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浴火重生
1108800000024

第24章 家园破碎——百亿资产遭重创(2)

据《南方周末》记者李红兵采访报道:

同中国其他大型国有企业一样,东方汽轮机厂在长达42年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兴旺—萧条—改革—大发展的几个阶段。1966年,作为“三线”重点项目的东汽总厂在汉旺镇破土动工。1995年,东方汽轮机厂的控股母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借壳上市,东方汽轮机厂由此也飞速发展。2000年后,东方汽轮机厂已成为中国大型电站汽轮机制造的三大基地之一,其占据了西亚和南亚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成为能与美国西屋电气、日本三菱重工等跨国企业一较高下的大型国企。2005年末,年仅45岁的技术专家陈新有出任东汽厂厂长后,东汽进入大发展时期。2005年,东汽的年产值尚为60亿元,到2007年,东汽年产值就达到128亿元,并占领了40%的国内市场。东汽普通员工的年均收入也达到6万元,远远超出汉旺镇的人均收入。由于东汽的优异业绩,2007年年底,东汽母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实现了整体上市。此后,东汽公司主营的风力、火力、水电、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也开始成为东方电气的主营业务。

风雨飘摇之中,东汽母公司东方电气股东大会于16日如期召开。集团总经理斯泽夫含泪介绍了东汽受损的情况。叶片分厂、主机一分厂、铸造公司、焊接分厂、装备技术公司、装备资源处、家属生活区等多处厂房和住房几乎被夷为平地。将近有三分之一垮塌、震毁,还有80%的生产设施和机器设备严重受损。所有这一切,使这个有着42年历史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的龙头企业损失惨重。截至5月16日下午2点28分,在东汽的厂区和生活区共死亡599人,其中职工死亡145人,重伤60人,同时,已经有7500余人安全转移到德阳等安全地点。斯泽夫表示,有关财产损失正在清理和评估中,可能直接损失超过50亿元,这些资产分别归属集团公司、上市公司和职工住宅。

据《南方周末》记者当时采访报道:

2008年5月13日,东汽向国资委报告了初步的损失情况。随即被国资委定为受损最为严重的央企之一。此后,作为东汽母公司的东方电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一直停牌。在此期间,东汽副总经理林光平表示:“东汽固定资产几乎完全报废,目前,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70个亿以上。” “东汽要如期完成今年200亿元的订单任务已经不可能。要完全恢复生产,至少需要一年半时间。”5月19日,刘志前对记者说。作为国内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龙头老大,东汽的客户和订单,几乎遍及全世界,目前总共已有800亿元订单。“这次大地震,使得客户订单几乎全部需要延期,国内客户可能还会体谅,但对众多国外客户而言,这将意味着一场场艰巨的谈判。”东汽的损失给东方电气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2008年5月19日,东方电气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复牌当日,即无量跌停。证券分析师们也普遍认为,由于大型设备的生产能力恢复需要很长周期,再加上技术专家的损失,此次70亿元的初步损失,对东汽而言,恐怕还仅仅是个开始。

中央电视台制片人喻佳在东汽采访后写到:

5月24日,震后第12天,带着沉重的心情我和我的同事踏上了那块让我牵挂和揪心的土地——四川德阳,此行的目的地是在这次地震中受到重创的中国发电设备生产企业前三强东方电气下属的东方汽轮机厂。两年前我们《当代工人》栏目曾经去东汽采访,不仅非常了解这个企业,而且和很多职工成了非常好的朋友。5月12日,地震发生当晚,我打了很多个电话才联系上在外地的东汽朋友,从他们那儿我知道了这次东汽损失惨重,部分厂房垮塌、学校垮塌,人员伤亡很大,从那一刻起,我和同事们每一天都在关注着东汽的救援情况。在德阳东汽受灾群众安置点里,我们见到了原主机二分厂党总支书记翟盛文,也曾经是我们节目的主角之一,他现在是受灾群众安置营二营的负责人。分别两年却没想到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在这样一场大灾难之后相见。老翟是个硬朗的北方汉子,印象中的他热情而爽朗,此刻他却紧紧抱住主持人胜春而说不出一句话。我看到他眼中强抑的泪水,在场所有人也都感觉到他心中的痛和委屈。他不仅是为遇难的工友伤心,更委屈灾难为什么会这样无情地重创东汽厂,这个用42年努力换来的世界汽轮机生产量最高的大型企业,这里面有一代一代东汽人的心血和汗水啊。42年前,一群从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大城市来的年轻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召唤来到这个川西平原偏僻落后的小镇,饮河水,住寺庙,硬是手拉肩扛建起了这个厂,他们在大山脚下创造的奇迹如今却在灾难中几乎毁于一旦,他们怎能不痛彻心扉呢?

车一进汉旺,随处可见倒塌的房屋;走进厂区,原来记忆中的那个花园工厂,现代化的厂房已经面目全非。因为厂房就建在半山腰上,地上扭曲的钢筋让我们可以想象地震瞬间爆发的力量,很多厂房垮塌,有些就剩下了两面墙,孤独地挺立在大山下。我看到了瞬间折断的树木,还有地上裂开的长长的缝隙,而有些建筑物的窗户下是“X”形的大裂纹,这种裂纹表明建筑物曾遭受到左右拉扯,这个当年为了防止飞机轰炸而形成的“山上厂房,山下生活区”的三线工厂,正好处在地震带上。占据整个东汽60%产能的汉旺基地瞬间被地震重创。在这次大地震中,总部设在汉旺的东方汽轮机厂遭受巨大损失。除了人员惨遭伤亡之外,全厂大量厂房、办公楼和职工住宅彻底垮塌而成为废墟,剩余建筑全都受到致命破坏而成危房。还有2000余台技术装备受到不同程度破坏,企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元,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对企业生存发展的破坏影响难以估量。

东汽距离震中汶川只一山之隔,相距仅30公里。随着大地剧烈晃动,当时在东汽厂区忙碌的7000名工人、技术人员和家属区的5000余名离退休职工陷入灾难。主机一分厂、主机三分厂、焊接分厂、叶片分厂、船机分厂、金工分厂、东汽中学等建筑物垮塌或严重受损。5月14日,东汽所属的上市公司东方电气被国资委列为受灾最为严重的央企之一。地震发生时,部分东汽人及时跑出,但还是有很多人被埋在废墟中。地震后多日,东汽甚至无法统计出被埋人员的数量。“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埋,只能救一个算一个。”当时,参加现场救援的东汽员工都有着这种沉重的心情和想法。

5月19日,刘志前对《南方周末》采访记者说:

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不但改变了上万东汽人的命运,更成为东汽公司未来发展的转折点。1987年,随着民用发电设备市场的不断扩展,东汽走出大山,开始在50公里之外的德阳市区设立分部。到今天,东汽公司三分之一的固定资产搬迁到了德阳分部。尤其是公司的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和包括大型零配件在内的业务已经基本搬迁到了德阳分部。在德阳分部,已经完全具备了汽轮机大件设备的生产能力。“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否则东汽将永世不得翻身。”

在5月12日的大地震中,德阳市区出现人员死亡和房屋倒塌的企业微乎其微。到5月19日,包括东汽德阳分部在内的全部市区企业基本上恢复生产。5月17日上午,东汽所属的企业东方电机承担的三峡右岸4号机转轮和岭澳核电等重点产品恢复正常生产。5月19日,东汽德阳分部、风电事业部全面恢复生产,四台风力发电机组当日组装完成。

东汽宣传部刘志前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东汽之所以能迅速恢复生产,在于东汽的精华尚存,东汽德阳分厂受地震影响不大,无厂房垮塌和人员伤亡,而分厂的产能占整个东汽产能的三分之一,最核心、最关键的设备有一半在德阳,此外,东汽的社会资源也没有断。”

在一些东汽人的眼里,如果公司的搬迁步伐能够更快一点,这场灾难说不定能得以幸免。刘志前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李红兵采访时认为:

“此前未能整体搬迁到德阳市区,东汽的领导层有其顾虑:首先东汽是国资委直属的央企,整体搬迁需要多方批准;其次,东汽厂区面积庞大,用地数量极大,大型机器设备搬迁费用高昂,整体搬迁的成本极高;第三,东汽主要生产大型机械设备,客观上也不太适合在市区生产。因此,东汽领导层当时仍然决定,坚持德阳分部与汉旺总部两地发展并重,将来企业即使要陆续搬迁,一些在汉旺的老基地依然要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将改变这一切。”他说“经过这场地震,在管理层心里,东汽的未来规划发生彻底改变是肯定的,尽快搬离汉旺已成共识”。

5月19日晚,德阳市国资委主任罗宗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我们绝对全力支持东汽搬迁到市区。如果东汽搬出德阳,德阳将损失巨额的财税收入。这次地震后,毗邻的绵阳、成都会争抢东汽。此前,东汽母公司东方电气,就已经将注册地放在了成都市高新区。”

对于东汽今后的去向和未来的命运,《南方周末》记者有着这样的采访报道:

“东汽宣传部刘志前认为,东汽员工众多,需要的用地面积十分庞大,这是任何方面都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东汽在德阳已经快50年了,无论是出于客观利益还是主观感情,德阳都不会轻易放弃。”在距离东汽东门大约500米的地方,耸立着一座高达15米的朱红色巨型石钟,它是汉旺镇上的标志性建筑。山崩地裂的5月12日,它周围的大楼在瞬间纷纷化为废墟,只有这座巨型石钟屹立不倒,但是它的指针却永远定格在下午2点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