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走向永恒
1108900000007

第7章 崛起危难——敢于胜利抗厄运(1)

由于历史原因和形势突变,20世纪60年代国家不得不调整工业布局而建设“三线”,将工业重心从东北和沿海一带向西部和内地转移,包括将哈尔滨的“三大动力”即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内迁并承建“东方三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机厂和东方锅炉厂便由此诞生。为了战备需要和远离战火硝烟,“靠山、分散、隐蔽”成了“三线”企业的选址原则,于是东电、东锅就分别选在德阳、自贡两地建厂,东汽更因生产部分军品与核心装备而选在了更为偏僻隐蔽的汉旺山镇。

东汽老一代创业者自1966年建厂以来就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纷纷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分别从哈尔滨、上海等大城市来到汉旺这个小地方,与很多上马的“三线”企业一样开始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创业之路。建厂初期到汉旺的人们好似一盆冷水从头淋下,大家满怀的激情和沸腾的心潮被浇个透凉。满目望去,当时的汉旺不仅自然条件原始荒凉、经济文化贫穷匮乏,还处于有名的山区、雨区、雾区、泥石流区、地震区等“五区”环境。在这样一个狭小空间和落后地区建设一家大厂确实非常困难,但几代东汽人却硬是凭着满腔热血艰苦奋斗、求存图强。

艰苦奋斗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正是靠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自然灾害,从而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如今,东汽人已经踏上了恢复重建这第二次创业的新征程,经受了与特大灾难抗争搏斗的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也定会顶住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订单减少和重建资金紧缺的双重压力,有决心、有信心把新东汽建设得更强大更美好。特别要像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所期望的那样:使新东汽真正成为“国际一流的电力设备企业”,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象征,中国经济的象征,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象征”,以最出色的业绩来回报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

此时此刻感受此情此景,不仅有泪水和伤痛,还有着更多的感动和震撼,记住在灾难中求生奋起的东汽人的英勇不屈和无比刚强。记得在“5?12”特大震灾快满周年的一天,大家又来到了十里东汽和汉旺山镇。当时的天气格外阴冷,已成废墟的震区厂区更显寂静,除了偶尔驶过的汽车与匆匆过往的行人,四周静得只剩下相机拍摄的快门声。来此凭吊的每个人都是一脸肃穆、神情凝重,大家对视时都在强忍着盈眶欲滴的眼泪。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场突发的特大地震摧毁了曾经美丽的家园。汉旺东汽在巨震蹂躏之后已经鲜血淋漓、伤痕累累而成为一片废墟,昔日的繁华荣耀已成为人们心底的留藏。此前汉旺居民最引以为荣的就是东汽这个大企业,它坐落在龙门山脉的尾部,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汽轮机生产制造设备,其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自动化程度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我国1/3的大型发电设备都产于这里,正是这一显赫地位使之辉煌地走过了40多个春秋。更令人骄傲自豪的是,东汽诞生至今一直在为国家赢利,虽然特大震灾的无情摧残使它失去数百个鲜活的生命,损失了由几代人辛勤创造的上百亿财富。人们此时此刻感受此情此景,不仅有泪水和伤痛,更多的是感动和震撼,是灾难中求生奋起的东汽人与灾区人民的英勇不屈和无比刚强。

就在地震当年的深冬时节,东汽汉旺基地的废墟深处又奇迹般地出现机器隆隆、弧光闪闪的生产场面。与此同时,胡锦涛总书记顶风冒雪、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对东汽人遭受的损失给予极大的关切,鼓励东汽人抗灾重建。当听说企业在震后不久就迅速恢复生产,当年就实现100多亿产值的经济指标,他感慨动情地说:“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东汽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此之前而且是第一时间和紧要关头,温家宝总理就连续3次赶到满目疮痍的东汽汉旺基地,深情地看望正与特大灾难奋力抗争和殊死搏斗的东汽人。温总理的迅速赶到,使东汽人在最艰难、最困苦的时候得到了最及时、最需要的关心和温暖。温家宝总理还特别从精神情感上提振了东汽人的顽强斗志和高昂士气,称赞“东汽人是震不垮、压不倒的。东汽人是站起来的一个真正的巨人!……”

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盛赞褒奖,使坚强勇敢的东汽人感到了温馨和温暖。作为国内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龙头老大,东汽的客户和订单几乎遍及全世界,震前共有800多亿元订单等待生产交货。特大灾难的毁灭性破坏几乎使所有订单延期交货,既要自救又要恢复生产的千斤重担都压在东汽人肩上。正是从灾难时刻开始,人们有理由相信东汽人绝没有震垮和倒下,而是顽强地在重灾之后的废墟之上吹响了复工号角,他们要用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来结束厄运、战胜灾难。

市场不相信眼泪,也不会同情弱者。东汽人在痛苦中擦干泪水,顽强不屈地在世人面前展示了强者风范。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有很多。震后第3天,顽强的东汽人就像往常一样参加由中国国电集团龙源公司(简称“国电龙源”)举办的33台大型风电机组项目招标会,这次共有包括东汽在内的4家企业参与投标。震后国电龙源连连致电东汽,却是电话不通、消息不畅、传言不断,那时所有人都认为,东汽已被震毁甚至永远消失了,也不会再来投标了。当时国电龙源驿马山风电公司总经理王冬煜正主持现场招标,他估计东汽这次肯定来不了,于是从投标方名单中划掉了东汽。但是在招标会开始前一个小时,东汽风电事业部销售经理黄铮赶到现场,让王冬煜和在场的人深感意外。他在北京通用技术大厦一出现,招标会现场的人都大吃一惊并一下子把他团团围住。

“你们能否按时交货?风电开工没有?”“现在还没有,厂里都在抢险救人!”“开工大概要待何时?”“肯定不会耽搁太久!”对主持人关切的提问黄铮的回答充满了坚定和自信,立刻让国电龙源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令在场的竞争对手深表同情和钦佩。东汽最终如愿以偿地拿下了“震后第一标”,取得了价值3亿多元的33台风力发电机组订单。

在风电事业部总经理张生平手里还有这样一份记事表:震后第7天与中节能有限公司签订了价值12.44亿元的风力发电机组合同;震后第10天与印度一公司签订了一台5万千瓦工业透平合同;震后第12天与华能公司签订了13.65亿元火电和风电机组合同……据东汽风电事业部党总支书记张其亨、时任经管办主任罗名远回忆,在震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东汽先后接到价值数百亿元的新增供货合同,其中有数十亿元订单来自国外。这些订单传递着国内外客商对东汽的信任和希望,也支持着东汽迅速挽回损失、恢复元气并实现更多的产出。

一个遭受地震毁灭性重创的大型企业还能源源不断地拿到合同,本身就极不容易,如期兑现承诺、信守合同、履约交货更是何等艰难。震前甘肃大唐西固热电厂与东汽签订的两台33万千瓦热电联供机组,原定于2008年10月就要交付使用。然而特大地震却让东汽汉旺基地遭受了灭顶之灾,许多机组的配套配件被埋在厂房废墟下。这令西固热电厂的人员非常焦急,他们在冬季来临之时还要靠这两台设备向兰州市民供热。东汽人虽身处绝境却更加着急,他们不想因地震灾难而失去几十年诚心经营,赢得的市场信誉和用户信任。从企业恢复生产的第一天开始,东汽人就把完成西固热电厂机组生产当成紧急任务之一。因厂房设施奇缺,只能在余震肆虐、断墙欲坠、废墟围困、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频威胁的汉旺基地组织生产。东汽人就是在环境险恶、条件艰苦、生产家当被灾难洗劫、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硬是信守承诺,在地震当年11月前将这两台机组按期交付客户。

汉旺基地主机四分厂虽未被完全摧毁,但也受到相当程度破坏,震前汽轮机的大部分总装加工都在这里完成,对东汽整体恢复重建的影响极大。在大地依然颤抖的时候,主机四分厂的机器轰鸣声又很快地响起来。厂房里有11台在30米高空运行的大吊车,在高空作业的吊车司机全是女工。余震袭来时,地面的工友们可以躲进防震笼,她们只能听天由命地在高空摇晃,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在恢复生产中,她们的岗位始终在那里。正如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温枢刚所回忆的那样:“震后在整个汉旺基地,只有一座厂房没有倒,其他的或者局部被损或者全部被毁。就在局部没有倒塌的厂房里,工人们还在生产。行车不能用了,就用汽车协助生产。而那座没有倒的厂房,还在进行着加固。可是在大型机床旁、在熊熊炉火边、在高高吊车上,到处都是一个个劳动者的身影,呈现出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当时在废墟中坚持生产的还有铸造事业部、工业透平事业部的两个车间,2009年2月前去采访的媒体记者后来有这样的描述:“火焰在漆黑的夜空中跳动,铁水在熊熊的火光中奔涌。这是厂房已被废墟包围的最后一个离开东汽汉旺基地的铸铁车间,在震后夜以继日坚持奋战9个多月来一直展现的感人场面。其员工们的淳朴想法正如车间副主任欧东林所说,‘大家就是要在搬迁新基地之前,为东汽多抢一点生产进度……’在那震后最困难的日子里,东汽几千名员工每天都在上两班、倒大班,几乎昼夜不停地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许多生产工人干脆不回十几公里外的安置点,干累了,七八个人挤在板房里的床铺上睡一觉又开工。在德阳周边地区租用的30多处厂房里进行异地生产的队伍中,锻热分厂百余名职工于地震当年6月就来到什邡租赁厂房,立即在炎热夏天的高温酷暑里投入了生产。他们在没有任何通风散热措施的情况下工作,每天工作结束时每个人都像蒸了一次桑拿那样大量出汗。而在每到夜晚周围一片黑暗死寂的汉旺废墟,只有半山腰上东汽的那几个车间灯火通明、机器隆隆,好像在齐声唱着高亢悲壮而笑对灾难的生命赞歌。”

面对自然灾害与人文灾难的双重打击,东汽人依然保持着冷静头脑,清醒地看到挑战与机遇相随相伴。震后第5天,东汽风电事业部总装工人王蒙维接到班长赵湘明的电话:“工厂14时要试生产,你能不能早点来?”王蒙维的爷爷、表妹都在地震中罹难了,几天前他还与其他工友在汉旺抢险,一听说要生产,他飞快地赶来了……与他同来的还有同事王伟和沈雨虹,他们分别在地震中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姐姐和爷爷、弟弟……第二天凌晨完成全部预定任务后,赵湘明向大家摆摆手:“你们都回家休息一下吧。”要是往常工友们都会高兴地吹哨收工,但这一次却无人回应而是又干到天亮……地震当年,东汽产出的风机比震前的一年多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