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绵州神游
1108600000026

第26章 历史文物证文明 (5)

"御笔手诏碑"为青石制作,通高3.85米,宽1.26米。碑座是质地坚硬的花岗石雕琢而成。碑首雕刻"御笔手诏"四个大字,四周刻有精美的龙纹图案。正身碑文从右至左竖行排列,阴刻正楷16行,字径0.04米。由于风雨长期侵蚀,字迹漫漶殆尽,今尚可辨识者仅180多字。四周边缘刻有回旋纹饰,清晰可见。现存字迹为宋徽宗所书。此碑历史价值、书法艺术价值都极高。

十二、平江公路纪念碑

平江公路纪念碑在平武县城东北角,1965年1月落成。碑座为方形,直径10米,高1米,上设栏杆。二层为四方形,碑座高1.7米,宽2.25米,四方分别刻有麦穗、齿轮等图案。二层高1.45米,四周嵌青石板,用正楷刊刻平江公路修筑简介。碑身高7.85米,宽1.2米,四方均刻"平江公路纪念碑"七个大字。碑首高1米余。占地面积270平方米。1980年平武县人民政府公布该碑为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平武红军碑林

红军碑林座落在平武县龙安镇北山(箭楼山)公园内,筹建于1981年,建成于1987年。碑馆占地962平方米,建筑面积455平方米,为砖木混建建筑,设计新颖,构思精巧。"红军碑林"匾额为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元帅题写。柱上对联"石破天惊,摩崖字字留战纪;铭心刻骨,后昆代代踵前徽",为张秀熟同志题,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同志书。馆内正中安放了一座高约3米的红军头像群雕和红军过平武示意图及简介,四周安置石刻标语石碑50余通,其中最大的碑高1.8米,最小高0.6米。字迹多为阴刻楷书,刻工精湛,笔法苍劲有力。石碑均为县内各地收集运回的原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些石刻标语,主要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5年北上抗日,途经平武,历时56天中,号召组织当地各族民众,打土豪分田地,组织游击队,建立苏维埃政权,筹军粮,扩大红军队伍,阻击敌人追剿,确保红军后勤机关的安全等史实。1980年平武县人民政府公布红军碑林为文物保护单位。

十四、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碑

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碑位于三台县花园乡学校内,为宋涪城县文庙之遗存。此碑为长方形,高2.13米、宽0.92米、厚0.24米,座高0.43米、长1.08米、宽0.52米,刻于南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00年)。碑面上四分之三为孔子及72弟子像,孔子高坐玉案讲学,72弟子分十排对坐听讲。下四分之一为涪城尉张埴写的跋文。人物均为阴线刻,并作红蓝彩。跋文为阴刻楷书。

十五、高步云墓碑

第十一节 绵阳的碑 (2)

高步云墓碑在距安县清泉乡东约1公里的红岭村,墓地面积约20平方米,四周为耕地,墓向北,为圆形土冢牌楼重檐歇山式,四柱三间,墓碑高3.5米,宽5米,顶中镌刻圆雕石莲花,檐下两面匾额上各刻高浮雕人物戏剧场面8幅,浅浮雕云龙花卉图案11幅。第二层匾额正中阴刻楷书"庚山甲",北面"尤古佳城",四柱的撑鼓石上分别立有圆雕兽各二,撑鼓石两面刻花卉动物图案。

此墓碑雕刻工艺细腻,人物神态逼真,形象生动。碑文系李调元的堂弟李鼎元所书。此碑有较高的石刻艺术价值,对李鼎元的书法研究也有一定参考价值。1993年,安县人民政府公布此碑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六、北真村墓碑

北真村墓碑在安县黄土镇北真村。墓建于清代。墓地面积60平方米,四周为小丘,墓向北,圆形土冢,封土直径8米、高1.7米,碑为单檐歇山顶,高3.2米、宽2.1米。碑上刻有戏剧人物、花卉、龙凤图案,碑两旁刻圆雕石狮。雕刻细腻、工艺精湛,艺术价值较高,碑文剥蚀,为何人之墓待考。1993年,安县人民政府公布此碑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七、杨世俊墓碑

杨世俊墓及碑在宝林乡高林村。清代建造。基地面积约20平方米,墓向北,圆形土冢,封土直径3.2米、高1.6米,碑为重檐歇山顶,四柱三间,高1.9米、宽4米。石质镂空"寿"字立于碑帽正中,檐下匾额上镌刻浅浮雕云龙花卉图案,阴刻楷书碑文,落款为进士出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诰授奉政大夫,分巡直棣通永道前广东学政史,部员外郎翰林编修。

杨世俊(公元1732-1790年)系大学士,生前刚直不阿,与翰林院编修李调元为结拜兄弟,该碑文由李调元所书。镌刻刚劲有力,书法艺术价值较高,是研究李调元书法艺术的实物资料。1993年,安县人民政府公布此碑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并序"碑

"唐李先生彰明县旧宅并序"碑身高2.91米,宽1米,厚0.24米。碑帽高1米,宽0.9米,碑座高0.39米,宽1米。碑帽上有浮雕像3尊,碑侧面刻小佛像20尊。此碑刻建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正月初八。宣德郎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杨遂撰,将仕郎中绵州彰明县尉马国禅同题,沙门辞崎书。碑文楷书,竖排25行,每行54字。碑文与清王琦辑《李太白全集》载杨遂"李太白故宅记"文字有出入。碑阴刻《彰明县修筑城墙记》,刻于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此碑原立彰明治城,现置李白纪念馆内,为国家一级文物。

十九、"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

"敕赐中和大明寺住持记"碑高2.16米,宽0.97米,厚0.22米。碑帽高0.77米,宽0.705米,碑帽刻有龙纹和佛像一尊。此碑刻于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香林院修造允文书。碑文29行,每行72字。因年久剥蚀,下部每行缺5字。碑阴刻有篆书"大匡山寺碑文"6字,刻于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文载:"绵州知州呈报四川宣抚使,......拔给山田197亩,水田120亩,以及所拔给田地不得变卖......本寺原是古迹,祈保风雨蚕之处,李白读书所在......"。此碑原在大匡山,现移李白纪念馆内,为国家一级文物。

二十、"谪仙祠堂记"碑

"谪仙祠堂记"碑高1.57米,宽0.97米,厚0.17米。碑帽有"敕建大匡山李太白祠堂记",刻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十月初一,碑文风化严重。碑阴刻李白《出山诗》(别匡山),行书。落款南宋绍熙癸丑(公元1193年)夏。此碑原在大匡山,现置李白纪念馆内,为国家二级文物。

二十一、"匡山太白像"碑

"匡山太白像"碑高1.51米,宽0.76米,厚0.09米,绘少年李白匡山读书像,刻于北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碑阴有宋大观年间取士八行科敕,已风化,字迹难辨。为国家二级文物,现存李白纪念馆内。

二十二、"太白题江油尉厅"诗碑

此碑于宋绍兴二十二年刻建,碑高1.37米,宽0.76米,厚0.15米,刻李白题江油尉厅诗。字5行,每行9字,米芾书。碑原在彰明公园(现治城中学),现存李白纪念馆内。碑阴刻宋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杨公劝学文程嗣先跋:"......左朝清大夫绵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杨......",碑文风化,为二级文物。

二十三、"重修匡山中和大明寺记"碑

碑高1.85米,宽0.93米,厚0.14米。碑文楷书,江油教谕饶旭撰文,刻建于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碑阴刻保护匡山寺庙产业批帖,景泰四年正月勒石。碑文载癸卯《江油县志》。此碑现存江油市李白纪念馆。

二十四、"秋月同戴西岑游大匡山觅李太白读书台怀吊四首"碑

碑高1.9米,宽0.93米,厚0.14米。郭文涓题诗,字体草书,刻建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诗载癸卯《江油县志》,碑阴无字。此碑现存江油市李白纪念馆。

二十五、"李白像"碑

李白像碑,现存江油市李白纪念馆。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彰明县令何庆恩(何恺棠)刻建。碑高1.4米、宽0.75米、厚0.14米,绘李白杖履像(线描),碑右侧有序,碑阴无字。

二十六、赵府君墓碑

赵府君墓碑原在三台县潼川镇东山石马湾出土,现迁置于琴泉寺内,该碑刻建于元统乙亥(公元1335年)三月,为龙额龟跌的赑屃碑,通高4.05米(其中跌座0.9米)、宽1.5米、厚0.29米,额阴刻篆书"大元赠嘉义大夫、兵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天水郡侯赵君墓碑",字周以高浮雕双龙戏珠环绕,碑身两面有阴刻隶书正文。碑文由元代名儒吴澄撰,著名书法家吴炳书,翰林学士郭贯题额。碑用青石制作,赑屃用砂石雕刻,技艺精湛、古朴壮观。该碑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研究元代书法的重要实物资料。

二十七、颜氏干禄字书碑

1995年5月7日,宋刻《颜氏干禄字书碑》,又称《干禄碑》,在三台文庙(今三台师范学校)内出土。碑长方形,截角。高2.45米,宽1.2米,厚0.33米。碑四面皆有刊刻。正面、背面刻《干禄字书》及"原叙"和"勾跋",侧面刻"吴跋"等。正面额镌"颜氏干禄字书"六字,横排一行,右读,篆书,字大8×6厘米。碑身分5层刊刻,纵排,每层35行,满行9字,正书,字大3×2厘米(夹注小楷字大1.2×1厘米)。第五层剥蚀严重。《干禄碑》为历史上有定评的"颜书"代表作,其艺术价值之高,是世所公认的。此碑初刻于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原碑在浙江湖州(世称湖碑),已失。三台出土的为南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重刻碑,世称蜀碑。

二十八、杜光庭记事碑

此碑位于窦圌山云岩寺飞天藏殿前,五代前期刻建,高1.78米,宽0.8米,刻五代前蜀杜光庭撰写的《窦圌山记》。

二十九、龙安府正堂禁示碑

此碑位于云岩寺飞天藏殿前,高1.9米,宽1.05米,上刻"将不法刁僧查禁驱逐,勒石以清地祠"。刻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

三十、虎字碑

此碑位于窦圌山"别有天"西侧,"通幽"出口处,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湖南宁乡周建武率兵驻扎江油时所书,山僧刻立。碑为黝黑色白浆石,高1.7米,宽0.9米,上书"虎"字,圆润雄劲。碑上还刻有小序及无题诗一首。

三十一、云岩寺合山功德碑

此碑位于窦圌山云岩寺大雄殿前,高1.9米,宽0.9米,623字,记叙了了然和尚修建圌山的事略。刻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9年)。

三十二、九重天命碑

九重天命碑位于报恩寺北碑亭内,碑立于赑屃背上,碑采用外地优质石料制作。碑通高6.65米,宽1.13米,厚0.42米。碑首浮雕云龙,高1.2米。赑屃身长3.10米,高1米,用花岗石制作,形象生动,雕技精湛。碑整体身高达9米余,重约30吨,为省内外罕见杰作。碑首正面额篆"九重天命"。碑身刻明英宗皇帝圣旨一道:"奉圣旨,既是土官不为例,准他这遭。钦此钦遵外:修理报恩寺一所,转轮藏一座,完备安放藏经,祝延圣寿"。落款为:大明正统十一年十一月吉旦,土官佥事王玺建立。碑文楷书,计65字,字体疏朗,行笔遒劲。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碑铭",碑文对王玺所造报恩寺的经过和规模概况,作了详尽记述,同时赞颂了王玺修建报恩寺的功德。全文计903字。碑文作者是翰林院检讨鉴川李本。整个碑文,字体端庄雄浑,文词古雅富丽,艺术水平甚高。此碑为国家一级文物。

三十三、万乘皇恩碑

万乘皇恩碑位于报恩寺南面的碑亭内,立于赑屃背上,碑体采用外地优质石料制作。碑身总高6.65米,宽1.13米,厚0.42米。碑首浮雕云龙,高1.2米,赑屃身长3.10米,高1.00米,碑总高9米余,重约30吨,为省内外罕见之杰作。碑首作圆形,浮雕4条蟠龙缠绕,碑额有"万乘皇恩"篆体金字。碑身正面刻准修报恩寺下属14处小寺庙名称,字体正楷。全文为:敕修古刹道场额名壹拾肆处钦此钦遵外:天宇寺、华严寺、石马寺、长惠寺、巴潼寺、常乐寺、石室寺、观音院、龙归寺、东皋寺、广社寺、罗汉院、旧州寺、大陆寺。大明正统十一年十一月吉旦、土官佥事王玺建立。背面刻"敕修大报恩寺记",全文楷书。凡21行84字,全文计714字,碑文为赐进士及弟翰林院编修长宇周洪谟述,儒士吉水黎延书丹并篆盖。此碑为国家一级文物。

三十四、"祐圣宫记"碑

第十一节 绵阳的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