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1149800000002

第2章 宇宙疑云(1)

仰望天空,浩瀚宇宙,群星闪烁。而我们眼中的宇宙就是是个大迷宫,其中包含着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奇特现象,让人神秘莫测。虽然今天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人们仍然不能窥破究竟。那一个一个不解的谜题还在等待科学家的不断探索。

1、2012年“世界末日”之谜

根据玛雅历法,日子只到2012年12月21日就停止了,关于这是否意味着世界末日?

根据玛雅预言所说,太阳纪只有五个循环,一但太阳经历过5次循环,地球就要毁灭。而第五太阳纪开始于公元前3113年,历经玛雅大周期5125年后,就在公元2012年12月22日前后结束。这个玛雅人的预言受到了很多的关注。

虽然很多民族都有末日预言,但为何玛雅人所说的末日预言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原因是玛雅历法的计算,非常淮确。自玛雅人的历法可以看出,他们早已知道地球公转时间,是365日又6小时又24分20秒,误差非常之少。另外对于其他星体的运行时间,在计算上亦非常淮确,对于数学上”0”的单位数字,早在三千年前,玛雅人已经使用,而且他们所绘制的航海图,比现在任何一个都要精确。

对于玛雅2012年“世界末日”的预言,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玛雅人说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意味着世界的中止。但也有研究玛雅人历法的专家表示,玛雅人所说的2012年12月21日终结日,并不意味著什么大劫难的到来,而是在暗示一种全人类在精神和意识方面的觉醒和转变(Cosmic Awareness and Spiritual Transition),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科学家试图将玛雅预言与影响地球存亡的因素之间找到联系,他们发现,在2011年的太阳周期与根据玛雅历法所提出的时间循环之间,可以找到一些可能的关系,但是这些关系也仅仅和天文观测有关系,玛雅人的确观察到了太阳的一些活动。此外,宗教经文(比如《圣经》)说到:我们即将迎接宣判日的到来,充满了火焰和硫磺石。

而太阳所喷发出的巨大的、毁灭地球性质的太阳耀斑成了大多数“世界末日”预言场景中的重要组成因素。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地球的“威胁分子”-- 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Solar flare)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其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亮度上升迅速,减弱较慢。一次较大的耀斑爆发,在一二十分钟内可释放巨大能量。耀斑爆发时,将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短波通信,以及电视台、电台广播。耀斑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高层大气作用,产生极光,并干扰地球磁场而引起磁暴。

此外,耀斑对气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是,不会产生地磁颠倒和天空着火这样夸张的影响和场面。

同时,科学家认为,虽然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时期,但太阳耀斑还不具有毁灭地球的能力,2012年的太阳耀斑也只会是对地球通讯系统的一次毁灭打击,对于地球本身来说,危害不会很大。

究竟是聪明的玛雅人正确预言了“世界末日”,还是现代人错误理解了玛雅预言,又或者是现代科学比玛雅人更能了解宇宙, 2012“世界末日”真的会到来吗?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的权威说法给予肯定或者否定。

2、宇宙是怎么诞生的

宇宙是如何诞生的?现在的样子是一直维持不变的,还是逐渐演变而成的呢?当人类第一次仰望苍穹,看到了广阔无垠的天空和闪闪发光的星星时,就有了这些疑问。关于宇宙的成因,人类一直在不断探索。大致有这样几种假说。

第一种假说是“宇宙永恒论”。这种假说认为,,宇宙的时空具有无限性,宇宙中的时间、空间都是无限的,宇宙是无限大并永恒存在的。也即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大的、宇宙在时间上是没有起止永远存在的。宇宙不存在创始,也不存在终结。宇宙在整体范围内是稳定的,即使发生了变化,也只是局部的变化。

第二种假说是“宇宙分层论”,这一观点认为宇宙的结构是分层次的,恒星是一个层次,恒星集合组成星系是一个层次,若干个星系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星系团是一个层次,一些星系团再组成超星系,成为一个更高的层次。

第三种假说就是到目前为止许多科学家都比较赞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这要从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公布的一个震惊科学界的发现说起。这个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这样的结论: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即宇宙在高速地膨胀着。

这一发现促使一些天文学家想到:既然宇宙在膨胀,那么就可能有一个膨胀的起点。比利时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认为,现在的宇宙是由一个“原始原子”爆炸而成的。这是大爆炸说的前身。俄裔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和苏联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接受并发展了勒梅特的思想,于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

持这一学说的科学家认为,大约在200亿年以前,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天体的物质都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密度极大、温度高达100亿度的原始火球。这个时期恒星和星系并不存在。后来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这个原始火球发生了大爆炸,组成火球的物质被喷发到四面八方,并逐渐冷却下来,密度也开始降低。爆炸发生后,重元素的原子核形成。大约1万年以后,氢原子和氦原子产生。在这1万年的时间里,散落在空间中的物质凝聚成了星云、星系的恒星。大部分气体在星云的发展中变成了星体,因受星体引力的作用,其中一部分物质变成了星际介质。

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宇宙的起源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等待进一步的考查、研究。

3、宇宙的年龄究竟有多大

宇宙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至今尚未确定。

通常确定宇宙年龄的方法有两种,—种是根据球状星团的年龄来进行推断。一般认为球状星团是十分古老的星体的集合,它们是在宇宙诞生后不久产生的天体。如果知道了球状星团的年龄,就等于了解了宇宙年龄的人致标准。根据推算,最古老的球状星云的年龄约为115亿年。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哈勃常数进行推算。目前的科学认为,宇宙在大爆炸的驱使下,现在还在不断地膨胀。根据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爱德华·哈勃的观测,星系以更快的速度远离我们,而银河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即退行速度,与到银河系的距离大致成正比。这种比例常数称之为哈勃常数。知道了哈勃常数,我们就可推算出宇宙发展到现在的样子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宇宙的年龄。根据造父变星测定的哈勃常数推断出的宇宙年龄约为90亿年。

实际上,用于测定哈勃常数的天体,并非只是造父变星。也可利用超新星和行星状星云和类星体等。1998年12月,日本宇宙研究所和澳大利亚的联合研究小组,宣布了它们根据地球到 PKS1830—211类星体的距离和其退行速度测定的哈勃常数推算出的宇宙年龄。1998年9月,日本国家天文台的研究人员宣布说,球状星团的年龄为150亿年。

还有人采用一种与哈勃常数无关的测定方法,测得的宇宙年龄为240亿年。最近,德国的科学家测定出宇宙年龄为340亿年。

我们现在的宇宙由于大爆炸的驱使,还在不断地膨胀,以美国科学家为主的观测小组,一直在研究宇宙膨胀速度究竟以多大的比例在降低。这一观测小组,把遥远的古超新星的退行速度与较近的新的超新型的退行速度相比较后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若追溯到过去,假如说宇宙膨服速度变慢,那么,宇宙达到如今这么大所需的时间,比用哈勃常数来推断出的宇宙膨胀时间要长。

而宇宙膨胀还在加快的问题与宇宙年龄是息息相关的,这就对测算宇宙年龄带来了更多复杂的影响因素。

总之,运用不同的测定方法测出来的宇宙年龄都不一样,而且相差非常远。由于宇宙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演化等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宇宙的年龄到底是多少?是90亿年、115亿年、150亿年,还是另有说法呢?围绕着宇宙年龄问题争论还未得出结论。

4、宇宙中心究竟在哪里

宇宙是什么?宇宙的中心在哪里?好像自从人类诞生,这些问题就一刻不停地萦绕在求知者的心中。

早在公元90~168年,古希腊学者托勒密就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地心宇宙体系。他在总结前人的观点和测量数据的基础上,特别是针对那时关于行星的观测结果,提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这一说法。中世纪期间,欧洲教会就是利用这个错误来维持统治的,使西方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错误历史延续了1400多年。

公元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向传统的地心说提出了挑战,认为地球是一颗不断转动的普通行星,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其他的天体都围绕太阳运转。

后来,开普勒、伽利略又提出了太阳中心论,这使人类第一次把自己的地位从中心移开。

再后来出现了牛顿以及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在这个定律的摆布下,人们一度认为宇宙是无限的,而每一点都是宇宙的中心。因为对每点来说,各个方向都是平权的,没有任何区别。但后来由于种种反驳,无限静态宇宙模型被打破。

进入二十世纪后,两个年轻的美国科学家在无意中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加之取代过去光学望远镜的射电望远镜的广泛使用,宇宙大爆炸的理论假说得以成立。人们发现太阳系只是茫茫银河系的一个小点,是称为大熊星座的一个小星系而已。太阳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就连银河系也不是中心,比银河系这种更大的星系多到无穷无尽。但这种观点同样无法解释所有的现象,宇宙到底有没有中心仍有待证明。

5、神奇的黑洞

为了研究太空中看不见的光线,美国宇航局研制发射了高能的天文观察系统。在其发回的 X射线宇宙照片中,天文学家发现了最惊人的一幕那些人们认为已经湮灭了的星体依然放射出比太阳这样的恒星体更为强烈的宇宙射线。这证明了长久以来人们的一个大胆设想宇宙中确实存在着看不见的“黑洞”。

为了确认黑洞的存在,天文学家还列举了许多星体轨道畸变的事实。但是,尽管天文学家都认定黑洞的存在,但没有一个人找到一个黑洞。尽管如此,科学家还是对这个飘渺的 “东西”进行了研究。

首先,什么是黑洞呢?它有哪些特性?黑洞的引力非常大,即使是速度达到极限30万千米/秒的光也逃离不出它的引力;黑洞是一种神奇的天体,其周围的空间是弯曲的,于是,发出光线转个弯又回到黑洞,黑洞周围的时钟走得也比通常地球上的钟要慢。地球钟走2秒、4秒,而黑洞钟才走1秒,越接近黑洞钟走得越慢。到了黑洞,钟无限慢,以至我们无限地等待也见不到有东西从黑洞中跑出来。

科学家又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宇宙中黑洞的形成呢?经过天文学家研究,对黑洞的来源有3种看法。

一是恒星到了它的晚年,耗尽全部的核燃料,由于自身引力发生坍缩。如果坍缩物质的质量比太阳质量大3倍,那么最终的坍缩产物就是黑洞。此类黑洞的质量一般不会很大,不超过太阳质量的50倍。

二是星系或球状星团的中心部分恒星很密集,,以致于星与星之间极易发生大规模的碰撞,由此产生超大质量的天体坍缩后,便可以形成质量超过太阳1亿倍的黑洞。

三是根据大爆炸的宇宙模型推断,大爆炸的巨大力量会把一些物质挤压得极其紧密,于是形成了“原生黑洞”。

著名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曾指出,质量大的恒星,在其后期也会不断收缩,直到半径只剩下几公里。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黑洞”的星体。钱德拉塞卡的精确预言使他荣获了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黑洞的存在更是增加了宇宙的神秘,甚至神秘得超乎人类的想象。我们知道宇宙仍处于不断的扩张中,那么有一天宇宙会不会消失在一个黑洞中?又或者会不会消失在几百万个黑洞中?那时候的地球、人类又将如何?因此,人类迫切期待有一天能彻底地揭开黑洞之谜。

6、银河系的秘密

茫茫的宇宙中那缥缈的银河引起了多少人的遐想,但至今的它仍带着神秘的面纱。人们对银河的认识和研究从未间歇。

虽然从非常久远的古代,人们就认识了银河系。但是对银河系的真正认识还是从近代开始的。

17世纪时,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发现了银河。他发现,这是一个恒星密集的区域。

1750年,英国天文学家赖特(Wright Thomas)认为银河系是扁平的。他假定银河系是个透镜,连同太阳系在内的众星位于其中。

1755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恒星和银河之间可能会组成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随后的德国数学家郎伯特(Lambert Johann heinrich)也提出了类似的假设。

到1785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绘出了银河系的扁平形体,并认为太阳系位于银河的中心。他们的观测结果表明,银河系非常庞大,可容纳3亿颗恒星,其直径为8000光年,厚1500光年。

1915年,美国天文学家卡普利研究了许多球状星团的变星,发现太阳仅仅是银河系内的一颗普通恒星,而不在银河系的中心,它距中心约5万光年并朝向人马座,银河系的范围大约有30万光年。

1918年,美国天文学家沙普利(Harlow Shapley)经过4年的观测,提出太阳系应该位于银河系的边缘。

1926年,瑞典天文学家林得布拉德(Lindblad Bertil)分析出银河系也在自转。

关于银河系的观测一直在进行着。1986 年,两位英国天文学家吉尔莫(N.Gilmore)和莱德(G.Reid)经过详细的研究后首次明确提出,银盘中的恒星可以分属于薄盘和厚盘两种形态不同的结构。

新的研究这样总结了银河的构成:银河系物质的主要部分组成一个薄薄的圆盘,叫做银盘,银盘中心隆起的近似于球形的部分叫核球。在核球区域恒星高度密集,其中心有一个很小的致密区,称银核。银盘外面是一个范围更大、近于球状分布的系统,其中物质密度比银盘中低得多,叫作银晕。银晕外面还有银冕,它的物质分布大致也呈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