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1068900000033

第33章 传奇史诗经典 (1)

丘峰

这是一部厚重的书:《中国治水史诗》。

这是一部宏大的叙事史诗!

这是一部中华大地的赞歌!

就是这部《中国治水史诗》,流淌在炎黄子孙心灵的那股温暖,流淌在中国大地的血脉亲情,瞬间就是几千里,刹那便是几千年!

我阅读着这部描绘中国治水史诗的巨著时,禁不住赞叹起来,油然而生敬意。

历史与现实的巨大跨越,时间跟空间的激情碰撞;文学和史学的完美交融,叙事与结构的高度糅合;严谨的体例,周密的布局;漫长的跨越,宽阔的视野;一阕阕往事,一帧帧图景……萦绕着怀旧而真挚的情愫,铭刻着坚毅与执着的真诚,让人怦然心动,思绪翩跹。这是历史的长河奔流,这是国人的钢铁意志!全书展示着中国人民的昂扬斗志和坚硬如钢的信心!

汤汤江河,悠悠血脉。水,是上苍的恩赐;水,是大地的精灵;水,是人类的脉动!

中华文明的历程就是伴随着水而起,伴随着水而强,伴随着水而盛。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从鸭绿江、松花江、渭河、钱塘江、珠江、湘江,到海河、淮河、辽河、京杭大运河、黄浦江,再到雅鲁藏布江、澜沧江、都江堰、灵渠、坎儿井……浩浩江河,盈盈江水,就像伸展的树叶脉络一样,滋润着中华文明,孕育着生命灵气。是水,给了生命的尊严;是水,提炼出中国人的情怀。人们膜拜的,是水的高度,水的圣洁,水的滋润和水的包容。大美的中华,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大美的江河。

江河时而驯服,时而张扬,时而无情,时而乖巧,时而暴怒。它既滋润着广袤大地,又任凭着桀骜不驯的性格,冲破堤岸,损毁房屋,破坏庄稼,撕裂大地,令村庄萧条,民不聊生……

治水,是每一个时代所必须面对的严峻的话题,历代君王所必须面对的“政治”!治水,是与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利害与共、息息相关的。往事越千年,历代君王治水成则国泰民安,败则汹涌洪水肆虐。故而,每个时代,都有着每个时代的治水史,或者说,中国治水的历史,也折射出中国的沧桑、灿烂和辉煌。

因而,治水,也是国人面临的庞大复杂的课题。

因而,记载功在千秋的中国当代治水史,也就成为中国人不可回避的大事。

治水的历史绵绵不绝,但关于治水的系统历史记载却寥若星辰,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中国就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水利史典籍。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无奈。当回溯中国的治水历史时,这一页页日子的记载是空白的,空白得让人心慌。

人们有理由期待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能出现宏大的治水史诗!

而今,就有人勇敢地站了出来,抛开世俗之偏见,以一往无前的闯劲,以严谨的科学精神,风风火火地编写出两卷本巨著 ——《中国治水史诗》。

皇皇巨著《中国治水史诗》做到了!《中国治水史诗》勇敢而有魄力地做到了!这部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书名,由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钦欢总策划,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何建明和原广东省学院院长、著名作家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做到了!

这部巨著的出版,填补了当代中国文学治水题材方面的空白,是一部有鲜明时代意义的史诗式的书典。在这个纷繁复杂、物欲横流的时代,有着越来越多的功利名望和物质金钱的诱惑,有的“文化”变成“快餐”,有的“创作”成为“商品”,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文化商人的“摇钱树”,而不急功近利,不为名利所诱惑,能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去编写有文学价值、有社会效益的作家,实在少之又少,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跋山涉水,去考察、调查水利工程,吃力不讨好去写“治水”这类冷门书的人,更为难能可贵。

《中国治水史诗》这部巨著,凝聚着许多不为人所知的众多作者和编者的精力和心血以及默默的耕耘,他们就是这样不计较名利,在寂寞而艰苦的道路上,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中国的水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治水史诗》的成功出版,离不开广东梅雁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钦欢先生的智慧和谋略,是他率先构思了这部皇皇巨著的框架,又积极付诸实施,还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鼎力支持。可以说,没有杨钦欢董事长的远见卓识,没有他的果断决策,就没有《中国治水史诗》的诞生!

杨钦欢是广东梅县雁洋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也是世界生产率科学院终身院士。他是我十分敬佩的企业家。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使广东的乡镇企业风起云涌,把众多乡镇企业家推向时代经济潮头,杨钦欢就是时代的弄潮儿。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84年初,在广东省作协举办“80年代文艺走向研讨会”时,会后,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杨应彬(笔名杨石,著名散文家)先生请我回广东工作。几经周折,1985年我终于从上海文艺出版社调到广州花城出版社任《花城》杂志负责人。次年春节,广东梅县市(即今梅州市)副市长谢强华(现为广东省人大副主任)、市委组织部长温华光以及著名作家程贤章邀请我回梅县过春节。这是我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上海读书后首次回乡过年。

这次回乡过年,或许是一种缘分,就是我与杨钦欢认识与交往的开始。

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谢强华、温华光和程贤章到我下榻的江南大厦拜年,并邀请我到杨钦欢家里拜年。当时杨钦欢住在黄塘的一幢别墅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平易近人,温和睿智,对人总是笑吟吟的,对生活永远充满期待。我记得,他曾说过颇具经典意味的一句话:“生活不一定对我微笑,但我会对生活永远微笑。”他就是这样微笑对待生活,微笑对待人生,微笑创造生活,微笑面向未来!

就这样,我和杨钦欢从相识到相知,至今已经整整25个年头了!在这25年中,我与杨钦欢可谓过从甚密,对他的为人做事了然于心。

杨钦欢是从叶帅家乡梅县雁洋镇起步的。雁洋镇人杰地灵,画山绣水,人才辈出,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企业和企业家。杨钦欢和广东梅雁集团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杨钦欢在70年代初当过农民,在生产队做过仓管员,开过手扶拖拉机,烧过木炭,记过工分……真所谓田头地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家头窖尾,这“四头四尾”样样都行!他在人民公社建筑队当队长期间,什么都带头干,事必躬亲,攀高墙,爬楼层,专捡脏活重活危险活干;后来,他作为梅雁集团上市公司的老板,努力实践“梅雁效益,众人得益”的企业理念,这也是公司对股民的承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参政议政,代表民营企业向政府提出企业界最为关心的一些问题。杨钦欢领导的梅雁集团,在梅州开办了第一家星级宾馆、第一家民营运输公司、第一家超级市场、第一家上市公司,再到高科技产业,直到后来跨进的水电行业,成为全国著名的水电企业。杨钦欢和他的梅雁集团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向全国,走向一流。

当年梅雁集团首席顾问李国豪院士这样评价杨钦欢:“杨总(他对杨钦欢总是用这样尊重的称呼)聪明过人,是很有胆识、很有智慧的企业家。”确实如此,我佩服杨钦欢的智慧和勇气。杨钦欢所组建的梅雁集团,是梅州市第一家经广东省政府批准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乡镇企业,并于1992年10月改造成功。1993年,国家允许上海、深圳以外的企业向公众发行股票。广东省列出了16家首批备选上市的企业,梅雁集团就在这批名单中。16家企业中,只有“梅雁”是乡镇企业,其雄厚实力可见一斑。1994年9月12日,梅雁集团在上海证交所顺利上市。那天上午,我作为嘉宾,荣幸地参加了梅雁股份上海证交所的上市仪式。

李国豪院士对杨钦欢的赞赏和关爱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为梅雁集团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缘故,杨钦欢与我联系就自然而然多起来。他积极联系上海梅州知识分子联谊会(即现今的上海客家联谊会),并慷慨捐款和提供办公场所。杨钦欢特别尊重上海客家知识界的老前辈,并与在沪梅州籍的世界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李国豪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94年秋,杨钦欢专程到上海拜访李国豪院士,聘请他为梅雁集团首席顾问。曾记得,在杨钦欢来上海之前,请乡贤程力之先生和我与李国豪院士联系,拟聘请他为梅雁集团首席顾问。我原以为李老会婉拒的,因为梅雁集团是粤东山区的乡镇企业,况且李老如果应允的话,会有说不清楚的经济上的“嫌疑”。再者,李老除了担任宝钢等国营大型企业顾问外,从没担任过其他企业的顾问,更不要说是民营企业了!如果李老答应当梅雁集团的首席顾问,将来不知还有多少企业会找上门来呢。我为李老担心。没料到,当李老听说杨钦欢聘请他担任梅雁集团首席顾问时,他欣然答应。事后,我问李老为什么答应?李老笑笑说,一来,是我家乡的企业,能为家乡人做点事情,我当然愿意;二来,杨总创业不易,梅县山区小地方的乡镇企业敢于到大上海闯荡,我也应该鼓励;三来,杨总才华横溢,视野开阔,就是客家山里人说的能“登高望远”,总揽全局。你想,从一个粤东山区小乡镇企业办成大集团公司,并且是梅州第一个到上海来上市的公司,没有胆识和眼光是不敢来的。我还记得在1996年8月18日,李老和夫人林凤棣以及江欢成院士和我一行四人,回到梅州参加嘉应大学“四项庆典活动”时,在宴会上,李老跟曾宪梓博士也谈到杨钦欢,称赞杨钦欢才智过人。曾宪梓博士也深以为然,夸奖“阿欢仔”(曾宪梓当时这样亲切称呼杨钦欢)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大企业家。

还有一件趣事:有一次我到李老住的华山路家里拜访。闲聊中,李老谈到他购买了梅雁股份1000股。我当时顿觉得诧异,问他怎么也买股票?李老哈哈大笑说:“我怎么不能玩股票呢?”接着,他认真地跟我说:“我是梅雁集团的首席顾问,我买梅雁股票是相信梅雁,支持杨总、支持梅雁啊。”李老做事情就是这么认真,他对杨钦欢的信任和支持是这样真诚!当我把此事告诉杨钦欢,他也为李老的举动深受感动,说要好好干事业,报答李老的关爱。同时,李老出于对杨钦欢的信任,特地聘请他为上海梅州知识分子联谊会名誉会长。2005年,李老病逝,杨钦欢闻讯立即打电话给我,说他因公司紧急事情走不开,让我代表他和梅雁集团全体员工送特大鲜花花圈,并叮嘱我问候师母和家人。

杨钦欢不仅是著名企业家,也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他每天再忙再累,晚上最少也要抽一个小时读书,几十年来从未间断。他读的书有企业管理、经营谋略方面的,也有文学名著,还有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著作。他说:“我没什么嗜好,不唱歌跳舞,不打麻将,拒绝纸醉金迷。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看书、看电视。我总是向公司管理层强调学习,自己更要以身作则。我把读书视为每日的必修课,多一点文化和知识,则少一点烦恼和迷茫。我读书喜欢记笔记,听到看到好的随时随地记下来。”记得上世纪80年代时,我从广州回梅州办事,程贤章特地托我带一箱书给杨钦欢,里面有文学、哲学和管理方面的书。我当时十分好奇,觉得一个老板整天忙忙碌碌的,怎么还有时间读书呢?后来,我了解到杨钦欢是读书迷,自学成才。为此,我写了一篇《从杨钦欢读书谈起》的随笔,具体介绍了他读书的情况和对人生的思考,反响颇佳。

杨钦欢在事业上的成功,与他偏爱读书密不可分,所以更能站得高、看得远。梅雁集团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及时果断地调整产业,在公司遇到筹集资金等困难面前,杨钦欢董事长义无反顾,排除万难,力排众议,坚持以搞水电为主业。为了把治水工程做大做强,公司投入了巨大资金,建设了许多水电站,名震“两广”以及深沪等地,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杨钦欢还特别关注治水方面的文化建设。他说,悠悠华夏,泱泱大国,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从三皇五帝到现在,明君名臣都以治水而获万民拥戴。夏禹的传说、都江堰和灵渠,都记载着当时明君名臣名人的千秋功业。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以来,尚无一部完整理想的治水史书。从严格意义上说,《水经注》其实写的多是记述山水之情,虽也文采风流,但极少写治水的。由于中国缺少一部较完整的治水书典,《水经注》至今仍为许多治水者和迁客骚人视为治水经典。

编写一部中国治水史书成为杨钦欢的强烈愿望。

杨钦欢说,中国太需要一部治水史书了!

是呀,编写一部《中国治水史诗》势在必行!

正如李国豪院士所说的杨钦欢能“登高望远”。此刻,杨钦欢仿佛站在高山之巅,眺望着祖国的山山水水,心里在谋划着一项为世人所不知的重大工程。这重大工程不是他精心策划的梅雁水利工程,而是更大更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治水史诗”伟大工程!

促成《中国治水史诗》这个选题的契机,是程贤章先生到梅雁水利股份有限公司拜访杨钦欢董事长时的一次偶然谈话。

那天是星期天,杨钦欢照例到办公室上班。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杨钦欢是没有节假日的,只不过他在节假日上班时,主要是在办公室里跟朋友、熟人约会,抽烟茗茶,交流情况,互通信息,当然也会处理一些公司的问题。

程贤章到了董事长办公室,老朋友见面,不用客套寒暄,便天南地北地聊起来。

杨钦欢若有所思地说:“在所谓水电开发的双赢决策中,较大的赢方是经济发达地区,而不是落后地区。特别是,征服自然的代价是昂贵的,缺乏经济效益和损害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杨钦欢并不是仅仅从自己公司的经济利益上着想,而是从更为广阔的文化层面进行思考:在中国的治水历史潮流中,都有哪些功绩,哪些遗憾,哪些教训,哪些期望?

程贤章对杨钦欢所言极为赞赏。他觉得杨钦欢既从公司立场上着想,又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思考,很有见地。程贤章凭着作家的机敏,觉察到杨钦欢又有新的重要决策了。

不出所料,只见杨钦欢笑着说:“我想在治水方面做文章。”

程贤章深知杨钦欢说的“治水”,绝不是梅雁水利工程的“治水”,而是另有所指。

果然,杨钦欢和盘托出他想编一部“中国治水史诗”的计划。

程贤章情绪激动地连声称好。

此时此刻,两位老朋友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后来,当这项“治水工程”完工后,在2010年7月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治水史诗》新书首发式”时,杨钦欢深情地说:“作为企业家,我对中国文化无限热爱与崇拜;作为治水企业,我对治水文化情有独钟。”寥寥几句,道出了杨钦欢的心声。

高山流水遇知音。凭着几十年的深交,杨钦欢知道程贤章是最合适的人选,便直截了当地请程贤章挑起重担,并请他找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先生共同担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