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1123200000026

第26章 孙晶岩报告文学(2)

《中国动脉》在歌颂石油人默默奉献精神的同时,也揭示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例如工人给裸果木套上的铁笼,被一些农民偷去卖废铁。工人们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长城等文物,而许多农民却到城墙上取土,许多秦砖汉瓦成了猪圈的围墙。加拿大和美国的站场阀室无人值守,没人去偷石油,而中国的管道,打孔盗油的事屡见不鲜,长庆油田就有石油工人为了同偷油者搏斗献出了生命。西气东输管道沿线有许多警示牌,可全线被人偷走了90块警示牌,有的地方牌子的框子还在,可中间写着“严禁盗气,注意安全”字样的那块铁被人盗走卖钱了。有的农民觉得西气东输是只肥羊,不宰白不宰,“按照规定作业带里每一棵葡萄苗赔付两元五角钱,有人就花钱从其他地方买来葡萄苗雇人栽在作业带里。他们花几角钱就能买一颗葡萄苗,葡萄苗有水就能活,一场大雨下来,突击栽的葡萄苗也成活了,郭志凌去清点时分不清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只好赔付了几万元的假葡萄苗钱”。有些人为了多获得赔偿金,就把别的地方的果树移栽到即将征地的作业带里,从安定乡到栾家坪乡,郭志凌一共发现了六百棵移栽的假树。栾家坪乡必旺养殖场以爆破的震动惊吓了兔子使兔子流产为由,敲诈西气东输,要求新疆油建赔偿兔子的精神损失费。浙江长兴县的农民抢栽了四万两千棵小树苗,无理索要青苗补偿费,阻挠破坏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殴打工人,人为设置障碍,向作业带里放水。郭志凌在于家坪乡征地时,农民“对征地想不通,捏着面人嘴里念着咒语围着他转,边转边用针扎面人”。这个细节让我想到眉间尺报仇的路上遇到一群看客,其中干瘪脸少年抓住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压坏了贵重的丹田,闲人们即刻围上来,呆看着,谁也不开口,后来有人从旁笑骂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又让人想到墨子在完成了止楚伐宋的历史业绩后,不但被募捐救国队掳去了包袱,连到城门下避避雨,都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女娲死后,一群伶俐的人自称女娲的嫡系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夏瑜死后,他的鲜血被人用馒头蘸着吃掉了。孙晶岩对农民怀着深深地同情,她认为农民和西气东输的矛盾不是“敌我矛盾”,《中国动脉》的主要目的是歌颂石油人的奉献精神,无意于制造对立面,因此她只是把一些农民的落后思想当做石油人高尚精神的衬托面来表现,但我们面对这些落后愚昧的思想在震惊之余还是要施以重重的批判。对落后愚昧思想的批判并不妨碍我们对农民的同情和理解,怒其不争和哀其不幸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统一的。

三、理性?文学性

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要关注现实,扎根地上;报告文学又具有文学性,要穿越现实,升到天上。“说到报告文学的文学性问题,往往让人联想到结构的奇巧、描写的生动、文字的优美、表达的流畅,以及可能的感染力等等,实际上,诸如此类的描述仍在接近文学的途中,甚至是一种表面的概括。”“文学性,是因为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作品的思想魅力:被它的描写所激动所启示,由局部而整体,由此岸而彼岸,甚至可以倾听到作品所要传递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并在其中感悟到某些更深刻更博大的命题,如人生、命运、人的处境、人类前途等。”既要投入现实又要穿越现实,这是报告文学作家面临的一个难题。孙晶岩的报告文学长篇居多,资料性强,但一部分作品满足于生活的社会性关照,没有穿越现实进入更宽阔、更深层的人类思情领域,因而显得堆砌资料、就事论事而没有真正抵达文学的审美领域。从题材和创作内容上看,《中国动脉》是一篇优秀的长篇报告文学巨著,但美中不足的是作者对材料没有进行适当的剪裁,而是把采访到的材料尽量都留下来,这样就造成了一种重复啰嗦的感觉。作者基本按照空间顺序,从西到东,从“龙头”到“龙尾”,从上游的气田勘探,到中游的管道建设,再到下游的市场开发,一个标段一个标段地描写,虽然各个标段都会面对各自不同的作业环境和由此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各标段之间还是有许多相同的工作程序,石油工人的工作思想状况还是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所以阅读完一个标段再阅读下一个标段时,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前面描写了这种事情,后面又描写了,前面写了这样一种人,后面又写,只是换了个名字。如果作者能对搜集到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问题和角度进行分类整理,一个章节集中表现一个问题或者刻画一种人物,这样也许能克服资料繁琐带来的阅读沉重感。西气东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战线长,人员多,每一位建设者都希望在这部巨著中给自己留下一笔,中央首长的决策不能删,中石油高层领导不能删,各管理处处长不能删,各项目部经理不能删,最后自然成就了这部70万字的巨著。就连作家本人也承认这本书的真正的意义在于史志性,几十年后当后代们问起西气东输是怎样建成的时,这本书能使他们找到形象的答案。

报告文学兼有小说和杂文的特点,是形象性和思辨性的统一。孙晶岩称得上是一位“行走者”,但还不能算是一位“思想家”。她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有时她作品中的理性分析缺乏深刻性和逻辑性。孙晶岩在《中国女子监狱调查手记》中总结女性犯罪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女性自身素质两个方面。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三点:“第一点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社会的转型期,出现了很多管理上的漏洞,给贪污、挪用公款者以可乘之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批职工下岗,女职工是首当其冲。”“一些女人就是为生活所迫在下岗以后走上诈骗、盗窃等犯罪道路的。”“第二点是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的消极影响。……给共产党的高官当情人似乎是一条致富的捷径。”“第三点是双重文化的冲击。所谓双重文化是指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女性自身素质也包括三点:“第一点是生理因素,当女人处于月经期、怀孕期、产期、哺乳期和绝经期时,会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大脑皮层控制失调,心烦易怒,情绪失控。这时候的女人心里会有一股无名火,遇到不良刺激很容易诱发犯罪。”第二点是心理因素,“女性的生活、学习、工作、日常交往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因此女性容易形成狭隘、猜疑、嫉妒、偏执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使她们容易犯罪。“第三是思想意识的因素,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少女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有些女人贪图享受,用不正当手段疯狂敛财。把卖淫作为致富捷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女性不懂法也是导致其犯罪的重要原因。”孙晶岩对女性犯罪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而较少从人性善恶的角度研究;对女性犯罪的原因,关注更多的是外在的社会原因,而对女犯自身的道德伦理观念因素关注较少。女性特殊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视为女性犯罪的真正原因。她所分析的女性自身原因和外在社会原因其实是重复的。比如女性自身原因之三“思想意识的因素”、“女性把卖淫作为致富捷径”其实和外在社会原因之三“西方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西方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也乘虚而入。过去中国推崇窈窕淑女,以端庄典雅为美,现在不少青年女性将贞操看得一钱不值,一些人为了追求享乐甚至去卖淫”是一个问题,没有必要分开阐释。

孙晶岩长篇报告文学的结构并不是无懈可击。《放飞的生命》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黎氏三兄弟的成长历程,全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岳麓山下,湘江之滨”记叙了黎氏三兄弟的出生和童年时代。第二章“战火烽烟,流亡学校”描述了黎氏三兄弟的中学求学生活。第三章“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叙述了黎氏三兄弟的大学生活和对医学的追求。第四章“兄弟之间,情同手足”中三兄弟相互支持,相互关爱,终成良医。第五章“医学境界,协和精神”记述建国十七年黎氏三兄弟对事业和学术的执著追求。第六章“山雨欲来,烈火真金”表现了黎氏三兄弟在“文革”期间的不幸遭遇和顽强挣扎。第七章“凤凰涅槃,心灵绝唱”主要描写新时期的黎鳌在学术上的追求和科研上取得的成就。第八章“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主要描写新时期的黎鳌在生活上对家人、朋友、社会的关爱。第九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80岁的黎鳌在科研上的追求和对学生们的关怀,第三节到第七节表现黎介寿在新时期学术事业上的追求和取得的成果。第十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第一节写黎氏三兄弟共同关注器官移植,第二节和第三节写黎介寿,第四节到第六节写黎磊石。第十一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第一到第九节写黎磊石,第十节写黎鳌庆祝烧伤研究所40岁生日。第十二章“江河同在,日月同辉”写黎鳌去世的经过以及去世以后大家对他的追悼。纵观全书,第一章到第八章时间顺序明确,条理清楚,第九章到第十一章顺序有点乱,条理不甚清楚。如果把第九章到第十一章这三章的内容合并成两章,第九章着重写新时期的黎介寿在事业学术上的追求以及生活中的性格、人品,第十章着重写新时期的黎磊石在事业学术上的追求以及生活中的性格、人品,这样全书的结构就比较合理,条理就会比较清楚。另外,作者在处理黎氏三兄弟的关系时,没有把三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并列关系,而是以黎鳌为主,以黎介寿、黎磊石为次,甚至黎介寿、黎磊石两人有作为黎鳌陪衬的嫌疑。作者对黎鳌写得多,对黎介寿、黎磊石写得相对较少。如果把黎氏三兄弟处理成平行关系,这部传记可能会更加出色一些。

孙晶岩报告文学的语言总体风格是朴实中见豪放,她喜欢用对偶、排比的手法,但有时也会给人模式化和过分夸张的感觉。黎鳌逝世后,作者写到:“噩耗传来,天悲地恸,瓢泼大雨悲痛地倾撒下来,连天公也不愿意好人黎鳌的英灵归去。雨啊,你痛痛快快地下吧!天啊,你痛痛快快地哭吧!让我们一齐安慰好人黎鳌的在天之灵吧!”这里感情的放多于收,效果并不好。“望着丈夫的遗体,汪素娟想了很多很多”,“望着大哥的遗体,介寿和磊石想了很多很多”,“望着爸爸的遗体,她(指海蒂——引者注)想起了一幕幕往事”,“望着父亲的遗体,黎海蓝想了很多很多”,“望着父亲的遗体,黎海涛想了很多很多”,“望着黎鳌的遗体,肖光夏想了很多很多”,“望着黎鳌的遗体,杨宗城想了很多很多”,“望着黎鳌的遗体,汪仕良想了很多很多”,“望着黎鳌的遗体,黄跃生想了很多很多”,“望着黎鳌的遗体,吴军想了很多很多”……对于黎鳌的人格,作者如下总结:“对于弟弟,黎鳌是个称职的兄长;对于妻子,黎鳌是个称职的丈夫;对于儿女,黎鳌是个称职的父亲;对于同志,黎鳌是个称职的领导;对于病人,黎鳌是个称职的医生;对于弟子,黎鳌是个称职的老师;对于烧伤研究所,黎鳌是个称职的学术带头人。”以上两处表述都稍显单调和失真。

以上所说结构和语言上的遗憾,仅仅是孙晶岩报告文学中微小的不足,瑕不掩瑜,这并不妨碍孙晶岩成为一位令人敬佩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