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统特务实录
1081900000052

第52章 徐恩曾的接替者叶秀峰7

为了扩展业务,提高销售量,叶秀峰在武汉、长沙、南昌、南京等地设销售分公司,所有分公司的领导也是由叶秀峰精挑细选的。由于早年中统局在盐务方面打下的关系网络,所以公司一开业,淮盐销售十分火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狂赚5亿法币,顺利回本。叶秀峰绝对是个见钱眼开的家伙,见“淮盐”真乃暴利行业,于是倾心倾力,又在全国各地陆陆续续开设销售点、经销部等。这些销售点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还属汉口分公司。

汉口分公司的总经理名叫顾别林,这个名字拗口的总经理也是叶秀峰选中的。此人是江苏昆山人,原来是盐务缉私督察员,与叶秀峰私交不错。叶非常信任此人,而此人也确实有些经营头脑。汉口分公司开业之后,顾别林又在汉口的各个街道开设类似于连锁店性质的门市档口,以“价廉质优”为原则,与其他盐商展开竞争。由于其经营灵活,少数零售,多数批发,根据实际情况把利润大头让给零售商以占据市场份额,从而击垮其他竞争对手。

后来叶秀峰从政治角度提醒他:不但要做好市场,而且还要与税务部门搞好关系,这样才能有序发展。顾别林接受叶秀峰的建议,想尽一切办法与税务部门搞好关系,比如请客、送礼、红包之类。后来税务部门有盐税变动消息,便会第一时间通知给顾别林,顾别林在盐市上更加得心应手了。

顾别林根据盐税上下波动的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增税的时候,他就大量调拨食盐给门市部,按照新税后的盐价进行销售,从而赚取大量额外利润;减税的时候,他则大量出售库存,从而避免税差造成的影响。

不过生意好了,不免招惹他人“红眼”。汉口分公司的某业务员名叫卢姚,原来曾参加顾建中的盐务缉私督察训练班,后来与顾别林一样担任盐务缉私督察员。此人负责襄阳片区的销售业务时,利用职务之便,鲸吞盐款。后来此事被中统局发现,后立案进行调查。叶秀峰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并怒斥此人为“盐仓里的老鼠”,于是开除了他。

叶秀峰的“生意经”本想一直念下去,结果被一件事打断了,这件事就是1949年解放军的渡江战役。眼看“白区”变成“红区”,无奈之下叶秀峰只能将永业盐业公司迁至广州。失去多年打下的关系网,销售量迅速减少,最后盐业公司被迫遣散各地销售人员,叶秀峰的发财梦就此结束。

5.建立徐州临时工作站

在老局长徐恩曾看来,徐州、连云港、蚌埠地处要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与北平、南京、上海等地一样。这些地方不仅是共党活动频繁的地区,而且还有丰富的物产。其中徐州拥有亿吨存量的煤田,而煤有“黑金”之称,非常值钱;连云港以南则是重要的“淮盐”产地,而“淮盐”有着“白金”之称;至于蚌埠,乃黄淮地区交通要道,北上是徐州,东南方向则是南京。如此看来,徐海蚌地区绝对是经济、军事战略要塞,在这样一个地方建立分区,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工总部时期,徐恩曾就把徐海蚌地区划为搜集特务情报、吸纳财产的要地。

叶秀峰上任后,也发现了这个“金三角”!为了与徐恩曾时代的特务区分,他竟然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个“临时工作站”!其他地区的工作站要么叫分区,要么叫地方调统室,而这个“临时工作站”在中统局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可以看出,叶秀峰对于“徐海蚌”地区抱有一种投机心理。

当然成立“临时工作站”并不是叶秀峰一个人所决定的,而是他的上司蒋介石和陈立夫的意图。蒋介石曾经在一次甲种汇报会上分析:日本人和共党之所以看中这些地区,除资源外,主要还是交通。徐州乃全国之重要交通枢纽,蚌埠也是如此。越是“要塞”,越容易遭到共党分子的觊觎和破坏。而陈立夫也讲道:过去中统局在“徐海蚌”的收获还是挺多的,于是建议重新成立一个工作站,及时向党国提供情报。

1945年9月,徐州临时工作站正式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原徐州崇文路17号的老调统室内,而叶秀峰制定的徐州调统室、连云港调统室(海州)、津浦铁路特别党部调统室徐州段室和陇海铁路特别党部调统室徐州段室统统归徐州临时工作站管辖。这个工作站虽然是“临时”的,但管辖范围还是相当大的。

徐州临时工作站成立后,先是由朱敦杰担任工作站站长,后来改由周懋轩担任。临时工作站下设情报、组训、行动三个组,而其主要成员有:孙仲遐、吴振芝、夏自由、单兆宽、朱太庭、谭光中、王建藩、张为振、单作勤等。周懋轩上任之后,进一步完善“临时工作站”,增设人事,其中周建业为秘书,单作勤为组训干事,肖增耀为情报干事,封涛为行动队长。

重组后,徐州调统室迁至徐州市南门内艺波巷四号,主任吴振芝,助理李继芳、助理干事是孟广琛和解春圃。抗战胜利之后,铜山农村已经成为解放区,于是铜山县调统室也迁至徐州某木材厂内,主任是单兴玉,内务干事是张为振和王建藩。

徐州临时工作站行动队有四个分支:其中南关一队由刘昌汉担任队长,西关二队队长是夏自由,东关三队队长是王朴,北关四队队长是杜文彬。此行动队成立后,主要“行动”内容是劫收日伪资产。但是不幸的是,叶秀峰的算盘还没准备好,就被徐州警备司令谭辅烈制止了。

1946年国共谈判破裂,内战打了起来,此时徐州临时工作站也有较大的人员变动。陈蔚如顶替周懋轩担任徐州临时工作站站长,站员王玉如负责情报编列工作。为了配合军事行动,“工作站”对外与徐州陆军总司令顾祝同联络,对内则指导徐州区域内各调统室。其中,叶秀峰指定周建业为徐州“工作团”团长(隶属临时工作站),前往江苏的丰县和沛县、山东的鱼台县等地进行共产党情报调查,直到后来解放军主力北撤到山东胶东地区后,“工作团”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被解散掉了。

与此同时,徐州临时工作站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入鲁工作团”,总团长是陈蔚如。工作团还下设三个分团,其中:第一分团进驻临沂,团长是王仲常;第二分团进驻兖州,团长是王天生;第三分团进驻鲁西南,团长是周建业。当然“入鲁工作团”的主要目的是搜集山东解放区的军事情报,开展“策反”工作,侦察共产党军事、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情况。后来第一团进驻临沂后,由于该地区没有中统局调统室,只能与临沂专员王洪久联系,工作几无进展。第二团进驻兖州后,由于兖州分区主任郑培琦将泗水等县的还乡团介绍给第二团,第二团掌握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但由于后期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许多情报没有派上用场。第三分团始终没有进入金乡、鱼台、嘉祥等地区,所以几乎没有掌握任何的情报!内战开始后,解放军的火力很猛,山东、苏北地区很快就成了解放区。徐州与连云港之间的交通已经中断,徐州临时工作站看上去确实有些“临时”的意味了。那个本来辖管多个区域的徐州临时工作站,此时却被解放军“砍掉”了一条腿,活动范围大大缩小,而徐州城外到处都是共产党的人,中统特务们几乎无机可乘,搜寻情报一事变得更加艰难了。

后来这些特务们为了搜集情报,竟然想出一招:抄报纸!他们将目光转移到由山东地区的共产党创刊、发行量甚大、群众基础较好的《大众日报》。于是陈蔚如下令,让特务们想尽办法搜集《大众日报》,然后择取“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情报进行整理。当然这件事情是非常荒谬的,如果让叶秀峰知道,肯定喷血不可。

更可笑的是,特务们搜集来的《大众日报》皆为过期报纸,且报纸上涉及“共产党党政军”的真实面貌少之又少,总不能抄一篇臧克家的诗歌给叶秀峰看吧?于是那些被摘下来的所谓“情报”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工艺”,抛光、喷漆、打蜡等……最后乍一看,果真像刚刚出炉的热气腾腾的新鲜情报。他们哆哆嗦嗦地将情报呈给叶秀峰,叶秀峰一看,竟然大悦。后来叶秀峰经常看到徐州临时站发来的情报,竟然还多次在丙种会上表扬他们,说:“以徐州分区为榜样,各个区要好好学习!”更加荒唐的是,叶秀峰还将这“大众日报的剪贴版”呈给蒋介石过目,蒋介石也没发现其中的问题。

当然陈蔚如的“抄报纸”的行为也是短期行为,时间一长便会露出破绽。于是他还是硬着头皮,让小特务们冒死深入共产党腹地,采一些真实的情报回来。于是,那个“入鲁工作团”就出现了。进鲁的特务们先是乔装打扮一番,披着假名,扮成老农形象进入解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