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转动人脉:构建超级成功人脉网的73个技巧
1149900000012

第12章 修炼篇:超强人脉术养成计划(9)

3.有不少人,他们喜欢听相反的话;更有许多的人,喜欢别人把自己当作有思想、有理智的思想家。

偶尔沉默,给自己多一些保留

适时地沉默并不是简单地指一味地不说话,而是一种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其在神态上表现出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以此来逼迫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出底牌。如果你神态沮丧,像霜打了的茄子一般,只能是自讨苦吃了。沉默只是人们表达力量的一种技巧,而不是本身就具有优势力量。

案例分享:

有一个商人想处理掉自己工厂里的一批旧机器,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这批机器的时候,一定不能低于60万元。在谈判的时候,有一个买主针对这台机器的各种问题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缺点和不足。但是这个商人一言不发,一直听着那个人口若悬河的言辞,到了最后,那位买主再没有说话的力气了,突然嘣出一句:“我看你这批机器我最多只能给你80万元,再多的话,我们可真是不要了。”于是,这个商人很幸运地整整多赚了20万元。

经验总结:

沉默显示了冷静和清醒;沉默,闪烁着智慧和胆识;沉默,常常具有深沉的理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沉默是金,还因为你恰如其分的沉默,无疑给别人留下了足够广阔的表演空间,而你则是一个好听众,好观众,这样无疑是会赢得别人的好感与尊重的。而与此同时,你也有足够的时间用来多听、多看、多想,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如此养精蓄锐,以逸待劳,能不一击必中吗?

某作家在访问诺贝尔奖得主川端康成时,经常不说话的坐上三十分钟。但是,他们只要偶尔交谈一两句话便能将气氛处理得很好,而且据某作家说,这次会面还获益不少,这说明沉默也可以用来当成双方真正的沟通。实际上,我们怕沉默下来而继续不停的说话时,无形中会剥夺彼此思考的时间。因此,你只能抱着有收获的会谈需要沉默的看法,就不会为沉默冷场而感到困扰。

沉默是为了争取全面了解事物的时间,以便厚积薄发,见解深刻;沉默,是以后发制人的秘密武器,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沉默是一种冷静的处世观,能看透事物的本质根源。

美国纽约国际银行在刚开张之时,为了迅速提升知名度,曾在全纽约的广播电视正播放节目的时候突然插播这样一个广告:听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的是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紧接着整个纽约市的电台就同时中断了十秒钟,不播放任何节目。一时间,纽约市民对这个莫名其妙的十秒钟沉默时间议论纷纷,于是“沉默时间”成了全纽约市民茶余饭后的最热门话题,国际银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很快便家喻户晓。

“此时无声胜有声”。国际银行的广告策略巧妙之处在于,它一反一般的广告手法,没有在广告中播放任何信息,而以全市电台在同一刻的十秒钟“沉默”引起市民的好奇心理,市民不知不觉地去探究根底,从而使国际银行的名声由“不知而人人皆知”,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很多人喜欢夸夸其谈,将并不成熟的思想,过早地说出来。这样,对于他自己,失去了进一步思考、提高的机会,使本来可能很有价值的想法,随口溜走了。而对于听的人,由于说者的滔滔不绝,很容易忽略了其谈话的重点及思想的核心,随耳一听罢了。还有的人因为说话前缺少足够的思考和语言的组织,造成言不达意或逻辑不清,反而影响了感情的交流,真是欲速则不达:难怪有人要感叹:“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最好是看他写的文章,而不是和他交谈。”为什么?因为人们在写文章前会仔细推敲,然后才落于纸墨,所以清楚、流畅。由此可见,思想需要语言的表达,而语言的形成更需要经过冷静思考和反复推敲润色的过程。

正所谓“言多必失”,即使正有枚针尖对着你,你也千万不要去做麦芒,逞一时口舌之快,否则最终损失的还是自己。当你控制住了自己,你就会庆幸自己的沉默所带来的卓越功效了。

专家点拨:

1.适时地沉默并不是简单地指一味地不说话,而是一种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

2.沉默是为了争取全面了解事物的时间,以便厚积薄发,见解深刻。

3.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最好是看他写的文章,而不是和他交谈。

学会含蓄,巧妙回避

日常生活中,一些人是所谓的“直肠子”、“一根筋”性格,为人处世“碰倒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遇到不宜直言的问题就运用智慧,巧妙地去回避它,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脉。

案例分享:

周总理的外交手段可算是最高明的了,无论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一次记者招待会,总理介绍我国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到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共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人民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经验总结:

周总理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于是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损害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运用曲解,使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了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

1831年,歌德看完雨果的剧本《玛利安·德洛姆》后说:“看完这个剧本,我们只能发现一个优点,那就是作者很擅长描绘细节,这显然是不小的成就。”这番言论表面上是在称赞雨果,其实是指出雨果在细节描绘上花了太多的笔墨,从而使全文不够简练。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交谈时的含蓄与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做人固然要正直、自率,但并不意味着说话也可以直言不讳。太过于唐突的直言,有时就是一种消极、否定的语言暗示,不仅使人抵触反感,还会让人顾虑重重,甚至增加心理压力。生活中,有很多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因此,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懂得含蓄和回避矛盾。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儿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把李乐的嘴巴上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叭叭地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

当你的朋友有缺点或做错了事,如果我们必须要直接面对,没有办法去回避,这时一定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古时候,吴国有个滑稽才子,名叫孙山。他与乡里某人的儿子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考完后,孙山先回到了家。那个同乡的父亲就向孙山打听自己的儿子是否考上了。孙山笑着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的回答可谓是委婉而含蓄,既告诉了结果,又没刺到对方的痛处。如果孙山像竹筒倒豆子一般直接告诉对方落榜,那么对方的反应就可想而知了。可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许多人说话往往过于直接,结果好心办了坏事。不但自己觉得出力不讨好,别人也不会感激自己的好意。

专家点拨:

1.交谈时的含蓄与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

2.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懂得含蓄和回避矛盾。

3.当你的朋友有缺点或做错了事,如果我们必须要直接面对,没有办法去回避,这时一定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

谈话应该三言两语,不要唠叨

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听唠叨,当然我们有时就常犯这样的毛病,占用他人很长时间来听自己一个意思的重复叙述,会令他人感到厌烦从而对我们失去好感的。因此在谈话时应该简洁明了地说主题,用简短的话语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千万不要唠叨。

案例分享:

有一个推销员向别人推销复印机:“能给我一点时间吗?请让我介绍一下本公司的新型复印机。”他说着,便从手提包中拿出几本小册子开始介绍了:“这种型号的,比起现在你们使用的速度更快,性能也……”此时,对方已经不耐烦了,可是他还是不停地说:“马上就完了,请等一下……”过了一会儿,他介绍完了,便说:“怎么样,如果换我们公司的产品,费用也会比现在用的便宜。”一副盼望对方买的样子认真地盯着对方。可是,对方却冷冷地回答他:“先生,出于对你的尊重,我听完了你的长篇大论,可我是不会买你的任何东西的。”

经验总结:

很多人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总是拼命说着很多很多的话,但始终还是无法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出来,结果让对方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神,却抓不到他话中的重点,这种人会让人失去耐心。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别让丛生的杂草掩盖了你要种的鲜花。”莎士比亚也曾说过:”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则是肤浅的藻饰。”口才表达,讲求“意则期多,言惟求少”,真正做到“言约而旨丰”。

说话要文雅、简练、明确。“言不在多,达意则灵。”乃是古今中外的至理名言,说话简练有力,能使人兴趣盎然。冗词赘语、不得要领,必然令人生厌。善于交际的人惜语如玉、言简意赅,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

1954年,国务院讨论北京街道上的牌楼要不要拆除,有些人强调其历史和艺术价值,主张保留。周恩来总理考虑到全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同意拆除。但他没讲多少话,只借用一句古诗指出了问题的要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针见血,多么简洁。

因此,我们在和人谈话时,不要只重复一个话题,囿于成见。简洁的语言会令人愉快,增加他人对自己的好感,并且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简洁的语言虽然显得草率,却在礼貌上得到补偿。我们在说话时一定注意简洁明了,段落分明,不要颠三倒四,给别人留下一个思想清晰、反应快捷、逻辑性强的印象。同时,说话的速度不要太快,语气要愉快而充满活动,声音要有感染力,别让别人感到你的声音疲乏、胆怯。不要一说起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话多必失言。这就应该避免说话漫无边际,东拉西扯。如果你谈起来没完没了,别人势必会听得厌烦。

然而,人们常常把握不好说话的时间,往往用重复或者详细的解释来强调自己的意思,生怕对方听不懂自己的意思。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这只能说明两点:其一,我们对自己的表述能力不自信;其二,我们对他人的领悟能力不相信。这两种观点直接导致了我们表述愿望的失败,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说话的目的性和掌握说话的控制。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平时就可以训练自己将所要表述的问题在三分钟之内说完,这样我我们就必须再说话前对我们的语言进行组织,去掉那些没用的废话,将有用的话,归纳总结的精练简洁,将整个意思在三分钟之内讲完,这样不能能够对方不但会因为我们的归纳能力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更能令对方在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对我们的问题记忆深刻,同时也为对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可谓一举两得。

专家点拨:

1.用简短的话语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千万不要唠叨。

2.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则是肤浅的藻饰。

3.简洁的语言会令人愉快,增加他人对自己的好感,并且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兜圈子才能少碰钉子

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现实中,真正乐于听取逆耳忠言的寥寥无几。在人情关系学中,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责批评,也要加以包装和修饰,要知道,委婉的言语更容易被接受。

案例分享:

朱熔基总理曾视察中央电视台。前一天,中央电视台的有关领导告诉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明天,总理来视察的时候,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多少有些为难:怎么向总理提出这个请求呢?

第二天,朱总理走进(焦点访谈)节目组演播室,在场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朱总理跟大家相互问好之后,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拥在他的周围,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与总理交谈。演播室里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谐,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于是,她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然后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理面前。总理看一下敬一丹,笑了,接过纸和笔,欣然命笔,写下“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16个字。总理写完,全场响起一片掌声,热烈的气氛进入了高潮。

经验总结:

敬一丹的绕圈子的确运用恰当,可圈可点。请求题词,先把在外“四处奔波”、“非常辛苦”的记者抬出来,在感情、道义上绕好了一个让人不宜也不忍拒绝的“套子”,另外语气曲折委婉,表述又贴切诚恳,终于如愿以偿。

人们往往把直来直去的性格,作为一种美德,倍加赞赏。的确,人际关系中做到坦诚,不说假话,直来直去,你会结交许多朋友,作为一名务实者,在与人相处中,更应“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当面锣,对面鼓”。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那种对别人提意见“直来直去”的人,却往往不能使别人满意。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自尊、需要面子。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不给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致造成双方关系破裂,反目成仇。

拐弯抹角式的表达方法就是一种委婉表达法,这种方法,非常容易让人接受,而且自己还能达到目的。比如,你楼上新搬来一位音乐家,这位音乐家经常练琴到深夜,影响了你的工作,而你和他接触交往不多,自然不好正面提意见,你可以告诉他,这楼板的隔音效果太差了。对方听了当然领会你的用意。

那么,这个圈子如何绕,才能绕得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