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1073400000069

第69章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3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波澜壮阔的改革伟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先后三次大幅度裁减军队员额,使军队总员额减少了65%,探索和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20世纪80年代:裁军100万

1985年6月4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轻轻伸出的一根指头震惊了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那一刻,全场是那样安静,以至于可以听到那清晰浑厚的四川口音在会场产生的回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展开,我们党逐步调整了中国的对外方针和政策,改变了主要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与此同时,经过冷静观察和慎重分析,逐步放弃了以往关于大规模世界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重大判断。在此基础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也实现了战略性转变。

1981年6月,邓小平出任中央军委主席,成为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他认为,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条件下,军队只能走精兵之路。通过体制改革,精简编制,实行"消肿"以节省开支用于现代化装备。

1984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在会上,邓小平讲到了军队的体制改革和进一步实行精简整编的必要性。当时的每个军区领导班子成员有十几名二十名之多,而且结构不合理,官兵比例是1比2.6,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中国军费很少,而军队人数太多,直接限制了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斗力的提高。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不是"肿"在作战部队,而是在各级领导机关。因此,与其说是"精兵",不如说是"精官"。"我们既然看准了这一点,就犯不着花更多的钱用于国防开支,要腾出更多的钱来搞建设。可以下这个决心。"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国将裁军员额100万。他向世人传递出这样一条信息:人民解放军正放弃过去的"人海战术",转向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邓小平论述了百万大裁军和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这一战略性转变的重大意义。他说:"我们下这样大的决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100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它表明,拥有10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愿意并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减少100万,实际上并没有削弱军队的战斗力,而是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即使国际形势恶化,这个裁减也是必要的,而且更加必要。"他强调,经济建设是我们的大局,一切都要服从这个大局。

会场上所有的高级将领屏息倾听,由愕然到释然,很多人脸上开始洋溢着兴奋的神色。主动裁军100万,这需要多么深邃的战略眼光和巨大的政治勇气啊!掌声如潮水般涌动,照相机的闪光灯频频闪烁,历史在瞬间凝固......

根据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由过去的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会议讨论通过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7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了该方案。

按照中央军委部署,百万大裁军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依照先机关,后部队、院校和保障单位的顺序,自上而下地组织实施。中国军队从此走上精兵之路。

1.缩减人员规模。

主要是裁减干部员额,部分干部职位改用士官和士兵等。

本着"精官"的大原则,此次裁军中精简的重点是机关和直属单位,尤其是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大军区、军兵种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人员精简较多,总参谋部机关减少人员60%,总政治部减少30.4%,总后勤部减少52%。调整后的三总部领导班子的人数比原来减少23.8%,大军区领导班子的人数比原来减少一半。在平均年龄上,由原来的64.9岁下降到56.7岁,每个班子中都有40岁、50岁、60岁左右的干部,基本上形成了梯次结构年龄。

各级领导班子都减少了副职干部。在确定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的服役制度后,军队中原先由军官担任的行政管理、技术领导等76种职务,改由军士长担任,大大减少了军官数量。

2.成建制地撤并机构。

包括撤军、撤师等;同时合并机构,如合并大军区、合并院校。将大军区由11个撤并为7个:北京、沈阳、济南、兰州、成都、广州、南京军区。

全军经过撤销、合并、降级、改制,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1个;撤销师、团级单位4054个;2592个县、市人民武装部不再归军分区管辖,改为地方建制。调整后的军区,战区范围扩大,兵源充足,物质资源雄厚,战役纵深加大,提高了各个大军区的独立作战能力。全军院校数量精简12%,原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合并成为培养高级指挥人才、高级参谋人才和高级军事理论研究人才的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将科研、工程技术、教育、文艺、卫生等系统的大部分现役军官改为军内文职人员。

3.体制编制结构更加优化。

降低有些单位的机构等级和压缩其规模,如兵团级降为军级,军级降为师级等。

陆军野战军整编为诸兵种合成的集团军,将装甲兵部队的全部,炮兵、高炮部队大部分及部分野战工兵部队编入集团军序列,并充实扩编了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与原陆军的军相比,集团军的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都有所加强,提高了现代条件下的合成训练和作战能力。

已经组建的预备役师、团正式列入人民解放军的建制序列,形成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新体制,解决了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这一重大问题。

4.淘汰陈旧落后的装备,开放部分军事设施。

全军共削减各种火炮近10000门;各型坦克1100余辆;各型飞机近2500架;各型舰艇610余艘。101个军用机场、29座军用港口向社会开放,并将部分军事设施改为民用。全军医院均向地方开放。

1986年底,中央军委又召开了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会议的议题之一就是检查全军精简整编、体制改革的情况。经过军民齐动员,上下共努力,到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顺利完成。

1987年4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信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自豪地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简整编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军总员额由423.8万人减至323.5万人,国防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减至9.27%。

百万大裁军以其辉煌的战果,在人民解放军军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邓小平在评价这次裁军时指出,中国军队过去"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现在改变了,讲质量,讲真正的战斗力。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的"。与裁军相同步,陆军航空兵部队、海军舰载机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随着集团军的组建,陆军中特种兵比例超过了步兵。人民军队朝着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很强的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

20世纪90年代:裁军50万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转折,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随着高新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均走上压规模、上质量的精兵之路。裁军不仅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而且关乎对新军事变革的反应。

面对继往开来的新征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必须正视和回答的重大问题。

时任军委主席的江泽民下决心解决影响和制约军队战斗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对体制编制进行深刻的调整改革。他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领导全军沿着中国特色精兵之路开拓奋进。

1990年12月,依据邓小平提出的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根据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新的实践,江泽民高度概括地提出了军队建设要"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强调要按照这个总要求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为我军履行"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有效推进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1993年初,江泽民主持制定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从应付一般条件下的战争转变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实现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明确了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的目标和任务,抓住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正确解决了军队建设和改革的方向问题,强有力地推进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江泽民明确指出:"全军的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包括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国防科研,等等,都要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导和统揽下,立足于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周密规划,全面部署和深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