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1225400000003

第3章 墨学现代化(1)

平民显学

墨学起源于平民知识分子,是平民显学。毛泽东评论说:“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①

墨子比孔子的高明之处,是他为劳动人民说话,他是劳动人民的圣人。墨学比儒学的高明之处,是它有更为深刻广泛的入文和科学精神。墨家强调爱的普遍性和平等性,重视科学技术,儒家强调爱的局部性和差异性,鄙薄科学技术,恰成鲜明对照。

《荀子·天论》说:“墨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齐:平等。畸:不平等。墨子的兼爱平等观,是近代平等说的渊源。清末皮嘉佑《平等说》指出:“平等之说导源于墨子。”②儒家爱的差等观,强调爱有血缘亲疏和宗法等级的差异,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的意识形态。

墨子姓墨名翟。《孟子·滕文公下》说:“墨翟之言盈天下。”《墨子》载墨子自称“翟”。

墨子生于公元前5世纪战国初期,是出现于孔子和孟子之间的中华文化巨人。墨子生卒年不详。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篇末附言说,“盖墨翟”,“或日并孔子时,或目在其后”,有明确论断。司马迁此语可能是断简残编,不足为凭。墨子生卒年成为一个历史之谜。孙诒让试图破解这一历史之谜,其《墨子间诂》后附《墨子年表》,列举与墨子有关的历史事实,起止文年是公元前468一前376年。任继愈考证墨子生卒年约为公元前480一前420年。

墨子出生地历史上无明确记载,同样是一个历史之谜。任继愈综合张知寒等学者考证,说墨子出生地是今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历史上属鲁国管辖的小国邾国)①,该地树任继愈书“墨子故里”碑。史料表明,墨子常居鲁出游。《墨子·贵义》说:“墨子自鲁即齐”②;《鲁问》说越王“迎子墨子于鲁”;《吕氏春秋·爱类》说墨子止楚攻宋“自鲁往”;《淮南子·修务训》说:“自鲁趋”。

墨子始创墨学,为后学不断丰富和发展,到战国末形成以现存五十三篇《墨子》为载体,包罗宏广、博大精深的墨学体系,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中的显学。《韩非子·显学》总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历史上常以“儒墨”并称,以“孔墨”对举。“儒墨”、“孔墨”连言,中国古籍屡见,《四库全书》检索不下数百干次。

墨儒之学的内容、价值和作用,对立互补,相反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当今中华民族振兴,中华文化腾飞,亟须批判继承墨学精华,弘扬墨学的人文和科学精神。

墨学产生,适应战国时代的社会需要。墨子出身匠人,参加生产劳动,爱读书,好学习,通过努力,成为著名知识分子。墨子作为学派领袖,对当时社会需要有深刻的理性自觉。《庄子·天下》说,墨子“好学而博”。《墨子·贵义》载,墨子出游,车中载书甚多。学生弦唐子“见而怪之”,问道:“今夫子载书甚多,何有也?”墨子解释:“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昔见七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指读书)。”墨子以周公为榜样苦读勤学。

墨学源远流长。《鲁问》记墨子说:“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虽不亲自耕织,“而功贤于耕织”。《吕氏春秋·当染》说,墨子在鲁国学于周王朝礼官史角的后代。《淮南子·主术训》说:“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口道其言,身行其志,慕义从风。”墨学与儒学有部分相同渊源,都讲求仁义之道,后分道扬镳。《淮南子·要略》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发现儒家礼节仪式烦琐,“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对儒学采取批判接收的态度。

《公孟》载墨子跟程子辩论时,引证孔子的话作根据。程子说:“您非儒,为什么引证孔子的话作根据?”墨子说:“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鸟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墨子认为孔子的话,包含恰当而不能改变的真理成分。墨子批判汲取孔学,把儒学作为创立墨学体系的部分素材。

《鲁问》载墨子出游,学生魏越问他:“您见到四方君主,将要先说什么?”墨子回答说:“凡人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沉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墨子针砭时弊,开出救世药方。墨学是墨家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特意提出的系统理论,目的是为医治当时社会有机体的疾病。《贵义》载墨子把自己的学说,比喻为“良医善药”。

墨家总结古代百家争鸣的方法规律,构成系统抽象的辩(逻辑)体系,同当时的社会实践也有密切的联系。《小取》开明义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辩学的部分宗旨,是“审治乱之纪”,“处利害”,即服务于当时社会政治伦理的需要。

古希腊哲人倡导“为理论而理论”、“为知识而知识”,擅长于二理论思辨。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需都已具备的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潲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才首先被发现。”①

比较而言,墨家古哲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计民生。墨家理论思维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安民,为人民谋取利益。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说:“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墨家和诸子百家提出系统理论,都是为当时的社会政治伦理服务,为治国安民献计献策。

墨子、墨家和诸子百家明显的不同之处,是有更为突出的平民色彩,自觉为平民立德、立功、立言。劳动者终日辛劳,风吹日晒,脸黑皮肤糙,被称为“黎民黔首”。《尚书·尧典》“黎民”蔡沈集传:“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日黎民。”黔首为战国时对国民的称谓。裴驷《史记集解》引应劭:“黔亦黎,黑也。”《说文》:“谓民黔首,谓黑色也。”

《经说上》第98条说:“人之有黑者。”《贵义》载:“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日:‘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向北走,到齐国游说,路遇算命者。算命者说:“老天爷今天在北方杀黑龙,先生您脸色黑,到北方不吉利。”墨子认为这是算命者的谬说,是“禁天下之行,违心而欺天下”,不信其说。史料表明,墨子有黎民黔首的平民形象和品格。墨子“色黑”,从长相到思想、言论和行动,都酷似劳动者。

《备梯》载墨家学团的副领袖禽滑厘,“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因制作守城机械,构筑城防工程,高强度劳动,手脚都长满老茧,肤色黝黑。墨家学团正副领袖墨翟、禽滑厘,都长得黑,是绝妙巧合。

墨家是有组织的学派,部分兼有军事集团性质。《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墨子师徒衣食住行,极其艰苦朴素。《鲁问》载墨子介绍曹公子到宋国做官,三年后曹公子回墨子学团探视,记忆犹新回顾往日在墨子学团的艰苦生活,说:“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墨子学团成员,穿短黑粗布衣,吃野菜粗糙饭,早晨吃了,傍晚不一定吃得上。连野菜粗糙饭都不一定能吃饱,如此艰苦的生活,竞能使墨家学派从公元前5世纪,发展壮大到公元前3世纪,贯穿整个战国时期,其中必有巨大的精神力量维系。如此博大精深的墨学体系,竟能在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诞生,并发展壮大,这使现代人感慨万端,叹服不已。

《庄子·天下》载墨子“生也勤”,“其行难为”,“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跛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墨子要求门徒学习夏禹,以大禹治水为榜样,“形劳天下”,全身心投入以仁义救天下的事业,即使累得大腿上没有肌肉,小腿上没有汗毛,骨瘦如柴,绝无怨言。墨子要求门徒身穿粗布衣,脚登木麻鞋,白天黑夜劳作,以自讨苦吃为原则。

墨子四出游说,宣传用仁义救天下的道理,“坐无暖席”,“灶突不黔”,席子来不及坐暖,烟囱来不及熏黑,就又奔走他方。《吕氏春秋·爱类》说,墨子止楚攻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荆王。”《淮南子。修务训》说:“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墨子完成止楚攻宋大业,回程路过宋国,天下大雨,想进宋城避雨,守城者不许,他只好在大雨中继续挨淋。史料表明,墨子是典型的劳动知识分子,十足的侠客义士,其劳动本色、侠义特质,感人至深。

墨子是与孔子齐名的古代圣贤,生时就被称为圣人贤。《公孟》载,墨子学生跌鼻对墨子说:“今先生,圣人也。”唐余知古《渚宫旧事》二引楚国封君鲁阳文君对楚王说:“墨子,北方贤圣人。”墨子生时被誉为圣人贤士,但终身是一介平民,为救天下奔走操劳。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不事体力劳动,不为生计发愁,逍自得,悠游自在,专注于理论思辨。亚氏学派史称“逍遥派常边散步,边讲学。墨家是劳动学派,常边劳动,边讲学。墨子学团与亚氏学派相比,判若天壤。

存在决定意识,谁熟悉什么,就想什么,说什么。墨子师徒杀身参加劳动,谙熟生产技艺,常以劳动生产譬喻政治伦理,从相传的手工业技艺,提炼科学知识,如数学、力学、光学、单机械学等,总结概念,概括规律,为中国科学技术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墨子最熟悉木工技巧,会制木鸢、车辖和守城器械。《公输》墨子止楚攻宋,派“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手持墨子监制“守御之器,在宋城上”,严阵以待“楚寇”进攻。

墨家著作提到的手工业工种,有制革、制陶、冶金、缝纫、刺绣、制鞋、造铠甲、土石建筑等。《节用中》载墨子说:“凡天下群百工,轮车赣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墨子率先提出检验真理的三条标准,即立言“三表法”,其中包含“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认为人民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人民利益是衡量言论价值的标准。《经上》第35条说:“功,利民也。”《鲁问》说:“所为功,利于人。”《贵义》载墨子称自己学说是“贱人之所为”,自比为农民耕种的粮食和采集的草药。荀子把“墨子之说”称为“役夫之道”,即劳动者的道理,与儒家提倡的“君子之说”、“王者之道”相对。

墨学所包含的人文和科学精神,深深地植根于墨学的人民性之中。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文明和人性、人道的精神,其核心是人,主张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生命、人格和人权,造福人类,为人民谋利益。在文化学、哲学和伦理学上又叫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人文精神的归宿,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人的知和行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即求善。人文学说是认知体系,又是伦理价值体系。

《尚书·五子之歌》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相传为夏禹训诫之词,墨子效法夏禹,以禹为学术渊源,高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墨家人文精神的要义,是劳动生产观、劳动人权观、劳动本位观、群众智慧观、人民价值观和兼爱平等观。如劳动生产观,墨子提出人生的本质是劳动。《非乐上》说:“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人靠自身力量从事劳动,是人兽相区别的根本点。墨子从劳动生产的观点出发,思考衡量一切,主张积极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繁荣商业,改善人民生活。

又如劳动人权观,墨子重视劳动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主张满足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尚贤中》说:“民生为甚欲。”《非乐上》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非命下》说:“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兼爱下》说:“万民饥即食之,寒即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尚贤中》说:“为政乎天下也,兼而爱之,从而利之。”《尚贤下》说:“为贤之道,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此安生生。”墨子念念不忘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利益福祉,反对统治者“暴夺民衣食之财”,靠剥削民脂民膏奢侈享乐。批判统治者穷奢极欲奢侈纵欲,《辞过》说:“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

再如劳动本位观,《尚贤上》说:“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这是墨子所表达劳动人民参政愿望的时代最强音,墨子把劳动人民看作是国家管理的服务对象、方向和目的。墨子主张尚贤,反对任人唯亲,反对专用“不学而能者”,“王公大入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治国。

科学精神核心是求真,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科学的宗旨和目的是认知客观规律。科学是认知体系,认知符合客观规律为真。就墨学的科学精神来说,墨家主张从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出发,研究利用自然法则。《墨经》把人民的实践行为引入“法则”的概念。《经上》说:“法,所若而也。”《经说上》举例解释说:“意、规、圆三也俱可以为法。也者,民若法也。”即法则是人民遵循着做事,可以得到预期果的东西。如根据“圆,一中同长”的概念,使用圆规,模仿标准圆形,都可成功制作圆形器物。《经上》说:“功,利民也。”功效以对人民有利为标准。《鲁问》说:“故所谓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功效的巧拙,以有利于人民为依归。“巧传则求其故。”把对手工业劳动及其科学技术的研究看作墨家学团的职业使命。

儒家始祖孔子鄙薄生产劳动,把生产劳动看作“小人”之事,不屑一为。道家始祖老子倡导“绝学无忧”,“绝巧弃利”。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人,对提高生产效率的桔槔机技术“羞而不为”。墨与儒、道诸家的长短得失,对照鲜明。

墨学是平民显学,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墨家有平民意识,熟悉工匠技艺,代表劳动人民利益,批判吸取儒学合理成分,创建了独特系统的思想文化学说。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腾飞,亟须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化,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西方文化溯源于古希腊,中国文化溯源于诸子百家,包括墨学。经过现代用科学方法分析改造和诠释转型的墨学,构成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必要成分,为现代社会需要服务。囊括百科

《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七说,《墨子》旧本题墨翟撰,“然其书中多称子墨子,则门人之言,非所自著。”明正统十年刊《道藏》收入《墨子》五十三篇,是先秦墨学的总汇。按各篇内容和体裁的不同,可分为五组:

1.《尚贤》至《非命》二十三篇,阐述墨子的十大论题,涉及经济、政治、伦理、军事和哲学各科。

2.《亲士》至《三辩》七篇,为墨学杂论,是墨子议论的引申和发挥。3.《非儒》、《耕柱》至《公输》六篇,是墨子师徒与时人的对话言行录,类似《论语》,更有连贯性、故事性。4.《经上》至《小取》六篇,通称《墨经》和《墨辩》,是墨家的逻辑和科学著作。《经上》是逻辑和科学的定义、划分和简单命题,《经说上》举例解说。《经下》是逻辑和科学命题,并提示论证理由,《经说下》展开。5.《备城门》至《杂守》十一篇,是墨家军事著作,专论防御战的战略战术和守城技巧。

《墨子》是囊括当时各种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墨学内容丰富,包罗宏广,涵盖经济、政治、伦理、自然科学技术、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哲学、逻辑和军事等各分支学科领域。本书宗旨是论述墨学和现代文化的联系,阐发墨学对现代文化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