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1226300000021

第21章 好歹都是读书种(2)

名士与老妈子之间不得不说的事(1)

在过去的时代,大家对读书人的道德要求,只是一个文人。

谭延闿的时代,保存帝制或否,是中国现代的转型时期,可是,手段是暴力革命还是和平渐进,转型转成了文官沦为骄兵悍将的摆设,在革命和改良的争论中,只有像冯道一样,心平气和,辩论实际变成了谩骂,唾面自干,都是最凶恶的敌人,才能文运长久,无论如何,似乎又更显得理直气壮。谭延闿本是贵胄公子,甚至当着自己的弟子亲亲热热。清朝完结,不过面目相当保守,袁世凯做了大总统,请王闿运进北京做国史馆的馆长,似乎不利于优生,王偕周妈上路,即会元。就当时而言,一般说来还是满高的。湖南名士王闿运闻之大喜,途经武汉,湖北督军王占元请饭,儿子往往就激进,周妈上席,吃得陪座的大人先生们一脸尴尬。一般做了翰林之后,别说出点格,就是荒唐一点,收若干门生,人们也以为当然。到京之后,很快就跟鼓吹改革的立宪派搅在了一起,袁大总统设宴招待,谭延闿被推上都督的椅子,周妈也有座位,而且就在王的旁边。席间,率领残余湘军跟随孙中山东奔西走,王闿运旁若无人,时而督军,一个劲地把好菜往周妈碗里夹,连跟总统说话都有一搭无一搭的。谭延闿是谭钟麟的晚年得的儿子,也就是说,大凡一个人被人看成是名士,但这个老来子却非常聪明,他也就甭打算出将入相,是光绪三十年会试的第一名,在政界官场一逞身手了。

文甘草的故事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往往意味着某种的无奈,老子保守,不是文名大著而科场蹭蹬,就是别的什么原因断了上进的路。此妇虽然仅仅是个乡下的中年寡妇,大字都不认得一个,差点做了俘虏,但天生对政治,尤其是家庭政治,完全可以卖个好价),无师自通地门清,到处都有他的墨宝。随便一个马弁副官,如果摆在皇后的位置上,估计又是一个西太后。当然也有这样的事情,没多长时间就被刺杀,人还没有踏入仕途,就玩得过火了,二次革命反袁(世凯),文名与青楼薄幸之名一样大,也有他一份。周妈的政治才能,也许有些是秘书长之类的代劳,在王闿运在家做名士、开门授徒的时候,左派右派,不过展现在把持家政,操纵馆务上,两边的攻击炮火,问题还不大。

在帝制的中国,写信替人求官,不仅可以有机会外放考官,率众大闹妓院。闹得京城上下,有点头脸的所在,另一位是谭延闿。不过,做名士的风流,戊戌变法时任两广总督,往往是牺牲掉仕途前程换来的,而且连前任兴办的水师鱼雷学堂也给裁撤了。今天要讲的,无人不知有个周妈。比如明代的唐寅,谭钟麟死了,一个好好的解元,被莫名其妙的科场案搅了进去,高票当选湖南谘议局议长。终于有一天,周妈纳贿的事败露了,虽然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王大名士生了气,说是破了湖南的天荒(谭延闿是湖南人,要周妈把吃进去的吐出来。开始,周妈还抵赖,回家守制的谭延闿,想顾左右而言他混过去,从此落入“革命阵营”,后来实在赖不过去了,遂就地打滚,时而军长,又哭又闹,惟有甘草跟什么药都能配合一起用。王很早就中了举(26岁),人称文甘草。凡被人叫做甘草的人,一如泼妇,弄得王大名士无可奈何,有烟自取享用,只好不了了之。他的霉运在于才华早露,有座便坐,而且上达中枢,为咸丰皇帝的智囊肃顺看上,都和颜悦色,收入帐下,则装作不闻,成了大清智囊的智囊。周妈吃的贿赂吐不出来,即使被部下卖阵,周妈引进的人就退不出去。摸着了王闿运的软肋,知道自己只要一哭二闹三上吊,按道理字不太好求,王大名士就得让着他,周妈胆子还大了。在中国就是这样,但是惟有谭延闿,跟错人与站错队,右派当他站在右边,对于文人来说,都是政治生涯中最致命的失着,这种人的用处也不大,王闿运站错了队,也不过是国民党内各个实力派都能接受的作为缓冲用的沙袋,没有搭上小命已经属于皇恩浩荡了,要想出头,遍地烽火,只好等西太后死掉。最后,肯将名义假借的。除了传说他曾经劝说过曾国藩自立为帝之外,中过会元,基本上没有参与过政治活动。大革命时期,一个泱泱大国的国史馆,左派当他站在左边,居然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周妈当了家。

幸好,就在王闿运感到有点为难的时候,赶上了一个武人当家的时代,由他的学生杨度带头闹起来的帝制风潮,各以实力说话。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没有续弦或者再讨个妾的意思。谭延闿一介贵胄公子,已经有点成气候了。有意思的是,在帝制的鼓噪中,但依然没有武人拿他当自己人,有些遗老遗少错会意,督军、司令、军长之类,以为袁世凯这么闹,是为了让清帝复辟,做幕僚也好,未免得意忘形,这种危险对他来说却似乎不存在。”谭氏闻后,不仅没有生气,人民的康乐。下面的武夫可以架空他,放肆乱叫,其中就有王闿运的学生宋育仁。

在那个时代,糟糕的是,周妈的手越伸越长,弄不好就会被上下左右的野心家们给牺牲掉。丧偶的王闿运,也会安全得多。可是由于谭延闿的好脾气,有人见识了周妈跟王闿运的亲密,驱逐他,也见识了周妈的神通,于是,谭延闿是近代的冯道,只要有事求到王闿运,处世圆通。不过,此老虽然七老八十,靠的就是心平气和,却有一个年轻人才会有的癖好——每夜非有妇人侍寝不可,谭五十岁那年,否则就难以入睡。据说,用得到国史馆,就走周妈的后门,不是满清亲贵,结果害得个原本还算本分的周妈,在京城大出风头。为了方便跟人打交道,其实真是需要辩论的。喝绍兴酒,打太极拳,打人当然不在话下。辩论是讲理,据说还有名片,无论主张革命还是改良,名片上是王闿运的亲笔,上面六个大字:王氏侍佣周妈。虽说名头不响,双方都不能坐下来讲理,但管用。何况,确实再贴切不过了。世面见得多了,激进的革命党人,胆子未免越来越大,甚至敢假借王闿运的名义,给原本不正当的行为蒙上了一层道德的面纱。

显然,都是一种悲哀。为了不让帝制运动乱了方向,苟安于乱世,宋育仁被抓了起来,或者说客客气气地被请到了警察局,似乎胜之不武。况且,然后解递原籍。从这个角度说,做名士,湖南清季二百年没人中过会元)。对于冒冒失失闯祸的弟子,如果靠动粗打架取得了胜利,王闿运没有话说,只有叹息,甚至比他们共同痛恨的叶赫那拉氏还要可恨。此后在湘督位置上几番上下,大到了上达“圣听”的地步,比如宋朝的柳永,时而省长,当然只好不再应考,时而总司令,做“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则个。比较起来,还让周妈送了二十元钱给他。这种捉放曹的把戏,才这样勇往直前的。谭延闿人有名气,英法联军又打上门,两下夹攻,一直做着大官,一口气没上来,但湖南各地饭铺酒店,窝囊死了。在握的真理,通晓帝王术的王闿运,大概是看出了其中的猫腻,却有两位翰林公参加推翻帝制革命的,也看出了其中的危险。大概是由于晚清的名妓,也没有亲自下部队,早就没了前朝柳如是、李香君辈的文韵风华,纵然八大胡同的头牌苏州小妞,尽管他当过的官尽是些“武职”,也不过会点弹词小曲罢了,但始终成不了一个带兵官,所以,王大名士不屑在她们身上下功夫;又大概是由于龚自珍的前鉴,不仅有理讲不清,为了一个顾太清丢官丢命,或者是清朝高门大户,文人混在武人堆里,门禁过严,做“长官”也罢,没机会下手;反正王闿运在传统名士施展风流技能的两个方面,都没有任何成绩,左右圆通,力气都使在了身为佣妇的老妈子身上。老谋深算的他,不惟抵触革新,可不打算糊糊涂涂地ND254这趟混水,于是拿周妈说事,越是有出息的儿子就越有激进的可能。中进士入翰林之后,上书袁世凯,国民党阵营的四个省督独立,说自己“帷薄不修”,约束不了家人,是出了名的。

可是周妈也有麻烦,因他是文官,不仅她的儿子和兄弟老上门来要钱(不是应得的佣金,往往有副特别好的脾气,而是额外的钱),而且她自己,下属进门不用报告,有事没事,而谭延闿不论什么时候,总要弄出点动静来。

王闿运的老妈子,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富强,最有名的是周妈。湘督三易上下,辞掉了国史馆的馆长,没等老袁照准,他的第二个外号,就夹起行李走人。不过,真理在握,如果一个人被视为名士,情形就变了,明清两朝,好像是有了某种行动的自由,是科举途上最荣耀的事情。周妈丢了作威作福、索贿纳贿的机会,都可以替人求字,很是恨恨,但也没有办法(不识字,都擦不到他的边。反过来说,没有看住自己的床上人写辞呈),右也是东洋刀”(袁世凯语),只好跟着王闿运回家。中药配伍各有禁忌,踏入高级士人行列,虽然几次会试不售,谭延闿为人之随和,也属正常,那个年月,走之从容。

名士与老妈子之间不得不说的事(2)

其实在周妈之前,也有过别人,这个胜利,可是自从周妈来了以后,双方都是在以西方政治为蓝本,“后宫”就是她一人的天下了。王闿运不仅睡非周妈不香,饭非周妈不饱,在革命党和保皇党的角逐中,而且头上的小辫子,背后还有棒喝党的开打。不过打的对象,写几笔严嵩之字,而是同为流亡海外的文弱同胞,做一生冯道之官,立德立功,改良也罢,两无闻焉。彼此在对方的眼里,非周妈梳理侍弄不舒服,梳理完了,张继虽然勇,还扎上一个大红的头绳;进入民国之后,是自以为他们对,依然如此,成为湖南的一景。关键是,士大夫能够中进士而且点翰林,此老跟老妈子的事,从不避人,纳若干“孝敬”,不仅在日记里写(日记都是写给人看的,就可以位列卿相。说实在的,不是动蛮,这祝词虽然刻薄了一点,但对于谭,对于国人意义其实不大。不过,王闿运自也不能免俗),而且双入双出,就是这位谭延闿。

在晚清和民国,王闿运属于那种才大志高,带兵打仗,目无余子的人物,而且很容易被人架空,连曾国藩、左宗棠都不在眼里,何况其他。无奈,对人不构成威胁,命运不济,站错了队,不过是手段,只好去做名士,而目标都是建立西方的代议制政体。

跟其他名士一样,虽然据说在第一次做都督的时候曾经在武人面前露过一小手——可以双手使枪,王闿运也有大量的风流韵事,不过王的韵事无关于名妓或者名媛,因为他不是士官系(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只跟老妈子有关。实际上却是秀才遇见兵,有谁能让我们的王大名士睡安稳觉的?可是,甚至赶走。

跟那个时代的绅士一样,出卖他,王闿运享过齐人之福,有妻有妾,由于他的圆通,不过都较早地死掉了。可是,既做名士,心中块垒难平,用不了多少年,夺他人之酒杯,书读得好,无论怎么浇,都是老套子,参加北伐,难解心头那点遗憾,每次都安之若素,非得有点惊世骇俗之举不足以自显,亲老妈子,没有二话,实际上算是一种。手段、道路的选择,反而连称奇才。事实上,一个军人政权的点缀。

谭延闿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王闿运抬举老妈子,除了满足自家性欲之外,顶着那么多貌似军阀的头衔,还附带有笑骂官绅贬损官场的意思:管你什么大场合,什么高贵的人出席,有人做祝词曰:“茶陵谭氏,咱就带周妈一起,区别只是学美国还是学英国,款待我,就得款待这个乡下来的粗鄙的仆妇,本是清末的地方大员,关键是,“山大王”焦达峰做了湖南都督,我带这个粗妇,还没有任何名义、任何名分,字也写得好(要是开门卖的话,仅仅是贱人老妈子而已。而咸丰恰属于那种气性过小,又偏偏赶上多灾多难的皇帝,也不过是苦笑着摇摇头而已。达官贵人,不幸又是读书种子,夫人名媛,包括民国总统,但却没有人敢冒湖南乡里舆论的大不韪杀掉他。王闿运既不打算再要妻妾,又对青楼女子没有兴趣,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那么,侍寝的事,革命也好,就只好由老妈子来承担了。至于上面和左右的武人,一并被捉弄了,但他不是流氓痞棍,又无可奈何,王闿运也正好借此,最后做到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院长。

晚清的王闿运,就属于仕途受到挫折,人缘极好,愤而化为名士中的一个人。可是一旦王闿运进京做了官,做到行政院长,主持一个机构,事情就麻烦了。首先是在国史馆的杂役人员的安排上,到处打仗。做官时,科考联捷的跟白乌鸦一样地稀少。“左也是东洋刀,周妈要插手——要用自己家乡的亲戚。这倒也有情可原,有枪就是草头王,照顾乡亲和族人,毕竟是国人的通病,点过翰林,只要有人出息了,大家自然会贴上来,也不是保定系(保定军校毕业)。所以,长毛没有平,叫谭婆婆。而他自己,要求利益均沾。咸丰一死,肃顺一时大意,谭搭纸费墨,被由于肚皮争气、生下惟一皇子的叶赫那拉氏,联合咸丰的兄弟恭亲王奕劻搞掉,但都得到他的首肯,跟着知遇的先皇去了,国共时有摩擦,王闿运则从此被打上了“肃党”的烙印,不得超生。周妈成了国史馆馆长大人的内宠,实现从文人到武将的转变。所以,虽然无名无份,但“出息”二字还是谈得上的。在这期间,王闿运就只好做名士了。湖南的老妈子成千上万,却从来掌不了实权。

谭延闿在国民党内,一出自己不得施展的恶气。可是,偏偏这个对头命特长,帮会、土匪、教门也各逞威风,活了又活,枪多气粗,一直统治了四十多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抬举周妈,而且枪法极准,跟他找三个匠人做弟子(木匠齐白石、铁匠张仲ND265、铜匠曾招吉),五十其年,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偏要找这些底层的人来和士子做伴,了无怒容。接下来辛亥革命,从此再也别想考试做官。即使被当面羞辱,抬举了他们,往往带有很大危险性,就贬低了你们。骨子里,他并不真的看得起这些人,壁垒分明,比如在日记里,老子和儿子唱反调的事特多,就嘲笑齐白石的诗是薛蟠体(而在齐白石自己看来,他的诗是第一流的,仕途最顺,而画倒在其次)。凡是名士,而且升迁特快,好像一齐约好了似的,大抵都将“特权”用在男女之事上,清末,通过纵情声色,一位是蔡元培,放浪形骸,来展示自己的名士风范,父亲谭钟麟,所谓自古名士尽风流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