个人,均是国民政府亲自挑选的与孙中山有密切关系及在辛亥革命中有卓越贡献并被称为对当时社会发展有重大推进作用的人士。六人中有一位是地质学家,他站在抬棺的左前方第一位,那位地质学家便是李四光。当时他是北京大学地质系的教授,黄汲清的老师之一。

国父孙中山生前也积极主张发展中国地质学科。早在东瀛的—次同盟会集会上,他就这样对盟友们呐喊道:要救国不学地质、不搞开采矿业是不能成功的。一代地质名家李四光早先学的是造船业,他就是在孙中山的教导与影响下,后来才到英国改学地质的。

当时还有一种情况是:被鲁迅骂作外族强盗的对中国宝贵矿产资源的野蛮掠夺,激起了一批爱国志士们的极大愤慨与不平,激发了他们发愤开拓中国地质科学的宿愿。

在云南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位法国传教士在某山区发现一处锡矿,便雇用当地人开采,不出三年,这位传教士就发了大财。凭着富有,他任意压迫和剥削中国百姓,并且把教堂当作一座供他淫乐的温床,每晚都要雇一帮人到四周抢得一位美貌绝伦的中国民女陪他睡觉,第二天就派人把她扔进百米矿井里活活闷死。其残忍和肆意掠夺我中华民族财富的兽行,终于激起了一场焚毁教堂、杀死传教士的民运。那传教士死后,当地一批百姓便自发组织起来开矿,结果由于不懂地质与开采技术,锡矿没开成,一次因矿洞凿漏造成地下水倒灌,上山参与开矿的三百多位民工全部通难,最小的不足9岁,最大的74岁……廄耗传出,举国哭泣。

如此这般的事,在旧中国屡见不鲜。中国人不僅科学,只能眼看着强盗从自己的家门口抢走财宝,弄不好还要搭上自己的性命。这样的悲剧是没法看下去了,而当时我们的知识分子所受到的刺激还远不止这些。

1895年,日本人抢占台湾后,在某地开采洋油。有一次,一位日本人见一群台湾百姓好奇地围观在出油井房,便对同伴说他要看中届人点天灯。

何谓点天灯?

只见这位日本人用铁勺盛了满满一勺油,让一个台湾老乡张开嘴,猛地把洋油灌进其口中,然后划着一根洋火,那台湾老乡

便活活地被当作天灯点燃烧死,一群日本人则在一旁狂欢取乐!二十世纪初,一队美国人组成一个亚洲考察团要穿越腾格里沙漠。他们在中国的版图上举着星条旗,却不让中国科学家同行参加考察。

你们中国人的屁股后面长着尾巴辫子笔者注只能作这样干活。考察团的一位美国人骑在雇来的一个中国向导背上,像赶马似地这般说道。

中国同行纵然恨得把牙根咬裂,却依旧被无理地排斥在考察团之外。

考察团在千里无人烟的浩瀚大漠途中,断了水。洋人竟为了自己活命,杀了驼队又杀了中国向导,用驼血和人血帮助他们越过大琪

在国际地质大会上,美国人还将此作为壮举向世人大加吹嘘。

—个国家没有科学,也就没有了基本的尊严。

这种民族的耻辱,深深刺伤了一名晚清秀才的心。在黄汲清大师刚刚出生那一年,这位晚清秀才东渡日本,毅然考进东京帝国大学地质系,并拜日本地质学界开山祖师山藤文兴郎门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选学地质专业的留学生。

他叫章鸿钊,中国地质学界称他为中国地学的开山之父。黄汲清叫他先生的时候,章巳是开创中国地质事业的元勋了。

1911年6月,章鸿钊怀着一腔赤子之心回到祖国。此时,正值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功后,聿鸿钊即应瀵赴南京,参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筹备事宜。

次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大总统孙中山亲自批文在政府实业部下面成立矿务司地质科,并任命章鸿钊为科长。

地质两宇,至此在中国有官府政权的几千年历史以来首次正式出现。

章氏科长作为中国第一位地质长官,他对国人如此大声疾呼道:谋国者宜尽地利以民財。欲尽地利,则舍调査地质蘯未由已!并说:亡羊补牢,或犹未晚,失此不图,而尚谈窗强也,则吾未之知也!

先师的切肤之言,对年轻的黄汲清影响极大,为他后来毕生献身于地质事业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1928年,黄汲清以优异的成绩从北大地质本科毕业。同班毕业生还有李春昱、朱森和杨曾威,前两位后来都成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著名地质学家。只有杨曾威因家境困难而从商去了。其实黄汲清的那届地质系毕业生全部加起来也就他们四人。

二十世纪前,中国的地质科学是零。到黄汲清毕业时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仍然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在打天下,然而这少数的几个人却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回过头来看一看,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的迅速崛起,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功不可没。这里所说的几个人,除了章鸿钊外,便是丁文江与翁文灝。

章、丁、翁三人都是留洋冋国的中国第一代地质大师。他们共同创造了我国第一个专门培养地质人才的高等学府地质研究班即后来闻名于世的中央地质调査所这个所成立于1913年,第一批招收的学员仅为30名。地质研究所的教学十分严格,并且对学员实行淘汰制。三年后这批学员毕业时,只有18人拿到了文凭,这就是后来的中国地质十八罗汉。他们中有已介绍过的谢家荣,有成为著名教育家的叶良辅和发现首钢供料矿山井陉铁矿的朱庭佑、山西大同煤矿发现者王竹泉、北京周口店集人发掘人裴文中等一批科学大师。地质调查所后来没有招过学员,成了国民政府农商部下厲的一个工作实体,第一批学员都被收编为该所地质调査员。由于它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惟一的地质工作部门,故之后全国各大学包括从外恒留学回来的优秀生都被吸收到该所从事地质科学专业,这种状况一直延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由于章、丁、翁这三位大师自身的学术水平与实际工作能力,加之不断吸收各路精英,地质调査所发展到四十年代时,已是人才济济,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级著名科学研究机构,它的总体学术水平与研究人员都是一流的,在国内也有中国地质科学黄埔军校之称。后来新中国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发现了那么多大矿大油田以及氢弹、原子弹所用的铀质矿物,是与这个调查所的基本人马在解放前全部保留下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述的关于在大庆油田发现的问题上以及后来所出现的一连串事件,追其渊源,都与这个所的历史不无关系因为李四光不曾厲于过地质调査所,而除他之外的新中国地质事业包括石油工业的开拓者,几乎都出自这个所。

世上所有的恩恩怨怨总是与历史的诸多因素搅和在一起,在大庆油田的问题上也不例外。

黄汲清不历于章、丁、翁、李四光等第一代中国大师,他也不是十八罗汉之一,但他以其自身的天才和勤奋,迅速在地质科学界成为大家。

跨出校门,黄汲清像当时所有优秀青年地质学家一样,被聘到中央地质调查所肖调查员。那时的所长由翁文灝担任,丁文江是技术总负责。翁、丁两人是好友,调查所第一任所长由丁担任,后丁一度驰骋政坛当了上海市督办相当于市长之后又出任北票煤矿总经理,其间让位于翁。今天50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丁文江这个名字,可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丁文江可谓大名鼎鼎。我看过湖南科技出版社1974年翻译出版的由一位名叫夏绿蒂,弗思的美国学者撰写的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一书,令我对丁文江这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科学大师肃然起敬。弗思在哈佛大学出版的原著中这样评价丁文江:……他是中国的赫胥黎,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提倡科学、促进新文化发展的代表人物……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是第一位这样做的中国人,既从技术观点又从哲学观点研究西方的科学,他认为根据科学的思想原则教育同胞是自己的责任。丁文江所发挥的这种作用科学家作为文化的和政治的领袖,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是前无古人的……这位杰出的科学家与政治领袖,对黄汲清的事业与人生都有过重大影响。或许是一种巧合,或许是一种机遇。就在年轻的黄汲清刚刚踏人社会,立志用教室里学到的知识为标救苦难的民族作贡献的时刻,正处于精力与事业巔峰期的丁文江大师,在地质调査所策划了中国现代地质科学史上一次壮举--中国西南边疆地质大调查。他选择了两条线路,一条由重庆人贵州境内,另―条由四川叙州至云南方向。丁文江除自己亲率一支队伍外,还派了两名得力助手组成另一支队伍,他们便是黄汲清和当时在地质学界享有声誉的青年地质学家赵亚曾。

我是从照片上认识赵亚曾的,他身材高大,一副学者风度。相比之下,矮小的黄汲清则显得一副憨相那张照片摄于1929年赵亚曾与黄汲清在翻越秦岭途中的褒城鸡头关。这次远征野外考察,给黄汲清留下了一生都刻骨铭心的印象。

为了获得尽可能多一狴的野外资料,黄汲清和赵亚昝时而并肩间路,时而各辟路线,孤身进人荒蛮的原始森林与少数民族山区。在我们今天看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行考察似乎很浪漫。可是在那个年代,野外考察就是一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探险。11月,当黄汲清正在四川叙永的途中,云南昭通方面传来一个他怎么也无法接受的腿耗他的好友、同伴赵亚曾慘遭土匪杀害。赵亚曾死得突然,也死得惨烈。这位出生于北方的青年科学家,不懂得如何对付南方土匪的恶行。这天,在他下榻的一家竹楼小客栈,突然来了一群持枪的土匪。本地人都有经验,只要遇到这种时候,就主动敞门掀柜,任其自然。赵亚曾哪知道,当他一听土匪来了,拼命地使劲将门死死顶住。

土匪嚎叫着让他开门,他越是顶住不开,甚至把身体一起貼在门上。土匪急了,掏枪就是一梭子……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就这样倒在血泊之中。

藤耗传出,举国震惊。黄汲清更是悲痛欲绝,然而这并未能阻止他继续奋勇前进。他擦干泪痕,埋葬了好友的尸体后,又只身豳山越岭进人荒无人烟的贵州原始山川,直至1930年6月与丁文江等人会合。此次野外考察历时一年零三个月,黄汲清孤身行程达一万余里,创造了中国地质史上一次单程考察的最长线路纪录。当丁文江为痛失高徒赵亚曾悲痛之时,黄汲清的勤业精神使这位大师得到了莫大宽慰。明日之中国地质希望,非徳淦典厲!丁文江在翁文灝和当时的新文化旗手胡适面前如此赞扬道。事后证明,丁大师的预言没有错。在大量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1930年至1932年间,黄汲清埋头耕転在科学研究领域,连续发表了秦岭山及四川地质之研究、中国南部二叠纪珊瑚化石等六部专著。其中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地层总结,奠定了为地质找矿有直接指导意义的中国二叠纪地层划分的基础。他的专著一发表,立即轰动中外地学界。黄汲清从此在科技界也有了黄二曼的美名。

1932年里,黄汲清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选派,赴璀士留学。先人伯尔尼大学,后转人浓霞台大学专攻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著名的大地构造学家八—。这位才华横溢的中国靑年科学家此时才得以在欧洲大地熔炼深造。1935年,他的那篇用法文写的对阿尔卑斯地区地质研究的博士论文,在四十多年后国际地科主席只!!如过叫教授访华时仍称其至今依然有重要价值。

或许是当年在北洋大学那份从政之心尚未涙灭,或许是在从事地质科学工作十年后,黄汲清更理智地从科学的高度认识到了一个国家的兴衰与能源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关系。1935年秋,他以东方人特有的聪明才智获得理学博士后,毅然把自己的科研目标拨向了石油地质领域。为此,黄汲清不惜冒贫困麽倒流落异乡之睑,带着在璀士省吃俭用留下的几个钱,远涉重洋,抵达美利坚合众国,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石油工业与石油地质考察。这是中国科学界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由自己掏钱选择当时已在西方工业资本主义国家蓬勃嵋起的以石油为主导的工业革命浪潮为研究对象的东方科学家。

美国先进的石油地质科学技术,使黄汲清大开眼界,他像海缔似地汲取着这里的石油地质知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美国地质学界老前辈舒各特教授的推荐与介绍,黄汲清得以在海湾石油公司、联邦地质调查所和俄克拉荷马城油田等一大批知名石油公司、油田及石油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