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那些迷人的财富智谋:中国近现代创业奇才性情档案
1116000000026

第26章 荣氏兄弟: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2)

荣宗敬经常教育孙女荣海兰说:“你在吃的时候,不要忘记没有吃的人。”荣海兰的母亲则告诉女儿:“不要浪费,现在很多人没有东西吃。你要是浪费,就会把自己的福气折了。”荣家的这一朴素的财富分享观和回馈社会的家训,是慈善事业的萌芽。他坐黄包车时总要多付一倍车资,遇到乞丐总给买碗面吃。每逢春节,他总要从米店买一些“米票”,分送给荣巷及附近街区的穷苦人家。平时谁家出现天灾人祸,揭不开锅,只要告知荣家,荣家总会给予一些周济。他还尽量吸收荣巷及附近街区贫苦人家的子弟到工厂做工,领取固定工资以改善家境。

荣氏兄弟对社会各方发起的“社会募捐”,积极响应,捐款次数及款项之多,是世人公认的。有时他们自己捐款的同时,也发起募捐筹集捐款。捐款有用于灾区难民的,有用于抗战将士的,有用于建设学校等社会公益的,也有迫于“达官显贵”之“情面”而“应景”募捐的。如1946年6月,荣德生一次募捐苏北水灾赈款1325万元。

还是在荣氏兄弟创办面粉厂的初期,有位壮年汉子兴冲冲地敲着一枚铜元向人宣传:“茂新的面袋里还装有铜元哩!我买了一袋白吃面粉不说,还赚了一块响当当的铜元!”壮年汉子又买了几袋面粉,说是再碰碰运气。不但这位汉子,其他消费者也有得到装有铜元的面粉。于是,茂新面袋里有铜元的佳话纷纷传开。原来,这是荣德生的一种促销手段,他特意吩咐按一定比例数在面粉袋中放置铜元,作为“彩头”来吸引消费者。面粉袋里放“彩头”足以证明荣德生不乏企业家的精明,而本质上,他也是仁厚的。

有位账房先生来到荣德生门下不几年,就给自家造了一栋很阔绰的楼房。有人揭露他有贪污行为,有的董事要求调查和处理他。荣德生特意驱车到他的住所看了一下,却说出这样一番话:“他拿了我的钱,不是去吃喝嫖赌,他造起房子,我也光彩,外人认为他是跟我荣某做事赚了大钱,这不等于是为我做广告吗?”

“有这样做广告的吗?德公真能容忍。”同车前往的同仁很不理解。

荣德生又说:“东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我荣家赚了这么多钱,谁看都会眼红。东山老虎一直跟着我,吃饱了就不会再吃。我与其用西山的饿老虎,不如用东山饱老虎,用西山饿老虎也许把我的肉甚至骨头都吃光的。”

“噢,原来如此!德公高见,德公高见。”同仁至为佩服。

此言传到那个账房先生耳中,他深知自己理亏,从此对荣家感恩戴德,尽心效忠,不敢再做半点儿越轨之举。

有一年夜间,申新三厂失火,下班在家的一些员工闻讯赶往厂里去救火。荣德生却对门卫说:“不要放这些员工进厂救火,但请把他们的名字一一记下来!”门卫看一眼越来越大的火势,惊讶地望着他的老板。荣德生如此说道:“这些人都是厂里的忠臣。厂烧了,可以再造,忠臣烧死了,就不好再找了。”

此话在员工中传开,员工感到他们的老板爱兵如子,工作更加卖力。后来,前往救火的人都得到了厂里的提拔或重用。

家教

1916年,在荣家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荣毅仁出生了。他是荣德生最疼爱的儿子,荣德生希望四子毅仁能成为他衣钵的继承者,管教很严,荣毅仁童年时,晚上常陪着父亲乘凉或烤火,听父亲讲述自己的创业经过。

荣毅仁的生母程慧云同样严格管教儿子。虽然她自己不识字,但从来没有放弃对儿子的教育。“你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像你父亲一样做一番大事业。”母亲的话,同样在荣毅仁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烙印,虽然那时年幼的荣毅仁并不知道什么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并不知怎样才能做一番大事业。

闲暇的日子里,荣德生的最大乐趣其实是在家里看书,和自己的孩子聊家常。少年时的荣毅仁非常调皮,经常逗得荣德生开怀大笑。荣德生是个严厉的父亲,平时哪个孩子淘气了,屁股上总免不了被揍得通红,荣毅仁却是个例外。

荣德生对这个四儿十分偏爱,总是和颜悦色的样子。荣德生有个书斋,名字叫“戒欺室”。有一次,荣毅仁问父亲:“父亲,什么是‘戒欺’啊?”

“‘戒欺’,即不要欺侮人,要做老实人。”

“那别人欺负我们怎么办?”荣毅仁忽闪着大眼睛问道。

“呵呵,”荣德生假装被难住了,“那你说怎么办呢?”

“那我们也欺负他。”

“那可不行。你祖父在世时,曾经留下遗言叫我们讲信用,这‘信用’二字就是‘戒欺’,你想要别人怎么对待你,自己就要做到怎么对待别人。别人欺负人,是他们的不是,我们可不能学。”

“知道了。”

少年的荣毅仁对父亲的教诲铭记在心,这些话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在荣毅仁小学毕业准备升中学时,受军阀战争影响,时局动荡不安,公益工商中学被迫停办。荣德生便在自家的梅园豁然洞旁,建立了一所学校,主要让自己的子女、亲属和一部分公益工商中学还没有毕业的学生继续读书。开始学生只有二十多人,所有的学生都住学校,后来增加到几十人。学校改变了学制,把初高中各三年改成了两年。课程也相对减去了图画、手工等,改为专授国文、英文、算术等课程,同时规定:甲组高中生读两年就可毕业,乙组初中生则需要读四年。荣德生把荣毅仁送到了乙组读初中。

1931年,15岁的荣毅仁读完高中,到镇江参加全省中学毕业考试,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结果只考了59.5分,不批准毕业。荣德生只好托人找到省教育厅负责人、无锡教育家侯宝山,恳请通融一下准予他的四儿毕业。但是侯宝山脾气怪得很,还十分死板,他认定荣毅仁就是不及格,差零点五分也不行。无奈,荣毅仁只好再次进省立无锡中学补读半年,当时的省立无锡中学,是江苏一所名校,包括薛暮桥、钱伟长、孙冶方、钱俊瑞等著名人物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荣毅仁在这里补取了高中毕业资格,成为该校第32届毕业生。

孩子大了,该为他的终身大事着想了,荣德生开始叫家人给荣毅仁留意个好姑娘,其实早在荣毅仁10岁时就曾经订过婚。女方是茂新面粉厂一位主任的女儿,后来那位小姐病故了。以后,尽管来荣家说亲的人踏破了门槛,却一直没有将婚事定下来。

荣德生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四儿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是非观,也有了自己的意中人。这一切,还要从荣毅仁进省立无锡中学补读说起。

那一天,荣毅仁在操场上散步遇到了无锡名门出身的杨鉴清,这个以后和他度过一辈子的人。荣毅仁走到校门口,驶过来一辆面包车,从车上下来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学生,她一身淡雅的装束,短发乌黑,长得十分俊俏,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荣毅仁的心狂跳得厉害,过了好久才平静下来,他对这个姑娘一见钟情。他偷偷找到看门的门房,才知道这个姑娘是杨干卿的二女儿杨鉴清。

杨干卿同样是无锡有名的大户人家,杨鉴清1917年出生,小荣毅仁1岁,刚从上海圣玛利亚女中转回省立无锡中学读初中。荣毅仁喜欢踢足球,杨鉴清喜欢打排球,这样两人经常在操场上见到。荣毅仁发觉悄悄爱上了杨鉴清,无法自拔,但是他又不好意思和家人说,每天就这样偷偷地看着这个心爱的女孩子。

或许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吧,一天,荣氏竞化小学的施校长,拿来了一家小姐的“八字”,专来荣家替荣毅仁做亲说媒。荣毅仁漫不经心地打开一看,原来这位小姐,正是自己看中的杨鉴清,他马上转怒为喜,甚至有些迫不及待地对父母说:“母亲,我喜欢这家的小姐!”

程慧云见到儿子有了中意的对象也很高兴,荣德生也没有什么异议,不久就上门去求亲。杨干卿也十分愿意和荣家结亲,但对荣毅仁还不太放心,后来他干脆和媒人约好了时间看一下未来的女婿。

第二天,在媒人和仆人的陪同下,荣毅仁带了好多礼物去拜见未来的岳父岳母。杨干卿夫妇见了荣毅仁不停地点头,对荣德生教育出来的优秀儿子很是满意。

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