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芸编指痕
1165900000042

第42章 郑海藏与伪满文献

闽县郑孝胥为诗,一成则不改。与陈石遗书云:“骨头有生所具,任其支离突兀也。”其刚愎可知。为前清遗老,乃始终效忠于爱新觉罗氏,甚至溥仪为日人卵翼下之傀儡皇帝,郑腼颜以事,仍为不叛之臣。一成则不改,不仅为诗如此也。秦翰才暨许大卢诗人,去春膺命前往东北,于长春获得伪满文献数百件,而朱其石为之整辑,拟于月之十三日,假宁波同乡会举行书画金石展览,而将伪满文献,同时陈列。予一昨访其石于画寓,得先睹为快。诸文献中有郑与印度诗哲泰戈尔合摄之影,亭宇清华,重檐荫树,似在北平故宫中,郑翎顶辉煌,身御朝服,貌清癯,不蓄髭,与峨冠黑衣,须鬑鬑绕颊之泰戈尔相对立,一华一夷,相映成趣。因忆曩时徐文定利玛窦之酬酢图,及若干年前影星卓别林与戏装之马连良,在戏院后台所照之相,不但有偶,且鼎足而三矣。伪满文献,有溥仪弟妹往来之家书,罗振玉之讣告。凡述及溥仪者,均为红字,如赐听戏,赏角黍等等,极微末琐屑,悉视为皇恩帝德,大书特书以标明之诸奏折,溥仪亲笔加以“览悉”及“知道了”等字样,而字迹极率陋。又有宴客之西菜单,封面为团龙织锦。展之,上面为酒名,酒凡五种,下面为肴名,纸上缀以“康德三年万寿宴会”八双钩文。又气象台所刊行之时宪书,首冠溥仪像,下附各地之气候比较表,及干支推算表所载民国年数,只至二十年为止。二十年后,列为康德元年,蔑视民国有如此,为之发指。他如历代帝王图像,诸伪官印,敌军柬帖及签名簿,举凡今已被判死刑之战犯,什九签名其中。而诸文件有为大同者,亦有为康德者。而大同时期,溥仪则称执政,康德则称帝。虽断简残编,均足为他日史料。闻翰才尚有《伪宫残照记》之作,传诵一时。

出售《金瓶梅》之诡秘

《金瓶梅》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有四大奇书之号,相传出于王凤洲手笔。坊间所售之所谓《古本金瓶梅》、《真本金瓶梅》,均非本来面目。盖是书多秽亵处,足以贻害青年,官府例禁,不许刊行。坊间之《金瓶梅》,无非芟汰淫秽之洁本耳。忆民国二十年左右,北平发现木版绣像之《金瓶梅》,淫秽悉存其中,而绣像尤春色动人,每部初售一百圆,既而抑价为五十圆,厥后三十圆即可得一部,并托海上某书局秘密代售。然其时之三十圆,约可易米三石,已非一般人所能购买。有某某者,善于投机,乃影印成书,装两大函,减其值之半以倾销。其出售也,往往声东击西,不自迳卖,导引至某处买之,且察言观色,以定拒纳。然卒为警局所知,抄去《金瓶梅》影印本一部,交诸法院,越旬传审,某某亲去,法官问其是否出售有伤风化之书,某某力辩,谓无此事,法官即出《金瓶梅》为证。某某曰:“《金瓶梅》固属秽书,出售有干禁例,试问阅览亦犯禁否?此一部乃予藏以自阅者,若出售,则决不仅警局所抄之一部也。”法官无以难之,某某立请将是书发还,竟挟之以归。更为是书销路计,由铅字印,每逢秽亵处,下注芟汰若干字,凡四册,只售小银圆数枚,所芟汰之秽亵文字,别印一小册,外加某药房之封皮,裹之付邮以赠买书者,盖预留买书者之地址也。至于药房封皮,无非掩蔽邮局之检查,而视以为药剂之宣传品云。

三种《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早已停刊,成为杂志史上之陈迹,先后凡三种。最早之《小说月报》竞学社发行,亚东破佛编,予未之见。清末宣统二年,商务印书馆刊行《小说月报》,王蕴章编辑,首有铜图,大都为风景照及名人书画,长篇小说有林琴南之《双雄较剑录》,短篇则出于指严、寄尘、绂章、怅庵等手笔,而徐卓呆之剧本,尤开风气之先。其他尚有文苑、杂纂、笔记、传奇诸门类,搴芳披藻,文字力求优美。其时予尚年幼,作为课外读物,揣摹之余,于行文颇得良助焉。继之主辑者,为恽铁樵。五四运动,受新文化之影响,改归郑振铎编辑,于是别有一种面目矣。凡若干年,以抗战停刊。直至民国廿九年秋,联华广告公司又有《小说月报》之出版。编辑为顾冷观,长篇连载,有包天笑之《换巢鸾风》、顾明道之《剑气笳声》、张恨水之《赵玉玲本记》、李薰风之《风尘三女子》、周瘦鹃之《苏州杂札》、程小青之《鹦鹅声),附《今人诗文录》,则吕白华所主持也。作品发表较多者,有赵景深、秦瘦鸥、徐卓呆、吕伯攸、郑过宜、丁谛、谭正璧、张恂子、危月燕、程育真、范烟桥、杨荫深等,而予时有点缀焉。出至三十期止,改出《茶话》,风格已稍变异矣。

金剑花辑《青浦志》

金咏榴剑花,先后主《申报》、《新闻报》笔政,固报坛之耆宿也。息影青,腰脚犹健,戴果园屡为道之,惜予未识其人也。金为清光绪壬寅补行庚子辛丑并科举人,江苏咨议局员、众议院议员。民初,任嘉定县民政长,重游泮水。《青浦县志》,为先贤熊其英所辑,年久未修,恐失坠而无征也,乃有续辑之举。于民国七年设局纂辑,拟具志目十有四,子目附目若干,自光绪三年迄宣统三年止,以结束有清末季青邑三十余年之文献。不意载笔诸子,时作时辍,加之时局俶扰,历数岁未成。既而于秋穆宰是邑,颇注意是事,乃假叶氏留春堂,张饮招诸名士,请金足成续志,金以力不能胜任,立荐戴果园、沈瘦东二子。二子初不允,及金主政,乃日造金庐而商榷焉。采访搜讨,不遗余力,且追忆旧闻,与友朋称述之掌故,兼收而并蓄焉。凡二十四卷,锓板而成六册,于民国二十三年问世。予于果园处见之,其杂记及附编,最饶兴趣。附编人物,断自民国七年以前。果园著有《果园赠联录存》、《诗钞》待梓;瘦东著有《瘦东诗钞》、《瓶粟斋诗话》,又辑有《青浦读诗传》。

《西泠缟纻集》

杭州孤山一带,名胜萃焉。西泠印社,境尤清幽,予小憩其间,尘虑为涤。社为丁竹孙、本辅之、王福庵、吴遁庵、叶叶舟等所创建,所以祀清浙派印祖丁敬身者,有丁之石刻像,而吴缶庐像亦列其间。汉三老石室,则藏汉碑三,近代不易得观之物也,为之摩挲者久之。他如印泉、文泉、柏堂、仰贤亭、题襟馆、四照阁、观乐楼、宝印山房、还朴精庐、山川雨露图书室,皆足令人流连。而四照阁居高位,登之远眺,湖水湖烟,尽入眼底,洵唯一佳地也。予登临之翌日,于灵隐寺畔,晤丁念先,谓:“方介堪、王福庵、丁辅之,咸在西冷印社。”邀予再过叙。予以疲乏不胜足力,未果往。犹忆民初南社诸子,如柳亚子、郑佩宜、高吹万、高君介、李叔同、张心芜、林秋叶、林憩南、丘梅白、姚石子、王粲君、陈越流、丁展庵、丁不识、黄漱严、陆鄂不辈,举行南社临时雅集,假柏堂开宴,各有诗歌,汇刊《西泠缟纻集》一书,并摄影为《西泠雅集图》。是日,亚子以冯春航在座,连进数觥,而酩酊大醉。于是狂态毕露,初则大哭,继则欲一跃入湖,逐屈大夫游,诸子亟扶挽之。又摄《西泠扶醉图》,地点则印泉之前。今予小坐石畔,证印往迹,觉历历似在目前也。

钱基博撰《现代中国文学史》

不惬于人意

曩年梁溪钱子钱基博,掌教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编有《现代中国文学史讲义》,以授生徒,诸生徒读而善之,乃集资以铅字排印二百部,流传未广焉。厥后,钱又主光华大学之文学讲座,亦用是书为教材,版权移属世界书局,凡三版尽罄。钱将材料增十之四,改窜十之三,为四版增订本,以阅年久,今亦绝版矣。钱之作是史也,颇有不惬人意处。据予所知者,如马其昶下附叶玉麟,如云:“其昶既死,而号能传其学以授徒者,曰同县叶玉麟,字浦荪,诸生,与李国松受业其昶最早,为高第弟子,刊有《灵贶轩文钞》一卷,中有含纯女士传,题下注代通伯师,而其昶《抱润轩集》亦书之。其昶晚年文,多属玉麟代笔,亦甚矜宠之矣。今观其文,朴而不茂,宕而欠逸,意尽于言,故少味,语不免絮,斯伤洁,喜为闲情微状,摇曳其声以取姿,而乏高识远韵。又控御纵送,用笔未极伸缩转换之妙,此诚桐城之支派流裔,而独抱逸响,以没齿不二者矣,然未足以绍其师也。”以上云云,未免过于苛求,有失中正之道,实则以言桐城流派,今日舍叶莫由,毋怪叶对钱氏此论,颇不以为然,而形诸言辞也。顷蒙王巨川见惠《天放楼文言遗集》,盖金松岑前辈之最后作也。为周迦陵撰《笏园诗钞序),有云:“吾友钱子泉撰《现代文学史》,以余名缀于石遗老人之后,则欲使余谬托为知己而不可得者,子泉固偏见,然吾亦尽其在我者而已!”则松岑对于钱作,亦殊有不惬意处,借序言以泄吐之耳。按松岑谓名缀于石遗老人之后亦误,盖附于李宣龚后,非石遗老人也。实则松岑一代奇才,笔阵纵横,奇崛宏丽,不可方物,其文尤胜于诗,足以独树一帜,而钱氏列之为附庸,甚不允当也。

最初之教科书

清季废科举,兴学校,而尤注重于小学。其时尚无幼稚园,以小学为启蒙之始基。而小学课程中之国、英、算三种,尚无完善之教材。国文则用《蒙学课本》,有光纸铅字排印,无图画,为上海徐家汇某教会学堂(最初学校均称学堂)所发行。以其浅显明白,各小学皆采取之,以授学童。英文则为《华英初阶》,译名拍拉买;《初阶》读毕,更有《华英进阶》,以为衔接。其书乃英人所编,为印度儿童之读物,我国加以汉文注释,而翻印流传,其销数之广,殊不让于后之周越然、林语堂所编之英语读本下也。算学则有《笔算数学》上、中、下三厚册,闻为烟台教会中所印行,以加法起,开方止,学者便之。予幼时读于上海沿城露香园街口之敦仁学堂,是校为五金公所所办,由柴先生(名已不忆)主持其事,即以《蒙学课本》、《华英初阶》、《笔算数学》为必修之书,距今数十年,印象犹留脑幕也。厥后商务印书馆始有国文、英文、算学教科书之刊布,更辅以修身、唱歌、理科、历史、地理等教科,于是教材始渐完备。书商以教科书销数之巨,获利之厚也,相率仿行之,而竞争殊烈,当辛亥年革命起义,某大书局经理,与发行部长某相讨论,谓如革命失败,则仍印龙旗帝制之教科书,若清运告终,则须取材革命自由之说,此后印书何去何从,愿决之于君。部长固智足多谋者,以清祚绵延,革命党行将扫灭为对,于是经理仍照旧惯,续印帝制之书,而部长潜印合于革命潮流之书凡数十万册。及白旗飞扬,各省响应,部长立向经理辞职,而自设书局,以革命教科书为号召,遂大获利益。经理知受愚而毁书重印,然已望尘莫及矣。且部长对于推销,用种种方法,甚至派员赴各地,联络学校之主管人员,与以若干利润,所发行之教科书,居然不胫而走万里。某大书局大受打击,乃运动当道,加以限制,而某大书局始克维持其原有销数。此教科书潮,书业中人焉能道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