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首席记者
1158000000004

第4章

王水妹的遭遇,大致就是这样。

我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我在给你复述她的经历时,引用了她的几句原话,比如为丈夫担忧时的那句,“他人要是真有个三长两短,撇下我们孤儿寡母,可咋整?”咒骂包工头时的那句,“我操他个八辈血祖宗的。”还有找不到工作时的那句,“我上辈子保准是缺大德了,这辈子活该遭罪。”她的这三句话,基本都是标准意义上的东北话。

至于她更多原话中的东北土语,比如二半槽子、吭吃瘪肚、习里马哈,我就不给你讲了,我本身也不是特别明白。

在仔细倾听王水妹讲述的过程中,我偷偷擦掉眼泪,问她,你是西北人,怎么会说东北话?王水妹说她和丈夫其实都是东北人,黑龙江省鹤岗市的,她和丈夫结婚之后才搬家到了西北。

接着我就让王水妹再讲一讲孩子。一提孩子,王水妹哭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我也只好结束采访。临走之前,柏乔告诉我,王水妹的婆婆是个低保户,王水妹当初给村长打电话时,本来是想让婆婆给她寄来回家的路费,但她知道婆婆一定拿不出这笔钱,她也不想让婆婆过早知道丈夫的噩耗。我叹了口气,把身上的钱全划拉出来了,大概是120几元,让柏乔转交给王水妹。

简单地说吧,当天晚上,我就把王水妹的遭遇写了出来,洋洋洒洒四千字,一气呵成,写得我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第二天一大早,我把事情经过跟总编说了。有点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总编没有嘿嘿一笑。

总编说,欧阳,这稿子咱们不发行不?

我说,不行,那不行。

总编轻轻叹了口气,对我竖了竖左手的拇指,他说,好样的,欧阳,你是好样的。

总编这句话,让我的心里一下子又没了底。我陪着小心说,老大,那个,有什么指示你直说,你现在这样,我肝颤。

总编说,你肝颤什么?你心颤才对。你来报社有3年了吧?

我饿了8天的鸡在啄米那样点头。

总编接着说,这些年你看我表扬过谁没有?对,没有。但我今天得表扬你。我们记者,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爱心,必须要像你这样有爱心,领导想拦也拦不住的爱心。我告诉你,我心也是肉长的,不是合金的。发,明早见报,发2版一整版,2版发不下就转到3版。

我深吸了一口气,对总编竖起双手的拇指。我说,好样的,老大,你是好样的。报纸总编,包括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站的总编,必须要有爱心,必须要像老大你这样有爱心。

总编说,打住打住,你快给我打住。

总编接下来告诉我,稿子还要仔细修改一番,首先是必须淡化那个包工头,因为报社不是法院;其次是不能直愣愣地呼吁读者来捐款,这会让人反感,而是要把捐款这个意思渗透到字里行间。总编还说可以适当多写几句柏乔和他的书店,算是给柏乔做次软广告,毕竟柏乔曾经为报社工作过。另外,为了避免可能带来的不便,所有要给王水妹捐款的读者,不要来报社,直接去柏乔的书店。

第二天,稿子就见报了。标题叫《我亲爱的孩子,妈妈该怎样带着爸爸的骨灰回家见你》,是总编拟的,长是长了点,但情感表达很到位。而押题图片是柏乔帮我拍的,王水妹搂着丈夫的骨灰,头稍稍低着,上齿紧紧咬着下唇,但终于没能抑制住满脸的泪水。

柏乔的预测是靠谱的,读者的捐助热情真就很高,仅仅三天,捐款就接近了2万元。第一个捐款人,就是我曾经报道过的那个8岁小女孩的妈妈,她说别人曾经救助过她的孩子,她说她特别能够理解一个母亲见不到自己孩子的心情。她没有接着再说下去,是因为我不争气,我竟然没有忍住,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第二个捐款人,是北岸商场的王经理。说来有些奇怪啊,我本来觉得王经理的长相有创意,可他将两千元钱送来的时候,我突然就觉得他长相平和了。如果当时你对我说王经理比章子怡和余秋雨都漂亮,我也会百分之一百二十相信的。而那三天里,除了说谢谢这两个字,王水妹就只是哭了。而她的身体真是眼睁睁地消瘦了下去啊,我真担心哪怕只是一二级的风,就能把她吹飘起来,断线的风筝那样,缓缓消失在天际尽头。

我的后续报道,也就接连做了三天。按照总编的想法,这个后续报道是要一直做下去的,直到王水妹平安返回到西北。总编甚至还打算让我护送王水妹回家呢。

但是,总编的想法有一些落空。

因为王水妹偷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