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女人烦恼一扫光
1209900000004

第4章 筋骨老偏方,让身体自己治好自己

懂得了这些小窍门,不用药就能立马恢复健康。

23.手脚冰凉,请用《神农本草经》里的老偏方

症状:手脚冰凉,肾阳虚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取人参15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加温热水浸泡饮用,每天服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有个女孩到我这里看病,我一眼就看出她有点气血不足。听这个女孩说,她长期怕冷,大热天里,别人穿着短袖衫,她还得穿个长袖,一到冬天,更是穿得像个粽子才暖和。到了晚上睡觉,手脚严严实实地捂在被子里,却还是冰冰冷冷的。

按中医的说法,她这是“肾阳虚”。先抽血检查了一下,检验结果显示她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这也是“肾阳虚”的典型症状之一,它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有研究显示,确诊为“肾阳虚”的患者,血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偏低;而那些湿热、阴虚的患者,血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却基本正常。另外,我们普通人都知道,如果疲劳过度或房事无度,也很容易出现“肾阳虚”的症状。研究表明,个中机制亦与血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为什么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就会怕冷呢?原因是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体内能量代谢,使产热增加。当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不足时,人体的产热就会低于正常水平,产热少,自然人体的“阳气”不足,当“阳气”少得无法温暖躯干、四肢时,患者就会怕冷,四肢也时常冰冷了。

顺便一提,有些肾阳虚怕冷的患者,其抽血显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却在正常范围,但促甲状腺素(TSH)却升高,这种情况则叫做“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以理解为“早期”的甲状腺功能减退,这类患者同样可能出现怕冷的症状。

向患者解释明白后,我告诉她,要治手脚冰冷,其实很简单,最快的方法是补充甲状腺素,例如吃甲状腺片,症状很快就能改善。不过患者担心吃西药有副作用,我便告诉她一个食疗偏方,只是见效会慢一点。偏方是这样的:取人参15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加温热水浸泡饮用,饮完再加水浸泡,继续饮用,每天共饮用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大约1~3个疗程后,手脚冰凉的状况就能渐渐好转了。

从中医来说,这个方子中的人参、黄芪均是补气的名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至于甘草,其实它也是一味补品,《神农本草经》中对它是这样记载的:“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气、解毒。”一起服用三味补气之品,就能补充人体正气和阳气,令怕冷、手脚冰凉的症状改善甚至消失。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甲状腺功能减退往往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可以理解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出了毛病,把甲状腺细胞当成敌人进行攻击,结果造成了甲状腺细胞受损、数量减少,这样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自然就不足了。而人参、黄芪、甘草这三味药均有调节免疫、保护甲状腺细胞并促进甲状腺细胞进行修复的功效。另外,像人参之类的补气药具有兴奋作用,能够刺激残存的甲状腺细胞,激发其活力,以使其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总之,这味人参黄芪甘草汤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补充甲状腺激素,而是针对甲状腺进行调理,因此虽然起效较慢,但若能坚持服用,一般都能见效。

患者听完我的解析,决定照方子食疗。我告诉她,还可以同时服用一些“补肾阳”的中成药(如著名的中成药“肾气丸”),能起到加强疗效的作用。她听从了我的意见,回家后就买了肾气丸与制作的人参黄芪甘草汤共服。两个月后她回来复诊,怕冷的症状已经消失大半。

不过,要提醒的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还有其他病因。例如长期过高的血糖,本身就可能对甲状腺细胞产生毒害;还有一些患者,是因为脑袋中的下丘脑、垂体这些器官病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对于这些疾病,就需要针对病因治疗,才能取得良效了。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人参、黄芪、甘草均有一定程度升高血压的作用,所以,对于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这个偏方要慎用才行。

24.肘关节疼痛,推一推就好

症状:肘关节疼痛,网球肘(家庭主妇肘)

偏方:在肘关节寻找压痛点,手掌放在与压痛点相距3厘米的前臂上,掌根发力下压,并从肘关节向腕关节的方向推,每推压3~5秒,休息2秒,连续推5次。

一天晚上,邻居张太太来找我,说她有个姐姐想找我看病。我说好啊,约个时间见面就可以了。没想到,原来张太太的姐姐当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过来一次很不方便。无奈之下,我只好“隔山打牛”,通过QQ来询问对方的病情。聊了不久,我就知道她姐姐患的是网球肘。网球肘最早见于网球运动员,并因此而得名。而在现代,家庭主妇也开始频发此病了,发病时患者的肘关节会在屈伸时感到疼痛,严重影响她们日常做家务。

这是个小病,一般医院的疼痛专科都能轻松处理。但张太太说她姐姐得这个病已经有一年多了,起初没去看,后来实在忍受不了疼痛,就在当地医院打了一针封闭针,打完就完全不痛了。但过了两个月,肘关节疼痛又开始发作,反复发作几次后,当地医院的医生告诉她,既然打封闭针容易反复,那就直接开刀做手术吧。张太太的姐姐可不想为了这点小事去挨上一刀,继续忍着疼痛,直到最近她和张太太通电话,听说我治病有不少奇特的办法,这才重新燃起看病的希望。

张太太这么信任我,总不能让她失望。于是,我告诉她姐姐一个很简单的方子——推筋手法治疗网球肘。具体做法:患网球肘的患者都可以在肘关节找到一处很明显的压痛点,先找到这个压痛点,然后把另一只手掌放在距压痛点3厘米左右的前臂上,掌根发力下压,并用力从肘关节向腕关节的方向推,发力约3~5秒钟,休息约2秒钟,再次发力推,如此连推5次。

为什么推筋手法能够治网球肘呢?从中医传统理论来说,网球肘的疼痛是因为局部经络瘀阻,不通则痛,通过推筋手法,能够疏经活络,疼痛自然就可以消除了。从现代医学来解释,其原理则是这样的:网球肘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长期的劳作,在肱骨外上髁处发生了软组织劳损,继而局部产生了软组织粘连、紧张的现象。粘连的软组织会挤压神经感受器,产生疼痛的感觉。而临床治疗的思路就是“松解”,令神经感受器不再受到挤压,疼痛就可以消失了。

“松解”的思维在临床上非常有意义。比如中医用针刺疗法治疗网球肘,在局部刺上几针,出针后疼痛往往就可以完全消失,跟打封闭针的效果一样好。打封闭针、麻药能止痛,这个大家都好理解,但针灸用的银针上面可没有任何麻药啊,为什么效果也这么好呢?原理很简单,银针穿过皮肤,到达粘连、紧张的组织,此时借助一些针刺手法,就能松解这些粘连和紧张的组织,从而解除对神经感受器的挤压。神经感受器不受挤压了,疼痛也就消失了。而做手术其实也是为了“松解”,只不过是用手术刀把粘连、紧张的组织给“松解”罢了。

针刺要由专业医生才能操作,普通人做不来。推筋手法则不同,推筋不破皮,患者在家里都可以自己实施。推筋的原理和针刺、手术都一样,只要力量够大,次数够多,就能够把粘连、紧张的软组织给拉松、拉开,神经感受器的挤压就能被解除,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

我这样一说,张太太和她姐姐就都听明白了。一周后张太太来我门诊部看病,顺便说起了她姐姐。多亏了我的推拿偏方,她姐姐实行了三天,症状就完全消失了。

要注意的是,推筋治疗网球肘,要诀是一定要用力,力量如果不够的话,就不能把粘连、紧张的软组织拉松、拉开。一般来说,如果力量够大的话,每日进行一次推筋手法,1~2天疼痛就会消失,而且不易复发;推的力量不够的话,那么连续坚持一周,也会取得明显效果。

此外,如果单纯应用推筋手法效果不够满意的话,还可以加用“揉搓手法”。具体做法:把大拇指置于肘关节处的压痛点,用力下按,再用力左右揉搓,这样同样是为了达到“松解”的目标。不过这种手法实施起来时会很疼痛,患者提前要有心理准备,最好酌情选择。

25.玩电脑手麻,按按颈椎侧面就好了

症状:胸廓出口综合征引起的手麻症状

偏方:

①用力按摩右边颈部侧面区域,热敷颈部侧面的肌肉。

②在前臂中线上,从腕关节一直揉搓至肘关节。

小丽最近迷上了网游,经常坐在电脑前,一玩起来就是几个小时。如此持续奋战了一段时间,她发现自己惹下了手麻的毛病。具体表现是,从右手的食指到小指四个手指头麻木。这个麻木倒也不是经常出现,但只要她在电脑前坐上半个小时,就开始麻木,离开电脑活动活动,麻木就渐渐消失了。

一开始她也没太重视,每天继续上网鏖战,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症状越来越严重了,只要坐到桌前,把右手放到桌子上,保持这个姿势3分钟,手指就会开始麻木。别人告诉她这可能是中风先兆,吓得她连忙到医院看病。医生告诉她,才二十多岁的年龄,中风的可能性实在不大,更像是颈椎病而已,就让她每天到医院做颈椎牵引,回家贴膏药。如此治疗了两个星期,小丽的症状却毫无减轻,于是她来找我看病。

听完小丽的病情介绍,我让她到桌前坐好,把右手平置到桌子上,果然,3分钟左右,她的四个手指就开始麻了。我让她先保持着这个姿势,我再用拇指使劲按摩她颈部的右侧区域。才按了大约5秒钟,小丽就告诉我,她手指的麻木像变戏法一样突然完全消失了。我让她垂下手臂,帮她在颈部侧面区域按摩了一会儿,然后再让小丽把手放回桌面。小丽照做了,过了3分钟,手还没有麻,又过了20分钟,手还是没有麻。

小丽又惊又喜,问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说像她这样的手麻,我见得多了,并不是什么颈椎病,而是叫做“胸廓出口综合征”(英文缩写叫TOS)。其原理是这样的:支配我们手臂、手指的神经是从颈椎侧面发出来的,这条神经被三块肌肉(分别是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以及小斜角肌)包裹着,当这三块肌肉因急性或慢性损伤后产生炎症、肿胀、痉挛时,就会对神经产生挤压,结果就会出现手麻的症状了。

TOS这个病,在临床上其实是很常见的,但是知道的人却不多。很多临床医生一听到手麻,马上会想到“颈椎病”这个诊断,但治疗起来效果却并不理想。我看过的很多TOS患者,辗转看了多个医生,按照“颈椎病”的思维吃了很多药,做了很多治疗,却总是收不到效果,但按照TOS的思路一治,很快就能立竿见影了。

小丽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她玩电脑、打网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颈部基本都保持着同一个姿势。长此以往,颈部侧面的三块斜角肌就会产生慢性劳损,对神经产生压迫。我刚才按摩她颈部侧面的区域,就是通过按摩使这三块肌肉放松、松弛下来,解除了对神经的压迫,手自然就不再麻了。

我告诉小丽,虽然现在她的手麻暂时消除了,但是三块斜角肌毕竟已经出现了损伤,需要一段时间修复才能痊愈。我叫她回家后自己按摩,方法也很简单:把手指放在颈部侧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把颈部侧面的区域都按摩一次,每次按摩约5~10分钟,每天至少1~2次。按摩时要注意手指的力量不能太小,这是因为压迫神经的那三块肌肉都位于深层,不用力是按压不到的。另外,按摩后用热水袋、电吹风等发热的器具在颈部侧面进行热疗,这样能更好地促进三块肌肉康复。

我还嘱咐她,在用电脑的时候,每隔半个小时到45分钟必须站起来活动颈部,或者按摩颈部侧面区域,以促进肌肉的放松与休息,这样才能避免症状复发。另外,之前医生给她开的膏药,她也可以继续使用。

小丽听到这里提出了疑问,说之前那些膏药贴了一点用都没有,她不想贴了。我告诉她,之前的医生考虑你是患了颈椎病,所以让你把膏药贴在颈部的后侧,现在我让你贴膏药,是贴在颈部的侧面,虽然相隔的距离不远,但是疗效肯定差很远。

小丽听了我的解释,高高兴兴地走了。两个月后她告诉我,她这段时间严格按照我的医嘱执行。为了避免自己又再连续玩几个小时网游不休息,她还专门安装了一个软件,每隔半个小时,这个软件就会强制电脑黑屏,提醒她起来活动颈部,放松肌肉。如此坚持了一个星期后,她的手就再也没有麻过。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还有另外一种常见疾病也会引起手麻,就是“腕管综合征”。这个病是因为前臂的正中神经受挤压而引起的。治疗起来也有个简单的偏方,在前臂中线上,由腕关节处至肘关节,由下往上揉搓,以左右横向揉搓为主,注意用力要大,力透深处。这样做是为了揉松正中神经周围的组织,解除神经的压迫,病症自然就能消失了。

此外,按摩颈椎侧面的这种方法,其实不仅对于手麻有效,如果你出现了上肢的乏力、疼痛,也可以尝试用这个方法。这是因为颈椎侧面的斜角肌如果把支配手臂、上肢的神经给压迫住的话,不但会导致手麻木症状,也可能会导致乏力、上肢疼痛等不适,所以如果有后面这两种情况的话,也不妨试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26.咽部有异物感,试试“拔萝卜”

症状:咽部异物感(颈源性咽炎)

偏方:将双手的大拇指压在颈椎脊柱两旁,由第七颈椎棘突开始,平行于脊柱,自下往上按摩、推动,力度要大,每次按摩5分钟,按摩时要求患者同时做吞咽口水的动作。按摩完毕后,双手置于两侧枕骨下,用力向上拉伸颈部,持续拉伸5秒钟后,放松休息约10秒钟,再行拉伸,反复3遍。每日治疗1次。

有位二十多岁的女患者来门诊找我看病,她的职业是秘书,每天一上班就要坐在电脑前处理文件,忙起来时,一上午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她说,在三个月前,突然觉得咽部不舒服,具体表现为咽部异物感,总觉得喉咙里卡住了一口痰,又紧又贴。她总是要“嗯、嗯”地咳嗽,希望能把这口痰咳出来,但总是无法如愿。

当她工作繁忙、精神集中的时候,这种咽部异物感倒不太强烈,但一静下来,这种感觉就比较明显,弄得她一到休息时间就会“嗯嗯嗯”地呻吟,不知情的人还以为她哮喘病发作呢。这位女患者已经在五官科、内科看过一轮了,吃了不少药,总不能见好,现在,经人介绍找到了我。我仔细翻了她之前的病历,她确实看了不少医生,有医生认为她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开了抗过敏药,无效;有医生认为她是鼻炎引起的咳嗽,开了治鼻炎的药,无效;也有医生认为她可能是胃病引起的咳嗽,开了治胃的药物,无效;还有几个医生认为她只是慢性咽炎罢了,但开的治咽炎的药,这位女士吃了依然无效。短短的几十天,这位患者的病历已经写满了十几页,但困扰她的症状依然没有任何好转。看完病历,我心里大概有数了,又询问了一下病情,然后对她说,我有一个叫做“拔萝卜”的按摩偏方可以试一下,如果奏效的话,很快就能解决她的不适了。征得同意后,我先让她端坐在椅子上,然后我将双手的大拇指按在她颈椎脊柱两旁,由第七颈椎棘突开始,平行于脊柱,自下往上稍微用力地推动,推动时还要深按,并要求她同时做吞咽口水的动作。如此推动、按摩了几次,患者突然告诉我,原来咽喉处那块紧紧的痰块,似乎有点儿松动了。我又按了几次,最后将双手的拇指置于她两侧枕骨下,用力向上拉伸颈部,持续拉伸5秒钟后,让患者放松休息几秒钟,再行拉伸,反复3遍。

做完这些动作后,我问女患者的感受,她惊喜地告诉我,喉咙处的不适感,减轻了一半呢。只是,我的手劲实在很大,刚才按摩的时候,她几乎要痛得叫出声来了。我说,要治病,当然要受点小苦,长痛不如短痛,女患者听了点头称是。

我请她第二天再过来门诊部接受第二次治疗,估计照这样治疗上三四次就能痊愈了,女患者说不行,她明后两天要到外地出差。那也没问题,我告诉她可以自己把双手的拇指伸到颈后进行按摩治疗。此外,如果自己没时间按摩,还有个懒办法叫做“蹭床栏”,具体做法:躺在床上,将脖子的下端靠在床栏上,身体向下移,将颈部在床栏处上下摩擦10次,以按摩脊柱两旁的颈肌。另外,将枕骨靠在床栏边上固定不动,以此为支点,颈部肌肉用力收缩,向下拉伸脖子,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女患者回去依方行事。出差回来复诊,她告诉我方子果然有效,现在她的咽部不适感大约只剩下十分之一了!另外,她平时经常有颈部僵硬、酸痛的不舒服感,这两天自己“拔萝卜”、蹭床栏后,这些症状也明显减轻了很多。我给这位女患者采用的是中医推拿的理筋、拉伸手法,在民间的俗名就叫做“拔萝卜”。这是因为拉伸脖子的手法与拔萝卜的动作比较相似。像她这样整天坐办公室对着电脑的人士,经常出现颈部酸痛不适等症状,这个大家都容易理解。但颈部不适可能导致咽喉部不适,一般人就不太了解了。

有人做过统计,如果患者的颈椎或颈椎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出现病变的话,就有42%的概率会同时出现咽部不适感,原因是咽喉部的神经与颈部的神经是相通、相联系的。当颈椎或颈椎旁的软组织有病变时,刺激到颈部的神经,就可能连累到咽喉部的神经,造成咽部不适了。而“拔萝卜”、蹭床栏这些偏方,能够针对性地治疗患者的颈部不适。颈部不适消除了,咽喉部的神经不再受到刺激,患者的症状自然就能够迅速消失了。

这次看病后,这位女患者从此成了我的忠实粉丝。后来她告诉我,她的几位朋友也有咽部异物感。她用从我这里学的招数把朋友们的病都治好了,朋友们因此称她为“半仙”。

27.想治好足跟痛,揉搓小腿

症状:足跟痛

偏方:在足跟上方的跟腱,以及小腿后侧肌肉处寻找一个反应点(一般在三阴交穴的附近为多),按压此处后,如果足跟痛可明显减轻,即可在此反应点反复用力揉搓,每天揉搓5~10分钟。

赵女士一年前右脚得了足跟痛,不算严重,主要症状是站在地上,身体后倾,踮起前脚掌时足跟会明显疼痛,平时走路久了也会疼痛。其他医院的医生告诉她,可以在足跟处打封闭针,效果肯定好。但赵女士一想到要把那么粗的针头扎进脚跟里就不寒而栗,于是断然拒绝了。后来采用不打针的方法,例如泡脚、理疗之类,弄了两个月都没什么效果。后来,赵女士来找我看病,我告诉她一个值得试试的方法。我先让她站起来,身体后倾,踮起前脚掌,她试了一下,说一做这个动作右脚跟就会疼痛。我蹲下身去,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捏住她右脚跟腱处平齐三阴交穴的地方,然后让她重复刚才的动作。这回她告诉我,感觉不到疼痛了。

我让她坐下,然后在刚才捏住的那个位置用力反复揉搓。我的手劲很大,赵女士连连叫痛。我让她忍一忍,连续给她揉搓了5分钟,然后让她起来再做做身体后倾、踮起前脚掌的动作。她连试了几次,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惊喜地告诉我,困扰她一年多的足跟痛,竟然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消失了。我叫她先不要那么快下结论,一个星期后再来复诊,到时候才能知道这足跟痛是不是真的完全消失了。三天后赵女士回来复诊,欣喜地说这几天她的足跟痛确实没有再出现过,昨天她还出去逛了次街,连续走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有出现疼痛的症状,要是以前走半个小时就会疼痛难忍了。于是,我又帮她在小腿跟腱处揉搓了一会儿,告诉她如果还有不适再回来复诊。

大约三个月后,她告诉我足跟痛没有再出现过,已经完完全全好了。按常规来说,对付足跟痛,一般要在足跟处着手治疗,为什么在这个病例中,我在远离足跟的跟腱处揉搓几下,就能轻松消除顽疾呢?其实临床研究发现,不少患者感觉足跟处疼痛,其实是一种错觉。这些患者的足跟处并没有什么损伤,而是在足跟上方的跟腱、小腿后侧的肌肉上存在着损伤病灶。这些病灶会产生一种有趣的医学现象,叫做“牵涉痛”。有时候我们的大脑会产生错觉,损伤病灶的地方感觉不到疼痛,反而在远离损伤病灶处感到疼痛。这种“牵涉痛”的现象临床上并不少见,最典型的例子是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发作时心脏缺血,患者一般都会感到胸前区有闷痛感;但临床上也有很多患者的胸前区并没有疼痛,反而在肩膀处、肩背处、胃脘处感到疼痛,有些患者甚至还会表现为牙痛。

赵女士的足跟痛,也是这种情况。她的实际病灶是右脚跟腱处的慢性损伤,但她的大脑却错误地感觉到足跟处有损伤,从而产生了足跟痛的错觉。她之前接受的治疗,全部集中于足跟处,根本没有针对病灶进行针对性治疗,效果又怎么会好呢?那么,为什么我为赵女士治病时,只在她右脚跟腱的平齐三阴交穴处揉搓,而不在其他地方寻找病灶点呢?答案很简单,根据临床经验发现,这个区域最容易产生“足跟牵涉痛”现象,所以我才会第一时间在这里进行治疗。各位读者碰到足跟痛时,也不妨首先选择这个区域一试。如果不知道“三阴交”这个穴位在哪里的话,有个很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定位:伸直手掌,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四指并拢紧靠在一起,然后把手掌放在患者的脚踝上,食指紧靠着内踝尖,尾指处的平面,就是三阴交穴所在的平面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足跟痛的患者,都能够通过搓揉三阴交穴而达到治愈效果的。如果在三阴交穴位揉搓无效,就应该再在小腿后侧的其他区域耐心地一处一处按压。如果找到某个区域,按压后足跟疼痛能够立即减轻或者消失,那么就在这个区域揉搓治疗,往往会取得理想效果。

总之,如果足跟痛是“牵涉痛”引起的,治疗时可以首先在三阴交穴位附近寻找治疗点,但不可拘泥于这个区域,一定要灵活变通,在小腿后侧细心寻找理想区域,才是取得疗效的最根本所在。这就像武术搏击一样,按拳谱出招是没错的,但是搏击时如果只拘泥于拳谱,而不会根据实际应对,那肯定是要被打得鼻青脸肿的。

28.推按踝关节,治疗脚底发凉

症状:足部发冷,尤以脚底冷为主

偏方:在内髁尖与足跟腱之间找到一个明显的压痛点,大拇指用力按压此点5~6秒,再用力前后揉搓3~5分钟。

张女士今年41岁。她从去年开始,双足时常发冷,尤其是在夜晚和空调房里,以两个脚底最为明显,严重时,甚至不能吹风。去医院查血,医生说可能是风湿或受凉了,就开了治风湿的药,吃了几天,病情好一点,但一停药,还是老样子。后来听说我有偏方治疗的经验,张女士专程来找我看病。

我给张女士做检查时,室内温度在30℃左右,我发现她的小腿处皮肤温度正常,脚背的温度也基本正常,但双脚脚底的皮肤温度却明显偏低,手感明显较凉。我心里基本有了底,对她说有一个简单的偏方可以治疗这个病症:在双足踝关节的内髁尖与足跟腱之间的区域,寻找一个有明显压痛的穴位点,找到后,以大拇指用力按压此点,并使劲前后揉搓。越用力越好,时间无需太久,关键在于力量要大。

我在张女士的双脚内髁尖下各找到一个明显的压痛点,按压时分别只用了5~6秒钟,但力量很大,虽然事先告知她可能会感觉疼痛,但按下去时她还是痛得忍不住叫了出来。按压后,又揉搓了3~5分钟。张女士感觉双脚开始变暖,首先是足踝处变得温暖起来,然后温暖感渐渐蔓延,不到几分钟就扩张到整个脚底。当晚睡觉时她的脚底发冷的症状完全消失了。为了巩固疗效,张女士回家后每天都坚持用这个偏方,坚持了两个星期,她脚底发凉的毛病就再也没犯过了。脚底发凉这个病好发于女性,男人得这个病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都是高跟鞋惹的祸。穿高跟鞋一方面容易扭伤脚,引起踝关节处的软组织损伤;另一方面,即便没有扭伤脚,穿高跟鞋的时候,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处于一种长期过度拉伸的状态,时间久了,就会发生慢性损伤。正是这个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导致了脚底发凉的症状。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在内髁尖下有一条“胫神经”的分支。这条胫神经的分支通过踝关节后,最后会一直通往脚底,并支配着脚底处的血管。当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后,就会产生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可能会对这条胫神经分支产生挤压。由于这条分支正好连系着脚底的血管,神经受刺激后,就可能导致脚底的血管过度收缩,令脚底的血液供血减少,这样患者就会感到脚冷,手摸上去也会感到皮肤温度降低了。之所以要在内踝尖与足跟腱之间找到一个有明显压痛的点,是因为这个点就是软组织损伤、纤维增生的地方。在这里通过强力的揉搓按摩,能够揉松局部紧张的组织,减轻对胫神经分支的压迫。神经不受压了,支配神经的脚底血管就会放松,重新扩张,就能够达到脚底迅速温暖的效果。

另外,有读者可能会问:如果我脚底不发凉,而是脚背发凉该如何呢?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按压踝关节处的“解溪”穴。这个穴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这个位置可以很容易地摸到两条粗大的肌腱,解溪穴就位于这两条肌腱的中间。此穴深处有支配脚背血管的神经通过,如果这里的软组织有损伤,同样可能导致神经受压,继而脚背血管收缩,引起发凉怕冷。在此穴位处反复揉搓,松解压迫,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啦。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受压只是脚底发凉的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能导致脚底发凉,最常见的是下肢动脉的栓塞、狭窄,令脚部的供血不足。所以在治疗时最好先检查清楚,以免延误病情。

29.扎绑腿,消除下肢静脉曲张

症状: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腿部酸、胀、麻、重等不适

偏方:使用绑腿,自足部向上缠裹整个小腿。

一位女士专门带着她妈妈从外地赶过来看病。她妈妈腿不好,走不了远路,只要走路时间久一些,两只小腿就会又酸又胀又麻,沉重得像拖了块大石头。去了当地四五家医院看病,医生连检查都不做,就判断为腰椎疾病,让她内服和外贴了很多药,却不见好。

听完她们的叙述,我先检查了患者的腰部,发现患者完全没有压痛,不像是腰椎有问题;再摸了一下她的双脚脚背,温度很正常;最后,我让患者把裤脚卷起来,检查她的小腿,只见她两侧小腿的皮肤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膨大的皮下血管。看到这里,我心里就有底了,这是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病,跟腰没有什么关系。

下肢静脉曲张的成因是由于下肢静脉里的血液回流不畅,滞留在下肢的静脉血管里,撑大了血管。至于为什么走一段路之后容易出现症状,是因为走路的时候会消耗很多能量,下肢动脉就会运送大量血液来供应能量,动脉的血流过来了,而静脉回流不畅,就产生明显的血瘀。但只要患者适当休息,静脉的血液回流完毕,局部的瘀血解除,症状又会有所减轻。

那么,为什么下肢静脉会回流不畅呢?这是因为静脉里的“静脉瓣”老化了。静脉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静脉瓣,它像房门一样,只能向一个方向打开,即向血液流回心脏的方向打开。血液向心脏回流,冲击力会把静脉瓣推开,等血液进了静脉瓣,冲击力减弱了,静脉瓣就会关闭,使血液无法倒流。而静脉曲张时,原先只向心脏方向打开的静脉瓣老化、松弛、关不紧了,血液就会发生倒流,结果就瘀积于腿部,无法流回心脏,患者自然就会觉得腿部酸、麻、胀、痛了。

听了我的解释,这对母女终于明白了,然后问我该如何治疗。我告诉她们最有效的方法是做手术,不过费用比较高。

母女两人听完后商量了一下,女儿说她母亲岁数大,而且家里经济也不太好,不太愿意做手术,问我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治疗。我让她试试打绑腿的方法。具体做法很简单,将医用的弹力绷带或一般的布条,从脚踝处开始,一圈一圈地往上绑,一直把整个小腿给绑完。这个方法几乎不花钱,而且很有效,只要把腿绑好,她就算走上很远也不会觉得酸、胀、麻、重了。

打绑腿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挤压静脉的血液,促进血液回流。不过绑的时候有个窍门,就是脚踝附近的部分要绑紧些,再往上就不用绑那么紧。如果踝部的绑腿紧张度是100,在小腿中间的部分就降至70~80,而到了膝盖附近呢,紧张度只需要50~60就可以了。这是因为脚踝部的血液要回流,克服的重力作用最大,所以要绑得最紧;越往上,重力作用越小,所以可以绑松些。而且下面绑得紧,上面绑得松,这两者的压力差也有利于血液往上面回流。

如果嫌打绑腿麻烦,建议买一种专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弹力袜。这种弹力袜在很多药店里都有出售,价格也不算太贵,两三百元就有交易。这种弹力袜的全名叫“分段压力型弹力袜”,其特点就跟上面讲的打绑腿一样,脚踝部弹力最紧,越往上越松。

不过客观地说,这个方法只能“治标”。不管是打绑腿还是穿弹力袜,都不可能修复老化的静脉瓣,所以它的“病根”是治不了的。听我讲完,那位母亲说打绑腿她以前就学过,她先试试打一段时间绑腿,要是情况依旧,再考虑手术的事。过了几个月,那位女儿出差来到广州,顺便找我看病。她告诉我,她母亲自从打了绑腿,已经可以走很长的路了,现在情况良好,动手术的事情就先不考虑啦。

最后要提醒的是,打绑腿或者穿弹力袜这个方法,对于预防静脉曲张同样很有意义。现在有不少要求从业者长期站立的职业,如餐厅的服务员、前台小姐等,她们都可以说是静脉曲张的潜在发病人群。因此建议从事这些行业的朋友,尽量在上班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其实,像许多医疗单位,也会免费发放弹力袜给护士。护士工作时往往很少有坐下休息的工夫,穿了弹力袜,她们就能预防出现下肢静脉曲张了。

30.蹬蹬腿,解决“闪腰”病

症状:闪腰(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

偏方:患者俯卧在床,腰下放一个枕头,先上下按摩腰部脊柱两侧肌肉数分钟,然后握住患者的双踝,将其膝关节屈膝至120度以上,反复屈曲几次,突然迅速用力向后拉伸,使患者的双腿像蹬腿一样蹬出去,同时让患者的腹部抬离床面,如此反复做1~5次。最后,按摩腰部脊柱两旁的肌肉数分钟即可。

有位三十来岁的女患者被人扶着来到我的门诊。我先让她坐下,发现她满头冒汗,然后开始询问病情。得知她是个家庭主妇,那天早上在家扫地,谁知扫沙发时不小心闪了腰,令她疼痛难忍。她先在床上躺着休息了半天,又贴了块膏药,但只要一起床,腰就钻心的痛,最后只好让家人带她来医院看病。她忧心忡忡地问我,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了?不然弯一下腰应该不会疼成这个样子的。

我给她检查了一下,告诉她这是“闪腰”,并不是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下肢往往有放射性疼痛,而她只是腰痛,屁股和腿部并无不适,况且她才三十多岁,这个年龄的人们,如果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多是在剧烈运动之后。当然,要完全排除掉腰椎间盘突出症,得做个腰椎CT,但看着患者痛苦的样子,我决定还是先给她按闪腰治,如果无效,再考虑进行CT检查,做进一步治疗,患者也同意我这样处理。

于是,我让她趴在治疗床上,在她的肚子底下垫了个枕头。我先在患者腰部脊柱两侧肌肉处上下按摩数分钟,以放松肌肉;然后让患者全身放松,双手握住患者的双踝,将患者的膝关节屈膝至120度以上,反复屈曲几次后,突然用爆发力迅速向后拉伸,使患者的双腿像突然蹬腿一样蹬出去(称为“被动蹬腿”),同时,让患者的腹部抬离床面,如此做1~5次;最后,在患者腰部按摩一小会儿,就告一段落了。

做完这些步骤之后,患者很小心地站到地上,慢慢地挺直腰,试着走了几步,说感觉腰部舒服多了。患者的家人一个劲地在旁边赞叹疗效奇快。

让患者被动地蹬一下腿,就把腰痛给治好了,听起来好像是天方夜谭,但却有着坚实的科学道理。闪腰病,在医学上的正规名称叫做“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这个病的原理很简单:腰椎的上下关节突之间形成小关节,关节周围有关节囊和小的滑膜组织。当腰椎进行前屈和旋转运动时,小关节间隙张开,滑膜可能会进入关节间隙。当腰部伸直时,滑膜一下子夹在关节面之间,这就叫做“滑膜嵌顿”。滑膜被关节面紧紧地挤压住,引起剧烈疼痛,我实施的“被动蹬腿法”,说白了就是把夹紧的腰椎关节用力快速拉开,令关节间隙迅速扩大。这时候,被挤压嵌顿住的滑膜就会立即自行弹性回缩,疼痛也就迅速消失了。

闪腰病发病后,越早接受正确的治疗,就恢复得越快。像这位家庭主妇,发病后几个小时内就到了医院,所以治疗效果特别好;如果发病后拖延两三天,直到痛得实在受不了才找医生,那时候可怜的滑膜已经被挤压变形,局部还会产生严重的炎症、水肿。即使能把滑膜给拉出来,局部的炎症、水肿也不会那么快消除。这时候,疗程恐怕就要拖延到一周左右了。

31.电吹风和粗盐袋,治疗颈肩疼痛很妙

症状:颈肩疼痛,颈椎病,肩周炎

偏方:

①用电吹风吹颈椎的患处,每次15分钟左右,早、晚使用若干次。

②取一两斤粗盐,装入布袋中,用微波炉加热,外敷于颈肩处。每天根据颈肩痛的情况,反复使用多次。

对于长期伏案的文字工作者来说,得颈椎病不足为奇,特别是一些政府部门、大公司办公室的秘书,企业里的会计,还有常年写作的人。因为脖子和颈椎长时间弯曲着,肌肉长期保持收缩,就会产生颈肩部疼痛,颈椎病也就接踵而至。

有一次,我去理发厅理发,旁边坐着两位一边做头发一边聊天的女士。有一位说她是个秘书,每天都要对着电脑打无数的字,总是颈肩疼痛,所以经常去按摩。但是按摩费日积月累,还真是笔不小的开支。

我对那位女秘书说,我有一个好法子能帮助她。理发师跟我很熟,我当即建议理发师用电吹风对着女秘书的颈肩部吹一吹。没一会儿她就叫起来,说感觉真的很舒服。

后来,我又在理发店碰到了她,她说自从上次学了这个方法后,每天上班都会带个小电吹风,觉得颈肩疼痛时,就去厕所里吹上一吹,舒缓之后又能精神饱满地工作了。用了这个方法以后,她就很少去按摩店了,算下来还省了一大笔开销呢。

颈肩痛是因为颈肩部肌肉一直保持收缩状态,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代谢产物沉积,刺激局部神经而产生痛感。用中医理论说则为“气血瘀滞”、“不通则痛”。用电吹风吹一下就能缓解的原理很简单,通过温热的刺激,能使颈肩部的气血得以流畅,打通瘀滞。现代医学认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会加快局部的新陈代谢,排走那些产生疼痛的物质,从而达到迅速止痛、舒缓疼痛的效果。按摩治疗颈肩痛,其实也是一样的原理。

电吹风“热熨”疗法的具体做法是:患者坐直身子,左手先找出颈部压痛点,右手打开吹风机,将热风对着压痛点吹,热熨痛处。这时颈部最好同时左右旋转和前后俯仰,以放松颈肩部的肌肉,配合电吹风的热熨。如果左手手指还能按摩压痛点,效果就更佳了。

需要注意的是,吹风机不要距皮肤太近,以防灼伤。如果觉得局部太热,就关掉或拿开电吹风,过一会儿再继续。每次吹10~15分钟左右,也可以根据个人的耐受度来决定时间。这只是一个保健方法,并没有固定的疗程。上班时颈肩觉得疼痛了,可以热熨一下,中午和晚上下班时也可以各热熨一次。

电吹风使用起来比较吵闹,上班时用的话可能会影响别人。有没有静悄悄的办法呢?当然有。

我的一个堂妹在党政办上班,工作非常忙碌,每天都颈肩疼痛。我教了她电吹风的方法,但堂妹说她就坐在领导面前,离开办公桌时间稍久一些都会被批评。于是我告诉她另外一个老偏方:缝个布袋,装一两斤粗盐,使用前先放在微波炉里加热,然后轻轻敷在颈肩部疼痛部位。堂妹敷了一段时间后,上班的日子果然舒服多了。看来,这个老偏方还是值得一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