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那些迷人的财富智谋:中国近现代创业奇才性情档案
1116000000049

第49章 胡西园:他点亮的是一个民族的黑暗(1)

传略

胡西园(1897—1981),浙江宁波镇海人。实业家、发明家、工程师。他制造出中国第一个自制灯泡,创办中国第一家灯泡厂,被誉为“中国灯泡之父”、“中国电光源之父”和“中国照明电器工业的开拓者”。

出生于镇海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镇海县立中学(现镇海中学)毕业,考入浙江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学习。没有毕业就从事工商业,先后开设五金号、机器厂。1921年,又开设了恒昌造船厂。据说他还经营过棉纱。

当时国内的灯泡市场完全被外国人所垄断,具备专业知识的胡西园把大部分业余时间投入到电灯泡研制中。他与留日的钟训贤和留德的工程师周志廉共同探索,根据国内外杂志上零星介绍制造灯泡的工艺,边试验边摸索,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如灯泡漏气、断丝、裂管、爆炸,终于在1921年4月4日成功地制造出第一只我国自制的长丝白炽泡。

国产灯泡试制成功后,胡西园又筹划着将实验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他筹集3万元资本,通过日商隆记洋行购得2套日制旧机器,在北福建路唐家弄242号开办工厂。1923年,德商奥本经营的灯泡厂欲转让。胡西园得知信息有意接盘。他盘出恒昌造船厂和五金号,将所得资本接盘奥本经营的灯泡厂。同年,他参加中华国货维持会,被推选为常务委员。1924年11月,他作为国货团体代表之一,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接见和嘉勉。

五卅运动后,胡西园增资10万元,将工厂改组为中国亚浦耳电器厂股份有限公司,他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20年代末“亚浦耳”灯泡已远销南洋各地、印度、澳洲及南美洲。1930年公司资本增加到30万元,职工400余名,日产灯泡1.5万只,成为当时行业的龙头。

八?一三抗战爆发后,日军将亚浦耳厂鄱阳路分厂炸成一片废墟,机器和原料被日军抢劫一空,损失惨重。胡西园为应市场所需,在小沙渡路(今西康路)设分厂。因小沙渡路属租界,能得到暂时的庇护,可以继续生产。

胡西园本人参加抗日救援会,赴前线慰劳。嗣后又参与发起组织上海内迁工厂委员会,毅然冒着风险,把重要设备和大批技术人员、工人西迁重庆。在重庆,胡西园首先设立亚浦耳电器厂总办事处,同时创办西亚灯泡厂,使西南各省的大中城市都用上了西亚厂产制的灯泡。胡西园还陆续开设新亚热水瓶厂、开远松香厂、开泰化工厂、庆丰皮带厂。

这时,胡西园任迁川工厂联合会的常务理事,同时还参加了重庆市国货厂商联合会、重庆市商会。抗日战争后期,胡西园又参与发起筹组全国工业协会,被选为常务理事。他运用这些工商经济团体,为战时后方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支援抗战,争取政治民主,与当局进行了合法斗争。抗战胜利后,长江水运恢复,美国剩余物资潮水般地涌入重庆,迁川工厂产品的销路受到严重影响。全国工业协会、迁川工厂联合会及重庆分会发动和组织厂长、经理数百人集会,为战后工业复兴要求政府给予巨款资助,并向行政院宋子文请愿,未果。随之胡西园同胡厥文、吴羹梅等作为代表同蒋介石进行面对面的谈判。蒋介石不得不答应补偿800万元,解除了众多内迁工厂的燃眉之急。这次罕见事件成为当时轰动山城的一大新闻。

1945年底,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等共同发起筹建民主建国会,胡西园也是重要骨干之一。同年12月,民主建国会成立,胡西园任常务理事,同时担任对外联络组组长。1946年初,民建总会由重庆迁至上海。胡西园作为对外联络组负责人,频繁活动。同年5月,胡西园任行政院最高经济委员会计划委员会委员。此时他屡遭国民党要员以“规劝”、“告诫”、“警告”相威胁,当局又批令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家银行中止与亚浦耳厂的金融往来,拒放工业贷款并追索前欠的款项,从政治和经济上施加压力,制造种种困难。

上海解放前夕,胡西园拒绝去台湾。建国以后,胡西园继续担任亚浦耳电器厂的总经理。1956年亚浦耳电器厂公私合营,1959年改名为上海亚明灯泡厂。1981年4月18日,因心脏病医治无效离开了人世。

钻研

有一次,胡西园在上海见商店橱窗用电灯照明,伫立凝视,寻思着电灯何以不用油、不点火,就能发光,觉得神奇。那年头,多数人家使用的都是煤油灯,电灯这玩意,确实新奇。胡西园上学以后才明白,白炽电灯系爱迪生于1879年发明,后为各国所采用。16岁那年,就读浙江镇海县立中学的胡西园,假暑期来沪,住在亲戚于某家。于某是大纯纱厂经理,胡西园就常常到厂里去玩。他喜欢摆弄电阻电压,试验电灯泡亮度,不巧,爆断了总保险丝,导致全厂停电。惊魂之际,中断了他的实验。可是,他对电器的兴趣丝毫未减,所以,中学毕业后,胡西园选择了到浙江工业学校就读。

当时,虽然关于电灯泡制造工艺在国内外杂志上也有些许零星介绍,但洋人压根不会把核心技术透露半点,更别提系统性的技术资料。胡西园将宿舍改装成简陋的实验室,同钟训贤、周志廉根据这些散乱零星的材料,结合实物不断琢磨、不断试验。氧化是灯丝之大敌,而灯丝是灯泡制造的关键,只有避免氧化,白炽灯泡才能试制成功。这样的实验研究是艰苦的。

为了使玻壳内没有空气,他们千方百计搞到了一台小型真空“邦浦”(真空泵),但真空度还是不够,灯丝通电后数秒钟就氧化了。后来又托科学仪器馆的顾鼎梅,买到较新的真空机,效率才大大地提高了。

有一回,好不容易有一只灯泡能发光了,实验室里一阵欢腾,还没等高兴劲儿过,这望眼欲穿的灯光又忽地熄灭了。他们就这样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一路攻克了漏气、断丝、裂管、爆炸等数道难关,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望与沮丧,洒下了几斤泪水和汗水之后,终于,在1921年4月4日,第一只“Made

In China”的电灯泡(长丝白炽泡)闪亮登场。

胡西园后来回忆说:“在人类登上月球的今天,一只电灯泡已经不足为奇了。但是在六十年前的旧中国,连一根钉子也要向外国人买的时代,中国人要自己制造出一只电灯泡,并非易事。”

初夏,他变卖了一部分家产,筹集到3万元作为原始资本,在上海北福建路唐家弄242号开始了电灯泡的生产。创业的头一年半几乎是一次烧钱行动,除了祖传房屋,胡西园将其他动产不动产悉数变卖。

困苦

国产灯泡的问世,意味着洋货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为了将新生的“亚”字号灯泡扼杀于襁褓之中,外商们使出万分歹毒的一招“撒手锏”:收买内奸,从中作梗,里应外合,暗中破坏。

当时美国在沪上的灯泡业巨头叫“奇异厂”,名字有些怪。这个厂的老板为了击垮亚浦耳,派人暗中收买了亚浦耳厂的一名职工——李奇。

李奇在配用的化学药水中暗掺碱质粉末,造成红磷不纯而断丝,企图从技术上毁坏亚浦耳这颗灯泡界新星的声誉。

如奇异厂所预谋的结果一样,许多老百姓们买的亚浦耳灯泡用不了多久就坏了,一时间投诉之声不绝于耳,亚浦耳霎时间声名狼藉,好不容易积攒的那点人气都被“假货”、“次货”名声给吓跑了。

胡西园寝食难安,在生产第一线连续奋战了好几个夜晚,最终查出了缘由。他用布满血丝的双眼瞪着李奇:“你小子,对得起我吗?想当初你在马路上游手好闲瞎晃荡,我为了不至于让你挨饿,耐心教你学技术,生活待遇上也不曾亏待于你,洋鬼子几十块大洋就把你给收买了,你至于么你?人格咋能这么贱呢?多说无益,你给我滚吧!”李奇满脸讪讪,羞愧难当,落荒而逃。

亚浦耳经此一战就元气大伤,虽然胡西园在发现内鬼后,立马当机立断收回全部在售的灯泡,并且在主流媒体上发表声明说明缘由,可老百姓们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什么也不肯再买亚浦耳灯泡了。

就在生计维艰之时,日本人又来横插一脚,他们在给亚浦耳的原材料供应上做手脚。当时的中国虽是产钨大国,钨矿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八成以上,但由于冶炼技术没跟上去,大好的钨矿资源只能廉价卖给美国人。美国人利用这些廉价资源成了当时钨丝生产大国,然后以高昂的价格再卖回中国。

亚浦耳厂刚刚起步,资金有限,没那么多资金进口美国货,不得已只能进口日本那些价廉物差的东西。日本人利用亚浦耳厂对原材料需求的迫切性,常常设置些骗局,从中牟利。日本大阪有一家富士电料商店,派出推销员到沪上,假情假意、彬彬有礼地先把一批合格钨丝送给亚浦耳厂试样。亚浦耳这边一看,这玩意儿好使还不贵!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洽谈成功,马上订立购货合同。随后日本公司背地里做手脚,把一批发脆变质的钨丝充好货运至沪上。

按照惯例,接受方得验货,亚浦耳厂验货发觉品质有很大问题,一再同日方交涉,加急函电一封接一封飞往大阪。日本人磨磨蹭蹭拖延时间,双方函电你来我往持续一个多月,最后日本人干脆矢口抵赖,不肯认账。胡西园没法子,只能请上海电业工厂联谊会出面,向日本驻沪领事馆交涉,这下事情闹大了,日方企业觉得要继续在中国混总还要点信用维持的,便勉强同意退货,调换合格产品。

在这样困苦的局面下,胡西园并没有气馁和退缩。他很沉着地分析了目前的局势,并筹集了大量资金。他还亲自带领技术人员战斗在第一线,刻苦钻研可乐灯泡的制造技艺。经过多次失败,终于造出与奇异厂同样的可乐灯泡。产品问世了,胡西园大舒一口气!

为了巩固既得利益,逐步占领市场。1927年,胡西园又出高薪聘请留美学生冯家铮为工程师。冯到任后,悉心改良亚浦耳厂的生产程序。在他的改良下,亚浦耳的直丝灯泡、可乐灯泡质量大为提高。同时,他又着手研制充气灯泡,即哈夫灯泡。哈夫灯泡为当时市场上走在时代最前沿的产品。它的灯丝细而短,绕成半圆形,将泡内空气抽掉后灌入氩气及氮气。这种灯泡的灯丝不易蒸发,受震后不断丝,光呈白色,与可乐灯泡相比,照明效果更好、质量更高。

由于冯家铮在美期间曾在奇异总厂实习过,因而研制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1928年哈夫灯泡便正式投产。可乐灯泡、充气灯泡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外商对新产品的垄断局面,迫使奇异厂不得不自动降价。在与外商的激烈竞争中,亚浦耳破天荒的第一回处在了主动地位。

胡西园并没有被眼前的小胜利冲昏头脑,他明白自己所处的险恶竞争环境,一招不慎就可能酿成灭顶之灾。为了进一步发展,巩固自己在灯泡界的地位,在国内一番鏖战杀出重围后,目光远大的他决定开拓国外市场。

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内老百姓的购买力问题,亚浦耳厂开发的那些拳头产品,虽勇猛地夺回了部分市场,给洋人们狠狠一击。但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充气灯泡这种高端商品,价格还是很贵,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没多少消费得起。其次,洋人们一再奉行的低价倾销,对亚浦耳厂仍有很大威胁。与其在当时有限的中国市场上耗资倾销,不如避其锋芒,向国外发展。于是,胡西园决定将灯泡出口到南洋的印尼、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地,少数产品则远销澳洲、南美洲。

南洋是华侨聚集地,其时正值国货运动搞得风生水起,南洋华侨一看灯泡有“国货版”了,便都大力支持,竞相购买,奔走相告。华侨的购买热,又带动了当地居民的踊跃购买,大家蜂拥而上,有个老汉一下买了十几个,拿回家老伴儿不开心了:“你这死鬼!这玩意儿又不能当饭吃,要那么多干吗?”老汉答道:“就是发扬一下爱国精神,这东西又不会过保质期,咱用不完,多留几个给孙辈曾孙辈们用用也不碍事。”一时,亚浦耳灯泡销售很是火爆。胡西园困苦的局面终于打开了。

斗法

1923年,胡西园变卖家产,凑得3万银元作资本,在北福建路唐家弄242号开设工场,定名中国亚浦耳灯泡厂。亚浦耳灯泡借用外文谐音,意思是决心超过“亚”(德国“亚司令”)、“浦”(荷兰“飞利浦”),执中国灯泡业之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