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浴火重生
1108800000050

第50章 共度时艰——人间大爱无疆(3)

“最美不过白衣天使”

在东汽抗震救灾的战场上,他们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华润集团医院、成都八星医院、成都双流永安卫生院、德阳人民医院、乐山五通桥人民医院、乐山井研县人民医院、南充川北医学院、南充卫生院、南充南部县医院、泸州医学院、自贡第七人民医院等医疗救护队的几百位白衣天使来到东汽,纷纷请战,各领其命,或奔忙在不断增设的医疗点上为受灾群众服务,或全副武装在各个公共场所从事卫生防疫,或穿梭于各地调运人员与药品。他们都以抢救生命为己任,用坚强的毅力与死神赛跑,以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诠释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用忠诚和忘我的精神展示白衣天使的风采和仁爱之心。

国土有界爱无疆

东汽的严重灾情也深深牵动着外国朋友的心,来自韩国等国家的专业搜救队和志愿者也先后来到东汽帮助救灾。他们不仅依靠专业素质和设备优势进行搜救,而且还充分发挥人道主义和敬业精神抢救生命。为了能够救出更多被困幸存者,他们千方百计捕捉各种生命迹象,给废墟中幸存的微弱生命以生还的希望。他们总是以最人道的方式对待被发现的遇难者,尽最大努力让被震灾蹂躏的遇难者遗体保持完整,以慰藉亡灵。

韩国911民间救援队从进入东汽开展救援以来,用他们的行动感动了整个东汽。这是一支连翻译在内共有19人的队伍,他们全部是自愿加入这一救援行列的。在韩国,他们有一大批志同道合者,多年以来,救援者的身影遍布世界许多地方,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这批志同道合者的身影。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9名韩国911救援队的队员(其中华人五名)就马上联络,准备器材,办理签证后奔向中国。

5月28日,听说来了韩国义务救援队,东汽指挥部立即请他们到家属区废墟中搜索失踪者。没有片刻的休息,在空降兵某部官兵的配合下,韩国救援队立即展开了搜救行动。28日当天,在东汽青龙小区救援队就挖出了一具遇难者遗体。29日上午,一名韩国搜救队员不顾危险,钻进一座摇摇欲坠的残楼中,背出了一具遇难者遗体。救援队员个个身怀绝技,其中有一名队员似乎具有特异功能,在搜救现场不戴口罩,也不戴手套,仅靠鼻子嗅闻,就知道哪里有遇难者遗体。29日下午,这名队员在废墟中又寻到了一具遇难者遗体。

在挖掘现场,韩国救援队员们用电锯、小铲、电钻等专业工具进行作业。他们对遇难者遗体的挖掘十分小心,像对待生者一样,绝不会对遗体进行二次破坏。队员们用小刷子来清理遗体上的尘土,为避免工具对遗体造成损害,有的时候他们用手进行作业。遗体的露出部分,都用布掩盖,避免暴露。他们每挖掘出一具遗体,就会用消毒液进行反复消毒。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挖掘,遗体被从废墟中挖出。队员们小心地套上两层装尸袋,用担架抬下废墟。韩国救援队对死者的尊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遗体放好后,作为必需的仪式,韩国搜救队员和配合搜救的空降兵全体列队,向遗体敬礼。搜救出的遗体最后将被送往殡仪馆,在将遗体送入殡葬车之前,再一次列队向遗体敬礼——这就是他们对生命至高无上的尊重。在与中国军人们列队互相致礼、交接仪式完成后,救援队又返回现场……看到这一切,大家不禁为之感动和肃然起敬。

5月30日清晨,天刚放亮,救援队马上又紧急地投入到对叶片分厂最后一名失踪者王晋的搜救工作中。5月30日是王晋42周岁的生日。在叶片分厂救援现场,韩国救援队员凭着手中唯一的一把冲击电钻开始了工作。他们相互间的对话小声得不能再小声,他们害怕说话声音产生的共振造成新的垮塌。面对废墟,韩国救援者在不使用任何起吊设备的情况下毅然钻进了非常危险的一楼,最后,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搜寻,他们终于在一楼的废墟里发现了王晋的遗体。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他们把死者清洗干净,装入袋子,八名队员用手轻轻地将他送到废墟外的空地上,他们排成两行,列队为死者默哀送行。在东汽,韩国救援队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获得了在场东汽职工和部队官兵们的一致赞扬。在他们搭在东汽的帐篷旁,有无数的留言,表达了东汽人对他们的感谢。中央电视台《震撼世界的七日》摄制组幸运地拍到了他们无畏的抢救场面,在留言中也写下了对他们衷心感谢和仰慕的话语。

31日,原本是他们返程的时间,当听说东汽非常需要他们留下来时,他们放弃了离开,毅然选择了留下。当天,这支19人的队伍又继续奔向8字号家属区、青龙小区家属宿舍投入救援工作。自韩国911民间救援队进入东汽开展救援以来,截至6月2日,他们共找到7具遇难者遗体。

悄悄地来,悄悄地去

“不图名,不为利,只想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抗震救灾志愿者,他们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许就在你我身边,也许伟大、也许平凡。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放下手中农活的农民,有丢下患病妻儿的复转军人,有冒着被单位辞退风险的企业职工;有舍家撇业、风雨兼程投身灾区的公司老板,也有捉襟见肘的下岗工人;有节衣缩食的低保人群,亦有自带行囊参加救援的自由职业者……他们一个个、一批批或一群群地自发自愿地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在废墟之上,他们与解放军同行,与救援人员并肩,只为托起每个生命的希望。人们至今仍无法说出他们的准确数字,但他们那动人的身影至今还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陈岩是成都东冠实业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一位普通商人。地震发生后,他抛下客户,开车直奔都江堰。他说:“因为我还活着,所以我要来。”

5月12日下午2点多,陈岩在成都宽窄巷子跟人签完合同,刚走到一处空地上,突然间大地晃动,他意识到地震了。当晚,他独自开车,赶到了都江堰聚源中学。他是最早进入都江堰的志愿者之一。13日上午9点,听说卧龙受灾严重,陈岩驾车从成都奔赴卧龙,然而,通往卧龙的道路已经完全被山石阻断。想到父亲曾在绵竹市清平乡工作,自己对那里十分熟悉,陈岩扭头又往绵竹汉旺赶去。

14日凌晨到达汉旺的东汽中学后,他找到国家救援队,简单通报了自己的情况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中。在橘黄色的救援队伍中,他头戴钢盔,一身便装显得分外醒目。凭着丰富的救援经验,陈岩很快与救援队员达成默契,一直不停地在瓦砾中穿行,对着废墟呼喊幸存者,听到有回音,他立即开始和国家救援队的队员一起协商营救办法,展开营救。为了不伤到废墟下的学生,他用手在瓦砾堆中刨。嗓子喊哑了,眼睛熬红了,手指被划破了,浑身被雨水淋透了,但他依然坚持着。

“每个生命都扯得我心痛,赶快救人是当时唯一的想法。”在地震发生后的80多个小时里,陈岩累计只睡了五个小时,实在不行了就打个盹。在东汽中学的废墟上,他连续救援的时间超过60小时,和国家救援队一起救出了10多个学生,“可乐男孩”薛枭就是他和国家救援队救出的孩子之一。17日上午8点左右,东汽中学最后一名幸存者被救出,在场群众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每一个被救出来的孩子的名字,我都记得。”“我永远都是一个兵,脱下去的是军装,脱不去的是军魂。”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他,就是这样的一个军人,一个已经退役多年的军人,但是,在灾难发生的时候,他却勇敢站出来,以实际行动来实践一个老兵的高尚情操,一个老兵的人生诺言!

用热情点燃希望,用生命铸就爱心

曾在西南交通大学任教的雷达是一个儒商,也是东汽人的老朋友。军人出身的他有着军人的优良品质,后在成都高峰共创咨询公司担任经理兼高级培训师之职,在人力资源方面术业有专攻,多年来深入院校、企业讲学,传播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授业解惑,受到众多企业的欢迎,亦成为许多东汽职工的良师益友。他还特别善于心理咨询和辅导。“5?12”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雷达第一时间得知灾区的受灾情况,义无反顾地决定到灾区去,到他牵挂的东汽去。怀孕在身的妻子也深深了解自己的丈夫,她支持了丈夫的选择。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父母更为有这样品质的儿子而骄傲,坚决赞同儿子的选择。几乎在震后的第一时间,雷达在公司内振臂一呼,公司员工马上响应,一群志同道合者告别了父母、妻子,分头自费购置了灾区急需的大量救灾物资,开车冲出成都,奔向灾区。

12日晚上,雷达和他的同事们便到了东汽受灾现场,扎帐篷、送药品、发食物……雷达不辞辛劳,竭尽全力为群众解决困难。与此同时,他不断地组织同事赶往灾区。所带的食物很快分发一光,雷达又马上驱车赶往成都、德阳、绵阳购置,不断地往返,不断地运送,力所能及地给灾区群众送去救灾物资。6月8日,一直奔波在抗震第一线的雷达开车送复旦大学心理学专家孙教授前往绵阳后,折返德阳。天空晴朗,来来往往的救灾车辆如梭如织,然而不幸却突然降临——一场车祸使他不幸牺牲在了抗灾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