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成功学
1148900000008

第8章 目标篇 (1)

目标是指向成功的灯

人有目标才会成功。大多数人无法达成他们的目标,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定下生活的目标。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任何地方。可以说, 要谈成功,最离不开的话题就是目标。

“眼睛所看着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戴高乐这样说过。的确,如果说成功是一个广义的概念,那么目标就是这个广义概念中的最核心部分。要想把看不见的梦想变成看得见的事实,首要做的事便是制定目标,这是人生中一切成功的基础。因为目标会引导你的一切想法,而想法便决定了你的人生。

比塞尔是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可是在1926年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

肯·莱文作为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要转到这个地方来。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他做了一次实验,从比塞尔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肯·莱文非常纳闷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最后他只得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结果到底如何。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化设备,只拄了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数百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走不出沙漠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根本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个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如果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太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这个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小伙子,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北面那颗最亮的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跟着肯·莱文,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

其实,现实中很多的成功都像上面这个小故事所表述的那样——许多时候仅有热情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选准成功的方向,只要朝着非常明晰的方向努力,就一定会走出荒漠,找到希望的绿洲。

企业家狄克出身贫寒,家境穷困潦倒。在从商以前,他曾是一家酒店的服务生,每天的工作就是替客人搬行李、擦车。

有一天,一辆豪华的劳斯莱斯轿车停在酒店门口,车主人吩咐:“把车洗洗。”狄克那时刚刚中学毕业,还没有见过世面,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车子,不免有几分惊喜。

他边洗边欣赏这辆车。擦完后,他忍不住拉开车门,想上去享受一番。这时,正巧领班走了出来:“你在干什么?穷光蛋!”领班训斥道,“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吗?你这种人一辈子也不配坐劳斯莱斯!”

受辱的狄克从此发誓:“这辈子我不但要坐上劳斯莱斯,还要拥有自己的劳斯莱斯!”他决心强烈,把这当成了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

多年以后,当他事业有成时,拥有的已经不止是一部劳斯莱斯轿车了。

可见,如果狄克也像领班一样认定自己的命运,那么,也许今天他还在替人擦车、搬行李,最多做一个领班。而受辱的经历让他重新确立了人生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最终成就了自己。所以,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就谈不上成功,要想成功,首先就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就没有人能生存;如果没有目标,就没有人能成功。一切成功都是从目标开始,目标是实现梦想的动力。一条没有航向的船,永远靠不了岸。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十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不知道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他们的情绪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往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的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的时候,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多了一些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由此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实现目标。

比尔原来只是美国一家软件公司的普通职员。从他大学刚毕业走进公司的第一天起,他就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当上产品开发部的经理。从那天起,“部门经理”这四个字对他来说就像一面旗帜,他没有一天不按部门经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比尔的准备是辛苦的,他往往要比其他职员多做许多工作,休息时也还要参加许多相关专业的培训课程。目标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使比尔每天都被疯狂的工作激情驱使着。虽然有些累,但劳累过后,看看自己的业绩,他便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不到一年,比尔就被提拔到了主管的岗位。这样一来,他工作起来更加努力了,虽然为此他牺牲了许多娱乐和休闲的时间,但因为有了目标,他感觉不到工作的劳累,相反却把它当做一种享受。

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不断得到公司总裁的肯定,在当上主管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再次被提升为部门经理,成了公司里提拔最快又最年轻的经理。很快,他又给自己制定了下一个目标——产品总监。

可以说,设定的目标只要对自己有足够的吸引力,再加上必然能够实现的信念,成功就指日可待。

专一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成功需要专一的心态,但很少有人能做到专一。面对诸多诱惑,人们很容易改变最初的想法。而要想获得成功,就请记得“专一”二字并踏实地履行吧。

安德鲁说过,一个人应当一次只想一件东西,并持之以恒,这样便有希望得到它。但是有人却什么都想,结果是什么也抓不着。

有很多人很聪明,但却是一事无成,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做事不够专一。这样的人脑子很聪明,什么事都能够很快做好,但往往缺少对事物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这样的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被身边的其他事情吸引,精力容易分散,在他的脑子里就有很多事,什么事都有印象,但却什么事都不是很精通和熟练,导致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只有专心做一件事,才能把握成功的方向,才能不断进步。

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问题追根究底的精神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他总喜欢在生活中为自己寻找难题,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对酸牛奶的形成产生了兴趣。他不时地拿起桌子上的一瓶酸牛奶,凝神思索着:酸牛奶的发酵,是由于化学变化呢还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呢?当时,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能回答这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终日将自己关在一个小而闷热的实验室里,房间内四处堆满了实验用的瓶子、玻璃管、蒸馏器、煤气灯、烘炉和各种气味难闻的化学药品。由于他终日沉迷在实验当中,他的手经常是脏的,额头也因为常常用手摸擦而变得污黑,他的衣服更是布满了污垢。他时而呆立不动,时而狂奔疾走,时而喃喃自语。见了他的人都说:巴斯德疯了。

巴斯德却坚定地对自己说:“揭开这个谜,对推进科学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啊!难道就没有办法找出答案吗?一定有一种方法的,我一定要找出来不可。”

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巴斯德一直废寝忘食地进行着他的实验。终于有一天,被人称为疯子的巴斯德发出了爽朗的笑声:我成功了!他用有力的科学实验证明了:酸牛奶的发酵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而不是化学作用。

一个人往往会有许多目标,但是,如果你想成功,你就得锁定一个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好猎人只追一只兔子,如果猎人面前有好几只兔子,他就不能专心地去追捕一只兔子,而是一会儿追这只,一会儿追那只,也许最后他一只兔子也追不着。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年轻的时候,曾经营过出版印刷业,但由于经营不善,他的企业破产了,并欠下了巨额债务。债权人经常半夜来敲他的家门,警察局发出通辑令,要立即拘禁他。那时的巴尔扎克居无定所,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在一个晚上,他偷偷地搬进了巴黎贫民区的一间小屋里。

他隐姓埋名,躲进这间不为外人所知的小屋子里,周围的难民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位有些落魄却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他从原先浮躁不安的心绪中平静下来,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反思着——多年以来,自己一直游移不定,今天想做这个,明天又想改行做别的,始终没有集中精力来从事自己最喜欢的文学创作。

突然间,他想明白了,他从储物柜里找出拿破仑的小雕像放在书架上。他想,拿破仑想用武力征服全世界,他没做到,而我却要用笔征服全世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成功了。

可见,人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做事情,不要今天想当银行家,明天又想做工程师,后天又想成为艺术家。三心二意的结果是你最终将无所适从,一事无成。

法国作家莫泊桑,很小的时候便表现出了出众的聪明才智。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时候问起,他都能够倒背如流。而且他爱好广泛,不但热爱读书、写诗作文,还喜欢踢足球、弹钢琴、修理汽车、去烧烤店学习制作技术,甚至是去乡下种菜,这些都是他热衷做的事情。

有一天,莫泊桑跟舅父去拜访好友、著名作家福楼拜。莫泊桑的舅父想将他推荐给福楼拜,让他做莫泊桑的文学导师。可是,莫泊桑却淡淡地问福楼拜究竟会些什么。福楼拜反问莫泊桑会些什么,莫泊桑得意地说:“我什么都会,只要你知道的,我就会。”

福楼拜不慌不忙地说:“那好,你就先跟我说说你每天的学习情况吧。”

莫泊桑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再用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三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

说完后,莫泊桑得意地反问道:“福楼拜先生,您每天的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来读书写作。”

莫泊桑不解地问:“难道您就不会别的了吗?”

福楼拜没有回答,而是接着问:“我还想问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的?”

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反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

福楼拜说:“写作。”

原来,特长便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人心是块田,你种下什么,便会长出什么。但如果你将各种作物统统种在一块田里,那将什么也长不出来。只有选择一颗适合自己的种子,并日积月累地以汗水浇灌,才能培育出成功的果实。

做适合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