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向永恒
1108900000004

第4章 穿越灾难——不怕牺牲搏生死(1)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汉旺东汽广场的时钟永远定格在悲惨的一刻。四川骤临大难,神州遭遇国殇。突如其来、历史罕见的8.0级特大地震瞬间撕裂了龙门山脉、吞噬了城镇村庄,从震中的汶川、映秀到重灾的北川、青川,主震波及断裂带绵延300多公里,覆盖重灾区10万多平方公里,共有3000万人失去家园。霎时间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房屋倒塌、道路阻断,锦绣大地伤痕累累、满目疮痍。无论在藏羌家园北川汶川,还是在工业重镇绵竹汉旺,昔日的美丽家园已被无情摧毁、夷为平地,无数温馨家庭骨肉分离、生离死别,数万同胞顷刻罹难、葬身废墟,更多的人则在危楼破墙之下拼死挣扎、命悬一线……这场灾难震裂四川、震撼中国、震惊世界!

遭受震灾洗劫后的汉旺山镇,虽依然可见西南巴蜀独有的青山翠谷,但在远远近近、浓浓淡淡的雾霭缭绕中,幸存者都盯着那片已经错位的大山发呆。那场天崩地裂已使它们重叠合拢了,这里从此不再有深邃峡谷,也看不见宽阔河川,有的只是罹难者的坟茔与幸存者刻骨铭心的痛楚记忆。这场灭顶之灾也使十里东汽在劫难逃,到处呈现的是坍塌的厂房、折断的钢架、撕裂的墙体、扭曲的机器,还有压着许多罹难者、幸存者的座座楼宇残垣。如此坚固的钢铁城堡竟被巨震无情地摧毁,这是一场多么巨大而又可怕的灾难啊!

然而比特大地震更有震撼力的是人的意志和精神力量:“只要有人在,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请大家放心,党和政府会全力支持你们。只要有人在,有自己的一双手,就一定能把东汽建设得比过去还要好。”在危难关头与绝望之际,震后不到24小时的第二天中午,温总理很快出现在大家面前。他难过地止住伤心的泪水,用那嘶哑的声音和坚定的话语抚慰着无助的人们的心房,温暖着他身边所有悲伤的人。这个激动人心的声音很快传遍了十里东汽,它回荡在群山之间,及时给人们带来了安慰、送来了温暖,也支撑了人们几乎被摧毁的生命信念……

这里的高山大川不会忘记,地处曙光山下、绵远河畔的十里东汽因距汶川震中不足30公里,特大地震的突袭使它首当其冲惨遭浩劫。企业的职工和家属伤亡惨重、厂房和设备损毁严重。顷刻之间,东汽辖区就有数百人罹难、上千人受伤、近百亿元资产被损毁重创、万余名父老乡亲失去家园,更有1000余名职工家属被埋废墟而亟待救援。遭受如此的灭顶之灾和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坚强不屈的东汽人擦干泪水、挺起胸膛、心手相连、共渡难关,把抢救生命特别是孩子作为高于一切的当务之急,迅速展开了与特大灾难的奋力抗争和殊死搏斗,用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英勇壮举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贯长虹的英雄壮歌,弘扬了在灾难中迸发出来的一种精神斗志。它首先是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民族风骨和英勇气概彰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使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和新的升华,催人奋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与强大力量,也展示了东汽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以及战胜灾害、克服困难、压倒一切的勇猛劲头和磅礴气势。于是在危难关头,东汽党委能够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有力指挥,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各单位党组织能够紧急动员、迅速行动、有力组织,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能够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广大共产党员能够舍生忘死、无私无畏、勇往直前,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能够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充分发扬了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因而东汽人能在面对极其惨烈的灾情、凶险的处境,暂时得不到外界救助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感天动地的英勇壮举,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牢固防线和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钢铁长城。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既体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胜利的民族品格,也彰显了东汽人出生入死、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和优秀品质,以及坚韧不拔,敢与天地抗争、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斗志和坚强意志。正因有了这种优秀品格,在面对惨烈灾情时,东汽干部职工都能忠于职守、扎根一线,想抗灾所想、急救人所急,为了减少震灾损失而共同努力。许多职工能够不惧危楼威胁和余震肆虐,奋力寻找救援器材、通信工具、照明设备、动力装置、交通车辆等救援工具,保证抗震救援工作的急需。许多单位在地震发生后立即组织力量,帮助妇女儿童、老弱病残迅速转移,体现不辞辛劳、乐于奉献,把希望带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的高尚情操。在抢险救援最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奋战在最前线的人们几乎没有吃过热饭热菜,没有喝过热汤热水,也没有起码的休息睡眠。自特大地震发生以来,东汽全体干部职工放弃周末双休日,加班加点投入到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工作中。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东汽2008年完成各种发电设备2320万千瓦,实现工业总产值108亿元,新增订单200余亿元。在自身严重受灾而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把震灾所耽误的时间抢了回来,严格履行了对国家和用户的承诺,为祖国建设又建新功。

“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既体现了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与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也反映了东汽人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以及集中群体智慧和团队力量办大事、创大业的超常能力和强大威力。人命关天,生命至上,面对灾害首要的就是关怀死者、救助生者,不惜代价地抢救生命。把抢救生命、救治伤员、安置受灾群众作为高于一切的原则使命。时间就是生命,第一时间是有效抢救受困者的黄金时间,这一时期就要尽一切可能和最大努力抢救生命。国难当头,温总理立即赶到灾区,面向受灾民众、面对世界,代表党和政府表达共同的心声:“我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赶来了,人命关天,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难过。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面对如此的感召激励,遭逢灭顶之灾的东汽人更是笃定信念,始终把抢救生命作为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坚持以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团员青年为骨干,迅速组织抢险救人、医疗救护、运输转移、宣传组织、后勤保障等队伍进行抗灾自救。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队员、兄弟单位、社会各界以及海外专业援救队伍的援助下,先后在废墟中抢救出1000余名幸存者,紧急救治运送伤员1400余人,及时向德阳、绵竹等地的安全地点转移群众8000余人,并且妥善安置两万余名职工和家属,从而在余震肆虐,山洪、瘟疫、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严重威胁、各种救援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光彩闪亮,映衬出东汽人的品格是多么可贵、事迹是何等动人……

那时在厂区的任何地方,只要有人把红旗在废墟上一插,立刻就有许多人围上来参加抢险救援。东汽中学是四川省重点中学,它坐落在绵竹市汉旺镇,原系东汽的子弟学校。特大地震的突袭将教学大楼全部摧垮,倒下来的钢筋水泥成为堆积如山的庞大废墟,纷纷赶来的人们听得见废墟下师生们的救命呼喊却无法施救。然而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东汽当时唯一能调用的大吊车不到30分钟就开来了,而在大震中最快派上用场的也是这辆救命的吊车。心急如焚的老师和家长们都传递着所知晓的情况:这是东汽指挥抢险救灾的总经理张志英决定派来的。然而当时的人们可否知道,就在东汽班子危难关头以企业最宝贵的有限力量,先紧急救援已移交给地方的学校师生们性命的时候,绵延十里的东汽厂区、生活区中安居乐业的两万余职工和家属,在这场灭顶之灾中有数不清的人已葬身废墟,或在死亡线上挣扎着发出求救的呼喊……

当时的十里东汽到处都是呼天喊地、求救无助的悲惨场面,东汽却把唯一的大吊车派到了学校,在这当中除了何显富、肖珉等人带着众多员工最先赶去救援之外,按照各自分工率队奔波在十里东汽抢救现场的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张志英、张文峰、朱贤滨、王为民、刘兴贵、任方敏、黄伯超、林光平、王丽蓉、吴贤富等人也都心急如焚,不约而同地带着各分厂处室的员工以最快速度陆续赶到东汽中学抢险救人,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学生家长,这确实让中学的校长、师生和家长们感到悲中有喜。何显富、张志英作为东汽的党政班子主要负责人,多年来组织企业的工伤救治和生命抢救的经历确实不少,但做梦也未想到将要面对如此惊心动魄、惨绝人寰的灾难,顿感自己肩上的救灾责任无比沉重。看着众多师生被压在废墟下拼死挣扎,手无寸铁、心如刀绞的东汽员工立即用手来扒废墟、救孩子。手套在水泥块上磨烂了,鲜血淋漓地与皮肉粘在一起而揭不下来,大家就在烂手套外面再套手套继续不停地挖……这些动人的场面至今还是记忆犹新,那些血染的手套也应陈列在汉旺东汽工业遗址纪念地,永远供人们参观。

至今东汽党委书记何显富忆及当时的难忘场面,眼里还会闪现激动的泪光,脸上浮现欣慰的笑容。人们看到,东汽人在灾难面前确实是人未散、心没乱,步不停、事未断。震后救援工作马上展开,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成立,迅速确定了重要任务和责任分工。“如果没有这个指挥部,人员伤亡会更多,谁都不敢想象后果如何。”当时赶到现场参加救援的宣传部负责人关绍友、孙岩松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震灾突发时,十里东汽有8000多名职工在岗上班。巨震使房屋全被损毁、水电气和通信系统均遭破坏,职工家属有数百人不幸罹难,1000多人被埋在废墟之下命悬一线……抢救生命十万火急,东汽抗震救灾指挥部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的分工名单,这份在汽车引擎盖上手写的任务单都是派人跑步送达各个单位的。人们见了这张单子就有了主心骨,职工群众更有依靠感和凝聚力,组织现场救援更有序、更有效了。在最危险、最紧急、最无助的时刻,这可真是份救命单子。

正因如此,东汽在外援力量到来前的第一时间里,已经组织了2000多人的自救队伍从废墟里抢救出几百人,连夜把万余名老人、妇女、儿童和伤病员以及职工家属安全转移到绵竹、德阳等地的安全地带,同时还使当地居民得到了紧急救助和妥善安置……这些都体现了履行社会责任、奉献人间爱心的央企风范和高尚情操。“那时在厂区的任何地方,只要有人把红旗在废墟上一插,立刻就有许多人围上来参加抢险救援。”这确实是顽强不屈、可敬可爱的东汽人当初冲上废墟、搏击灾难、超脱生死所展示的动人情景。“当时,许多人都是一个口袋装面包、一个口袋装矿泉水,冲到废墟里救人,防备着一旦遇到余震,被埋了还能坚持几天。”东汽原主机四分厂厂长李传军、副厂长周滨兴等人说起这些,对当时组织参加救援的情形仍然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