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让你的孩子更优秀
1149300000002

第2章 心态篇(1)

健康心态决定精彩未来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孩子克服困难,看到未来美好的希望,保持旺盛的进取斗志;而消极心态则会使孩子沮丧、失望,对生活和学习充满抱怨,甚至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可见,积极的心态是健康的心灵营养,而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垃圾。一个积极心态的孩子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更不会让自己沉溺其中;一个积极心态的孩子能常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积极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

第一、怎样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

乐观--“我的生活没有困难”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

--[美]乔治·华盛顿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遭遇挫折与失败是难免的,对待挫折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就是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具备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时刻保持乐观,才能更积极地学习、生活,才能摆脱压力,走出困境。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能够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作为父母,你有责任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风顺,遭遇挫折与失败都是必然的,关键就在于你对待挫折的态度。爱迪生在研究白炽灯灯丝的过程中,面对1400多次失败依然不退却,终于成功地发明了照亮世界、改变人类生活的白炽灯。当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面对1400次的失败,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成功的人?”爱迪生回答说:“那不是失败,我只是找到了1400种行不通的方法而已。”爱迪生这种乐观的心态,正是他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最终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其实,心态有问题的孩子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有一个“印度最古老的故事”,相信对这些孩子会产生帮助:

佛祖为了消除人们的痛苦,从人间选了100个自以为最痛苦的人,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的痛苦写在纸上。写完后,佛祖说:“现在,把你们手中的纸条相互交换一下。”结果这100个人看了别人的纸条后,个个都非常惊奇。过去一直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现在才知道很多人其实都比自己更痛苦,那么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消沉呢?

一个人的一生,无一例外都会有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但对孩子来说,他们可能还不具备把握各种心态的能力。当他遇到困难时,他可能还难以控制,难以让自己尽快乐观、坚强起来。缺乏这样的心态,以后在遇到更大的挫折时,孩子就会更难面对。儿童心理专家建议,孩子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就必须从小培养乐观的情绪。

总的来说,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儿童情绪的易激动性、易感性、易表现性。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教育的启蒙学校。因此,父母们应充分发挥家庭在孩子心态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实践和自然感受的体验中形成初步的乐观情绪。

启示一:了解孩子的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开始有所发展,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也有所发展,孩子会逐渐坚持自己做事情,比如吃饭、穿衣服、写字、画画等。但因实际能力的缺乏,常会出现不如意。这时,孩子最不希望别人嘲笑或指责他,父母要清楚此时孩子的需要;而当他取得一点成绩时,他又非常希望有人能夸夸他,赞美他,这时父母就要及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一切良好关系的前提,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同样如此。尊重他行为的独立倾向,尊重他的尝试,更要尊重他的失败和成功。

启示二:积极引导孩子塑造乐观向上的心理

孩子现有的性格是否具有悲观性格,父母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双方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既然都认为已有的性格不好,就应及时改变,不能灰心丧气,更不能破罐子破摔,明白“孩子的性格是可以重塑”的道理,帮助孩子建立起乐观向上的信心。

启示三: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情感共同体,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所以在营造家庭氛围的过程中,父母首先要能处理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处世乐观,也能使孩子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获得爱与尊重的体验,从而产生主动积极的心态;相反,若家庭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孩子的心态自然也很难健康。

其次,要让家庭生活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也会影响孩子心态的正常发展。单调乏味的家庭生活,会让孩子产生消极心态;反之,丰富的家庭生活内容可使孩子生活得快乐、满足,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下。

启示四:让孩子的情绪适当宣泄

孩子的天性是可爱的,容易与人相处和合作,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是,孩子为什么会“犯混”呢?“可怕的2岁”,“万人嫌的7岁”,孩子为什么又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呢?

这是由于,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不良情绪需要宣泄。很多孩子在青春期后会表现得非常自信和乐观,不会因受到挫折而绝望,这就是因为他们在童年里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拥有了韧性和自信心,遇到困难时能消除紧张,与他人友好相处。

孩子虽小,但也有情绪变化,如愤怒、哀伤、失望、害怕等。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心态,就必须让孩子适度宣泄,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相反,如果孩子心中的积郁和不快长期得不到宣泄,就会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呆板、精神失常、人际关系紧张,严重时甚至会给孩子以后的个人和家庭带来危害。我们现在经常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得知一些孩子离家出走、轻生等事情,大多都是因为不良情绪无法宣泄造成的。

父母每天最好能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谈谈心,增进感情。只有让孩子把你既当父母,又当朋友,孩子才会向你吐露真情,吐露不快。当然,交心时也要注意两点,一是父母要专心,和孩子交谈时不要边看电视边和孩子说话,而要彼此相对而谈;二是父母要经常抚摸孩子,亲吻孩子,让孩子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爱,时时刻刻沐浴在爱的春风之中,从而逐渐形成乐观的性格。

自信--“我能行!”

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并且深信自己一定能达到梦想,你就真的能够步入坦途,而别人也会更需要你。

--[美]迈克尔·戴尔

自信,对一个孩子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无论何时何地,都起着基石性的支撑作用。自信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诀!要知道,成功的果实不会结在缺乏自信的树上。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便会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则决定着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水平的发挥程度!

自信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是一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将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勇于尝试,乐于接受挑战;但若是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表现得极为缺乏自信,因而柔弱、害羞、充满恐惧,既不敢面对新事物,也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将失去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变得自卑。甚至可能产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等极度不良心理,后果将很可怕。

然而,学会适时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父母的需要仔细地研究与思考,如何通过鼓励孩子去塑造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程度是表现在他的行为中的。孩子的成长过程犹如水中行船,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孩子自己做出努力,同时也需要成人对他的努力做出肯定。孩子的能力是在他自己的努力和成人的肯定、鼓励中得到发展的。

因“赏识教育”法而名扬全国的中国家庭教育专家周弘,第一次让女儿婷婷做应用题时,10道题她只做对了1道。一般的家长可能会很失望,甚至责怪孩子,但他却没有。他不在错的地方打叉,而是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对勾,然后发自肺腑地对她说:“婷婷,你太棒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对了1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哎!”

小婷婷听了这话,自豪得不得了,越来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的时候,数学考了99分。

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孩子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都推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将巩固成为孩子本性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孩子的成长路线是沿着这样积极上升的方向行进,可以想象积累起来的效果是多么可观。

启示一:了解孩子的特点

鼓励孩子最根本的是要深入、透彻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父母所采取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鼓励孩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孩子对自身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动辄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与价值。我们应当鼓励孩子将成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相信成功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自己做主,使之看到正确的结果,这正是培养自信心的最好办法。

启示二:塑造孩子的自信心

从根本上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应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对周围的环境和他人能够起到哪些作用,由此找出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孩子也是整个社会集体的一分子,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他们可以做出贡献,可以与别人合作,可以参与,可以帮助他们使人变得更好。鼓励应该侧重于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是队伍的一部分,是家庭的一部分;而赞扬则需要更侧重于个体本身。用鼓励的方法,我们可以教育孩子人生的真正乐趣在于使我们的周围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由于自己的存在而变得更好;鼓励使孩子认识到,他们无须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只要他们肯于尝试,他们就会感觉到无穷的乐趣。

启示三:培养孩子的特殊才能

特殊的才能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培养孩子的一些特长,让孩子通过发挥特长树立起信心。比如,有些孩子虽然缺乏自信,但是却能写一手好字,父母就可以让孩子学习书法、钢笔字、毛笔字都行,只要孩子有兴趣去学,肯定会做得很好。父母则可以抓住机会夸奖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也是有才华的,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然,父母也可以通过向其他人展示孩子的特长,让别人肯定孩子的能力,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信心。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自己完全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过别人。这时,父母还可以教孩子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法进行自我激励,如“我一定能行的”“我书法能学好,其他的肯定也能学好!”“我真是一个写作文高手呀!”这些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让孩子从对某件事的良好感觉中扩散出去,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

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参加课外活动,让他们培养学业之外的其他兴趣与爱好;鼓励孩子参加社区义工活动,让他们多接触那些需要别人关爱帮助的人群,这些都增进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另外,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必须与老师配合,让孩子在学校也得到成功的机会,得到鼓励而不是贬抑。

启示四:允许孩子犯错误

事实上,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孩子如果不犯错误,他就永远不可能成长。

几乎每一位教育专家都认为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美国宾夕法尼亚心理学家莱顿说:“讲述你自己曾经犯过的过失,承认过失,向孩子们解释为什么你会犯这个过失,告诉他们,你下次将会怎样用不同的方法去避免重犯。”美国家庭问题专家曾说:“告诉孩子们,大胆尝试或出现过失都不要紧,一个人第一次做某件事无不期望做得完美无缺。实际上,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孩子遇到了挫折和失败,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再次尝试,让孩子的自信心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保护。比如孩子因为不会刷碗而打破了碗,父母千万不要指责孩子,而是应该告诉他怎样刷才能刷干净,然后马上鼓励他说:“这回刷得真干净!”“你真行!刷得越来越干净了!”

当然,父母在鼓励孩子时一定要发自内心,千万不要对孩子怀有否定的态度。孩子很容易感觉到家长的不诚心。这样的鼓励其实是无效的。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不要一叶障目,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大发雷霆。

启示五:巩固孩子的自信心

巩固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当父母看到孩子因不断成功而树立起信心时,千万不能以为大功告成,更要不断鼓励孩子,巩固其自信心。孩子只有在不断的鼓励中,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来树立起自信。

有一个10岁的女孩,非常喜欢弹钢琴,弹的曲子非常优美,而且,她还每天坚持练习好几个小时。另一个孩子的妈妈见此情景,对女孩的自信和努力非常好奇,就问女孩的妈妈:“你的孩子怎么这么自觉弹琴呀?而且,她看上去非常喜欢弹钢琴。”女孩的妈妈淡淡地笑了,说:“我虽然不懂音乐,但是我懂得欣赏我的孩子。每当她练琴时,不论好坏,我总是对她说‘孩子,你今天弹得更好了,比昨天进步了’。我是她最忠实的听众,孩子非常喜欢弹琴给我听。”

由此可见,随时巩固孩子的自信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父母要注意不要讽刺孩子,以免孩子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更不要过分赞扬孩子,以免孩子产生骄傲情绪。只有随时随地地鼓励,才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信。

分享--分享是一种快乐

一个年轻时只顾自己的人,将会变成一个非常吝啬的人,老来便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守财奴。

--[加拿大]布罗克·豪斯

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分享能够让人减少痛苦,获得快乐。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与人分享自己的痛苦和快乐,没有分享,他的人生就是一种惩罚。

“乐于分享”重在强调一个“乐”字:以“分享”为乐,为能够与他人分享和分享他人而感到由衷的欢乐。只有真正宽容、大方、热心的人,才会乐于与他人分享;也只有真正自信、善良、胸怀宽广的人才会乐于与他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