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奇趣天下Ⅱ:冒险家的禁足之地
1232900000003

第3章 巴罗莫角

因纽特向导看着查理和几个人渐渐远去的身影,无奈地摇了摇头。当查理一行人消失在视野中后,这位向导跪在地上,低头闭眼,双手交叉抚肩,最终默默地念着:“天上的神灵、地里的神灵、风中的神灵……我,你们忠实的信徒,愿你们能保佑这些人,让他们平平安安地归来……”

(一) “懦夫”巴罗莫

加拿大北部,寒冷充斥着这里,这里位于北极圈附近,有时可以看到北极所独有的极光。每当寒冬到来,这里的因纽特人就会在这里寻找、捕捉猎物过冬。因为寒冷,这里人迹罕至,也只有一些野生动物会偶尔光临这里。但是谁也不知道,在这里寒冷并不是大敌,巴罗莫角——一个位于北极圈内的狭长半岛,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

1906年冬天,居住在附近的因纽特人像往常一结伴前往帕尔斯齐湖的西北部捕捉北极熊。科里父子就在这一队人之中,一行人走了很久,并没有遇到什么动物,更不用说北极熊了。小科里看到前方有一个小岛,顺着小岛望过去,一只笨重的北极熊正在浮冰上,缓慢地向小岛移动,小科里非常兴奋,头也不回地朝小岛的方向跑去。科里也看到了远处肥胖的北极熊,当他见儿子兴冲冲地向北极熊跑去,也紧紧地跟了上去。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科里紧紧地跟着儿子,虽然自己狩猎的经验非常丰富,但小科里却是第一次跟自己出来打猎。科里并不怎么担心儿子,现在正值寒冬季节,冰面非常厚实,刚刚发现的那只北极熊里自己的距离还有很远,而小科里就在自己前方三十码左右的地方。

经过冻得结结实实的冰面,科里看到儿子马上就要走上小岛。他自己也握紧了猎枪,同时示意小科里不要走太远,北极熊就在附近了。正严阵以待的科里忽然听见儿子一声尖叫,他想也没想就向儿子尖叫的方向冲过去,尖叫声正是从小岛上传来的。但是紧接而来的却是儿子的大喊,让父亲千万不要上岛。科里觉得有些纳闷了,到底在小岛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儿子此时此刻遇到了什么。科里从刚才儿子的叫喊声中听到了极度的惊慌和恐惧,也感觉到其中的危险。难道这个小岛上有非常凶猛的野兽?不可能,这里除了北极熊和一些小型的耐寒动物就再也没有其他活物了。不对,自己从来没有来过这里,难道在这个小岛上有土著居民,难道自己的儿子是被土著居民抓走了!

科里不敢贸然上岛,他在附近一直呼喊着小科里,但小岛上再也没有传出小科里的声音。又等了一会儿,科里不得不去搬救兵,不一会儿,七八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跟着科里来到小岛附近。当几人准备上岛的时候,一个名叫巴罗莫的中年人借身体不舒服为借口,没有登上小岛。当几个人走远后,巴罗莫心里隐隐有些失落,刚才同伴们对自己不屑的眼光让他多少有些难为情。在来的路上,巴罗莫心中一直起伏不定,他琢磨不清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这样,所以最后他最终没有和其他人结伴上岛。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巴罗莫有些急了。三个小时、四个小时……巴罗莫预感到岛上发生了一些事情,至于是什么事情,他一点也不知道。晚上,巴罗莫独自回来的消息一下子在当地炸开了锅,所有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围着他打听事情的详细情况,当事人的家人则义愤填膺,责怪巴罗莫没有和其他人一起上岛,而选择了留在附近的懦弱行为。当晚,很多人来到小岛附近,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向前迈上一步,大家都大喊着亲人、朋友的名字,但都被不停涌来的波浪声所掩盖,小岛上依旧宁静,宁静得让人觉得有些可怕。

巴罗莫最终成了众矢之的,不断的指责、唾骂让他心情极度低落,而且有人还以他的名字给那个恐怖的吃人小岛命名,叫做——巴罗莫角。最终巴罗莫郁郁而终,巴罗莫角却因此名声大噪,但从那以后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人再敢深入到岛上去。

(二)无处不在的“吸血鬼”

任何事情都无法避免时间的冲刷,几十年过去了,巴罗莫角的凶名渐渐地平息下来。一个法籍加拿大人理查从朋友的口中得知了巴罗莫角的传说,喜爱探险的理查决定要亲自去探索这个绝世凶岛。

1934年7月,理查和几个喜爱探险的朋友选择夏季来到这里。在帕尔斯齐湖附近,理查走访了附近的很多居民,希望从这些当地居住的因纽特人那里获得一些有价值的消息,以保障他此次的探险能成功,也能让他的探险事业更上一层楼。但是从因纽特人那里,获得的只不过是他早已熟知的故事,对于巴罗莫角的详细资料却收获甚少。

当因纽特人知道前来探险的加拿大人是为了探索巴罗莫角之后都极力劝阻,但对未知事物的热衷和对新奇事物的好奇,让早已被巴罗莫角的神秘冲昏头脑的查理更加痴迷。无奈之下因纽特人最终答应作为查理的向导,带领查理一行人前往巴罗莫角,但向导不会跟随这些探险者进入。

7月底的一天,查理选择了一个晴朗的日子,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前往巴罗莫角。一路上,查理和几个朋友说说笑笑,他们的心情都很好,或许是因为他们最终的目标马上就要达到,而向导一路上都是闷闷不乐。步行了三个多小时后,向导最终停了下来,回头看了一眼查理,指着不远处一片怪石林立的区域,“前面就是你们想要去的地方,我只能把你们带到这里了。”查理的一个朋友掏出望远镜看了看远处,瘪了瘪嘴,“就是这里吗?我看不出有什么奇特之处,看上去连班芙最差的景点都比不上。”说完这句话,他就超过其他人朝巴罗莫角小跑过去,查理和其他人也都跟着继续前行。正要和因纽特向导擦肩而过时,查理停了下来,笑着对向导说:“我的朋友,谢谢你能不辞辛苦带我们来到这里,虽然我并不相信巴罗莫角有你们所说的怪兽,但我觉得这里肯定有什么奇特之处。千万不要在意刚才我另外一位朋友所说的话,他没有恶意。保重!”说完查理头也没回。

因纽特向导看着查理和几个人渐渐远去的身影,无奈地摇了摇头。当查理一行人消失在视野中后,这位向导跪在地上,低头闭眼,双手交叉抚肩。最终默默地念着:“天上的神灵、地里的神灵、风中的神灵……我,你们忠实的信徒,愿你们能保佑这些人,让他们平平安安地归来……”

因纽特向导的祈祷还没有进行完,就从远处传来一声惨叫。这位正在祈祷的向导惊恐的睁开眼睛,看着远方神秘的荒地,此时,他被突如其来的声音所震惊了,但是噩耗并没有停止,接二连三的惨叫声不断传来,这个因纽特人觉得自己的腿已经不听使唤了,他现在连跑的勇气都没有了。此刻周围非常安静,只能听到风的声音,波浪拍岸的声音。这位向导在惨叫之后经过短暂的思考,飞一样地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跑。

死了,全部都死了,那个叫查理的人和他的朋友全都死了!当地的警察也派遣警力在周边进行了大范围的搜索,但查理一行人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消失无踪。这个消息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极度恐慌,虽然巴罗莫角的传说妇孺皆知,但居民们都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古老的、代代相传的故事而已。但当惨剧传来后,所有人都不得不认为,巴罗莫角真如传说中一般,是一个真真实实的死亡之地。

这场恐慌持续了很长时间,很多帕尔斯齐湖的居民干脆背井离乡,去其他地方生活。没有离开的居民则把巴罗莫角当做是死神领地,决然不会踏入一步,一旦进入则会被死神毫不留情地送往地狱。

事情并没有这样就结束。

1972年美国职业拳击家特雷霍特、探险家诺克斯维尔以及默里迪恩拉夫妇共4人前往巴罗莫角。诺克斯维尔坚信没有他不敢去的地方,没有解不开的谜。于是,在这年4月4日他们来到了死亡角的陆地边缘地带并且在此驻扎了10天,目的是为观察岛上的动静。默里迪恩拉夫人是爱达华州有名的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她拍摄了许多岛上的照片,从上面可以看到许多兔子、鼠、松鸡等动物,而且岛上树木丛生郁郁葱葱丝毫看不出它的凶险之处。因此诺克斯维尔认为死亡角一定是当地居民杜撰出来或是他们的图腾与禁忌而已。

直到4月14日,他们开始小心向死亡角接近以免遭受不必要的威胁。拳击手特雷霍特第一个走进巴罗莫角,诺克斯维尔走在第二,默里迪恩拉夫人走在第三,他们呈纵队每人间隔1.5米左右慢慢深入腹地。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走了不久就看见了路上的一架白骨,默里迪恩拉夫人后来回忆说:“诺克斯维尔叫了一声:‘这里有白骨’我一听就站住了不由自主的向后退了两步,我看见他蹲下去观察白骨,而走在最前面的特雷霍特转身想返回看个究竟,却莫名其妙地站着不动了并且惊慌地叫道:‘快拉我一把’!而诺克斯维尔也大叫起来:‘你们快离开这里!我站不起来了!好像这地方有个磁盘’。”默里迪恩拉说:“那里就像幻片中的黑洞一样将特雷霍特紧紧吸住了无法挣脱,甚至丝毫也不能动弹。后来我就看见特雷霍特已经变了一个人,他的面部肌肉在萎缩,他张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后来我才发现他的面部肌肉不是在萎缩而是在消失,不到10分钟他就仅剩下一张皮蒙在骷髅上了,那情景真是令人毛骨悚然,没多久他的皮肤也随之消失了。奇怪的是他脸上的骨骼上看不见红色的东西,就像被传说中的吸血鬼吸尽了血肉一样。然而还是站立着的诺克斯维尔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我觉得这是一种移动的引力,也许会消失,也许会延伸,因此我拉着妻子逃出来。”

(三)恐怖的“杀人角”

科学家认为巴罗莫角这个长225千米、宽6.26千米的地带生活着各种植物,而一旦人一进入就必死无疑。

1980年4月美国著名的探险家组织——詹姆斯·亚森探险队前往巴罗莫角,在这16人中有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对磁场进行了鉴定,还对周围附近的地质结构进行了分析,没有在巴罗莫角找到地磁证明。

这次,亚森探险队的阿尔图纳不顾众人反对要做一个献身的试验,他在身上拴了一根保险带和几根绳子,又在全身夹了木板,然后视死如归地走向巴罗莫角,他与同伴约定只要他一发声大家就立即将他拖出险地。但这一次说来很怪,他一直走了近500米的路也未发生危险,只是后来大家怕一起陷入危险导致无谓死亡便将阿尔图纳强行拖了出来。

尽管这次探险仍未能为这一奇怪现象找到答案,但这个试验证明了当初默里迪恩拉的推测,即巴罗莫角的引力是移动的阵发。这个试验为以后的考察工作至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阿尔图纳解释说:“也许巴罗莫岛上的野生动物就是凭经验和本能掌握了这一规律所以才得以逃离死亡生存下来。”

1992年11月,美国科学家克劳福德、帕特和威尔森踏上了广袤的加拿大北部地区。这一次,他们是受加拿大政府和美国政府的委托,到此地来探寻煤炭能源的。加拿大靠近北极,气候非常寒冷,尤其是北部的一些终年积雪区更是人迹罕至,谁都没有想到,这次旅程却成为了他们人生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威尔森后来写的回忆录详细地记载了这次“死亡之旅”。据他回忆,当时他们来到加拿大西北地区与美国拉斯维加斯地区交界处时,在冰封的湖面上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小岛,这座小岛拥有怪异的锥形底部,面积不大,岛上似乎没有居民。

当时,克劳福德第一个踏上小岛,帕特跟在他后面,威尔森则走在最后,他们三人慢慢深入腹地,刚刚走了不久,只听最前面的克劳福德叫了一声:“这里有一架白骨!”威尔森一听就站住了,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几步。克劳福德则蹲下去观察白骨,而走在中间的帕特想往前看个究竟,却莫名其妙地站着不动了,并且惊慌地叫道:“快拉我一把!”而这时克劳福德也大叫起来:“你们快离开这里,我站不起来了!”

那情景就像科幻片中的黑洞一样,克劳福德像被一种“神力”紧紧吸住了,丝毫不能动弹。一分钟后,克劳福德已经面目全非,他的面部肌肉在萎缩,张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后来威尔森才发现他的面部肌肉不是在萎缩而是在消失,不到10分钟他就仅剩下一张皮蒙在骷髅上了,没多久他的皮肤也随之消失了,奇怪的是他脸上的骨骼完全没有血色,就像被传说中的吸血鬼吸尽了血一样。帕特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脸上的肉迅速消失。威尔森大惊失色,连忙拔腿就跑,离开了小岛。

万幸的是,威尔森最终安全地回到了美国,他随后向有关部门详细报告了自己和同伴们的经历。这引起了美国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通过威尔森的描述和文献资料显示,威尔森所在的科考队很可能是踏上了加拿大民间传说中的杀人岛——巴罗莫角。

(四)诡异的魔岛之旅

为了彻底弄清楚巴罗莫角的杀人之谜,2009年6月,由二十多名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踏上了前去巴罗莫角的征程。这支科考队的带头人是美国国家地球物理协会的资深物理学教授霍克。

为了保险起见,霍克等人在来到巴罗莫角附近后并没有贸然上岛,而是先在旁边的水域驻扎下来。霍克首先用仪器对该地区的空气进行了探测,可并没有查出什么异样。地质学家们还对附近的地质结构进行取样分析,结果也是一切正常。一同随行的滑铁卢大学生物学博士布兰科坐不住了,为了采集岛上的动植物样本,他决定第一个上岛。

大家检测了布兰科带回的草本植物,发现根叶均未见异常,但土样中的镉、锌、铜、银等金属元素却超过了正常范围数十倍。这个发现并不能解释杀人事件,科学家们决定用一些动物做实验。

这时,布兰科突然想起那天他闯入死亡角时,看见许多鸟儿在天上自由翱翔,因此他断定在高空也许是安全的。这一发现启发了霍克,他决定带领队员从直升机上往下放野兔,这样他们也可以在空中观测野兔的生理变化了。

前两次将野兔放下去,霍克等人等了很长时间并没有什么反应,第三次放下去没多久,负责拉绳子的人突然觉得绳子被什么力量牵引住了,那只野兔竟然怎么也拉不上来了!霍克惊诧地发现野兔周围的草木全都呈现出直立状,而那只野兔则一动不动待在原地,通身的肉和皮毛开始消失,短短五分钟就只剩下一副白色的骨架。与此同时,绳子上的探测头传回的信息显示:磁场强度接近极限。

回到大本营后,科学家们赶紧对野兔的骨骼进行研究,发现骨头中本该有的一些水分和油脂完全消失了,呈现出一种干枯的状态,并有着极为严重的受磁迹象。经过测定,霍克等人初步判断巴莫罗角地区的超强磁场正是罪魁祸首。

实验如期开始,霍克教授在一个高压电子发生器上缠绕上千万伏的高电压电磁线圈,这些线圈可以在一个小箱体内发出超强磁场,与巴罗莫角的超强磁场很接近。工作人员打开了装有高压电子发生器的透明小箱子,小箱中的一只野兔活蹦乱跳,可是一通上电后,超强磁场立刻产生了巨大的摧毁性力量,野兔立刻全身僵直,不一会儿就皮肉尽失而死,只剩一副骨架。整个过程和威尔森的描述一模一样。

霍克教授随后解释了巴罗莫角“杀人”的背后真相:正常的地磁是北极到南极的磁力变化,人类早已适应。但巴罗莫角地下含有大量导电性能极佳的金属元素,并且紧挨北极,这使得磁力从北极流向南极时会被这座小岛吸走一部分。虽然这部分磁力同整个地球磁场比十分微小,但当它作用到生物身上则是极强大的。

超强磁场只在地表50米上下内活动,禽类一般不会受到磁场的影响。而大部分陆地动物也有敏锐的电磁感知能力,往往能避开强磁场存在的区域。

至于植物不受害,是因为植物细胞的质膜被坚硬的细胞壁所包围,细胞壁有很强的屏蔽磁场作用,如同避雷针,所以受磁时,植物只是叶体倒伏而已,而人和动物的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强磁场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核,所以导致瞬间毙命。

至此,恐怖的杀人角背后的奥秘终于被解开,但仍存在着一个重大的未解之谜:为什么有的人上岛毫发无损,有的人却会丢失性命呢?霍克猜想,这座巴罗莫角地质情况复杂,也许在某些区域是没有磁场干扰的,而有些地区则是大量磁力存在的“雷区”,而这很可能和当地土壤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不同有着密切联系。只是,由于技术的局限,目前无人能冒着生命危险在岛上自由活动来采集不同区域的土壤样本,人类想要彻底征服这座恐怖神秘的杀人岛还尚需时日。

(五)自焚岛和上帝圣潭

与巴罗莫角相邻的岛屿中,有一座非常神秘的岛屿,被人称做自焚岛。有一个仅1平方公里的圆形小岛,当地人称这一小巧玲珑的岛屿为“普罗米修斯的火炬”。据说,人一旦踏上小岛,就会如烈焰般自焚起来。早在17世纪50年代,有几位荷兰人来到帕尔斯奇湖,当地人再三叮嘱他们:千万不要去火炬岛。有位叫马斯连斯的荷兰人觉得当地土人在恐吓他们:帕尔斯奇湖在北极圈内,在那里,就是燃上一大堆火,恐怕也是难上加难。马斯连斯没有理睬,固执地邀了几个同伴去火炬岛,寻找所谓印第安人埋藏的宝藏。他们一行来到小岛边,想起当地人的忠告,几个同伴忽然胆怯起来,转向准备返回去,只有马斯连斯一人继续奋力向前划去。

同伴们远远地目送他的木筏慢慢接近小岛,都有些胆战心寒。不久,他们突然看到一个火人从岛上飞奔出来,一下子跃进湖里,定睛一看,原来是他们的同伴马斯连斯,他们立即冲上前,只见水中的马斯连斯还在继续燃烧,眼看着同伴在疼痛中苦苦挣扎,他们却不敢跳下去。

1974年,加拿大普森理工大学教授伊尔福德组织了一个考察组,靠近火炬岛进行调查。他们认为:可能是在岛上的某些地段存在某种易燃物质。当人进入该地段后,便会着火燃烧。正因为他们都认为这种自焚现象是由某种外部因素引起的,因而都穿上了特别的绝缘耐高温材料服装,来到火炬岛。在岛上,他们并没有发现什么怪异的地方。然而,就在两小时的考察即将结束时,莱克夫人突然说她心里发热,一会儿又嚷腹部发烧。听她这么一说,全组的人都有几分恐慌。伊尔福德立即叫大家迅速从原路撤回。队伍刚刚往回撤,走在最前的莱克夫人忽然惊叫起来。人们循声望去,只见阵阵烟雾从莱克夫人的口鼻中喷出来,接着闻到一股烧焦了的肉味。待焚烧结束后,那套耐火服装居然完好无损,而莱克夫人的躯体已化为灰烬。

此后,美丽的小岛披上了一层恐怖的面纱,让好奇的人们望而却步。从1974年到1982年,相继有6个考察队前往火炬岛,都无一例外地无功而返,并且,每次都有人丧生,于是当地政府不得不下令禁止任何人以科学考察的名义进入火炬岛。如今,它依旧一动不动地坐落在帕尔斯奇湖畔,似乎有意等待人们揭开笼罩在它身上的谜团。

谈到巴罗莫角,就不得不提到“上帝的圣潭”。这座“圣潭”与巴罗莫角和自焚岛遥相呼应,它深不见底,人们称它为“不沉湖”或“上帝的圣潭”。

原来,早在19世纪时。有一家姓鲍伊的印第安人迁来此处定居。他们住在深潭的附近,一天,他们的木筏遇到了飓风,当木筏被吹到深潭时已经被支解得支离破碎。鲍伊一家7口人,有5人掉进了深潭,掉下水的人惊恐万状,拼命高呼救命。但是,抢住木筏的人不论怎么拼命也无法靠近援救他们,筏上的人眼睁睁地看着水中挣扎的人,水里的人露出绝望的眼神……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那些在水中挣扎得筋疲力尽的人们,绝望之际发现自己并没有下沉,他们觉得像有什么东西托住自己似的,他们得救了。后来,有一个法国人蒙罗西哥来到此地,一不小心也掉进了深潭,他和前面的人一样也侥幸逃脱厄运。事后他对人说:“那就像上帝的手,把我托了起来,使我不能下沉。”因此,人们就称这个深潭为“上帝的圣潭”。

“上帝的圣潭”很快就传遍了世界各地,吸引来不少的旅游者。1974年,到火炬岛考察的伊尔福德一行人也慕名来过此地。但在经过水质分析后,竟没有发现这里的水的比重与圣潭周围湖水有什么不同。因此,许多专家学者都猜测水下有特异物质,当有物体落入水中时,这种特异物质就释放出某种能量,增大了水的比重,使物体能够浮在水面。

但是,这一说法很快又被另外的专家否定了,因为经他们试验,当人落水时取出水样来,然后与圣潭平静时的水样相比较,其成分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前后水样成分完全相同。更让人称奇的是,不仅人无法沉人水底,就是钢铁也不会沉下去。到1979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物理学会几位专家,协同圣弗朗西斯科海军基地和加拿大航海科学院,对“上帝的圣潭”进行了又一次测试,可他们仍然一无所获,没有找到什么有力的依据。

只是他们发现,圣潭不但排斥人类,而且排斥任何物体。仪器不能深人,潜水员无法潜入水中。有一位名叫哈德希布漠的海军军官,将手上的一枚钻戒扔进圣潭,那戒指也居然像渔浮一样漂在水面。在94平方米的“上帝的圣潭”,时至今日,在它的区域内,还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沉下去,对于这种现象,没有人能说得清是什么道理。