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江湖行
1067300000039

第39章 禄山谋反

安禄山见众将、谋士都到齐了,乃把自己到京城所发生的一切告诉众人,当然,安禄山尽量粉饰自己在京城的不平遭遇,而不提他和贵妃的丑事。最后安禄山激动的说道:“本帅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出生入死,对皇上也是忠心耿耿,从无二心呐!没想到皇上竟然听信小人之言要废本帅,本帅生死不足惜,可叹连累众将士也遭不幸哪!”

安禄山说着泪水涟涟。

“安兄,既然皇上听信杨贼之言,我们又何必听皇上的呢?不如举旗造反也许还能扭转局势。”史思明深知安禄山之心思,乃乘此机会将安禄山想说又不好说的话说了出来。

“安帅,既然皇上不仁,安帅就不能再讲义了。”

“安帅,反了吧!我们誓死追随于您。”

“既然皇上要我们死,我们不如一博。”

……众将士纷纷发表看法,都一致支持安禄山造反,安禄山暗自高兴。心想皇上要废我,我就要他江山坐不稳。原本早就有夺天下之心,可惜没有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安禄山仍然装出无奈而痛心的样子道:“既然众将士有为我安禄山效命之心,禄山万分感激。我安禄山就拼了这条性命领诸位将士,杀入京城铲除逆贼。”

“大帅,在下以为如此冒然出兵必败无疑。”

说话者竟然是参军严庄。严庄的这句话无疑给安禄山难堪,包括所有人都如挨了当头一棒似的。安禄山气得脸色发青的问严庄道:“严参军何出此言?”

“安大帅,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安大帅没有足够的理由出兵,自不得民心,其行为不成了王莽、董卓之行径。试想武王伐纣、楚汉争雄都是以民心为先。因此在下以为出兵之前,定要拟好声讨檄文方可不违民心。”严庄从将士中走出道。

“严参军之言也不无道理,师伯您以为呢?”安禄山转身问身边的轧荤雨道。

“老朽以为严参军之言其实是以大局为重,大帅理应拟好声讨檄文而后出兵。”此时轧荤雨也有同样的顾虑。

“好,高尚、严庄、史兄你们以为声讨檄文该怎么写呢?”安禄山问道。

“安大帅,我们出兵重在对付杨贼。”史思明此时也不敢和安禄山以兄弟相称了。

“对付杨贼,而不能直言对付皇上。不如就以:‘诛杨贼,清君侧。’为口号,不知安大帅以为如何?”高尚道。

“好。高掌书真是一语中的。‘诛杨贼,清君侧。’是为民心所向。”安禄山满意的说道。

就这样,安禄山调集幽州安庆绪的兵马,还有平卢各部,约好在范阳起誓。安禄山凭十五万多的兵力号称二十万。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待时机。

自在宫中杨国忠与安禄山第一次交锋,杨国忠就铁定安禄山必反。因为他们一交手,就注定安禄山必反。杨国忠把他和安禄山交手的事奏报玄宗皇帝,玄宗皇帝仍然不太相信安禄山会谋反,但是他对安禄山进宫不拜见他却万分恼火。杨国忠这一计失败,他甚至劝皇上出兵打安禄山一个措手不及,玄宗皇帝当然不会同意,也并不是玄宗仍然很相信安禄山不会谋反,问题是朝中没有精兵良将怎么剿灭安禄山,所以唐玄宗还是相信自己的怀柔政策,尽量满足安禄山的需要,使安禄山仍怀满腹赤胆忠心。这只是唐玄宗的一厢情愿罢了。如:安禄山需要空白告身(即委任状)也就是安禄山可以随便任命官职,唐玄宗应许了。安禄山说要换一些汉将,而用番将,唐玄宗也允许了。确实安禄山也没有什么出兵的理由,尽管安禄山拟好了出兵口号,但是,他还是希望等待更好的机会,反正皇上不敢动他,安禄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好准备。当然这些主意都是安禄山和众多谋士商议的结果。

安禄山的这种不急于起兵的心态,可急坏了杨国忠,尽管他知道朝中兵力空虚,但是他要应证自己的预言……安禄山必反。这就是自古以来奸臣的一贯做法,宁愿把国事当儿戏也要证明自己说的话是对的,这就是杨国忠此时的心态。怎样使安禄山趁早起兵呢?杨国忠为此花了不少心思。机会终于来了,杨国忠的手下抓到了安禄山的几名门客……当然抓安禄山门客这个主意也是杨国忠出的。杨国忠想都没想便把他们全部杀掉。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安庆绪知道了,安庆绪便派人飞马去禀告父亲安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