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一本书读通世界未解之谜
1149800000006

第6章 文明探秘(1)

远古在向我们招手,她神秘的回懵一笑更是吸引了无数了学者们的目光,《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城、满载人类未来的诺亚方舟、毁灭了的迈锡尼文明、神秘的玛雅……她们的谜题总是让人们无限希望地追寻,答案也许已经不重要,重要的发现前辈的伟大,认同前辈的聪明智慧。

1、《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城真实存在吗

认识特洛伊城,人们最早开始于《荷马史诗》,那时候它是一座虚构的城市。但也是这部著名的《荷马史诗》才有了现实中人们对特洛伊城的了解。

19世纪70年代,考古学鼻祖海因里希·谢里曼通过他执著而卓越的考古发现,使这座荒丘下的古城终于在世人面前从虚幻走向隐约的真实。

谢里曼从小就被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所吸引,惊心动魄的故事唤起了幼小谢里曼强烈的好奇心。1870年,谢里曼带着年轻的妻子来到濒临爱琴海的土耳其西北部沿海地带,开始了寻找特洛伊城之路。

谢里曼和他召集的100多个民工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发掘工作。在这块文学故事中特洛伊城曾经屹立的地方,他发掘出了总共9个城市的遗址,都是不为人知的原始古迹。后来的考古发现,特洛伊战争时的遗址应该在这一层的三层之上。

从考古看来,特洛伊城前后延续时间较长,其遗址自下而上的分为9层。

第1层大约是公元前3300一前2500年的一座直径只有90多米的石筑小城堡。

第 2层大约在公元前2500一前2200年,城市开始繁荣,筑有坚固的城堡,城内有居住住址和铺砌的道路。该层有大量的灰烬,估计是于战火硝烟之中被毁掉的。

第 3、4、5层大约在公元前2200一前1800年,城市范围较大,但其发展规模和水平都不高,建筑不如以往雄壮。

第6层在公元前1800一前1275年,特洛伊城发展到历史上最大的规模,城墙更为坚固,城内发现有火葬墓,葬具为骨灰瓮。德普费尔德认为它属于特洛伊战争时期,但是有的科学家认为这一层与其他层次的建筑风格有很大差异,他们怀疑它应该属于另外一种文化,可能是另一个民族对该城的占领带来的。

第7层在公元前1275一前 1100年,可以分为A、B两个阶段,A属于特洛伊战争时期,是与第8层属于同一文化系统的人创造的。那场著名的因特洛伊木马而来的战争应该就发生在这一时期。B属于后期青铜器时代至铁器时代。

第9层属于希腊化时代文明堆积。

第10层属于罗马时代文化堆积。

现今的史学界普遍认为,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特洛伊城。这座城市始建于公元前16世纪。《荷马史诗》描述战争就是公元前12世纪,希腊各城邦组成联军进攻特洛伊的故事。

但是从历史考古来看,谢里曼对特洛伊城遗址的发掘,仍然有许多不能让人信服的地方。关于特洛伊城的几个层次有一些不一样的观点存在。

2、诺亚方舟究竟停靠在何处

远古时期,神创造了天地,最后创造了人。由于偷吃禁果,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此后,该隐诛弟,揭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上帝的诅咒,增加了人的怨恨与恶念。人们无休止地相互厮杀、争斗、掠夺,犯下了许多使神不能容忍的罪孽。

在罪孽深重的人群中,上帝看到了一个守本分的好人--诺亚。于是在决定惩罚堕落的人类之际,上帝决定救出诺亚和他的家属。上帝让诺亚用歌斐木制作一条方舟,这只方舟要长一百二十五米,宽二十二点五米,高十六米,共三层。除了他的家属外,另可搭乘雌雄各七只的鸟、野兽等一切活的动物。

不久,天上下起雨来。连续下了四十天,世界上除了乘在诺亚方舟上的生命之外,全都死亡了。雨停后,诺亚方舟在汪洋中漂浮了整整7天,最后停泊在亚拉腊山脉。

这是《创世纪》中对诺亚方舟的描述。那么亚拉腊山脉真的是诺亚方舟的停靠地吗?

《巴比伦尼亚的历史》公元前275年,巴比伦尼亚历史学家贝罗索斯记述:“‘大船’停泊在亚美尼亚,而部分遗骸依然存留在亚美尼亚的高也伦斯群山中,有人刮下船身的沥青用作辟邪饰物……”

《犹太古史》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官方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记述:“亚美尼亚人称此地为‘着陆处’,因为这是方舟平安着陆的地方,时至今日他们依然保留有关的遗迹……”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文献中,对于方舟所在地的山,有不同名字的记述,但其实所指都是亚拉腊山。探险家们把寻找诺亚方舟的目光停在了亚拉腊山。

亚拉腊山是土耳其东部有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现代第一个有据可查的登上亚拉腊山的探险者是德国医生弗里德里希·帕罗特,他于1829年登上了那座山但并未找到诺亚方舟留下的明显遗迹。

1949年,俄国飞行员罗斯科维斯基拍下了第一张诺亚方舟的照片。

1957年,土耳其几名空军飞行员驾驶飞机考察亚拉腊山顶,发现这个物体呈船型,这更引起了各国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政府曾经公布了由埃罗斯卫星和U—2间谍飞机拍摄的一组照片,照片显示亚拉腊山俄国一侧山坡终年冰层下有“异物”。

2003年,美国DigitalGlobe公司“快鸟”卫星拍摄的一张成为“亚拉腊山异物”的照片引起了寻找诺亚方舟人士的关注。

2010年,由香港人和土耳其人组成的方舟探索队,于土耳其东部的亚拉腊山寻找诺亚方舟遗骸时,在高于海拔四千米的冰川进行挖掘,成功进入巨型木结构。自公布以来,这一发现瞬即成为全球瞩目焦点,专家及土耳其官员相信这极有可能是挪亚方舟。但是否就是《圣经》记载的诺亚方舟还尚无明确定论。

不管《圣经》记载的诺亚方舟是真是假,它都为我们留下一些谜团,至少现在的人们无法解释。

3、迈锡尼文明及其毁灭

迈锡尼文明(约前1500-1100)是指以迈锡尼为代表的南希腊的迈锡尼、太林斯、派罗斯等地的早期文明,据《荷马史诗》描述,兴盛时期的迈锡尼以金银制品名扬天下,被人们称为“富于黄金”的城市。其创造者是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

迈锡尼文明的特点就在于其墓地文化。1876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等人在城内发现的墓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们似乎又看到了3000多年前“多金而繁荣的迈锡尼城”。古代希腊世界迈锡尼文明的重要遗址陆续被发现,如梯林斯、派罗斯、雅典等。

从人们目睹了迈锡尼文明时代王宫的残垣断壁,和令人惊叹不已的王室宝藏开始,就开始了疑问:如此辉煌的文明,是怎么毁灭的呢?

由于可靠的文字资料实在太少,线形文字泥版文书和《荷马史诗》所提供的信息又过于简单,所以,是要找到其消亡的原因,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

有人认为,迈锡尼世界的毁灭与一些南下部落的入侵有关,特别是多利亚人更是祸首元凶。

但也有人持与此认识相反的见解,他们指出,据考古资料看,多利亚人在公元前13世纪期间,并未进入希腊世界,他们涉足此地是在迈锡尼文明的不少城市已经变成废墟的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他们认为,因为国家存在很严重的经济问题,神权受到挑战,同时受到其他部门或其他国家的过分压力,都可能是导致派罗斯毁灭的主要原因。

另有一些人认为造成迈锡尼毁灭的祸根是天灾,天灾造成人口减少,食物短缺,最后危机了政权。统治者于是开始了长久的远征,而迈锡尼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严重消耗,从此国势一蹶不振。

还有人提出,迈锡尼文明遗址中有几个地方是毁于不知什么原因引起的火灾中的。因此,这些猜测者把目光投向了活跃于东地中海的海上民族,他们认为是这些海上民族破坏了城市,促使了帝国灭亡。

学者们的研究从未停止,但没能解开迈锡尼文明的衰弱之谜,随着对迈锡尼深入的了解,新的疑问有出现了:迈锡尼没有金矿,而黄金又是从何而来?固若金汤的迈锡城怎么会屡遭沦陷?迈锡尼人已普遍掌握了线形文字,但为何死者的墓碑上连姓名都没有?一切还有待于更加深入的考察。

4、神秘的大西国

最早记载大西国的事情的人是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克里齐》里,柏拉图说,大西国原来是全世界的文明中心。这个国家比利比亚和小亚细亚加在一起还要大,它的势力一直延伸到埃及和第勒尼安海。

在大西国的城市中,人口稠密,热闹非常。城中遍布花园,到处是用红、白、黑三种颜色大理石盖起来的寺庙、圆形剧场、斗兽场、公共浴池等高大的建筑物。码头上,船来船往,许多国家的商人都同大西国进行贸易。

随着大西国越来越强盛,大西国的国王也变得野心勃勃。在贪得无厌的野心驱使下,他们决心要发动更大的战争,征服全世界。然而一场强烈的地震和随之而来的洪水,使整个大西国在一天一夜之间便无影无踪了。

不少富有兴趣而又勇于探险的考古学家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以期找到柏拉图描绘的那片富于诗意的绿洲,并探寻他们消失的秘密。

1939年,希腊考古学家马里纳托斯试图解释这一疑点:公元前1470年发生了一次火山爆发,毁灭了克里特岛西北、爱琴海中的基西拉岛的一部分,这场大灾难带来的大量灰尘及海啸、地震可能毁灭了米诺斯文明。近年来,由于考古学家在桑托林火山遗址发现了大量米诺斯人的文物,这样马里纳托斯的说法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1967年,美国一飞行员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低空飞行时.突然发现在水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

1968年,美国范伦博士在巴哈马群岛的北彼密尼岛附近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海底城墙。在彼密尼岛海底发现了一座城市。另一个考察组在巴哈马群岛的安德罗斯岛附近的海面下发现了一座非常古老的寺庙遗址。科学家根据种种发现加以推测,已经消失了的古代大西国--亚特兰蒂斯王国,可能就沉没在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底。

长期以来,人们不懈地努力探索,把眼光从大西洋海域移向太平洋海域,也从海域移向邻近水系的广阔陆地,墨西哥、北欧、北非和澳大利亚乃至中国和印度都成了人们对大西洲的“怀疑对象”。然而,证明大西国确实存在过的陶器、大理石雕刻、戒指或其他装饰品任何遗物均为发现。

大西国是否存在?它究竟在哪里?为什么消失?这些至今仍是无法揭开的谜。

5、玛雅人为何修建金字塔

说到金字塔,人们往往会想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但是,在墨西哥及其尤卡坦半岛上,还耸立着许多玛雅人制造的金字塔。其范围之雄伟,构造之精良,情景之神秘,可以与埃及金宇塔比美。

中美洲的玛雅人是一个特别的人种,语言自成一体,脸型轮廓很独特,前额倾斜、鹰钩鼻、厚嘴唇。他们在美洲这片沼泽低洼、人迹罕见的热带雨林中,创造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辉煌文明,如平顶金字塔、浮雕、石碑等众多杰出的建筑物,精巧的数学,高明的数学技巧。凡此种种,使得玛雅文化也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葩。

而玛雅人建造的金字塔更是让人惊讶,这些金字塔与埃及最早的几座金字塔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天文方位计算得更为精确:天狼星的光线经过角墙上的气流通道,直射到长眠于上面厅堂中的法老头部;北极星的光线通过北墙的气流通道,径直射进下面的厅堂里。

基于对埃及金字塔的了解,人们都认为金字塔是一种坟墓,那么,玛雅人是不是为了做坟墓而建立了工程浩大的金字塔呢?如果是,为什么金字塔的建造水平是如此之高,而神龛却是相当粗糙,很多科学家都怀疑神龛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

后来,在金字塔发掘出了一些精致的透镜、蓄电池、变压器、太阳系模型碎片、不锈钢,以及其他合金制成的工具等。加之,玛雅人对神有种近乎狂热的崇拜,人们又推测,金字塔原先很可能是玛雅祖先的祭坛和用来观察天象的神坛。

但是,看看与这些宏伟遗迹比邻的印第安人居住的茅屋和草棚,让人相信这些宏伟的建筑并不是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严格按照玛雅人的宗教信仰和神奇的玛雅历法建造的,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从考古学家掌握的证据来看,当时玛雅人仍巢居树穴,以采集或狩猎为生,过着相当原始的生活,而这些建筑似乎是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因而有些学者以此为基点,认为这些建筑不是玛雅人自己创造的,而是别人传授给他们的,可是又有谁能把这样先进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呢?难道是外星球的高级生物?

历史已经久远,留在来的是那些屹立的金字塔,而那些神秘的玛雅人,以及他们建造金字塔的目的,都成了秘密。

6、玛雅都市是怎样消失的

奇琴伊察是古玛雅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1885年,年轻的美国探险家桑普逊由印第安人作为向导,在古代玛雅帝国所在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丛林中艰辛跋涉,终于发现了奇琴伊察城。是他使得奇琴伊察城得以重见天日。

奇琴伊察是古代中美洲玛雅文化的三大城市之一。 “奇琴”在玛雅语中的意思就是“井口”,“伊察”意思是“伊察人”,“奇琴伊察”的意思就是“伊察人的井口”。

古城初建于5 世纪,后随着玛雅帝国的衰亡而被遗弃。公元10 世纪末,古城又曾一度兴旺。古城是以天象确立方位,布局严密、结构合理,主要建筑多围绕方形天然水井或位于通向水源道路的两侧。所有建筑都以雄伟壮观的风格以及建筑内外精美的雕刻装饰而引人注目。

奇琴伊察古城遗址充分反映了玛雅人高度发展的文化艺术和宗教意识。遗址中最大的建筑物是城堡金字塔及塔顶上的“羽蛇神庙”。

值得注意的是,在奇琴伊察城还有几个球场。最大的一个位于城北,总体面积达到了 22576平方米。场地的两头有石墙,墙上面镶有石环,以供投篮之用。据民间传说,1200年前,玛雅人就已经普遍流行着类似现代的篮球赛了。

众所周知,玛雅文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在6—9世纪的时候,但在10世纪后急转直下,乃至湮没消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的灭亡呢?

有学者认为玛雅遭到了内乱、外族的入侵,迫使玛雅人背井离乡而逃往别处,而都市也因此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中。

也有学者认为玛雅人以玉米为主食,没有牛马猪羊,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后因土地与气候原因,无法长期耕作而绝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