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你也能过好日子
1058200000044

第44章 “灯都”如此辉煌(1)

别以为小镇办不成大事。古镇人干得非常漂亮。与首届博览会相比,此时的小镇早已旧貌变新颜--26层的五星级“国贸大酒店”气势宏伟、金碧辉煌,1999年,使远道而来的中外宾客,有种置身国际大都市的感觉。那二十余万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尽显国际博览会的高科技与星级式的服务;四通八达和热情周到的物流,让采购商从心底感受轻松与满意。再看看古镇新城,更是眼底尽收美景:那条号称“十里灯饰街”的新兴大道,如今又在原有基础上,加宽加长,绵延在古镇的城区与乡村之间,使得灯饰产业的空间更加绽放,更显异彩;与新兴大道遥相呼应的另两条新建大道--中兴路和东兴路,则使“十里灯饰街”向纵深和立体方向延伸,并与其他横串纵道的大街小巷相联结,勾出一个恰如巨型灯泡形的大“灯都”……

古镇“灯都”异彩纷呈,令人心潮澎湃,目不暇接。

到了“灯都”,你不看灯是种遗憾,但,你看完这里的灯便不想再看天下的灯了。“灯都”的灯,将历史和未来、传统和时尚、中国和世界的灯,几乎一网打尽,尽在此间。

灯饰艺术的顶尖水平--什么叫“灯都”?商人理解:那一定是汇总了天下各式各样、可以交易与贸易的灯;厂家理解:那一定是有你的我的和天下所有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可以互相学习取经的灯;官员理解:那一定是代表当地与当代的时代背景、人文气息和民风民俗并体现执政主题的灯;美学家理解:那一定是注入了风格、个性、象形与欣赏、感悟、抽象、写实和其他美学元素的灯;文学家理解:那一定是语言、情愫、心态、结构和诗化的灯……呵,“灯都”,既然是灯的都市,就该具有天下所有人都能享受和获取的艺术、画面、景观和感觉、价值与愉悦……

“灯都”已毋庸置疑,60余万的参观、参展人员就是对古镇现实和未来的一次大检阅。结论:古镇成为“中国灯都”当之无愧。

古镇人做得到吗?那是一群以农民为主体的做灯人,他们能行吗?

这也许是我们这些已经生活惯于大都市的、远道而来的访问者内心特别想探究的事。

“灯都”古镇,你经得起这样的考问吗?

你必须经受这样的考问。因为你是“灯都”--中国的灯都!

一个普通的中午时间,主人带来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介绍他是“开元灯饰”的老板,第一届灯饰博览会的举办,叫区庚权。6天展会期间,总成交量投资达68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灯饰产业展会新纪录。

“姓区的多吗?”笔者问。

“多!我们古镇做灯的人中区姓占了相当部分。我是属于第三代古镇做灯人了。第一代在90年代前,第二代是2000年前的,我们是2000年以后开始从事灯饰生意的。”

“区庚权与我是同龄人,生意可是了不得啦!‘开元’在古镇和灯饰业中名气很大……”陪同的小崔说。

“小生意啦!我们仅仅是做点小生意而已。”区庚权说得很谦虚,表情上没有一点做作的样子。

“你祖上有人做过灯吗?”

“没有。祖辈是农民。”小伙子说,“我父亲是冈东村的老支书。他老人家在70年代养过鱼、种过花木,最多时承包过110亩地呢!后来古镇许多人做灯饰,我父亲也跟着改行做灯了……我中学毕业后,没上大学,出校门后看到大家都在做灯饰,就挤了进来。头几年给别人打工学艺。2000年开始自己做,起名“开元”,意思是,新世纪到了,开创新纪元呗,图个吉利!”小伙子笑道。

“现在企业有多少人?”

“900多人。”

“年产能达多少?”

“1个来亿元。一半销国内,一半外销。民用灯为主,室内和户外灯都有。”

“有自己的品牌吗?”

“有。主要有两个:‘开元’和‘阿亚卡’。”

小伙子始终与笔者是一问一答,尽显谦和与低调。

“开元灯饰”到底如何?古镇人的制灯水平又到底如何?这是笔者在古镇时心头时常涌起的疑问。

必须破解。

机会来了--那天采访正路过“灯市一条街”。“开元灯饰”十分醒目地跃入眼帘……“停停!我们上‘开元’看看!”

“好吧。”还是小崔陪同。

踏进“开元”那一瞬,我们的目光惊呆了。数百平方米的“开元灯饰”首层销售大厅,吊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晶灯饰,有的大如冰树,遮天盖地;有的如银藤,攀岩登壁;有的似雪花飞流,仙女散花;有的似火树银花,光芒四射……总而言之,眼前一片晶莹剔透,光彩绚丽,需求展位1000多个。而有限的场所,尽显洁净、透明、耀眼、豪华、奢侈、和美之感。而细心的人更会留意到,此次参展商中,除了国内那些著名灯饰企业和重要客商全部到会外,台湾的商家成为一道格外亮丽的风景线。笔者10多年前采访过我国著名的水晶之乡--江苏东海,故而对水晶制品略知一二。今天重新置身在水晶艺术世界,不由得油然升起那熟悉而陌生的情愫来。于是特别挑出几例细品起来。哇,这里竟然也有来自奥地利施特劳斯系列水晶垂饰,那颗颗含苞欲滴的水晶珠,呈现的都是奥地利最著名的艺术大师洛世奇的原创意境,其特点是不但在水晶切割技术方面出类拔萃,而且这样的水晶珠一旦与光线完美交融时,最能折射出光线的耀目光彩和高雅气质。“开元”对许多水晶灯饰采用的冷光灯光源,是当下国际最新颖的透明或半透明的乳色防爆灯杯,于是还原水晶色彩的效果更好,使其景物更真实、更玲珑剔透、完美无瑕,让颗颗水晶在灯光的照明下,反射出自身的全部魅力,或似宇宙间颗颗小太阳,或似月亮边的繁星,或似与太阳和月亮争艳的少女,楚楚动人、婀娜多姿……

“欢迎欢迎。”见过面的区庚权小伙子,热情出面接待。

“这些都是你的企业生产的?”笔者轻轻抚摸着一盏盏美轮美奂的水晶灯饰,迫不及待地问主人。

“都是。”小伙子还是轻易不多言一语。

“原料是国内的?”

“有一部分。但多数是进口的……”

“这么美的工艺都是你们自己制造的?”

“对。我们有比较先进的设备,还有一个专门的研发部门,他们都是一流的技术人员。另外,我们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也注意得比较早些,2001年时就通过了国家的IS09000质量体系的认证……”小伙子不经意的话,令笔者暗暗佩服,因为中国一些地区的产业虽然市场占有率很高,可假货次货问题始终让中国人抬不起头的事似乎是一个通病。古镇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同样是我们的心头疑虑。

“古镇从灯饰产业形成初级阶段时,则使古镇镇真正掀开了历史上的新篇章。

谁也不用怀疑古镇了,我们就非常重视抓灯饰质量问题,而且可以说是下了血本。1996年时,镇政府就专门成立了一个质检办公室,有4名专职人员。后来又抽出20个人,进行专业培训。这批人是古镇灯饰质量把关的专门队伍,他们的职责是及时监督灯饰市场上存在的问题,并按具体的管理条例严格监管。由于国家尚无民用灯饰质量的检测管理标准,我们镇政府便领先吸收国内外专家技术,自定了一套符合国际水平的民用灯饰质量检测体系,把普及灯饰质量与普法教育一样在全镇灯饰从业人员中进行宣传教育,利用电视特设了每天播出的‘灯饰质量一分钟’节目。所有这些都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定期检查,通报情况。对各企业业主,我们进行定期的培训,要求他们在自己的企业里建立质量检测专业人员。几年下来,古镇灯饰质量完全达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水平。我们可以从近几年像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际著名企业,到古镇灯饰企业寻找‘贴牌’生产的趋势看出,古镇灯饰质量是过关的、硬气的……”镇长吴礼煊的落地有声的话语,突然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古镇灯饰质量过硬已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开元”老板让我们见识他的“国际产品展厅”时,我们所见到的产品彻底地将原先留存在心头的怀疑抛弃了……

呵,这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灯饰!还有这样美的灯饰!还可以有这样美和多彩的灯饰!

你瞧,那一款出自意大利著名设计师之手的具有明显的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艺术色彩的灯饰,它形如一条固定在半空的缎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独特而无可替代的。朴素无华的台灯营造出极简的美学。虽然灯臂和灯座简单如弯曲的线条,却丝毫不影响它的照明功能,低瓦的灯管使台灯不至于炙热,而红色的灯管也是设计的一部分。设计中也简化了灯座,从参加第二届博览会的声势和阵营就可以看出:原先报名的参展企业达900余家,使其不占空间,如此的一盏台灯,显然是设计者希望让购买这款灯饰的人,能享受一种回归数学的理性。值得一提的是,像飞利浦、TCL、施华洛世奇、北京松下、松本、朗能等国际著名灯饰厂商也摆开空前的阵势,始终如一地参加了展会。从这一灯饰,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世界级灯饰艺术的顶尖水平。

“开元”的区庚权介绍说,素来自信是全世界最好的意大利设计师,设计理念简洁而富有新意,实现了功能、美感和环保的完美结合。“开元灯饰”有一半销往国际市场,因此,学习和吸收世界顶级艺术设计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策略。而由于我们‘开元’是中国的灯饰,所以我们除了注意吸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著名灯饰设计大师的艺术风格外,还十分注重自主创新。因为我们充分认识到,中国灯饰要真正走向世界,必须有自己民族风格的自主设计产品。”

“你们准备怎么做?”

“我们不是准备怎么做,而是已经做了不少。请上楼参观--”小伙子带我们上了另一个灯饰展厅。

哈,这是灯?这真的是灯!古镇的灯!

我们又一次被眼前的奇妙的灯饰惊呆了--呆透了:这是个绿色的、粉色的、紫色的、黄色的……世界!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植物园--灯的植物园!这里有“菊花灯”、“牡丹灯”、“荷花灯”,有“西瓜灯”、“香蕉灯”、“蟠桃灯”,还有“柳树灯”、“棕树灯”、“向日葵灯”……呵,这才叫是艺术!取自自然胜于自然的艺术!

“你们怎么会想得出这种创意?简直太绝了!”

主人笑笑,说:“因为我们是农民出身,所以迷恋自然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灵感也由此而来……”

哈哈哈……绝妙的回答。可不,古镇灯饰人,多数是农民,但谁能说古镇农民不能创造人间奇迹?他们不是已经创造并且也被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吗?

一个经典的灯饰作品,应该包含很强的地域文化和民俗美学的成分,它是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方式,更是对人类美感经验的一种体现。“开元灯饰”系列,使海内外第一次认识古镇镇的话,正是突破了传统灯具的设计理念,又将欧式与中式完美统一,在现代中透露出古典,将浪漫主义的朦胧风格发挥到极至,所以令人痴迷和陶醉。面对如此精美绝伦的灯饰艺术,我们不可能不畅想和诗化,也不可能不产生文学的感觉。

于是我们在想:在生活中,许多感官需要被满足。一个家庭中如果没有灯具,就像人没有了眼睛一样,没有了眼睛的家庭只能生活在黑暗中。所以灯,无论在室外还是在室内,它是我们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生活组成部分。如今人们将照明的灯具叫灯饰,从称谓上便可以看出,灯具不仅仅是照明,而且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点缀。而环境则对人的情绪产生绝对的影响。灯饰有时就像一曲舒缓的乐曲,有时如楚楚动人的少女,有时又如一首心灵的诗歌……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和人的价值观发生某些变化与更迭,也为推进这个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一定作用。制造灯饰的人,因此需要商业意识,需要艺术创造,同时更多需要历史与人文的注入,这样的制品才会永恒。

在“开元”,我欣慰地看到了这一切。

古镇灯饰行业的“黄埔军校”

在古镇,不识“华艺”一定是个遗憾。

“华艺”代表着古镇灯饰人的创业精神与古镇灯饰的艺术灵魂。“华艺”的灯饰品牌在同行中影响非常大,古镇搞灯饰的无人对其不晓。但“华艺”的老板与“开元”的主人一样,很低调,这让我们对古镇人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好感。“只管干好自己的活,那么2002年第二届博览会期间获得国家授予的“中国灯饰之都”的冠名,从不在嘴巴上抹油”。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总有一种令人敬佩的文化。古镇也不例外。

老板也是区姓,与区庚权是同村人。属龙的区炳文说,他们区氏家族在古镇做灯饰有个行业品德,都不愿太宣扬。不得不使古镇人精选了400多家客商和742个展位来参展。“你们是北京来的,政府又打电话来让我一定要接受采访,所以我不得不跟你们聊几句……”

这一聊,就是半天。最后区炳文自己都感到有些意外,笑说:“看来我们有缘。”

“华艺灯饰”在古镇算是第一代了。1986年10月13日,区炳文是被叔叔的一个儿子拉下“灯海”的。“这个日子我一直记着。因为当时心里很没数,你们不知道,在下灯海之前,我搞花木生意6年了,现在一下转行搞灯饰,心里有些发虚,压力很大。可既然干了,就不能吃回头草了。于是我叫上自己的弟弟区锦标,及表侄蔡健铭,3个人共集资5万元开了华艺灯饰电器厂……”区炳文说。

3个人凑出5万元而不是6万元,是因为区锦标拿不出两万元,所以股金只好5万元。开始都是小打小闹,再说谁心里也没底,这灯饰生意到底能做到什么样子。“我们开始根本也不会搞。买了一台照相机,跑到外面的商场和酒店,看哪种好就把它照下来,再印成照片,然而拿着照片跑到兰州等地去问人家要不要。如果有人看着照片说这个我要多少、那个你给我备货多少,我们就赶紧跟人家订份合同,如果说,再火速返回古镇做灯……”原来“灯饰大王”是这样起家的呀!

区炳文笑道:“那时所谓的灯也比较简单,就是一块玻璃,一根钢管,一只灯泡,你要是在玻璃上弄点花样,再把钢管拧个图案,或者在灯座上弄点新名堂,可能就是一盏非常畅销的灯具了。”

“开张4个月,到第二年春节,我们已经赚了4万多元。加上本钱共有近10万元了,所以想做更大的生意。我们就在村里租下了农机维修站的300多平方米的厂房……生意不错。10个月下来,我们正在成都那边铺开销路,有一天一位朋友对我说:你假如要把生意做大,就得建立‘根’。我问啥叫‘根’,他说就是你得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他的话对我启发很大,从那时开始,我们‘华艺’就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特别注意研制自己的产品。当时吸顶灯老百姓都很喜欢,而吸顶灯的灯罩式样是关键,于是我们花血本买了台吸塑机。有了吸塑机,就能抽出各式各样的吸顶灯罩。生意果然不一样。第二年,我们把头年赚的钱全部用来买设备,一下又进了11台吸塑机。这在当时的古镇,算是少有的。同时为了接待各地的客户,我们正式在古镇街上开了一家灯饰店。这也是古镇比较像样的第一家灯饰门市。这下不要紧,我们的店一开,古镇人都知道做灯能赚大钱,后来就哗啦全上了。古镇灯饰行业就这么一下起来了,直至今天这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