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生活在东汉末年,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在他四岁时就懂得把大的梨子让给哥哥吃,成就了“孔融让梨”的佳话。
十岁时,他跟随父亲来到了京城洛阳。当时的河南太守李元礼享有很高的声誉,除了当世名流或至亲世交,一般的来访者他都不接待。孔融听到这一情况,决定去拜访李元礼。他来到李元礼的家门口,对看门人说:“请你进去通报一下,我是太守的亲戚。”守门人听说是太守的亲戚,只好进去禀报。等到见了面,李元礼就问他说:“你说咱们是亲戚,可我以前并不认识你,你说咱们是什么亲戚?”孔融回答道:“我姓孔名融,是孔子的后代。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向您的祖先老子(李耳)请教过礼节问题,他们交情很深,因此,我和您也是世交呀!”
当时有很多宾客在座,大家对小孔融的这一番机灵话很惊奇,纷纷赞赏。客人中有一个叫陈炜的人,却不以为然,随口说道:“小时了了(聪明的意思),大未必佳。”机敏的孔融立即道:“想来您小时候一定是很‘了了’的了。”陈炜让孔融的一句话给噎住了,他如果承认自己小时候聪明,就说明自己现在没什么出息;如果想说自己现在过得还不错,就要承认自己小时候比较笨。
后来,人们就用“小时了了”来称赞儿童聪明伶俐,才华出众。
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五方杂处
成语接龙连连看
追根溯源学成语
五方杂处: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处:住。形容大城市的居民,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
处堂燕雀: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祸临头而自己不知道。
雀屏中选:雀屏:画有孔雀的门屏。指得选为女婿。
选贤举能: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能工巧匠:指工艺技术高明的人。
匠心独运: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运用自如: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
如不胜衣:胜:能承受,能承担。身体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形容身体瘦弱。也形容谦退的样子。
衣钵相传: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传宗接代:宗:家族、祖上。代:后代。传延宗教,接续后代。原指生了儿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传下去。继承祖业,延续后代。
代人受过: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
过从甚密:过从:交往,来往。相互往来很多,关系密切。
密锣紧鼓:戏剧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准备。
鼓乐齐鸣: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鸣琴而治: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治病救人:治好病把人挽救过来。比喻帮助犯错误的人改正错误。
人多嘴杂: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杂七杂八:形容东西非常混杂,或事情非常杂乱。
八百孤寒: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贫寒的读书人。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的读书人。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
寒来暑往: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往返徒劳:徒劳:白花力气。来回白跑。
劳燕分飞: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飞鸿印雪: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霜露之悲: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诗词小游戏
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
只
是
近
黄
昏
走出大迷宫
当头棒西北雨同中敌色天火因木求龙混七杂拜之头接鬓斯砖成花水旦春高气然若惊打诞不久不息
读典故学成语
义无反顾
西汉的时候有一位辞赋家,叫司马相如。他自幼好学,会击剑,会抚琴,但他最擅长的还是写诗写赋,他写的《子虚赋》、《上林赋》等都在当时流传一时,是一个满腹诗书的风流才子。因此汉武帝很赏识他,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做官。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
因为唐蒙征用大量民工,又杀了当地部落的首领,引起了当地巴蜀人民的不安,以至于发生了骚乱。汉武帝接到这个消息后,决定让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并让他写一篇文告,以安抚当地的百姓。
于是,司马相如写下了《谕巴蜀檄》。在这篇文告里,他说明调集民工、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扰了当地父老乡亲并不是陛下的本意。有人不晓得国家的法令制度,惊恐逃亡是不对的。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剑而上,宁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们也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经过深入的沟通,双方最终化解了矛盾,民心迅速地安定下来,修路工程又顺利地进行了。汉武帝非常高兴,提拔司马相如做了中郎将。
后来人们就用“义无反顾”这一成语来形容干事情时,从道义出发,为了正义的目的而勇往直前,不能犹豫。义,道义;反顾,向后看。
运筹帷幄
运筹帷幄一般指能对当时的形势作出精辟的分析,预先做好详细的计划,从而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使事情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方向发展。
刘邦有一天在洛阳南宫设宴招待文武大臣。在宴席上,刘邦问文武大臣:“诸位将领,你们坦率相告,我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而项羽怎么又会失去天下呢?”王陵回答说:“您派人攻城掠地,取胜后论功行赏,与大家分享利益。而项羽嫉贤妒能,有功的人他就设计陷害,有才学的人他就怀疑。打了胜仗,得到土地,既不赏有功之人,也不给别人一点好处,所以他才失掉了天下。”
刘邦听后笑着说:“你只知道这一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在营帐之中决定计策,能取胜于千里之外,这点我不如张良;安定国家,抚恤百姓,保证供应不缺,粮食不断,这点我不如萧何;组织百万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点我赶不上韩信。他们三个都是杰出的人才,因为我用他们,所以能取得天下。
响遏行云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名叫薛谭的年轻人,他的嗓音不错,也非常热爱音乐。于是,他四处拜师,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后来,他拜秦国著名的歌手秦青为师,经过一段刻苦的学习,他歌唱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薛谭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可以出徒了,他就对秦青说:“老师,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现在我学得也不错了,我打算明天就回家去。”秦青心里有些失望,不动声色地说:“好吧,明天我给你送行。”
第二天,秦青在郊外摆酒为薛谭送行。告别的时候,秦青打着拍子,唱了一支略带悲伤的歌曲。高亢的歌声,震动了树木,飘向空中,仿佛天空中飘动的白云也被这歌声阻挡住停止不动了。(原文是:“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听了老师精彩的演唱,薛谭才意识到自己的盲目自满是多么愚蠢,他十分惭愧地说:“老师,我原来以为自己的水平和你差不多了,现在才知道差得太远。请老师原谅我吧,我想继续跟着你学习。”秦青听了很高兴,又重新收他做了学生。从这以后,薛谭一直非常虚心地跟随老师学习,再也不敢说已经学成的话了。
成语“响遏行云”是说声音高入云霄,把飘浮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响,音响,这里指歌声;遏,阻止。
病入膏盲
晋景公病了,请了许多医生诊治,不但不见好,病还越来越重。秦桓公知道了,特地派一位名叫缓的医生到晋国去给晋景公治病。晋景公日夜盼望缓快点到来。有一天,他梦见从他鼻子里钻出来两个一寸来长的小人儿,站在他的枕头边上谈起话来。
一个小人儿说:“你听说了吧,秦桓公派缓来给晋景公治病哩!”另一个小人儿回答说:“怕他干吗,量他也拿咱们没有办法!”先开口的那个小人儿又说:“缓可是个很有本领的医生呀!你说咱们躲在哪儿最好。”另一个小人儿说:“放心好了,咱们只要躲在横隔膜的上面,心脏的下面,他就没法治咱们了。”正在这时候,忽听得有人喊:“秦国的医生到了!”两个小人儿连忙钻进晋景公的鼻孔里去了。
晋景公睁开眼睛,真的有人报告说秦国的医生到了。他吩咐立刻请医生进来。那位秦国的医生看了看晋景公的脸色,又仔细给他把了脉,最后摇摇头说:“大王,您的病没法治了。病如今在横膈膜的上面,心脏的下面。动手术吧,这个部位可动不得;吃药吧,药力又达不到这个部位。大王,您的病没法治了。”晋景公想起了方才的梦,点点头说:“您说得对,真是个好医生!”没隔几天,晋景公果真死了。
“病入膏肓”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膏盲”就指横膈膜和心脏之间的部位。故事当然是迷信的传说,这个成语可经常有人用。病重得没法医治,事情糟到没法挽救,人的品德坏到没法教育,都可以说是“病入膏育”。
“二竖为虐”也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过去喜欢玩弄笔墨的人常用它来代替“害病”。“竖”是“小人儿”,“为虐”是作弄人、害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