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痛苦都是自找的
1105800000006

第6章 解除敏感的警报

老李有一位邻居老王,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如在与亲戚朋友交往过程中,人家稍微说错一句话或某件事办得不够周全,他往往会暴跳如雷横加指责,弄得人家很尴尬。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无论外面大事还是身边琐事,他总觉得这也不顺眼那也很糟糕。例如外出碰到下大雨水浸街,社区里有人从楼上乱丢垃圾,儿子贪玩电脑游戏,妻子唠唠叨叨,凡此种种,他不是摇头叹息,就是一肚子气,脸上总是“多云转阴天”,怎么也快乐不起来。

敏感的人通常感觉反应很敏锐,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很快。就是说敏感的人能先感觉到别人感觉不到的。

敏感最早作为疾病被公众所知,是在公元二世纪的时候,希腊医生、解剖学家加连(Galien)发现一些病人常常会陷入一种极端消沉的状态,他们时常不是感叹生命短暂、人世无常、人生孤独,就连窗前飘落的树叶也会让他们泪水涟涟。这类病人往往先于其他病人而死去。于是加连医生把这种现象写进他的著作中,并把它归类于精神疾病。

人活着,并非生活在真空中,每天都要接触外界、接触社会。而敏感的性格却与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作为从事一般职业的人,敏感的人很难晋升到金字塔的顶部;即使是艺术家,在日趋工业化的市场运作中,阴晴不定的情绪也成为他们的才华被世人接纳的绊脚石。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社会世态纷纭,一切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要理智地把握自己,尤其是长辈,对于晚辈,领导者对于下属,不应凡事在意,不要刻意挑剔,更不要责备求全。敏感,会使你气得太多,活得太累。敏感的人,常常愤世嫉俗忧郁寡欢,既不能善待别人,也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往往敏感的产生由于性格内向、心胸不够宽广。这样的人爱想当然的去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结果心里总是难解的一堆乱麻;也有的太期盼成功。致使对人对事都很敏感。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应该可以说过于敏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要加以克服,否则长期以往不仅会影响到工作、学习,还会影响身心健康,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常常有人很骄傲地把敏感定义成“我的神秘的第六感”、“神秘的直觉”。生活中当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总是觉得别人在背后说他们的坏话,或者在对他们使坏。猜疑的人,会特别留意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哪怕人家一个眼神扫过,哪怕是一句别人脱口而出很随意的话,这些小事都会触痛他(她)的神经也会让他(她)们琢磨上好几天,想找出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会把自己的心情憋坏,更会影响到人际关系。

往往猜疑的人对事情会过于敏感。但是,敏感的人通常都很聪明、观察细致的人。他(她)们有很敏锐的直觉。李小姐说:“在公司上个星期的一个会议上,有人开了奚落残疾人的玩笑,他话刚毕,我就似乎感觉到一种令人难以察觉的叹息声,我便马上赶快把话题引开了。其实我当时并不知道当中一个同事的亲人刚刚在一场车祸中受了重伤,仍未脱离危险,还在抢救之中,很可能会残废,那个同事身边的同事们都知道这场车祸,却没有人想到这个玩笑在他的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涟漪。”

渡边淳一曾经提出: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人都是会长大的,事情会经历的越来越多,比如遇到既微妙又很棘手的事情,措手不及的时候;比如当被人指责,受了一点委屈的时候,眼泪就很快涌了上来,于是在洗手间里哭。此时,当你敏感的神经被激发出来的时候,是不是应该问你自己几个问题:是谁让你这么敏感?你敏感的是什么?你不敢说出口的又是什么?

再比如,面对上司的稍严厉的话,你竟在上司面前哭了,是因为你真的错了?是因为你缺乏自信?是因为你惧怕权势?还是因为你心里还隐藏着别的什么原因呢?心理治疗学家说,“当过去的痛苦经历再次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变得过度敏感。”不要让以前的事影响自己的心情。一个很小很小的挫折都往心里去,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于是,那些所有来自外界的批评都是有道理的,都是应该的,都是自己的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我太一无是处了,简直是一个傻瓜!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中。长期以往,慢慢会变得抑郁,有心理隐患。所以,当过于敏感时,杀伤力可不比花粉过敏低。

人都是有感情的,有时会因别人的出言不逊而感到受伤害。但是,是否被伤害最终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心态。其实,慢慢随着年龄的增长,事情经历得越来越多,才发现在这个不相信眼泪的社会,敏感并不是一种最好的处世方法。特别是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过程中的敏感,控制不好则不仅会伤害到自己还会伤害到其他的人。所以,必须要及时的调整和控制,因此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克服过敏心理。

克服过敏心理,应该注意首先要突破思维障碍,避免主观推断;不要把可能性、或然性当成必然性。不要根据一点蛛丝马迹就乱加推断,乱下结论。

其次要学会自我暗示,置之不理;这是一种对自己的某种积极的暗示,从而调整心态,加强自我正确的意识的方法。不要妄加推测别人对你的评价。你完全不必为别人的不恭言语或贬低之辞而情绪低落、坐立不安或耿耿于怀,你的无动于衷正表现处你的修养和理智。当发现某些“可疑”行为可能存在时,应该首先暗示自己要冷静,不要对号入座,不要瞎想乱猜。要暗示自己:这事儿跟自己没关系,人家的言行可能表达的是别的意思,不是冲自己来的。即使是冲自己来的也不要在意,没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平等的人,凭什么要被他(她)的情绪所左右,我问心无愧。用平常的心态和信任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不要总认为别人总在和你作对。把一般事看得过大,把互相开玩笑的话或把自己幻想出来的感觉当成真事,自己为自己增加心理压力。其实别人的否定的意见并不能真正否定你的价值,自尊依然,你的能力也依然。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不去理会别人的不恭与轻蔑。

同时也要学会与人为善;要多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尤其要向那些处世圆滑、比较豁达的人学习,向喜剧片中的那些比较顽皮的人学习。朝夕相处的集体生活,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不发生矛盾。如果太敏感,因为一点小事不如意。甚至一句不顺耳,就“蹦”、就“跳”、就“怒”、就“发火”。那多“没劲”、太“掉价”了。遇到任何事就愤懑于心,被绑死了,就难以有所成就。要有所改变,必须要学会宽容别人,学会扬长避短,吸取别人的长处。并切记:你若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关心,你对别人就不要过分挑剔!这样做,你就会渐渐地把自己融入集体中,被别人接纳,你就会看到自己的价值,拥有以前所没有的喜悦。

此外,还要注意多休息,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消除精神上的疲劳。

大智若愚,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和事。

生活上对人、对事都不必太斤斤计较,学会大智若愚,心胸要宽广,要糊涂一些,遇事应乐观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若”就是像,似的意思,以愚笨掩饰大的智慧,这是一个多大的假象与骗局,又遮掩了多少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愚钝的外表可以降低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而实际的表现却又超出外界对自己的期待,这样的智慧表现就能格外出其不意的获胜。其实这种甘为愚笨、甘当弱者的做人方法,实际上也是精于算计的伪装,目的是为了要减少外界的压力,或者使对方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它鼓励人们要不求虚荣、不露真相、不做出强者的举动,以弱者的姿态出其不意的获胜,好让自己轻轻松松过一生。其实“大智若愚”是在平凡中表现不平凡,在静中观察动,在失败中表现成功,因此它更具有优势,更能保护自己。一个人要想成就事业,必须具备宽宏大量的风度和修养,不能老是小肚鸡肠,对任何事都过于敏感,过分计较。那样的话,每天将自己陷在烦恼的琐事之中,又怎么能有精力去干一番事业呢?

开诚布公,消除猜疑,击退敏感。

世界上没有不被别人误会的人,关键是要尽快去消除误会,如果误会不能尽快地消除,则会发展为猜疑;如果又不能及时消除猜疑,很可能会导致不幸。开诚布公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美德,是妥善地对待世间的人和事,持平和的心态去交谈,不仅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而且更容易沟通,更容易让对方从心理上接受自己,自然就能消除猜疑,既尊重自己,又能赢得别人的尊敬,一举两得。所以尽可能的同你“怀疑”或者被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好好的沟通和交谈,解除不必要的猜疑,从而消除误会。

人生规划、目标的期望值要适度。

过于敏感的人,常常会遭受一些磨难和挫折,那是因为他(她)们太急于追求成。因此,在每做一件事,都要在确定目标对预期结果进行设想时,不要把期望值定得过高。要学会把各种不利的因素充分的考虑进去,留有一定的余地。否则,这可能是你在自己给自己找难堪。等待你的往往会是失望。

第二章——改变内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