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成功学
1148900000016

第16章 心态篇 (6)

但是,怀揣梦想的安徒生回家后不但没有去学能糊口的手艺,却打破了他的存钱罐,向妈妈道别,到哥本哈根去追寻他的梦想。他在哥本哈根流浪,敲过几乎所有哥本哈根贵族家的门。没有人理会他,他也从未想到退却。他一直写作史诗、爱情小说,但都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他虽然很伤心,但仍然坚持写了下去。

1825年,安徒生随意写的几篇童话故事,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孩子们的争相阅读,许多读者渴望他的新作品发表,这一年,他30岁。

无独有偶,在美国,还有这样一位在窘迫的环境下成功的人。

他出生在美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勉强供他念到大学。

毕业后,他在一家杂志社谋到一份差事,并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他雄心勃勃,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几年过去了,他发表了不少文章,但仍然没有成名。他认为整天写短文章没出息,于是考虑写长篇小说。28岁那年,他终于写出了一部,但作品出版后,反应平平,既没有赚到钱,也没有获得期望中的名声。他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恰逢此时,他和杂志社老板闹意见,老板一怒之下,炒了他的鱿鱼。他四处求职,可是身上的钱已花得差不多时,工作还没着落,他越来越穷困潦倒。偏偏这时,一场人生的灾难骤然降临——他病倒了。

医生告诉他,这种病在短期内没法痊愈,需要长期住院观察。他听了以后,感到人生被画上了一个圆圈,他彻底绝望了。

日子在一天天过去,病情仍未见好转,他躺在床上什么都不做,感到全身空洞洞的。他开始胡思乱想起来。一天,他忽然想,为什么不找些轻松的书籍来阅读,譬如推理小说之类的呢?

说看就看,他真的找了几本看起来。两年后,他出院了,同时他发现自己竟在不知不觉间看了两千多册推理小说。或许是潜移默化,或许是其他原因,总之,他渐渐喜欢上了推理小说,最后,他干脆写起了推理小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他觉得自己竟然很适合写推理小说。

不久,他就写完一篇,并小心翼翼地送到编辑手上。让人深感意外的是,这篇名叫《班森杀人事件》的推理小说,一出版就大受欢迎,他由此迅速走红。

他叫范达因,被称为“美国推理小说之父”。他创作的《菲洛·万斯探案集》,成为世界推理小说史上的经典巨著,全球销售量达8000万册。

美国的学者吉思克尔说:“成功无法门,但失败一定会有所收获。”越早失败对一个人越有益,这样你才能在年轻时,获得大智慧。

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25岁时红透宝岛,《双响炮》、《涩女郎》、《醋溜族》等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在内地,他的漫画也非常抢手。他的《绝对小孩》已经成了很火的畅销书,可谁能想到,如此才华横溢的他在小时候却是一个问题孩子,并认为自己非常笨。

在他10岁左右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对文字反应迟钝,但对图形很敏感。于是他在学校里画,回到家里也画,书和作业本上的空白地方都被画得满满的。在学校受了哪个老师的批评,一回到家就画他,狠狠地画,让他“死”得非常惨。后来就有媒体发现了他,为他开设了漫画专栏。因为找准了自己与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他成了一位优秀的漫画家。

每个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这个真理,只有不断超越自我的人,才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禀性和天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实现人生价值的切入点。只要按照自己的禀赋发展自己,不断地超越心灵的枷锁,就不会忽略了自己生命中的太阳,而湮没在他人的光辉里,也不会因为他人的看法而让自己感到自卑。

20世纪40年代,一个10岁的男孩胆怯地走进意大利北部小城莫迪纳一家为贵族子弟开办的音乐学校。这个男孩刚出生时就能发出独特明亮的声音,当时医生们都认为他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男高音。

在童年时代,小男孩一直生活在要成为歌唱家的期望中。但是他出身卑微,在当时的社会,一个靠卖面包为生的家庭是不可能让子女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好在这所学校的校长看中了男孩的天赋,破格让他在这里学习。作为回报,男孩每天最早到学校为学生们烧开水,下午打扫完全校的卫生后才最后一个离开。

男孩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比谁都刻苦。在学期末,全班同学中只有那个男孩通过了校长近似苛刻的考试。校长严厉地指责其他学生身处良好的环境,竟然得过且过,浪费光阴,只有那个男孩是班上最优秀的。

“校长,你有没有弄错,他可是卖面包的孩子啊!”教室里的学生们发出一片嘲笑声。这个男孩的脸被羞得通红,低下头一言不发。“孩子,你要把正视卑微当成你人生的第一堂课。卑微并不可怕,不思进取才是最不能容忍的。我相信你将来也是最优秀的。”

后来,这个男孩果然没有让校长失望,经过七年的不懈学习,男孩终于有了登台演出的机会。又用了七年时间,进入大都会歌剧院。而在第三年结束时,他成为了歌唱家。他就是当代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

1963年,他在英国伦敦出演的歌剧《波希米亚人》获得巨大成功,1990年夏天在意大利举办足球世界杯赛期间,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一起登台演出,从此,帕瓦罗蒂作为世界第一男高音而被世人认可。

回忆起他的成功之路,帕瓦罗蒂深情地说,童年时的校长告诉他,正视卑微是人生的第一堂课,他从那以后忘记了自己是面包匠的儿子,他认为在音乐面前,没有高贵,没有卑微,只有平等。

成功者告诉我们说,任何时候都不要觉得自己很卑微。哪怕现在一无所有,但是,一定要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有了这样的想法,就不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就不会再垂头丧气。只要你认为自己比想象的更好,你就是最优秀的。

快乐是成功的法宝

人们通常认为成功会使人快乐,但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快乐才是促使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快乐的人似乎更乐意树立并努力实现一个个新的目标,这会进一步增强其乐观积极的情绪。要想成功,我们就要有一颗快乐的心。

有人说,快乐就是成功,这是一种充满阳光的人生哲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这样一类人,他们脸色红润,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心情愉快,他们活出了人之为人的全部趣味,但在事业上却没有太大的建树,与名利双收、功成名就不怎么沾边。这样的人是失败者吗?其实未必。

莎士比亚在谈到人生的处境时曾经有过一个很经典的比喻,他说,我们的身心就是一个园圃,而我们的主观意志就是园圃的园丁。我们不论是种植奇花异草或单独培植一种树木,还是任其荒芜,权力都在我们自己。也就是说,你假如愿意自己是快乐幸福的,你自己就可以做到,权力都在你自己的手里。一切都在我们个人的主观意志之中,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喜悦,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美国专栏作家威廉·科贝特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目光不可能一下子投向数十年之后,我们的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触摸到数十年后的那个目标,其间的距离,我们为什么不能用快乐的心态去完成呢?

年轻时,威廉·科贝特辞掉了报社的工作,一头扎进创作中去,可他心中的“鸿篇巨制”却一直写不出来,他感到十分痛苦和绝望。

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朋友,便不由得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朋友听了后,对他说:“咱们走路去我家好吗?”“走路去你家?至少也得走上几个小时。”朋友见他退缩,便改口说:“咱们就到前面走走吧。”

一路上,朋友带他到射击游艺场观看射击,到动物园观看猴子。他们走走停停,不知不觉,竟走到了朋友的家里。几个小时走下来,他们一点都没有感到累。在朋友家里,威廉·科贝特听到了让他终身难忘的一席话:“今天走的路,你要记在心里,无论你与目标之间有多远,也要学会轻松地走路。只有这样,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才不会感到烦闷,才不会被遥远的未来吓倒。”

就是这番话,改变了威廉·科贝特的创作态度。他不再把创作看做是一件苦差,而是在轻松的创作过程中,尽情地享受创作的快乐。不知不觉间,他写出了《莫德》、《交际》等一系列名篇佳作,成为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

境由心造,不论我们处于什么境地,我们都可以把它当做自己的福地。成功的时候,尽情地享受成功;逆境的时候,为未来的希望快乐。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有一个小镇名叫格鲁特吉伦。这里靠近北极圈,全年平均气温只有4℃,冬天最低气温可达到-40℃,一年四季,该镇都笼罩在一片皑皑白雪之中。由于气候寒冷,居民的生活来源有限,因此,该镇失业人口众多,人们的生活极为艰苦。不少人悲观失望,郁郁寡欢,一些人甚至打算背井离乡,前往他处谋生。

为了驱散格鲁特吉伦镇的悲观气氛,鼓励当地居民积极生活,格鲁特吉伦镇委员会制定了一条在全世界都堪称独一无二的法令。该法令规定:每天傍晚6点至7点为“快乐一小时”时间,在这60分钟里,镇上的所有居民包括前往该镇旅游的客人都必须快快乐乐,不得吵架生气,悲观失望,愁眉苦脸,郁郁寡欢。如果谁违反了这一法令,轻者将处罚金,重者则强制学习,学习的内容是观看喜剧电影和诙谐有趣的电视脱口秀节目。

这一奇特的法令颁布后,每到傍晚6点至7点,那些面带微笑的警察和执法人员便走街串巷,观察人们是否正在“快乐”,如果发现不快乐者,执法者会微笑着对其进行处罚。渐渐地,在每天的“快乐一小时”期间,格鲁特吉伦镇就成了一个快乐大本营,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平民富商,大家都聚在一起,开怀大笑,相互逗乐。

也许,快乐是可以感染的,在这集体狂欢中,人人都变得心情舒畅,那些情绪低落的人也受到感染,加入到了快乐的队伍中。

也许,真的是“快乐法令”产生了效果,欢乐与温暖降临在了这个寒冷的北极小镇,使格鲁特吉伦镇充满了活力。

上个世纪初,一位少年梦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如痴如醉,走火入魔,然而却进步甚微,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但又怕讲出真话会伤害少年的自尊心。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支,简直是破绽百出,不忍卒听。一曲终了,老琴师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呢?”少年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琴师又问道:“那你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感到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不可呢?在我看来,快乐本身就是成功。”

少年听了琴师的话,深受触动,他终于明白过来,快乐是世间成本最低、风险也最低的成功,却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实惠。假如舍此求他,就很可能会陷入失望、怅惘和郁闷的沼泽。少年心头的那团狂热之火从此冷静下来,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受困于帕格尼尼的梦想。这位少年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一生仍然喜欢小提琴,尽管拉得十分蹩脚,但却能自得其乐。

事实上,任何不能带来真正快乐的成功,都不能称之为成功。也许,那会是别人眼里的成功,但绝不是你自己认定的成功。很多大家认为的“成功者”,他自己却并不快乐。很多达到“成功”的人悔不当初,他们直到后来才终于了解,自己奋力追求的“成功”根本没有尽头,他们被囚禁在自己辛苦塑造起来的角色里,郁郁寡欢,苦不堪言。

成功者告诉我们说,努力去追求成功并不表示你达到了目的,努力之后能换得快乐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快乐是成功的法宝,要想体会成功的滋味,就要有一颗快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