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考验叫做灾难,有一种力量叫做团结,有一种精神叫做不屈。这场灾难使东汽人面临了少有的遭遇和处境,经历了少有的困难和考验,承担了少有的压力和责任,受到了少有的关注和关心,展示了少有的坚强和奋起。40余年来,几代东汽人就是在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情况下,以吃苦耐劳又不甘落后的劲头去奋勇争先和开拓进取,硬是在偏僻山区的荒滩秃岭中迅速建起了十里东汽和万户家园,又在不占天时地利、缺少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很快跻身行业强手之林和率先打造了当地的“百亿企业”,从而凭借这种精神和速度树起了创业发展的历史丰碑。如今面对特大地震与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和双重挑战,东汽人仍然以只争朝夕的劲头担起建设发展新东汽这一历史重任,并使新东汽如凤凰涅槃般在经受血与火的灾难洗礼后,在神州大地和寰宇之间幻化出更鲜艳美丽的彩虹……
在5000多年悠久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地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并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主要就是靠民族精神这一牢固纽带和强大支撑。这种精神如今早已深深扎根于东汽这片热土,成为全体东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成就辉煌过去、开拓美好未来源源不竭的前进动力。东汽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并且地处偏僻落后的山区和欠发达地区,与分布沿海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相比,由于缺少优越的地理位置、人文条件和自然环境,参与市场竞争和赢得企业生存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很多,东汽人对解放与发展生产力有着更强烈的渴盼和愿望,也必然蕴涵着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内涵。
对于“三线”企业尤其是军工单位来说,当年选址建厂主要出于战备考虑而非依据客观经济规律,按照“散、山、洞”的布局原则依山靠洞甚至要钻山进洞,以此分散注意力、增加隐蔽性并防范外敌入侵与战争破坏。这就使企业远离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甚至远离交通干线和市场用户,从而陷入信息闭塞、协作不便、运输不畅等困难境地。由于地处偏僻和空间狭小,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匮乏和子女升学就业困难可想而知,企业办学校、办医院、办社会等负担和责任也格外沉重,这些都不利于企业轻装上阵,不利于与发达地区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和寻求发展。
因此东汽人早就秉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品质,培育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等过硬的团队作风。东汽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艰苦环境中建起了十里东汽,并使企业保持了从未亏损的骄人业绩与每年拥有100多亿元产出的强大综合实力,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家能够研发高等级、大功率各类发电设备的现代化大工厂,主要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强有力的引领和支撑。正如温总理第4次来东汽时所作的高度评价和精辟概括:“‘东汽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奋勇争先的精神……‘东汽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东汽精神虽然是在“5?12”地震中彰显出来的,却是在长期创业发展中形成和培育的,首先体现的是我国工人阶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或许正是这片蛮荒之地上贫瘠的土壤培育了东汽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使东汽精神成为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
自强不息天行健,厚德载物地势坤。“自强不息”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古训激励人们应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贫困交加、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像大地一样坚实笃厚,就没有什么重负不能承载。一个国家要想强盛,一个企业要有作为,在任何困难时候都不能怨天尤人、心灰意懒和自暴自弃,这样才能推动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百折不挠”最早是比喻坚韧不拔、万劫不灭的坚强意志,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都不会一蹶不振和动摇退缩,也体现胜不骄、败不馁的高尚情操和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包含着卧薪尝胆、矢志不渝的坚定立场和信念。今天,它更包含并体现着一种顽强搏击的坚韧斗志、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忘我奉献的不懈追求、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无论过去争取机会、创造条件自主研发30万千瓦汽轮机,还是现在挺起脊梁、战胜灾害、建设东汽美好新家园,自强不息无疑成为东汽这种缺乏天时地利、如今又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承担祖国电力发展重任的企业精神。东汽人记忆犹新的是,从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到遭受特大地震劫难,从计划经济指标和国家指令性任务为零到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过于沉重,今后的发展道路也会更加漫长和坎坷,东汽人不畏艰难困苦、不靠国家救济、不讲客观条件,敢于应对任何挑战,参与市场激烈竞争,在赢得生存发展空间的前进路上形成了独特优势。这种坚韧秉性和不屈精神,理应作为传统法宝和优良本色而世代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打造拳头产品和质量品牌以提升产品技术文化过程中,东汽还根据核能发电必须确保绝对安全的严格要求,树立并强化了“精益求精”的核电质量意识;根据燃机研制要力求技术领先的客观要求,坚持并倡导了“勇攀高峰”的燃机攻关精神;根据太阳能与风电开发要追求规模效益并能主导市场的发展要求,培育、确立了“敢为人先”并能引领未来的开发绿色动力的战略思想。所有这些都使东汽人诚实守信、奋发进取的人格品行赢得了用户口碑和市场声誉。近年来,东汽不仅在率先进行大型火电、核电、气电、风电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市场开发、产品研发等方面走在行业前面,而且在研制我国首批高国产化率重型燃气轮机与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过程中均能信守合同、兑现承诺并保证了按期交货和用户使用,从而被广东电厂、山东用户等授予锦旗以及获得“一诺千金”的美誉和称赞。
2009年12月28日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视察东汽灾后生产恢复情况一周年的日子,东汽人“大干苦干一百天,搬进基地迎新年”劳动竞赛在这一天也胜利收官。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东汽圆满完成“生产经营、恢复重建、职工安置”三大任务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全年累计产出发电机组2928万千瓦、风电机组1331台、实现工业总产值167亿元、搬迁安装新老设备近3000台。其中,发电设备产量增长108%、风电机组增长110%、产值增长111%、设备搬迁超过计划目标238%,所有的经济技术和建设指标均以三位数的百分比大幅度增长跨越。除此之外,东汽新基地建设最晚开工的建设项目——铸锻中心厂房也已建成,东汽馨苑4000余套职工永久性安置住房全部交付使用,东汽医院的重建项目几经筹划准备、全面开工建设……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以说,东汽在特大灾难之后不仅实现了40多年历史上空前的战略大转移,还响应党和国家倡导的“三年任务两年完”的号召,从总体上将新基地建设任务胜利完成。一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抗灾和恢复重建现场高度赞扬:“东汽的广大干部职工发扬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体现了工人阶级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东汽职工是好样的!”东汽人正是在这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感召下,时刻将总书记提出的“努力把东汽建设成国际一流的电力设备企业,让新东汽拔地而起”的叮嘱铭记在心,以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连续奋战了365个日夜,全体干部职工践行着“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新时代“东汽精神”,终于使原定两年半达到的重建目标提前一年实现。目前在八角井基地,东汽主要生产科研单位已经进驻并展开工作,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这一天,东汽人还以豪迈之势,以新年越野赛、火炬传递活动等传统形式,用从汉旺基地采集的火种点燃了2010年的新年曙光。他们不仅用自己的智慧力量开创了新东汽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而且用更出色的劳动创造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荣历史增添了光彩。
虽然“5?12”特大地震给东汽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厂区和生活区罹难人数达到61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几十亿元。其中,地震造成汉旺厂区30多万平方米厂房70%以上倒塌,5500余套职工住房以及附属职工医院、辖区内已移交地方政府的东汽中学大片倒塌,建筑物破损率达到百分之百。但是东汽恢复重建的步伐和速度却更快,东方电气集团也将东汽重建作为全集团“天字号”的首要任务,在“5?12”大地震发生两周年时将投资50亿元、占地近3000亩,装备更先进、设施更完整以及产能更大、实力更强、水平更高的新东汽全面建成。这是在震灾摧毁几乎达到万劫不复的情况下,东汽人在党和政府支持与社会各界援助下的惊人之举。按照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斯泽夫的感受和回忆,这种雄心壮志还有着很大底气,它来自于东汽人在抗灾重建中迸发出的战天斗地的顽强斗志。“那时候东汽人都是第一时间抢救生命,接着又抓紧时机抢修设备、夜以继日地恢复生产,连自己的家人怎么样都顾不上了。”灾难毁了东汽40余年的物质基础,却毁不了东汽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如今,东汽新基地的所有厂房已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各种设备的安装投运也已就绪,所有工程的建设速度之快令当地群众无比惊叹:“北川新县城建设还没搞好,你们东汽新厂房居然已建起来了,新设备也在里面装起来了……”
与此同时,这种肯定称赞和鼓励鞭策也来自于党和国家的高层:“我震后8次到灾区,5次来东汽。第一次来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但今天,我看到了一个新东汽的骨架又站立起来了。在地震中损失这么大的工厂,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是了不起的。今天,我看到了新的东汽厂址。不用多久,新的东汽就会矗立在地震灾区、在祖国大地……现在,一个新的东汽建立起来了……它必将向世界传递一个信息——就是要对中国的工业有信心,要对中国的经济有信心,要对整个中国的发展有信心。”温总理在震后第一个大年三十站在东汽新基地所讲的这番深情话语,也让人们对新东汽浴火重生后的发展腾飞更有信心。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结束灾难向前走,从地震的休克中重生,不仅是东汽人当下的勇气和智慧,也是40多年积蓄的精神力量的集中爆发。作为我国“三线”建设重点企业,东汽从创业初期“一根麻绳闹革命”的艰苦奋斗到改革开放初期“做行商、吃杂粮”的自力更生,再到1974年建成投产后创造连续35年无亏损的奇迹;作为重装产业龙头企业,东汽从20世纪80年代自主研发30万千瓦国产机组的拼搏挑战,到现在推进“多电并举”的开拓创新,再到追求“国际一流电力设备企业”的理想信念;作为大型国有骨干企业,东汽从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抗震自救,到震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迅速恢复生产,再到2008年遭受空前灾难而各个方面都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完成108亿元工业总产值的出色业绩,人们看到,东汽人在危难关头迸发、艰苦创业历练、时代感召催生的企业精神,也以其伟大的力量和独特的内涵,感动了四川灾区、感动了中国和世界,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直面挑战、勇往直前伟大精神的光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