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军统特务实录
1081700000072

第72章 郑介民接替戴笠掌管军统1

1946年3月17日,戴笠坠机身亡后的第三天,蒋介石任命陆军中将郑介民为军统局局长,毛人凤任军统局副局长。1946年4月,郑介民正式上任军统局局长。

说起郑介民,也是军统的元老了,是本书前文中说到的军统十三太保之一。早在1931年11月,“复兴社”筹建之时,郑介民就申请加入复兴社,并于1932年3月,被选为“复兴社”干事会干事。4月1日,兼任“复兴社”特务处副处长,位居处长戴笠之下。

担任军统局局长之前的郑介民

这里,先说说郑介民其人。

郑介民1897年出生于海南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拉扯下长大,只勉强读完了旧制小学,十多岁时,就和同乡们一起到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去谋生了。在去吉隆坡之前,郑介民还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琼崖民军,作为民军中少有的读书人,他被任命为书记,和现在的书记不同,那时的书记相当于现在的文书。后来琼崖民军被军阀追捕,这也是促使郑介民远离家乡,到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去谋生的原因之一。

郑介民也是穷苦出身,到了吉隆坡,十多岁的他在一个橡胶园里当学徒,依靠微薄的收入养活自己。好在他也读过几天书,也算能写能算,后来找到了一份在养鱼场记账的工作,才算赚了些钱,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每月给家里的老母寄去些钱补贴生活。郑介民记了好几年账,还兼任吉隆坡《益群日报》的编辑。由于当年在孙中山的琼崖民军中,深受国民党革命救国主张的影响,他常常以“华侨工人阶级”自居,撰文拥护国民党革命救国的主张。

1924年,远在马来西亚的郑介民在报纸上看到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的消息,心情激动。他和好友黄珍吾相约一起返回了中国,到广州投考了黄埔军校。可惜,那一年,郑介民没有考上黄埔军校。落榜后,郑介民没有重回马来西亚,他在同乡邢森洲的帮助下,进入大本营警卫旅军士队当了学兵。郑介民做了一年学兵后,于1925年8月,再次投考黄埔军校。这一次,郑介民终于如愿以偿,考入黄埔二期步科。那一年,郑介民27岁。

在黄埔军校里,郑介民和一大群激情澎湃的年轻人一起,组织了“孙文主义学会”,郑介民在学会中负责情报工作。也就是说,从那时起,郑介民就开始了与特务有关的工作。

在黄埔军校学习了一年,郑介民因为表现优异,深受时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青睐,蒋介石将郑介民作为重点对象培养。于第二年,也就是1925年,送郑介民到苏联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

在莫斯科读书期间,郑介民着手写了一本书,书名是《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蒋介石对郑介民的这本书评价颇高。

两年后,郑介民毕业了。1927年8月,郑介民回国,可蒋介石却去了日本,无奈之下,他找到了黄埔同学贺衷寒,在其任总队长的中央军官学校第六期总队队部做了政治教官。不久,被推荐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任秘书一职。

1928年1月,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三军总司令,郑介民立刻求见蒋介石,蒋介石重用了他,任命他为侍卫副官。这一次,他的工作,还是专门从事特务工作。

郑介民之所以受到蒋介石的器重,因为他的确为蒋介石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1929年的蒋桂战争中,郑介民功不可没。

1929年年初,郑介民奉蒋介石之命到武汉,力图从内部离间和瓦解桂系部队。他找到了自己的同学李宗仁的弟弟李宗义,然后通过李宗义,离间桂系部队、收买拉拢桂系将领,四处搜集情报。在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郑介民向蒋介石提供了大量的情报,蒋介石随即通过这些情报,顺利地收买了桂系将领李明瑞、杨腾辉,正是这二人“服从中央”,促成了桂系部队的溃败。这里提一个小小的细节,根据有关史料记载,郑介民在回南京复命时,还递给蒋介石一本存折。存折是郑介民在本次行动前,蒋介石亲手给他的,里面是他本次活动的活动经费,而郑介民把存折还给蒋介石时,存折内不仅还剩下部分活动经费,而且还附了一张详细的活动开支表。所以,胜利归来的郑介民,又进一步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

于是,在1931年11月成立复兴社时,郑介民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复兴社。第二年3月,在“复兴社”的选举中,被选为干事会干事。1931年4月1日,任复兴社特务处副处长。事实上,在当时的复兴社,无论从资历还是从学历上讲,郑介民都在黄埔六期毕业的戴笠之上。

随后,郑介民可谓战绩累累,一路高升。

为了便于阅读,现用表格将郑介民在任职军统局局长前的战绩和职位变化总结如下。

可见,在1946年4月担任军统局局长之前,郑介民一直从事情报工作,而且步步高升,一直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