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西方音乐简史
1166600000007

第7章 巴罗克时代(1)

歌剧和清唱剧的诞生

1600年至1750年之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很重要的时期,它处于最伟大的音乐时代——音乐古典时代——之前。巴罗克时代开始了这一时期稍后的阶段,看到了歌剧和清唱剧以及奏鸣曲和交响曲的诞生。这一时期的乐曲,是以“调性”原则为基础创作的。也就是说,如同我们今天的音乐,它是以大、小调的方式写作的。这是文艺复兴理念的结束。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和作曲家,都能献身于清澈明净的希腊式的理想。这些你可以从拉裴尔的画中看到,从帕莱斯特里纳的无伴奏合唱的弥撒曲中听到。

现在,巴罗克成为主流艺术风格,艺术家开始急切地寻求以前从来无人抵达的领域。巴罗克早期伟大的音乐家是克劳迪奥·蒙特威尔迪(1567-1643),你很快就会读到他的事迹。他也放弃了纯净的理想,开始展开全新的形式的斗争。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听见以前从未听过的人民的苦难,也听见人民的欢乐。蒙特威尔迪不怕在作品中表现人,而且取得了成功。正因为如此,他能够成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音乐的早期发展中有许多不解之谜。我们不知道所有的答案,可至少,我们知道歌剧于1597年诞生于佛罗伦萨。

这个热爱艺术的城市,对文学和音乐极感兴趣;1570年,一个文学和艺术家的社会团体——佛罗伦萨卡梅拉塔成立了。它的会员是一些热爱音乐的贵族,如乔万尼·巴尔第,弗尼奥伯爵。后者的宅邸中又能常见到歌唱家雅各布·佩里和朱利奥·卡契尼,音乐理论家吉罗拉莫·梅和文森佐·伽利略(世界著名天文学家伽利略的父亲),以及诗人渥太维奥·林奴契尼。这些人聚在一起交流思想,伽利略似乎是他们当中精神上的领袖。1581年,他出版了一部名为《新旧音乐的对话》的书籍,可以说一时成为佛罗伦萨年轻的音乐爱好者的“圣经”。

“古人只用一架里拉琴一个声音就能激发强烈的热情,现在为什么唱一样的歌词要用四五个声音,以至于无法分辨它们?”他问。“我们必须摒弃复调的方式,回到古朴简洁的道路上去。”而1602年,卡契尼在其发表的《新音乐》一书序中写道:“我想,创作一组和声、一组音乐的观念,其中高贵的克制,应高于对歌词的偏爱。”这些人沉溺于对美的崇拜,无休止地谈论着戏剧词曲的组合,虽然他们对于词曲孰更重要始终达不成一致的意见。时至今日,对这个问题的意见仍未统一,二十世纪前期,里查德·施特劳斯(1864-1949),写他的歌剧《随想曲》,仍然遇到这个问题,只不过他给予较好的处理罢了。事实上歌剧的成功,词和音乐都不可偏废。

1592年,巴尔第离开佛罗伦萨之后,卡梅拉塔会社的聚会改在雅各布·科尔西——一个有天赋的业余诗人和音乐家屋里。音乐剧在这里创作和被试验。诗人渥大维奥·林奴契尼和作曲家雅各布·科尔西,创作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歌剧的《达夫尼》。这部歌剧演出于1597年,以后两年被重复演出。不久,他们的第二部作品《埃里迪斯》获得了更大的成功。1600年9月6日,在令人瞩目的权贵和艺术家观众之前演出。今天,我们知道林奴契尼和佩里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早期的“歌剧”。这还谈不上是多么杰出的作品,乐团的规模小,作曲家要求“伴奏不必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合唱部分的写作缺少卓越的风格,诗人和作曲家毕竟都是“业余的”。可是,他们的成功是巨大的,他们的作品,为伟大的天才蒙特威尔迪完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突破铺平了道路。

1567年克劳迪奥·蒙特威尔迪出生在克雷莫纳。他二十二岁时,以歌唱家和维奥琴琴师的身份为曼图亚的亲王们工作。此时,他已经出版了好几部作品集,而且很快就显示出他恢弘的想象力和绝妙的创造力。阿莱山德罗·斯特里吉奥,曼图亚政府的秘书写了一部歌剧《奥菲欧》,他要求蒙特威尔迪为它谱曲。在《奥菲欧》中,管弦乐团积极参与了剧情的展开,并帮助营造舞台上的情绪。1607年2月22日,这部歌剧第一次在曼图亚亲王的宫殿中演出。这一次,观众似乎破例地认识到,他们面对着一位天才;他们为蒙特威尔迪喝彩。

1613年,蒙特威尔迪来到威尼斯,这里对这种新音乐剧怀有极大的热情。在佛罗伦萨、曼图亚和罗马,歌剧通常在宫廷剧院内演出,观众是应邀而来有选择的客人,而威尼斯却有一个更民主的环境,1637年就有一座公共歌剧院开放,不久又有许多歌剧院追随其后,歌剧自此开始属于人民。任何人只要有钱就可以买票,不言而喻,大家都可以进歌剧院。我们获悉,威尼斯的每个堂区都有歌剧院,至十七世纪末期,已经有350多部不同的歌剧在16座不同剧院演出过。这似乎令人难以置信,要知道,威尼斯当时的人口仅为150 000人。威尼斯人真不愧为歌剧迷。

1643年,蒙特威尔迪在威尼斯去世。此前,他创作了他最后的两部伟大的歌剧《归来的尤利西斯》和《波皮厄的加冕》。300多年后的今天,两部歌剧再次上演时,仍然显示出巨大的强力和激情——它们是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杰作。蒙特威尔迪75岁的创作《波皮厄》,艺术上丝毫不见老化的迹象。如同每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并非无视传统的东西,然而在音乐上,他创造了至今仍受喜爱的新的艺术形式。他把真正的激情带到了剧台上。爱与恨,善良与邪恶,妒嫉与暴力,这些要素仍是歌剧的生命。

当然,那个时代,并不是所有的歌剧都是处于和蒙特威尔迪同一水准的艺术作品。他的学生卡瓦利写了42部歌剧,大多数是迎合公众口味的。他创作的歌剧,为了迎合不同趣味,采取了悲喜剧的成分和大量的情节。威尼斯的观众表现得不太好。1715年,希尔·冯·乌芬巴赫,一位德国建筑师,在一座叫做圣保罗的豪华歌剧院看歌剧时,吃惊地看到观众向艺术家们投掷土豆和橘皮,甚至掷到了他们身上。

威尼斯的舞会设计者,为使名家作品臻于完美,必须努力创造富于想象力的效果,诸如水中的海怪,天空中降临的女神、飞鸟,以及从群山豁口露出的一座宫殿,也可能是一座监狱。卡瓦利的同时代人安东尼奥·切斯蒂(1623-1669)写巴罗克风格的歌剧,怪物体随着独唱宣叙调、合唱曲、宏大的场景和奇特曲表演。1667年,他的歌剧《金苹果》在维也纳上演。上场的歌手有一千多人,可谓耗资巨大,不过皇室补足了经费亏空部分。

音乐剧又称严肃歌剧。它是严肃的,却不必是悲剧;大多数歌剧,如同好莱坞的影片,有一个幸福的结局。遇到剧本作家和作曲家江郎才尽之时,他们就嵌入一段芭蕾,即使它与剧情无关,没有人会对此在意。歌唱家们表演绝妙的唱技,一些女歌手很强健,这种表演对她们不成其为问题。台上真正的英雄是唱女高音或女低音的阉人歌手,即阉割了的男歌手,他们有男人的有力的肺和歌喉。他们的影响延续至今。作曲家似乎总喜欢写“女扮男装的角色”,让女人唱男人的角色,像在里查德·施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中的屋大维那样。

十七世纪的作曲家中,我们应该记住阿莱山德罗·斯特拉代拉(1642-1682)和阿莱山德罗·斯卡拉蒂(1660-1725)。此二人都写歌剧、康塔塔和清唱剧。康塔塔和清唱剧、歌剧是有区别的,它们没有舞台布景,而是靠艺术感染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的。康塔塔可以有很多变化,包括独奏曲、二重奏曲、三重奏曲、宣叙调和大合唱,全部由管弦乐三重奏曲、宣叙调和大合唱,全部由管弦乐团的流动的音乐加以连接。清唱剧一般以宗教题材为主题,可是我们后面将看到,韩德尔、海顿和斯特拉文斯基创作了非宗教主题的清唱剧。1600年,最早的清唱剧从圣菲力普·内里在罗马建立的圣玛丽亚教堂的祈祷室中唱出来,它以音乐对话形式讲述《圣经》故事。一个合唱队以牧歌风格围绕这个主题演唱,中间由独唱演员间隔开。后来,合唱队有了别的功能——既能反映听众的感觉,像在古希腊悲剧中那样,又能营造战斗和风暴的气氛。

斯卡拉蒂写了近700部康塔塔,115部以上的歌剧和许多的宗教作品;他也是意大利序曲的创始人。一部作品由三个乐章(快板、慢板、快板)组成,首演于1685年左右,这显然是古典交响乐的先声。作为一条规则,每支乐曲必须以一个快速、欢快的乐章结尾,以留给观众一种生动的情绪。

十七世纪的手稿和印刷乐谱,对伟大的演奏家们演奏时音乐发出怎样的声音,只给了我们一个粗略的概念。作曲家仅仅给出一首乐曲的轮廓,表演艺术家进一步用装饰音烘托和渲染。装饰作用在所有的巴罗克艺术中是很突出的,音乐家和歌手研习现在人们在练习曲中用到的“装饰方法”。著名歌唱家能唱难度很大的“花腔”段落——乐谱的每一节上的几个快速的音符,音乐创作中也有这种训练。每个乐器演奏者,都希望在作曲家创作的简单旋律上加上复杂的装饰音。管弦乐队总是由一些基本乐器——键盘乐器、鲁特琴和竖琴——支撑着。当弦乐器和管乐器要强调全乐曲的艺术效果时,演奏者必须在空白的低音谱线上配上合声。

早期巴罗克为键盘乐器,包括管风琴和拨弦古钢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新风格的大师是吉罗拉莫·弗雷斯科巴尔第(1583-1644),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管风琴师,他以绝妙的即兴演奏而闻名遐迩。朱士普·贝恩尼,这一时期的著名传记作家,记述有三万观众在圣彼得大教堂听他演奏。他创作了多种形式的管风琴曲——托卡塔、坎佐尼、幻想曲——用灵感和艺术感染力。弗雷斯科巴尔第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尤其是在德国,他的风格通过他的学生弗洛贝格和坦德尔得到延续,后来又由天才的约翰·塞巴斯第安·巴赫发展到不可逾越的巅峰。

⊙巴罗克风格和巴罗克音乐

巴罗克(Baroque)一词来自法语,可溯源至葡萄牙语barroco,意即“变形的珍珠”,被评论家用来指十七世纪及十八世纪前期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和音乐作品。这一时期,上承文艺复兴,下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讲究清晰、 统一和协调。巴罗克风格的产生,是因为当艺术中感情的因素急遽增加,明净清澈和完美的形式被表达感情的需要所压倒时,要表现情感的强烈的效果,必须发展一种新的风格。因此,巴罗克风格的作品初受贬抑,被认为“俗丽凌乱”“缺乏均衡性”,以后被接受而成为为盛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

复调音乐于巴罗克音乐仍占据主导地位。巴罗克音乐的特点是华丽而富于装饰,加入很多的装饰性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

音乐知识

⊙假面与女角的反串

公元前三至二世纪的罗马,尚没有演员戴着假面具表演。直到公元前一世纪,著名喜剧演员罗斯齐乌斯的时代,才开始使用假面具。这时女角通常由男角扮演。但在滑稽剧中,不戴假面具出场的演员中,也有女人。

音乐知识

⊙关于康塔塔

康塔塔(cantata)通常包含了宣述调、咏叹调、合唱和管弦乐,是一种多乐章声乐套曲。它与清唱剧相似,规格不大,内容简约,重于抒情,常以序曲开始,合唱告终。小型的康塔塔,可以是一首咏叹调,通常在家庭社交场合表演。大型康塔塔,则有管弦乐队伴奏,适合更大的场合演唱。

康塔塔产生于1600年前后,(此一词为意大利作曲家阿格兰迪最早使用)稍后在英、法、德等国流行,在巴赫的创作中达到巅峰。

奏鸣曲的诞生

巴罗克时代不仅看到了歌剧、清唱剧的诞生,而且还看到了器乐曲的发轫。不同的音乐形式——奏鸣曲、组曲、大协奏曲——出现了。十七世纪的作曲家在使用术语上是混淆不清的。他们可以称一支乐曲为“奏鸣曲”抑或“交响曲”,尽管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一支奏鸣曲和一支交响曲没有任何相似之处。1649年,一个叫坎普腾的尼古拉的人发表了为一两种乐器谱写的“交响曲”。1701年,汤姆玛索·安东尼·维塔莱称他的一支乐曲为“奏鸣曲的协奏曲”。一支“为小提琴谱写的奏鸣曲”实际上由三人奏出:一个低音弦乐器和一架键盘乐器为小提琴伴奏演出。另一方面,比亚吉欧·马里尼写了“三重奏”,由两种乐器演奏:即小提琴和管风琴。比亚吉欧之所以称它们为“三重奏”,他说,是因为管风琴师弹奏两部分——一部分用一只手,而巴赫的管风琴三重奏是由一个人奏三部分,除了两只手外还得加上脚。

最早的奏鸣曲出现在萨洛蒙·罗西的《双人舞交响曲入门》(1607)一书中。萨洛蒙·罗西是曼图亚王室的一名小提琴师。(我们得多多感谢热爱音乐的曼图亚的亲王们;想一想蒙特威尔迪。)他所作的27首乐曲中,有15首带有成为巴罗克风格室内乐基础的三重奏奏鸣曲的特征。

室内乐是在家中,而不是在教堂和剧院演奏的音乐。这里的“家”不是指寻常的家,而是指豪富贵族或枢机主教的典雅的宅邸。创作室内乐的比亚吉欧·马里尼(1595-1665),大约也是作曲家中第一个专业的小提琴演奏大师。1617年他的作品1号《Affetti;Musicali》获得出版,一个系列27支乐曲,冠有芭蕾舞曲、交响曲、奏鸣曲、坎佐尼、咏叹调等名称,可“分别用小提琴、小喇叭和其他任何乐器演奏”。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两种主要的作品形式是组曲(由几支舞曲组成)和奏鸣曲,不是室内奏鸣曲(包括程式化舞曲),就是四个乐章的“慢-快-慢-快系列的”教堂奏鸣曲。这些形式的“发明权”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可是,不同的作曲家试验这些形式,而且创作出新的版本。他们的作品由几个乐章组成,一般是三至六个乐章,而且常有名家的段落加在里面。莫扎特诞生前十二年,韦拉西尼在一部奏鸣曲集的序言中写道:“……就你所希望的,从每支奏鸣曲中选两三个乐章,就足以组成一支相称的奏鸣曲。”

最伟大的奏鸣曲作曲家是意大利的阿堪吉娄·科莱利(1653-1713),他出生于博洛尼亚附近的弗西格纳诺。巴赫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他是通过他的协奏曲了解他的作品的。科莱利的《编织者》(此名称起源于古代葡萄牙和西班牙舞蹈),用了一个可爱的慢板乐章,作为变奏曲的基础,它经常被演奏。科莱利也是最早的名副其实的小提琴演奏大师,是他确立了小提琴作为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的地位;他被称做小提琴演奏古典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技巧至今仍为所有教授小提琴课程的基础。他写的东西不多:两部“教堂三重奏”、两部“室内三重奏”和一部独奏奏鸣曲和协奏曲的书;可是,他的名字是不朽的。他没有为廉价的效果耗费心力,他要用小提琴表现微妙的人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