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百年香港大事快览
1074600000016

第16章 乐善好施的东华医院

关键时间1872年2月12日。

关键人物麦当奴。

关键事件义祠丑闻香港原本是一个荒岛,气候湿热,蚊蝇滋生。

英国殖民者占据该地后,经常爆发痢疾、疟疾等传染病,导致人员损耗严重,英国人都视香港为畏途,称那里是地狱。因此在1848年,英国政府从本土调派了一批医护人员组建了国家医院,这是香港的第一所医院,主要为英国军队和行政人员提供医疗服务。香港的土著居民主要为农夫和渔民,常住居民并不多。但自从开埠后,这里成为中外贸易的集散地,特别是很多内地的穷苦大众迫于生计前往香港卖苦力,人口增长极为迅速,到19世纪60年代已达到11万余人。当时中国传统的医学为中医,国人大都不相信西医,另外由于国家医院的收费较高,远非一般的家庭所能承受,因此,华人有病去医院者极少。其实早在1866年就有华人要求建立一所华人医院,但港督麦当奴以有国家医院为由加以拒绝。

短视的他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抑或是意识到了,但认为华人的生命远没有女王的子民高贵,因此华人没有医院的情况一直持续着,直到发生灾难为止。

“义祠丑闻”的发生再一次将兴建华人医院提上了日程。何谓义祠呢?原来,内地来港谋生的贫民大都是单身在外,他们一旦身故,无法通知其亲人来港办理后事,只好由同乡捐款草草埋葬,于是香港各坟场就有了各种义山。叶落归根一直是中国人的希望,华人死后,得有个地方来供奉他们的灵位,以便其亲人有朝一日能带着他们的灵位回到老家,所以出现了专门存放灵位的地方,这就是义祠。

由于义祠是不收费的,且没有姓氏和籍贯的限制,慢慢地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因为香港没有华人医院,一些病重的穷苦大众,或是自己,或是由别人送到这里来等死,义祠就成为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站。

因此,义祠经常住满了病重的穷人。由于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义祠内非常污秽。出事的这个义祠叫“广福义祠”。1869年4月20日那天,义祠里死去的人很多,平日来收尸的人刚巧几天没来,导致祠内臭气熏天,附近居民极为不满,向港府发出抗议。

有记者前去采访,称这里为人间地狱。港督麦当奴深感事态严重,随即派人调查。此事对香港的震动极大,一些华商巨绅纷纷倡言建一所华人医院,并为此展开了募捐,短期内即得捐款3万余元。港英当局此时也不好再次否决建华人医院的提议,麦当奴拨出上环普仁街12英亩的土地作为院址,并从赌税中拿出11万作为建设费用。

新院于1870年奠基,到1872年2月12日正式落成,即是今天的东华医院。立法局也制定了《华人医院则例》,规定东华医院以免费为华人提供医疗服务为宗旨,设董事局为该院的最高管理机关,董事局由6至10名总理组成,总理由局内同人中选举产生。所谓局内同人即是那些为东华捐资10元以上的人。从东华医院的建立及其宗旨中,可以看出它已不单纯是一个医疗机构,实际上是一个慈善机构。

东华医院成立后,主要工作是为华人提供免费的医疗、救济、丧葬等服务。但因为香港的地理位置特殊,天灾人祸不断,在没有其他社会福利机构的情况下,东华医院责无旁贷地发挥了这一功能。

1874年、1895年、1906年台风相继肆虐香港,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1906年,香港遭受了史上最严重的台风灾害之一。据统计,此次天灾,致使香港地区80%的船只被毁,房屋倒塌无数,仅从海中捞回的尸体就达1800多具。灾后的香港像一座死城,满目疮痍。救灾工作展开后,港英政府将全部工作都交由东华负责。收容灾民、打捞尸首、殓葬死者……东华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赈灾工作,海内外为赈灾所筹的款项也都转交东华处理。

1918年对于香港又是一个多事之秋。当年正月初三,正是中国人的新春佳节,人们都还沉浸在欢乐之中,香港发生了地震。不久,又发生人祸“马棚火灾”。2月26日,香港赛马场的看台垮塌了,看台下熟食摊的火炉引发了火灾,马迷们恐慌、逃命……600多条生命就这样消失了。面对灾难,东华冲在最前面,将伤者送往医院,为死者具棺收殓,无不体现了高度负责的精神。可以这样说,在香港,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东华的身影。东华医院的善举甚至越过了地域的限制。

如1908年广州、肇庆发生洪灾,受灾民众超过百万,东华医院成为救灾的领导机构——救灾公所的发起者之一,除了直接派人救济外,东华还在海内外华人中发动募捐,共为灾区筹得善款42357万元。在当时清政府已经衰微,国贫民穷的情况下,民间的慈善机构无疑是救灾的主力,这其中东华功不可没。东华医院因此在香港华人中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另一方面,东华的领导层在香港都是有身份的人物,他们中有各大洋行的大买办、商行的老板、立法院的议员、太平绅士,甚至一些还拥有清廷的官爵。故东华在华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一些华人之间的纠纷都去找东华调解、仲裁。

有人说:“东华医院主席可以被认为是香港华人的非正式的市长。”东华医院同港英政府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由于港英当局想拉拢华人上层,因此东华医院的总理可以直接向政府提意见,这样东华医院就成为港英政府和香港华人之间的纽带。

东华一方面是华人利益的代言人,另一方面政府的政令也通过东华传达、宣传。甚至中国内地同海外华人的联系也通过东华。东华医院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慈善机构的性质,成为一个半政治组织,是华人的精神领袖。东华医院在为华人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东华成功的经验下,1907年,在九龙成立了广华医院,不久又成立了东华东院,这就是延续至今的东华三院。

东华医院成立后,很长时间都采用中医中药,随着香港逐渐融入世界,东华也开始引进西方的医疗体系。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东华医院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所综合性的医疗机构,但乐善好施的东华精神一直延续着,除了为香港民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外,东华医院还设有小学、中学、老人护理院、弱智庇护工场等众多社会福利机构。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为东华医院题词:“德被众人。”东华自成立以来的一百多年,立足华人,服务华人,为香港和内地的慈善福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得此评价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